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三國演義》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捧一本《三國演義》,呷一口康師傅冰紅茶,對上無比熱情的太陽公公,用比知了更亢奮的聲音宣佈——“我戀愛了!”——愛上趙子龍。——題記

三國時代是一個羣雄割據、將士雲集的年代,而子龍更是從中涌現出來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長板坡一役中,撤退的劉備軍遭曹操軍追擊,倉皇之下與劉備妻兒離散。忠肝義膽的子龍單槍匹馬衝入重圍,於曹軍十萬大軍中尋找劉備妻兒,並在懷抱阿斗的情況下殺出重圍,途中單挑曹軍五十多員大將,無一不勝。七次出入長板坡,他毫無懼色,如入無人之境。正如劉備所贊:“子龍一身是膽!”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勇!

在漢中與曹軍對戰時,子龍親率一組人馬探測軍情。未料,在途中便碰上曹操大軍,戰鼓一聲,短兵相見。無奈曹軍人多勢衆,子龍只好率軍撤回蜀營。誰知曹軍窮追不捨,不多時便兵臨城下。子龍自知敵衆我寡,便心生一計:突然下令軍隊收起軍旗,停打戰鼓,又把軍營大門大開,命將士不得出面迎擊,一副靜候曹軍入內的模樣。此舉果真奏效,生性多疑的曹操誤以爲蜀營中有埋伏,便下令撤軍。子龍看準時機,令旗一揮,頓時戰鼓大作,人聲鼎沸,士兵們用弓箭從後射曹軍。曹軍措手不及,一時間兵敗如山倒。這就是有名的“漢水空營退曹軍”。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智!

當年劉備平定益州,許多人建議他論功行賞,將成都內的住宅和外圍的桑田賜給有功將士。獨有子龍反對併爲百姓着想:“益州百姓飽受戰爭之疾苦,應把田宅歸還給他們,使他們安居樂業。”這種愛民如子的性格令他深受百姓的愛戴。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仁!

子龍的豐功偉績正如此詩: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

漢永功勳在,當陽姓子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清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考場如戰場,如有子龍的勇氣,區區試題又怎能難得倒我們?學習如用兵,如有子龍的才智,天文地理又怎能難得倒我們?21世紀也如三國,如有子龍的仁德,生活交際又怎能難得倒我們?

愛上趙子龍——無悔!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藝術地再現了東漢末年一個羣雄爭霸的恢宏歷史時代,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於是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嘆蜀亡,遙想三國,最可悲的莫過於蜀國了。想想那劉備,本來是仁義之師,又有五虎將,臥龍、先生相佐,怎麼會有那麼悲慘的結局呢?原因只有三點:一時劉備的婦人之仁。有一些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常被劉備的仁推得一乾二淨。所以,劉備的仁爲蜀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二是後主劉禪的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總認爲自己擁有蜀國就夠了,不想與魏、吳兩國爭奪天下,這怎麼行呢?第三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諸葛亮的頑固。諸葛亮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智者諸葛亮卻不敢有此非分之想,以至於最後六出祁山,客死五丈原。論五虎三國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都寫得栩栩如生,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

先說關羽,手執一把青龍偃月刀,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力拔山河,武藝超羣,有武聖的美稱。他義薄雲天,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等,可謂是五虎之最。

再說張飛,他豹頭龍鬚,虎背熊腰,好不威風!他聲如洪鐘,一聲大喊,足以讓三山五嶽黯然失色,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是一條鐵骨錚錚的英雄好漢。

還有馬超,一柄寒光槍如銀龍出海,一件銀袍與日月同光。俠肝義膽的他藝壓羣雄,縱然置身於百萬大軍中,也能殺出一條血路安然脫險。

接下來是趙雲,他英俊瀟灑,文武雙全,既有過人的膽識,又有不同尋常的智謀。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最後便是黃忠。他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百步穿楊的黃老將軍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神射手,一箭可射的山開石裂。雖說已是老將,但他老當益壯,戰場經驗豐富,真是寶刀不老!

