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原文、賞析(實用)

除夜原文、賞析1

原文:

除夜原文、賞析(實用)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一

宋代:姜夔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

梅花竹裏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譯文: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

早春時節,地上的積雪還消融未盡,細嫩的青草已從沙土中悄悄探出頭;吳地煙水迢迢,瀰漫千里,隱隱透着清冷之氣。

梅花竹裏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雖然深藏竹林的梅花無人欣賞,但它那沁人心脾的清芬卻隨着夜中的春風,一路飄過了石橋。

註釋: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tiáo)迢。

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蘇蘇州西南。苕溪:浙江吳興縣的別稱,因境內苕溪得名。吳興即湖州(宋時湖州治所在吳興),時姜夔安家於此。草:夏校本、陸本、許本並作“草”,吟稿本作“柳”。吳宮:蘇州有春秋時代吳國宮殿的遺址。迢迢:遙遠的樣子。

梅花竹裏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詩。

細草、沙地、吳宮、煙水、梅花、竹叢、石橋,建構出一個幽冷、蕭索、縹緲的世界,人的靈魂似乎隨着迢迢的流水、飄浮的暗香徜徉。寫梅花遺貌得神,畫圖難足。清劉熙載《藝概》雲:“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此詩寫梅亦如是。結句暢達悠揚。清幽冷寂的氛圍中,愈能體味姜夔何以“體貌清瑩,望之若神仙中人”(張羽《白石道人傳》)。

詩句平易淺顯,韻味華美。作者用極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寫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時,沿途所見的幽雅景緻。當時,作者在除夕的晚上,與好友分手,興高采烈地乘船歸回居地,心情是比較歡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較輕鬆活潑。首句“細草穿沙雪半消”,點明時在除夕,是冬去春來,雪半消、草發芽的`季節。這寫是途中所見的近景。

二句“吳宮煙冷水迢迢”是寫遠景。小舟疾駛,那高大華麗的吳宮,被茫茫霧氣籠罩,漸漸隱沒在遠處。

三句轉寫眼前,“梅花竹裏無人見”。輕快疾駛的小舟,路過高潔、清雅、傲氣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種樂趣。

四句以“一夜吹香過石橋”作結,“一夜香”既與上句“梅花”銜接,又啓句中“過石橋”。至此,把詩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來。

除夜原文、賞析2

作品原文

除夜自石湖⑴歸苕溪⑵

姜夔(kuí)

其一

細草⑶穿沙雪半銷,吳宮⑷煙冷水迢迢。

梅花竹裏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其二

美人臺上昔歡娛,今日空臺望五湖。

殘雪未融青草死,苦無麋鹿過姑蘇。

其三

黃帽傳呼睡不成,投篙細細激流冰。

分明舊泊江南岸,舟尾春風颭客燈。

其四

千門列炬散林鴉,兒女相思未到家。

應是不眠非守歲,小窗春色入燈花。

其五

三生定是陸天隨,只向吳鬆作客歸。

已拚新年舟上過,倩人和雪洗征衣。

其六

沙尾風回一棹寒,椒花今日不登盤。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詞剪燭看。

其七

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峯重疊護雲衣。

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

其八

桑間簧火卻宜蠶,風土相傳我未諳。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紵作春衫。

其九

少小知名翰墨場,十年心事只淒涼。

舊時曾作梅花賦,研墨於今亦自香。

其十

環玦隨波冷未銷,古苔留雪臥牆腰。

誰家玉笛吹春怨,看見鵝黃上柳條。

作品註釋

⑴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蘇蘇州西南。

⑵苕溪:浙江吳興縣的別稱,因境內苕溪得名。吳興即湖州(宋時湖州治所在吳興),時姜夔安家於此。

⑶草:夏校本、陸本、許本並作“草”,吟稿本作“柳”。庾信《蕩子賦》:“細草橫階隨意生。”

⑷吳宮:蘇州有春秋時代吳國宮殿的遺址。迢迢:遙遠的樣子。杜牧《寄揚州韓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作品鑑賞(其一)

該詞極具蕭散簡遠之神。細草、沙地、吳宮、煙水、梅花、竹叢、石橋,建構出一個幽冷、蕭索、縹緲的世界,人的靈魂似乎隨着迢迢的流水、飄浮的暗香徜徉。寫梅花遺貌得神,畫圖難足。清劉熙載《藝概》雲:“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此詩寫梅亦如是。結句暢達悠揚。清幽冷寂的氛圍中,愈能體味姜夔何以“體貌清瑩,望之若神仙中人”(張羽《白石道人傳》)。

