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珠從哪裏來》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清晨,在葉子上有一顆小水珠,它像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石,還像一顆晶瑩剔透的大珍珠,更像一顆鑽石。接下來小編爲大家編輯整理《小水珠從哪裏來》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小水珠從哪裏來》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水珠的形成與水蒸氣和低溫有關。

過程與方法:

1、觀察到裝有冰塊的塑料杯外壁有許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從哪裏來的,並嘗試做出自己的解釋。

2、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判斷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來源。

3、通過實驗和分析,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與杯內冰塊的關係。

4、根據獲得的新證據,對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合理的解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認識到證據對驗證假設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難點:

1、經歷水珠從哪裏來的假設——分析——再假設的探究過程

2、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與杯內冰塊的關係

教學準備:

3只大小形狀一樣的塑料杯、自來水、冰塊、餐巾紙 、毛巾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出示杯子。談話:老師在各組的桌上放了一隻裝滿碎冰的杯子,請幫我把杯壁上的小水珠檫乾淨,放置好。

2、認真觀察一分鐘,看看能有什麼發現?

3、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小水珠是從哪裏來的呢?是怎樣形成的呢?這節課讓我們共同來探討這些問題。(板書課題:水珠從哪裏來)

(設計意圖:通過擦拭杯壁上的小水珠,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情景再現,引出要研究的問題:水珠從哪裏來?)

 二、課堂探究。

(一)學習猜測。

1、小組討論:請你們猜測一下,這些小水珠可能是怎麼來的呢?

(學生預測,鼓勵越多越好)

(板書預設:1、可能是杯壁滲出來的。2、可能是從杯口漫出來的。3、可能是加冰時,冰碰到杯沿化成水流下來的。4、可能是空氣中來的 ……)

2、這些假設合理嗎?我們怎麼知道猜測是否正確呢?

通過討論、設計驗證方法、實驗來驗證。

(二)驗證3種猜測的正確性。

多媒體出示實驗的3種猜測

1、“杯壁滲出來”觀念轉變。

有反對意見的同學說說你的理由?

支持的同學也說說你的理由?

那到底誰對,我們需要設計實驗,怎麼設計好呢?

誰有辦法?

【出示】有顏色的冰塊,有得到啓發的同學說說你想到的辦法?

【出示紙巾】用來擦拭杯壁外側

【學生實驗】音樂控制,填寫實驗報告單。

【彙報結果】結論:裝冰的`杯子外壁上的水珠,不是從杯壁裏滲出來的。

2、“杯口漫出來”觀念轉變。

我們又該怎麼設計實驗,來驗證?

【出示】飲料瓶子,有得到啓發的同學舉手說說你的方法?

【討論】把冰塊裝到瓶子裏去,關緊瓶蓋,還要擦乾淨瓶子外面的水珠,觀察一段時間,發現什麼現象?

【學生實驗】填寫實驗報告單

【彙報結果】裝冰的杯子外壁上的水珠,不是從杯口漫出來的。

3、“冰碰到杯沿化成水流下來”的觀念轉變。

【問】這個又得如何證明呢?

師:小心翼翼的再加一次冰,好不好?

【提示】加到杯子裏面後把被子外壁擦乾淨了。

【觀察】2分鐘,看看有沒有水珠在被子外壁上。

【結論】不是加冰的時,冰塊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來了。

【結論1】: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內的冰融化形成的水。(板書)

(三)作出新的猜測。

【思考】杯內的冰與水珠的形成有關係嗎?

【出示】兩個杯子,水、冰

【對比試驗】一個杯中加水、一個杯中加冰。

【現象】加水沒有水珠、加冰有水珠。

【結論2】冰與水珠的形成有關係,冷熱相遇。

 三、拓展延伸

1、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內的冰融化形成的水,但是,與杯內的冰又有關係。那麼小水珠到底是從哪裏來的,是怎樣形成的?

2、現象回憶:夏天的冷飲從冰箱中拿出來的時候,很快就有小水珠,這個小水珠是哪裏來的?

3、冬天窗戶玻璃上的水珠又是從哪裏來的?

生:杯外、空氣

師:很好,到底是不是從空氣中來,怎麼知道的,這個是下一次課將要繼續討論的問題。這節課上到這裏,下課。

三、板書設計

水珠從哪裏來

不是杯內冰融化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