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讓經典《三國演義》伴你成長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3

當我合上三國演義這本書時,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在這本書裏寫了許多具有正義感的人物。不過,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亮了。

他十分的機智,靈敏。自從劉備請他出山後,他便專心致志地輔助劉備。當劉備在白帝城逝世之後,諸葛亮還是忠正不二的輔導劉備的兒子——劉禪。爲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攻打五丈原時,諸葛亮發誓一定要打敗司馬懿。在那幾年間,他一直爲戰爭的事情而忙碌,不料得了肺結咳,可他在患病期間,還是一直爲戰爭而勞累。直到死時,也不忘把戰後事理一一告訴自己的屬下。

諸葛亮,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人士,他爲一件事奮鬥到底的決心,爲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一個狠毒,奸詐的陰謀家,大奸臣。曾有人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我認爲並不能簡簡單單地說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長打戰,在他所指揮的官渡之戰中,他以七萬精兵,大破袁紹七十萬大軍,堪稱軍事史上傑出的軍事家。

第二,曹操又是出色的政治家。治理國家是曹操的強項,他不僅愛惜人才,而且重視土地制度,糧食問題。

所以,說他是能臣沒有錯,可這不能說曹操不是奸雄。

曹操就是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極端唯我主義服務觀。曹操還做過許多不仁不義的事情,正是他的“謀略”使他更狡詐,他的“才幹”使他更殘暴。

曹操出於恐懼與猜忌,殺死呂伯奢一家;因爲要引誘呂布,將俘虜來的羣衆當炮灰,爲報父仇,攻打徐州時,軍所到之處“殺人民,發掘墳墓”。華佗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曹操患有嚴重的頭疼病,神醫華佗醫術高明,他只給曹操紮了一針,曹操的頭就不疼了。曹操想讓華佗留在他的身邊,專門給他看病。可是華佗立志爲天下百姓解除病痛,曹操見他如此固執,便把他殺了。

其實無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還是“亂世之奸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爲北方的統一,作出無比卓越的貢獻。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我還要再多看幾遍,從中吸取更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多的精華。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一部婦孺皆知的小說,書中主要描寫了魏、蜀、是三國統一一國的故事。它之所以能夠吸引我,是因爲書本中那扣人心絃的文字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性格不一的人物形象。如奸詐多疑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沉着冷靜的劉備。不僅如此,《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還把一場場戰爭描寫得那麼引人入勝、扣人心絃。讓我們無一不爲勝利的國家感到歡樂,也爲戰死沙場的戰士感到惋惜。書中的故事情節也格外精彩。如三英戰呂布,赤壁之戰,七擒孟獲。

如果說草船借箭是最令我震撼的情節,那麼趙子龍單騎救主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趙雲一人竟能衝鋒陷陣,在敵軍的攻擊下成功脫身,還救了人。我心想:沒想到居然有人這麼勇敢!冒着生命危險救人!讀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體育課上,老師讓我們跳遠。同學們個個都興奮得摩拳擦掌。只有我還是有點兒膽怯:要不別跳了吧。反正我也跳不過,搞不好還會受傷。但是我看到同學們都毫無壓力地一躍而過,我的心頓時燃起來,心想:我不能輸給他們!可輪到我時,我依舊有點兒手足無措,同學們齊刷刷地望着我,我更緊張了。忽然,我身後傳來小明的加油聲:“小耿,加油!你可以的!”我頓時信心倍增,奮力一躍,可始終也不能躍過去。“噗”的一聲,摔入了坑裏。同學們都捧腹大笑,可我並沒有生氣,因爲我跨過了內心的坎,也漸漸地勇敢了。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了趙雲的“膽”,也不能像關羽一樣,大意失荊州。上一次考試,我就是因爲覺得試卷太簡單,填完後沒有檢查,所以考砸了。我灰心極了,決定下一次考試絕不大意。於是,在這次考試中,我仔細地審題,認真地答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考了九十多分。但是,這次考得好也不能驕傲,否則就“大意失荊州”了!