這首詩平易淺顯,韻味華美。作者用極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寫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時,沿途所見的幽雅景緻。當時,作者在除夕的晚上,與好友分手,興高采烈地乘船歸回居地,心情是比較歡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較輕鬆活潑。首句“細草穿沙雪半消”,點明時在除夕,是冬去春來,雪半消、草發芽的季節。這寫是途中所見的近景。二句“吳宮煙冷水迢迢”是寫遠景。小舟疾駛,那高大華麗的吳宮,被茫茫霧氣籠罩,漸漸隱沒在遠處。三句轉寫眼前,“梅花竹裏無人見”。輕疾的小舟,路過高潔、清雅、傲氣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種樂趣。四句以“一夜吹香過石橋”作結,“一夜香”既與上句“梅花”銜接,又啓句中“過石橋”。至此,把詩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來。

名家點評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雲:“石湖範致能尤愛其詩,楊誠齋亦愛賞之,賞其《歲除舟行十絕》,以爲有裁雲縫霧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聲。”即謂這十首詩構思精心細密,格調諧婉高秀。“

創作背景

紹熙二年(1191)冬,姜夔告別石湖別墅,除夕之夜乘舟歸苕溪。落拓遊子漂無定所,寄人籬下的生活使姜夔心中始終懷着深深的落寞和孤寂,表面的熱鬧消隱後這種心境更無處遁形。歸途中,夜色蒼茫,四野幽?寒氣襲人,詩人不禁心緒如潮,寫下了這十首七絕。

作者簡介

姜夔(kuí)(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爲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遊、節序、交遊、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羣,有如孤雲野鶴般的個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除夜原文、賞析3

原文:

應詔賦得除夜

唐代:史青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裏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譯文: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裏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註釋: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zhú)五更來。

逐:追隨。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裏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zhuó)後園梅。

風光:時光,春光。著:“着”的'本字。附着,貼近。唐代皎然《尋陸鴻漸不遇》有“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句,“著花”一詞意爲長出花蕾或花朵。這裏“著後園梅”採用此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人們沒有感覺到春光的到來,已催開了後園的梅花。

賞析:

這首詩雖是史青應詔之作,但寫得俊逸平淡,真情樸質,十分具有感染力。

除夜原文、賞析4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

翦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翻譯

剪一朵紅花,載着春意。精美的花和葉,帶着融融春意,插在美人頭上。斜陽遲遲落暮,好像要留下最後的時刻。窗下有人添上新油,點亮守歲的燈火,人們徹夜不眠,在笑語歡聲中,共迎新春佳節。

回想舊日除夕的宴席,美人白暫的纖手曾親自把黃桔切開。那溫柔的芳香朦朧,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我渴望在夢境中回到湖邊,那湖水如鏡,使人留連忘返,我又迷失了路徑,不知處所。可憐吳地白霜染髮點點如星,彷彿春風也不能將寒霜消融,更何況斑斑發發對着落梅如雨雪飄零。

註釋

花信:花信風的簡稱,猶言花期。

釵股:花上的枝權。

殘日:指除歲。

侵曉:指天亮。

新年鶯語:杜甫詩:“鶯入新年語。”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

俎:砧板。

玉纖擘黃柑:玉纖,婦女手指;擘黃柑,剖分水果。

擘:分開,同“掰”。

幽素:幽美純潔的心地。

鏡中路:湖水如鏡。

吳霜:指白髮。

賞析二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人之常情。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跡異鄉的遊子,心情之難堪,正是“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這首詞上片極爲烘托節日的歡樂氣氛,從而反襯自己的悽苦。

先寫立春。“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紅情”、“綠意”指紅花、綠葉。趙彥昭《奉和對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剪綵花應制》詩:“花隨紅意發,葉就綠情新”。花信,指花信風,應花期而來的風。立春,人們剪好紅花綠葉,作成春幡,插鬢戴發,以應時令。春風吹釵股,象是吹開了滿頭花朵。“花信上釵股”,着一“上”字,運筆細膩,可與溫飛卿詞“玉釵頭上風”(《菩薩蠻》)媲美,似比辛稼軒詞“美人頭上,嫋嫋春幡”(《漢宮春》)更顯風流。

