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之戀的觀後感

如果有人跟你講,一個演員在方寸之間撐起了整部電影的精氣神,你一定認爲這得是老戲骨,特酷的那種!這一次,還真不是。

南極之戀的觀後感

從《致青春》裏走出來的楊子姍,估計大多數人心裏依然保存着“玉面小飛龍”的青春活力。可我卻看過她在《天亮之前》裏分秒炸裂的演技,風塵妖冶的茉莉纔是這場迷局的燈塔,指引着高野自我救贖的方向。與郭富城、郝蕾搭戲,也絲毫不減鋒芒。這樣的楊子姍,同樣帶給《南極之戀》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獨具層次和美感。

講真,《南極之戀》對於任何一個演員,都真的太考驗人物塑造力了。一個不足幾平米的小木屋,一張簡陋的牀板,幾乎所有的.戲,都是在這方寸之間完成的。相比於廣闊的極地雪原,楊子姍可利用的空間非常有限。但她就是這樣一個帶給人驚喜的演員,你看荊如意這個人物,從高冷到感動,而後向死而生,表面上都是淡淡的疏離,內心卻有着足夠的感染力。

電影中,楊子姍飾演的荊如意就像被困住的指揮家,用博大精深的高空物理知識指揮着吳富春,讓他的行動有目標有希望。雖然她不曾踏上茫茫雪原的征程,但她的力量卻無處不在。楊子姍用充滿智慧的冷靜,塑造了一個令人信服的女科學家,臺詞功底特別紮實。物理學常識流暢的如同日常對話,從表情到語氣,只要荊如意講完,大熒幕之外的觀衆都會特別信服。人物的感染力,在於由內而外的氣場。楊子姍提着那股子“精氣神兒”,所以荊如意如同燈塔,是活着的希望。

《南極之戀》之於楊子姍,是方寸之間的百轉千回。荊如意給了吳富春活下去的信仰,可她自己卻終究是個脆弱的姑娘。兩場情緒戲,讓荊如意這個人物愈加豐滿。

一場戲是墜機後,兩個人找到小木屋,荊如意腿骨摔斷,需要脫了褲子讓吳富春幫忙接骨。只是幾句簡單的臺詞,讓楊子姍念出了千金的重量。爲了求生,她是放棄了引以爲傲的清高,邀請一個自己所鄙夷的人來觸碰自己。不甘和滔天的羞恥感,從整個人的身體裏迸發出來,她的人在抖,眼淚逼在眼眶裏打着轉,雙手緊緊攥着衣角。情緒的力量,傳達的十分精準,直戳人心。故事的第一個轉折,完成得很有力量。水火不相容的兩個人,如何彼此靠近呢?是天意弄人,更是求生意志下的妥協。

另一場戲,是一場又一場災難之後的寧靜。一隻企鵝突然造訪,一向冷靜的荊如意也被萌到了,竟然爲了留下企鵝當寵物而撒嬌。小女人的嬌羞感,特別明媚。或許,荊如意的一生都從未如此卸下防備的笑過,愛情讓人變得柔軟,變得溫暖,變得像個小女孩一樣。

百轉千回的荊如意,再也不是初見時冰冷帶刺的模樣。這個人物的柔弱、嬌羞、強大、可愛,一層又一層的剝落,最後只剩下向死而生的勇敢、悵然,還有真摯的愛……

楊子姍,演技格外走心,每次入坑,都被深深的帶入,久久無法從那種悵然中剝離。荊如意長眠於此了,把生的希望留給所愛;亦或是,她還活着,在歐若拉的斑斕色彩中收穫了童話般的愛情。開放式的結局,讓人悲傷,也讓人生出許多美好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