做人一定要勇敢,但是在勇敢的同時,也不能大意,必須做到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書中自有黃金屋,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面對浩如煙海的書海,美文雜誌數不勝數,外國名著琳琅滿目,但當我遨遊於書海中時,我更喜歡捧一本古書,一本散發着書香的《三國演義》。

作爲四大名著之一,它可謂是老少皆可讀之,它生動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無一不讓人稱讚。面對一章一回的故事,我更喜歡撇下這陳舊的想法,將它作爲一本人物傳記來閱覽。

縱觀三國無數豪傑,在武將中,我最喜愛的便是關羽了。他武藝高超,技壓羣雄;他爲人忠義,有義氣,有膽識;但他歧視別人,爲人驕傲,以致最後驕兵必敗……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刮骨療傷的鎮定自若,是他被呂蒙俘虜時的一腔熱血。面對魏軍的威逼利誘,他從容鎮定,不向敵人妥協半步,被風吹起的長鬚,掃盡了曹操的希望,也揚出了一篇千古讚歌。他教會了我爲人正直、忠義。

而對於謀士,我喜愛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諸葛孔明瞭。諸葛亮擁有曠世之才,有勇有謀,且善於用兵,能洞察一切。可以說劉備事業的成功有一半是他的功勞劉備死後,蜀軍完全由他主持,若沒有諸葛亮的幫助,蜀國早已滅亡。他三氣周瑜,諸葛亮巧妙地把周瑜氣得身亡,盡顯了他的智高一籌,勝券在握、成足在胸的智謀。他草船借箭,則是體現出他巧用天時,知己知彼。諸葛亮的無數英雄事蹟,不僅讓我拍手稱讚,更是教會了我要積極思考,知識全面。

除此之外,劉備的寬容,曹操的奸詐,典韋的勇猛,張飛的豪爽……這些令人記憶深刻的性格鑲嵌在一個個故事中,人們在閱讀時大飽眼福,亦受益匪淺。這無疑是一本成功的書,是不朽的書,無愧於其四大名著的稱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後記

《三國演義》讀後感6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非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刻騎着着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的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兩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風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3,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的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後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們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7

前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讀完深有感受,真是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等都令我回味無窮,值得沉思。

當讀到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時”,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空城?面對百萬敵軍,豈能掉以輕心?我生怕他們會闖入城中,但胸有成竹的諸葛亮一點兒也不緊張,因爲他知道,如果自己緊張,自己的計謀就會落空,敵軍就會看穿城中無人,馬上就會闖入城中四處破壞,老百姓會遭殃,所以他要放鬆,鎮靜,沉着,不能讓敵軍看穿。於是,他若無其事地在城牆上彈琴,優美動聽的琴聲四處響起。敵軍見了,以爲城中有埋伏,就不敢輕舉妄動,退走了,這時我的心才放鬆下來。驚歎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又讀到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我又緊張起來。甚至汗毛孔都張得大開,生怕大霧突然散去,諸葛亮暴露出來,來不及返回就被消滅。但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因爲霧太大,看不清對方,所以諸葛亮只把那幾個稻草人立在船上,一個船上的稻草人插滿了箭就換下一個船,這樣來回交換,就輕易把十萬支箭拿到手。等霧散了,諸葛亮早就跑得沒影了。曹操這才知道上了當。這都是源於諸葛亮的‘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而又知己知彼啊!