再寫除夕守歲。“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夕陽亦像人一樣,對即將逝去的一年戀戀不捨,不肯輕易落山,同時東風又帶來了春的訊息,給人新的希望。這兩句已有除舊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題意。“放”用字尤其貼切,顯示出夢窗煉字的功夫。

“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終於,除夕之夜降臨,守歲的人們徹夜不眠,剪燭夜話,笑聲不絕,在鶯啼聲中迎來了新春的清晨。“新年鶯語”,援用杜甫“鶯入新年語”(《傷春》)詩意。

以上的一切,歡歡喜喜,均爲客居他鄉者的'耳聞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圍的熱鬧與歡樂更加反襯出作者的寂寞和哀傷,而且使這份寂寞的哀傷更讓人難以承受。這位客居、有家難歸的人,失去了與親人團圓之樂,真是“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無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濃厚的節日氣氛,不能不喚起下片對溫馨家庭生活的回憶。陳洵評此詞雲:“前闋極寫人家守歲之樂,全爲換頭三句追攝遠神。”(《海綃說詞》)

換頭雲:“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借指宴席。詞人彷彿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纖纖玉手爲自己破開黃橙,那幽香似乎還縈繞在周圍。回憶及此,當然別是一番滋味。上片以景之可喜反襯處境之可悲,人之歡樂反襯己之愁苦,此處又以昔之溫馨反襯今之悽苦。

對往事的追憶、神往,終於走進了夢境。而相隔既久,山水迢遞,過去的美好回憶,連夢中也難以追尋了:“歸夢湖邊,還迷境中路。”湖水如鏡,夢影朦朧,難覓歸路。往事散如輕煙,徒增無窮悵惘而已。

往事如煙,而今,與誰相對呢?“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吳霜,用李賀《還自會稽歌》字面:“吳霜點歸鬢。”此時是春風吹融了冰雪,可是永遠不能銷去飛上鬢角的寒霜,已經夠可悲的了;更何況,落梅如雨,斑斑白髮與點點白梅相對,這豈不令人悽絕!杜甫詠梅詩意:“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與此詞意趣相一致。

夢窗此詞委曲含蓄,欲藏還露,頗得清真風神,而其抒情筆觸又瞭然可尋。吳梅論夢窗詞雲:“貌觀之,雕繢滿眼,而實有靈氣行乎其間。細心吟繹,覺味美於方回,引人入勝,既不病其晦澀,亦不見其堆垛。”(《詞學通論》)自是研討有得之言。真情實感是藝術的生命。有真情流貫其間,則無論表現爲何種形式與風格,都有其動人之處。此詞後半,愈來愈奇。

“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意境的幽深冷峭,詞中少見,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可與比照。歇拍處,情意的痛切,設想的妙巧,堪與東坡詠榴花詞“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虞美人》)前後相映生輝。

簡評

這是節日感懷、暢抒旅情之作。時值除夜,又是立春,一年將盡,新春已至,而客裏逢春,未免愁寂,因寫此詞。上片寫除夕之夜“守歲”的歡樂。下片寫對情人的思念,追憶舊日和情人共聚,抒寫舊事如夢的悵恨。“歸夢”以寫相思,“湖邊”乃詞人與情侶幽約之地,夢歸湖邊,一片湖光如鏡,幻境恍惚,沒有尋到情侶,反而迷失了離魂的歸路,傳達出詞人一片失落的悵惘。全詞以眼前歡樂之景,回憶中往日之幸福突出現境的孤悽感傷鮮明,筆致婉曲,深情感人

創作背景

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跡異鄉的遊子,心情之難堪,正是“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這首詞即是吳文英於除夕日有感而作。查吳文英生平後期,只宋寶四年(1256年)年正月七年級爲立春之日。“除夜立春”相合,故此詞當繫於是年。

賞析一

除夕恰遇立春,真非常有之事。本應頗感無限喜悅,可是對於客中的遊子來說,所引發的卻是無限感傷。此詞上闋開頭寫立春日,姑娘們戴上花,顯示出百花將開的消息。四、五兩句對於除夕夜又是立春日也發出喜悅的一笑。“有人”以下三句寫人們在歡笑中迎來新年。下闋第一句“舊尊俎”爲追憶。主人公緬懷佳人除夕夜與己分享黃柑的細節,但當年良辰畢竟早已如夢,以下又是寫景。“千點吳霜”乃是詞人“兩鬢清霜”的誇張性寫照,它將景物描寫與肖像描寫結合在一起。“落梅如雨”也是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給人留下悵遠而又迷濛的審美感受。

除夜原文、賞析5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翻譯

旅館裏透着淒冷的燈光,映照着那孤獨的遲遲不能入眠的客人。這孤獨的旅人是爲了什麼事情而倍感悽然呢?

