《數星星的孩子》潛底反浮教學設計

  【基本教法】

《數星星的孩子》潛底反浮教學設計

採用“潛底反浮”,圍繞課文主旨,引導學生觀察演示,理解課文內容。

  【主要教學步驟】

  一、課外觀察,認識事物,爲理解內容作好鋪墊。

佈置: 讓學生仔細觀察兩個晴朗夜晚天空中星星的情況。

思考: 從觀察的`結果看出了什麼現象?

  二、潛底反浮,設置懸念,引導學生捕捉中心。

指導學生朗讀最後一節,提問:

① 這個數星星的孩子是誰?

② 張衡是怎樣一個人?(只讓學生知道是個天文學家,不作詳細介紹)

③ 張衡是怎樣成爲著名天文學家的?(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學習全文)

  三、圖文結合,指導觀察,幫助學生深探中心

1.指導學生學習第一節。張衡數星星時的動作、神態(即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

2.指導學生學習第三節。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課外觀察晴朗夜晚天空星星的情況,然後指導學生讀本節課文。要求學生先想後說自己看到的情況和本節寫的“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這顆星和那顆星,中間總是那麼遠”是不是一樣。

  四、直觀演示,重點指導,促進學生理解中心。

教師用課前自制的活動星空圖,結合課文第四節作演示,並重點指導學生從直觀演示中明白三個問題:

① 星星在動,距離不變。

② 認識北斗星和北極星。

③ 北斗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演示後指導學生朗讀本節課文。

  課文五、六節學生自讀,教師指點。

[評:本設計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運用觀察演示法,抓住課文核心——“數星星”,有重點地進行指導。其教學線路是:課外觀察,認識事物——潛底反浮,激發興趣——學習全文,引導觀察。這樣組織教學,使抽象的天文知識通過直觀形象的觀察和演示,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易於低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