想到諸葛亮,我又想起自己那次經歷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的風箏掛在了一棵高高的樹上,我想把它夠下來但夠不到,我又不會爬樹。正當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時,一個足球飛了過來,剛好碰到風箏,風箏因而抖動了一下。我觸景生情,受到啓發,就拿起幾個小石子,用力向風箏砸去。終於,風箏被砸了下來,漂亮的風箏完璧歸趙。

還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也許是因爲地板太滑,我一不小心滑倒在水裏,我在水裏撲騰,“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水,這時我突然想到了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時的冷靜,我便冷靜下來。因爲我離岸邊很近,我就雙手伸平,扒住了地,終於停了下來。等我上岸後,我真想謝謝諸葛亮,是他讓我化險爲夷,自己救了自己。

通過讀《三國演義》,我懂得了: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靜,只有冷靜下來,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愛的經典歷史小說。它通過描寫東漢末年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及政治鬥爭,來展現英雄人物如何利用瞬息萬變的形勢,與對手鬥智鬥勇。

《三國演義》就像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每讀一次,我都會受益匪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挾天子令諸候”的曹操平定了北方,率百萬大軍南下,打算一舉掃平蜀漢和東吳。劉備和孫權決定聯合抗曹。諸葛亮是劉備的全權代表,周瑜是孫權軍隊的最高統帥。雖然雙方是合作關係,但周瑜卻總是找他的麻煩。在赤壁之戰中,周瑜藉口缺少箭支,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製造十萬支箭。可諸葛亮不顯山不露水,只用區區小計,便在三天之內從曹操手裏拿回了十萬支箭。周瑜的詭計沒有得逞,自己還成爲了千古笑柄。

這讓我想到以前學校裏發生的一件事。那天,學校舉行語文考試。一位跟我比較要好的同學考出了98分的好成績,我卻只考了86分。放學回家的時候,我越想越氣,覺得他的高分很有可能是作弊得來的,或者是老師偏心。因爲我平時的成績都比他好,只有這一次被他超過了,心裏很不服氣,還吐出一句酸話:“你這次考得不錯啊,都超過我了。”後來的一段時間,我甚至對他不理不睬,也不和他一起回家了。

可沒過多久,當我再讀這本書時,突然想到,周瑜作爲諸葛亮的友軍統帥,不跟諸葛亮好好合作,反而因爲嫉妒,多次設計謀害,最後竟被活活氣死,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終身遺恨。爲什麼要去妒忌別人呢?是怕別人超過自己嗎?當別人超越自己時,如果我們不去尋找取得好成績的原因,不虛心向他人學習,反而諷刺甚至中傷別人,那是多麼愚蠢無能的表現啊!

從那以後,我懷着一顆平常心,虛心向他請教成績進步的方法。他也大方地告訴了我。而在不久之後的考試中,我的成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培根說:“讀書使人明智。”《三國演義》就是一本這樣的好書,是它教會了我做人不該善妒,而要努力提升自己,才能獲得成功。

《三國演義》讀後感9

都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性格都尤爲重要。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從《三國演義》裏,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但是看到劉備的結拜兄弟關羽與張飛相繼死去,我不免有些傷感,也萌生了對人性的追問—————性格決定命運。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關羽,他可謂是“忠勇雙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能可貴的忠。關羽曾經雖然是忠義的化身,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這就是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書中還描寫了陰險狡詐的曹操,禮賢下士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總之,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

都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性格都尤爲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得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每當聽到這豪壯的歌聲,把我的思想又帶入了《三國演義》。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第二次翻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的人物讓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

忠肝義膽神勇過人

“義”的化身非數關羽莫屬。關羽,字長生,後改爲雲長,河東解良人,身長九尺,髯長三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因爲殺了倚勢凌人的勢豪,而逃難江湖。後於於劉備、張飛相識,在桃園義結金蘭,俗稱“桃園三結義”。在三兄弟排行老二,素有“武聖”之美譽。不看關公其神威,單單那氣概就令人深深折服。當年他爲保護嫂嫂安全,報曹操不殺嫂嫂之情寄予曹操帳下,助他斬顏良誅文丑。但後來他得知劉備還活着,立即把金銀珠寶還給曹操,歷盡艱辛,與劉備會合。昔日,他爲了報答曹操當日不殺之恩,在華容道冒着生命危險放走了曹操,其忠義可見,其勇無人能比。