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髮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歲。

註釋

客心:自己的心事。

轉:變得。

悽然:淒涼悲傷。

霜鬢:白色的鬢髮。

明朝:明天。

譯文二

住在客棧裏,獨對殘燈,睡不着覺。不知什麼緣故,詩人的心情變得十分淒涼悲傷。

在這除夕之夜,想象故鄉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歲,新添不少白髮啊。佳節思親是常情,歷來如此。但除夕之夜,“獨不眠”、“轉悽然”、“思千里”,還有一層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歲,包含了詩人年復一年老大無成的傷感。

創作背景

周勳初將此詩繫於公元750年(天寶九載),根據是:“高適遊蹤雖廣,然離樑宋而至遠地,亦不過閩中、幽州、隴右、河西、劍南數地而已。高適至閩中時,年歲尚輕;次至幽州時,未及‘霜鬢’之年;至隴右、河西、劍南時,已甚得意,與此詩內容不合,故知此詩定作於第二次北上。”

賞析

高適素以邊塞詩人著稱,詩風渾厚雄放,這首《除夜作》卻詩風平易自然,全詩沒有一句生僻字句和華麗詞藻,也沒有塞外風景和異城奇觀,都是淺近的口語,表達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卻將他鄉遊子真實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旅館寒燈獨不眠”,詩的首句所包涵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啓人聯想,點明作者在除夕仍羈旅天涯,可以想見,詩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自己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不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散發光和熱的燈,竟也變得“寒”氣逼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孤寂。除夕之夜寒燈隻影自然難於入眠,而“獨不眠”自然又會想到一家團 聚,其樂融融的.守歲的景象,那更是讓人心情悲涼。因此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創造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轉悽然”,這是一個轉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稱“客”。詩中問道:“是什麼使得客人心裏面變得淒涼悲傷?”原因就是他身處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詩人包圍在寒燈隻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悽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轉悽然”三個字寫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單身一人的孤苦;對千里之外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嘆。

“故鄉今夜思千里。”“故鄉”,是借指故鄉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詩人自己。意思是說:“故鄉的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處,想着我一個人如何度過今晚。”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的一種表現。詩人並沒有直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而是表達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鬢增添新的白髮。沈德潛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將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爲曲折含蘊。這三、四兩句是對一、二兩句的回答說明“獨不眠”和“轉悽然”的原因一是思鄉心切,二是傷老大無成,歲月無情。

明代胡應麟認爲,絕句“對結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編》卷六)。所謂“意盡”,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這首詩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經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的藝術效果。

除夜原文、賞析6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原文

作者:張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濺濺漱玉沙。

瓦甌篷底送年華。問暮鴉:何處阿戎家?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譯文及註釋

註釋

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公元1326年除夕。泰定三年即爲丙寅年。

玉山:今江西玉山縣,在長北岸。

的的':鮮明貌。

濺濺:流水聲,

玉沙:指銀白色的浪花。

瓦甌篷:一種簡陋的船篷,形如瓦甌(小盆)。

阿戎家:指親人所在。杜甫《杜位宅守歲》:“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阿戎,指堂弟,這是晉宋以來的習慣稱呼。杜位即杜甫堂弟。曲中泛指近親。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賞析

此曲是除夕夜在舟中思念親人而作,“每逢佳節倍思親”,用簡明自然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無限親情。

除夜原文、賞析7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

收取閒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採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地,初爲獨舞,後演化爲雙人舞,宋時發展爲多人舞。范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謂:“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羅衫。”此二句謂把寒冷除夜裏濃郁的閒情收起,那優關的柘枝舞是多麼令人追憶懷戀的啊。③誰家句:謂當年自家於此除夜曾刻燭靜待新春的到來。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刻燭,在蠟燭上刻度數,點燃時以計時間。④竹葉二句:意謂竹葉青酒喝盡了,人人頭飾採燕,個個興高采烈,燈燭熄了,那燈蕊彷彿是一條條顫動的金蟲。竹葉,指竹葉酒。採燕,舊俗於立春時剪綵綢爲燕子形,飾於頭上。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xiè),熄滅。⑤風流句:端合,應該、應當。倚天公,依靠老天爺。此謂風流應是自然天成,非人力能所爲的。

