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是莫泊桑的一篇短文,是一篇人物羣像,重點描寫刻畫了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徵。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幾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讀後感,希望能幫到你喲。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讀後感篇一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通過對每個來福樓拜家做客的作家進行了以上這幾個描寫,且每個人都描寫出了各自的特點。譬如描寫神態的有“福樓拜轉動着藍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這張白皙的臉”、“他的眼睛象切開的長縫,眯縫着,卻從中射出一道墨一樣的黑光”。描寫外貌的有“他的頭像古代意大利版畫中人物的頭顱一樣,雖然不漂亮,卻表現出它的聰慧和堅強的性格”。描寫語言的有“他只用幾句話,就劃出某人滑稽的輪廓”。也就是這樣細膩的描寫,使聚會變得有聲有色,連送客時仍在進行這樣的描寫。

我並不能象莫泊桑那樣對人物描寫得細緻入微:“他那很發達的腦門上豎立着很短的頭髮,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的在那長滿濃密鬍子的嘴上一刀切斷了。”我想還是得多看看《莫泊桑短篇小說選》在人物描寫方面,我或多或少也能學到一些東西。

記得我媽有一個同學,擅寫散文,我和她互相之間不斷交流,象福樓拜和屠格涅夫等人交流一樣。不同的是我們之間只不過是互相看看對方的文章。看文章可比面對面交流要好得多了。看文章可以注意人家的語言有什麼特點?用辭是否正確?文章的結構如何?怎樣細緻地對人物進行描寫?寫法和別人有什麼不同之處?等。這樣在潛移默化中便把作文提升了。譬如《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是通過對人物的描寫體現聚會時的情景,這便是在寫法上不同於他人之處了。但這種寫法更值得別人學習和模仿。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讀後感篇二

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就好像一個電影短片,細緻地描繪出了在福樓拜的單身宿舍裏出現的一幕幕場景。讀着這篇文章,簡單的鉛字後面一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們富有睿智的笑容、爽朗的笑聲、思索的身影、深邃的目光,這一切都彷彿展現在我的面前,彷彿不是我在讀這篇文章,而是親歷了這次聚會一樣。 作者像是一個默默無聲的旁觀者,老早就來到了這個簡陋的屋子裏,透過他的目光,我們看到了陸續到來的這些文豪。福樓拜擁抱的第一位來客是屠格涅夫。他們有着如此多的共同點,因此“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感到一種與其說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說是心靈內在的歡樂”。

屠格涅夫留着古高盧鬥士似的大鬍子,用他特有的口音聊着文學史的話題,翻譯着歌德和普希金的詩句。 不久進來的是都德,他濃密的捲髮和鬍鬚非常有特點。講話時的略帶誇張的行爲舉止顯示出他南方人的身份,而具有南方風味的諷刺口吻下的關於巴黎的話題似乎更吸引人的注意。在都德之後進來的左拉則完全是另一種氣質。他更喜歡細心地傾聽別人說話,討論時不慌不忙,聲音溫和而平靜。左拉的“頭十分像古時意大利版畫中人物的頭顱一樣,雖然不漂亮,但表現出他的聰慧堅強的性格”。而他的微笑則是讓人感到有些嘲諷的味道。 漸漸地房間裏邊擠滿了人。這個時候作者的目光聚集到了主人身上:福樓拜不停地和人交談着,他充滿智慧的言談讓人不由得側耳傾聽。而和別人對話似乎能夠激起他無盡的靈感和熱情。終於客人漸漸離去,這個星期天也結束了。 在這短片中,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有一個肖像的'特寫,但決不讓人覺得煩膩,因爲他們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的與衆不同。他們不但長相各有特色,而且面貌背後的氣質也都各不相同。作者着力雕琢出了他們各自的特點,就好像給讀者看一幅幅風格迥異的畫一樣。

記敘的過程也是主次分明的。作者並沒有記下所有來訪的客人,而是選擇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這三個“名士”。主次分明的描寫不但節省了筆墨,而且重點突出,留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不是讓人厭煩的。 . 莫泊桑不愧是運用語言的大師。短短的一篇文章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與性格特徵在這些聲態並作的敘述、描寫與議論中展露無遺。別人對話似乎能夠激起他無盡的靈感和熱情。終於客人漸漸離去,這個星期天也結束了。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讀後感篇三