人心之向漢室宗傳

最深沉貫徹孔子的思想一仁的人肯定是劉備了。劉備,字玄德,漢室宗親,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後過膝,面如冠玉,性格溫和,仁政愛民,他“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可以說他一生爲義而生,又爲義而死。劉備兵敗,攜百姓逃難,途中號泣聲震天,劉備看見此景象,曾想投江而死,如果沒人阻攔,那一定會投江,也曾經因爲這事,在劉表墓前哭訴,祈求讓百姓平安渡江。可見其愛民之心。

神機妙算忠心耿耿

東漢末年,戰火硝煙各處瀰漫,劉備勢弱,而有一人輔助齊備建之蜀國。他足智多謀、英謀善辯、誠懇謹慎、執法嚴明,此人爲誰?諸葛亮也。諸葛亮,字孔明,絕世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號“臥龍先生。”孔明用計如神,大擺空城計,以向幾千軍馬,退曹操八十萬大軍,又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無不體現出他的足智多謀?

英勇善戰的張飛、智勇雙全的趙雲、文武雙全的周瑜、陰險奸詐的曹操……每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難忘。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深澤着不同的人生,我們要學習劉備憂國憂民的思想,關羽的忠肝義膽、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暑假期間,我看了很多很多書,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三國演義》,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本家喻戶曉的古典小說,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的羅貫中寫的。這本書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和興衰過程,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風雲畫卷。全書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劉備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關羽之忠,張飛之莽……每個人都寫得栩栩如生。

不過,《三國演義》中最讓我感慨萬千的還是呂蒙,呂蒙是吳國的一員大將,他小時候家家徒四壁,沒有錢讀書,後來英勇善戰當上了將軍,呂蒙作戰雖然很猛,但是因爲目不識丁沒有文化,所以沒辦法把他自己的經驗用文字總結起來,於是孫權鼓勵他去讀書,學點知識。但是呂蒙說:“軍人只要能上戰場,打好仗就可以了,讀書練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我有很多的軍事需要處理,沒有時間用來讀書。”他就以這個理由一直推託。孫權舉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多次告知他學習的重要性。呂蒙聽了孫權的話,非常感動,便抓緊時間開始學“四書五經”和各種兵書。因爲呂蒙孜孜不倦的努力與堅持,沒過多久,他能夠引用很多古文來說話了,後來終於成爲了東吳的第三個大都督,周圍的'人都說他不再是那個“吳下阿蒙”了。

我也曾經是那個“吳下阿蒙”,記得剛學寫作文的時候,拿起筆就抓耳撓腮,搜腸刮肚也寫不出幾個字來……記得有一次又要開始寫作文了,我又在那犯愁了,這時媽媽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文文,寫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長期的積累,所以你需要多去閱讀增加知識積累……”聽了媽媽的話後,於是我一有空捧着書認真閱讀,不過開始我只是爲了完成任務而去看書,經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書會給我帶來很多見識和樂趣,因爲書本可以帶着我遊遍祖國大好河山;書本可以帶着我穿越歷史;書本可以帶着我遨遊太空……慢慢的我也成了一個手不釋卷的小書蟲,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的文章還獲得過很多的獎哦!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要與書爲友,與書爲伴,讓書籍助我們健康成長,走向成功之路!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宏偉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三國演義》是我百看不厭的一部名著,它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驚險曲折的故事,還讓我認識了不少個性鮮明的英雄。