浣溪沙·庚申除夜賞析

此篇描繪了除夜的.貴族之家守歲的情景,同時也隱約地表達了深隱的懷戀之情意。情寓於景,清空而靈動。

除夜原文、賞析8

思佳客·癸卯除夜

吳文英〔宋代〕

自唱新詞送歲華。鬢絲添得老生涯。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

衣懶換,酒難賒。可憐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燈在,無限妝樓盡醉譁。

註釋

思佳客,詞牌名,即《鷓鴣天》,首見於北宋宋祁之作,至晏幾道填此調最多。《詞譜》卷十一說:“宋人填此調者,字、句、韻悉同”。因賀鑄詞有“化出白蓮千葉花”句,故又名《千葉蓮》,又因其有“梧桐半死清霜後”句,故又名《半死桐》,又名《於中好》、《思越人》、《看瑞香》、《第一花》、《禁菸》、《翦朝霞》、《驪歌一疊》、《錦鷓鴣》、《避少年》、《鷓鴣引》、《醉梅花》。雙調,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韻。前片第三、四句,與過片三言兩句多作對偶。癸卯: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祐三年)。根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當時詞人四十四歲,尚在蘇州。十年:是計整數,並非確數,其實詞人從公元1232年(宋理宗紹定五年)到蘇州倉幕,至公元1243年(癸卯年)已有十一年了。醉譁:一作“翠華”。

鑑賞

上片開頭“自唱”兩句,意思是說:“在癸卯除夕守歲之時,我創作了這首《思佳客》的新詞,用來送舊迎新。”以此感嘆自己的雙鬢又添上了白髮,而仍舊羈旅在外,不得返歸故鄉。“十年”,兩句是說:“我繼續嘆息:從前美好的遺蹤已經難以尋覓,又痛惜好多年的春節,自己都無法返歸家中,與家人共敘天倫之樂。”

下片“衣懶換”三句,寫自己的生活潦倒,又生性疏狂。此言雖然現在是過大年,但是自己卻無法添置新衣,所以索興連舊衣也懶得換洗;又因爲貧窮所以連酒也不能賒來藉以獨酌守歲。那怎麼辦呢?只好折來些梅枝,用賞花來度過這漫漫除夕之夜吧。這裏也可見詞人雖然貧窮,卻不失雅人本色。“隔年”兩句,內外對比,更見自身的困窮。此言除夕夜盡,一元復始。在大年七年級的清晨詞人面對的仍是那盞照明用的.隔年孤燈;而外面處處高樓,卻飄響着酒醉後人們的喧譁聲。作結兩句形成了強烈的貧富反差,也是詞人對這個不平等的社會的一種無聲控訴。有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意境。

從這首詞中,讀者可探測出此時(癸卯除夕)蘇姬大約已經離開了詞人處,所以詞人被搞得家不成家矣。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除夜原文、賞析9

剪紅情,

裁綠意,

花信上釵股。

殘日東風,

不放歲華去。

有人添燭西窗,

不眠侵曉,

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

玉纖曾擘黃柑,

柔香系幽素。

歸夢湖邊,

還迷鏡中路。

可憐千點吳霜,

寒消不盡,

又相對落梅如雨。

賞析

此詞爲作者在異鄉除夕立春感懷而作。上片寫除夕守夜迎春。“剪紅”三句寫迎春民俗,點染出新春喜慶氣氛。“殘日”五句寫一般人家守歲迎春,燈燭映窗,通宵不眠,迎來鶯聲笑語的元旦晨曦。下片追憶昔日立春。“舊尊俎”三句回憶舊日春節宴席上,情侶纖纖玉手剖黃柑薦酒,那一縷縷溫柔的香氣沁人心脾。“歸夢”二句傳達出詞人一片失落的`悵惘。“可憐”三句始點明詞人而今已鬢霜千點,似寒霜凝鬢,春風無法消融。“又相對”寫出以鬢霜千點相對落梅如雨雪的淒涼情狀,勾描出景境之冷寂,心情之悲愴!全篇詞筆奇幻,“兼有天人之巧”。

除夜原文、賞析10

原文:

除夜作

朝代:唐朝

作者: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住在客棧裏,獨對殘燈,睡不着覺。不知什麼緣故,詩人的心情變得十分淒涼悲傷。在這除夕之夜,想象故鄉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歲,新添不少白髮啊。佳節思親是常情,歷來如此。但除夕之夜,“獨不眠”、“轉悽然”、“思千里”,還有一層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歲,包含了詩人年復一年老大無成的傷感。

註釋

1.除夜:即舊曆除夕。

2.悽然:淒涼,悲傷。

3.霜鬢:兩鬢白如霜。

賞析:

詩人客居他鄉,油然而生孤寂的思鄉之情,但詩人撇開自己,從對方入手,想象故鄉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這種反客爲主的寫法,即爲反襯手法。

除夜原文、賞析11

原文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翻譯

我獨自在旅館裏躺着,寒冷的燈光照着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麼事情,讓我這個遊客的心裏變得淒涼悲傷?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髮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賞析

像這樣沒有多少具體背景的詩很不容易確定其作年,但周勳初在《高適年譜》有一個絕妙的推測,他將此詩繫於天寶九載(750年),根據是:“高適遊蹤雖廣,然離樑宋而至遠地,亦不過閩中、幽州、隴右、河西、劍南數地而已。高適至閩中時,年歲尚輕;次至幽州時,未及‘霜鬢’之年;至隴右、河西、劍南時,已甚得意,與此詩內容不合,故知此詩定作於第二次北上,即送兵清夷歸來寓薊門旅館之時。”(《周勳初文集》第4冊,江蘇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此說十分合於情理。

除夜原文、賞析12

除夜對酒贈少章

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古詩簡介

《除夜對酒贈少章》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除夕。頭兩句寫自己除夜孤單,有客來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間四句回憶自己半生窮愁,未老已衰。結尾兩句與開首呼應,由於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於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對理想執着追求的精神。詩作格律嚴整,對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紀昀評價爲:“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詩中第五、六句“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被譽爲名聯。

翻譯/譯文

一年將盡,這身子將向何處寄託?燈下的客人,事業理想卻未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憂患裏度過,彷彿一場夢在現實與幻境中。憂愁煩惱催短催白了頭髮,憔悴的容顏憑藉酒力發紅。我唱起歌來,你且跳起舞,我倆潦倒的景況大致相同。

註釋

①少章:名秦覯,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與詩人交往頗密。

②歲晚:一年將盡。

③未空:(職業、事業)沒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④有:指現實。無:指夢境。

⑤酒借紅:即是“借酒紅”的例裝。

⑥潦倒:頹衰,失意。

創作背景

據史傳記載,陳師道早年受業於曾鞏,得到器重。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曾鞏推薦他作爲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元豐六年(1083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後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着,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陳師道一生清貧,有時經日斷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

此詩似作於任職前頭一年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除夕。這一年秦覯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於是趁着酒興,發發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泄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賞析/鑑賞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除夕之夜,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於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窮愁,表現了兩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誼,寫得情真意切,悽婉動人。

詩一開頭,便直言不諱地和盤端出詩人的牢騷和不平:“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隨風飄蕩,無所依託。除夕之夜,本應閤家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託身何處仍無結果,心中感到抑鬱不平。

“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中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只好在夢中尋求理想,尋求安慰。可夢境和現實截然相反。“有”,是指夢境,“無”,是指現實。夢中,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實中卻一無所有。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嚴酷無情的現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裏說“發短愁催白”,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髮;說“顏衰酒借紅”,他的顏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纔剛剛三十出頭,在作於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中,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髮,掛冠高處未宜彈。”王直方以爲“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蘇軾、陳師道、秦觀皆有“白髮”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髮,酒助紅顏,無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軾、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窘況,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中只有當時也是“布衣”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爲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後,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只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中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着追求的精神。詩人並非僅僅哀嘆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爲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鬱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詞奔驟、意氣揮霍。

名家點評

《王直方詩話》評頸聯:“無已初出此一聯,大爲諸公所稱賞”。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評頸聯:“以一聯名世者”。

紀昀《瀛奎律髓刊誤》卷十六評價說:“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誤》卷十六)

除夜原文、賞析13

除夜對酒贈少章原文

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詩詞賞析:

此詩作於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除夕。秦覯,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這一年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於是趁着酒興,發發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泄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詩一開頭,便直言不諱地和盤端出詩人的牢騷和不平:“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隨風飄蕩,無所依託。據史傳記載,詩人早年受業於曾鞏,得到器重。1081年(宋神宗元豐四年),曾鞏推薦他作爲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1083年(元豐六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後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着,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除夕之夜,本應閤家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託身何處仍無結果,心中感到抑鬱不平。