本課在學習目標確定上明確到位,只是在學習過程中,瞭解人物特點與性格花費時間過多,而缺乏方法的細緻指導,實踐練習有些盲目不夠明確。

每一個課堂環節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它的目標,所有的預設是否都能確保實現學習目標。比如本課中的導入,是一個啞劇表演,由學生表演,學生猜內容,教師引出動作表情,對錶達人物內心活動的作用導入課題。如果目標是爲了讓學生了解表情動作對錶情達意的作用,也可設計一個活動,成語猜謎遊戲:一個學生表演,一個學生猜成語。背對黑板的學生表演。比如成語:抓耳撓腮,手舞足蹈,等。

速讀課文,對照課本插圖將人物對號入座。這個環節目標明確,目的就是讓學生快速閱讀文本,然後通過人物的肖像,動作等的描繪,找到圖中本人。瞭解人物的同時,讓學生找證據,同時瞭解運用的描寫方法。第二個環節,小組選擇一個人物,探究人物的性格及其運用的描寫方法。這個環節設計較好,但是在成果交流的過程中,沒有把性格突出出來,也沒有把性格的表現與運用的方法很好的結合。所以學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認知上。若能在進一步,讓學生深刻體會是如何抓特徵,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的會更好。這樣學生對文中的人物認識,就比較深刻,比較生活鮮活。

每一個活動的組織,都要充分考慮他探究合作的價值所在,不高花架子,不高形同虛設的東西。確保雪深的活動是有意義的。第三個環節,小組思維碰撞,交流學習成果。一個學生彙報描寫的內容,提問其他學生辨識描繪的人物,再提問其他學生說出運用的手法。這個活動表面看來轟轟烈烈,實際學生還只是停留在上個環節的人物辨識中,且對文本內容不夠熟悉,所以辨識起來,還是需要在文中仔細去找,花費時間很多,且活動也沒有很好的開展。建議此環節刪掉。

學生質疑,學生釋疑,看起來活動不錯,訓練學生的思維。但因爲範圍太大,教師沒做質疑的引導,所以學生只在人物性格的問題上質疑,其實教師的意圖是,想讓學生在描寫方法上質疑。所以每一個活動中,教師也要扮演好自己的引導角色,恰到好處的引導學生,讓學生學的有根有據。

教師可以選取一個最具描寫特徵的人物爲例,組織學生學習。教師可以選作批註,學生學做分析。這樣比較有針對性,而且學生易於掌握。這樣就以典型例子,賞析透徹,其他就可以簡略。

寫作實踐,是佈置學生選取班內同學做模特,進行描寫,抓住特徵。然後其他同學猜測寫的是誰。我感覺這個環節還可以進一步改進,着重訓練學生所學習的描寫方法。

另外課堂上教師的聲情並茂,有感情的投入,聲調的抑揚頓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情感的投入,極大改善課堂沉悶氣氛,讓學生也積極飽滿的感情參與課堂。

可以添加寫作指導一環節。由人物分析,過度到寫作指導。重點由學生分析,教師總結歸納並板書,如何進行人物描寫。包括如何抓人物特徵,如何由表情寫到內心,如何做到聲情並茂,融入自己的情感,如何潤色語言,包括使用修辭格,在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等。

實踐寫作,可以設計作文病例。提供學生一個寫作片段,讓學生先討論病因,然後進行修改。運用上所學的描寫手段,將片段改寫好。這樣在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的運用上,學生改寫起來,非常有針對性,且實效性較好。而語言的潤色修改,更是除掉了一味搞笑取鬧的寫自己同學的弊端,使這個片段的修改,在學生語言運用上上升了一個層次。

總之,課堂的實效性是最主要的,讓學生有成功感,在聽寫讀說上,有切實的提高。


猜你感興趣:

1.以沉默爲題的作文

2.七年級年下學期語文計劃

3.陋室銘譯文

4.七年級語文讀書筆記

5.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計劃

6.七下文學常識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