小說《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靈武帝中平元年到晉武帝司馬炎這一歷史時期爲背景,講述了從黃巾之亂開始,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再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國統一歸晉的故事。故事中英雄雲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趙子龍大戰長阪坡,張翼德力拒當陽橋,勇馬超興兵復仇,黃漢升力劈夏侯淵……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何等的豪情萬丈!幾百個人物形象,在羅貫中的筆下,都是那麼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陰謀詭計都瞞不了他,他還能利用自然環境的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簡直聰明賽神仙啊!當然,在書中機智聰明不止諸葛亮一個,比如吳國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計謀的。可是讀完《草船借箭》,我才知道,聰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顆寬宏大量的心。由於諸葛亮才華橫溢,料事如神,使周瑜非常嫉恨,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個藉口害死他。於是周瑜便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要完不成,就按軍法處死諸葛亮。讀到這裏,我真替諸葛亮捏了一把汗。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着他的智慧和機智,在三天之內向曹操“借”了十萬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務,把周瑜氣得啞口無言。不過最讓我佩服的,並非是諸葛亮憑着神機妙算,“借”來了十萬支箭,而是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卻沒有生氣。他反而以大局爲重,繼續與吳國合作,最後纔打敗了實力強大的曹操,贏得了赤壁之戰。試想,如果諸葛亮也心生怨氣,與周瑜纏鬥,那戰役的結果,怕是要改寫了呢。

《三國演義》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蘊藏了許多做人的智慧與道理,值得一讀再讀。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又心胸寬廣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作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在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發展史上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還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三國演義》以75萬字的規模,塑造了400多個人物形象,描寫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如今人們對三國的故事津津樂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部小說的魅力。然而在它獲得巨大讚譽之聲的時候,卻有一種聲音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麼這到底是爲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瞭解這本書。

《三國演義》全名爲《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它的內容取自我國曆史上風起雲涌、豪傑林立的“三國”,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爲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和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爲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很有意思的是《三國演義》的英文翻譯是《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三個王國的羅曼史,戰爭、打仗被翻譯爲羅曼史倒也別具一格。《三國演義》主要寫的是戰爭,是智謀和流血犧牲,裏面大量的篇幅在說打仗和智慧的較量。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獲得科幻小說最高獎——雨果獎的《三體》,裏面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說三體人不會說謊,發現地球上的人都說謊成風,於是向人類學習這一智慧,他們學習所選用的書就有《三國演義》。

如果回到最初的問題,就會發現“老不看《三國》”是有道理的,一是書中陰謀詭計、爾虞我詐太多;二是容易讓人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等。其實,這句話也證明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之大,藝術手法之高超,是一部經得起檢驗的、當之無愧的經典。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後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後,又是怎樣流着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於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爲司徒王允收留爲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願爲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爲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於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託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願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佈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爲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揹負着“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勞確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都要蕩氣迴腸,至於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嘆息,人們大都爲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註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鬥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說:“吾爲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脫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纔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題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伴着這首耳熟能詳的音律,我再一次重溫《三國演義》,這清代小說的巔峯。急於興復漢室的劉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張飛與關羽、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這些英雄又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我隨着這本書走進了歷史上局勢動亂的三國時期,親臨了馬革裹屍的戰場,目睹了考慮周全的計謀,同時也感受到了千古流傳的情誼,那就是諸葛亮對劉備的忠心。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就是諸葛亮,一個淡泊名利的隱士,一位足智多謀的智者,一名忠心耿耿的軍師。如果諸葛亮是一匹未被世人瞭解的千里馬,那麼劉備就是發掘千里馬的伯樂。爲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二十年如一日地爲劉備奔走效勞。火燒新野、白河用水、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如今細細品味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感受到的不止是諸葛亮那過人的智慧,更是諸葛亮一心爲劉備出謀劃策打江山的忠誠。他的忠誠不僅僅表現在劉備在位輝煌的時候,更表現在劉備仙去之後。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接受劉備最後的託付。劉備臨終前告誡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並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諸葛亮並無謀權篡位之心,依然竭盡全力輔佐着劉禪,儘管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爲完成劉備的遺願,諸葛亮多次親自出徵,從無怨言,只爲報答多年前劉備的發掘之恩。

搖着羽毛扇的諸葛亮永遠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不僅僅因爲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的智慧,更因爲他對劉備那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