“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中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只好在夢中尋求理想,尋求安慰。可夢境和現實截然相反。“有”,是指夢境,“無”,是指現實。夢中,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實中卻一無所有。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嚴酷無情的現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裏說“發短愁催白”,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髮;說“顏衰酒借紅”,他的顏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纔剛剛三十出頭,在作於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中,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髮,掛冠高處未宜彈。”王直方以爲“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蘇軾、陳師道、秦觀皆有“白髮”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髮,酒助紅顏,無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軾、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窘況,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故而“無已初出此一聯,大爲諸公所稱賞”(《王直方詩話》),胡仔更以爲是“以一聯名世者”(《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中只有當時也是“布衣”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爲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後,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只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中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着追求的精神。詩人並非僅僅哀嘆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爲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鬱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故紀昀評價說:“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刊誤》卷十六)

除夜原文、賞析14

除夜作

高適〔唐代〕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霜鬢一作:愁鬢)

賞析

高適素以邊塞詩人著稱,詩風渾厚雄放,這首《除夜作》卻詩風平易自然,全詩沒有一句生僻字句和華麗詞藻,也沒有塞外風景和異城奇觀,都是淺近的口語,表達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卻將他鄉遊子真實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旅館寒燈獨不眠”,詩的首句所包涵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啓人聯想,點明作者在除夕仍羈旅天涯,可以想見,詩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自己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不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散發光和熱的燈,竟也變得“寒”氣逼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孤寂。除夕之夜寒燈隻影自然難於入眠,而“獨不眠”自然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的景象,那更是讓人心情悲涼。因此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創造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轉悽然”,這是一個轉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稱“客”。詩中問道:“是什麼使得客人心裏面變得淒涼悲傷?”原因就是他身處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詩人包圍在寒燈隻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悽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轉悽然”三個字寫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單身一人的孤苦;對千里之外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嘆。

“故鄉今夜思千里。”“故鄉”,是借指故鄉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詩人自己。意思是說:“故鄉的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處,想着我一個人如何度過今晚。”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的一種表現。詩人並沒有直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而是表達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鬢增添新的白髮。沈德潛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將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爲曲折含蘊。這三、四兩句是對一、二兩句的回答說明“獨不眠”和“轉悽然”的原因一是思鄉心切,二是傷老大無成,歲月無情。

明代胡應麟認爲,絕句“對結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編》卷六)。所謂“意盡”,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這首詩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經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的藝術效果。

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作爲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除夜原文、賞析15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古詩簡介

在異鄉又值除夕,羈危萬里,亂山殘雪,將這種苦情一層層推進。因爲無法與親人們一同迎接新年,和僮僕就分外親切,爲除夕增添了一些歡樂。

翻譯/譯文

巴郡巴東巴西,離家多麼遙遠;漂泊在這艱險之地,真難容身。

山巒錯落,大雪下到更殘漏盡;孤燭一支,徹夜伴我異鄉客人。

我與骨肉親眷,不覺漸離漸遠;只有身邊僮僕,跟我越來越親。

漂泊生涯之苦,怎麼經受得了?除夕一過,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註釋

迢遞:遙遠貌。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在今四川東部。

羈危:在艱險中羈旅漂泊。

“燭”:一作“獨”。人:一作“春”。

轉於:反與。僮僕:隨行小奴。

飄: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元旦。歲華:歲月,年華。

賞析/鑑賞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他地、除夕懷鄉之作。詩人身在異鄉,深感羈旅艱危。三、四兩句寫悽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詩人落寞情懷。五、六兩句寫遠離親人,連僮僕也感到親切,更表達出思鄉之切。最後兩句寄希望於新年,飄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詩用語樸實,抒情細膩。離愁鄉思,發泄無餘。其中“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一句,從王維《宿鄭州》“他鄉絕儔侶,孤案親僮僕”化出。本詩作爲“萬里身”、“異鄉人”的深繪,更加悲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春。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讀之如涼雨悽風颯然而至,此所謂真詩,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詩尚勝戴叔倫作。戴之“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已自慘然,此尤覺刻肌砭骨。崔長短律皆以一氣斡旋,有若口談,真得張水部之深者。如“並聞寒雨多因夜,不得鄉書又到秋”、“正逢搖落仍須別,不待登臨已合悲”,皆本色語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