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也瘋狂的觀後感範文

老師也瘋狂?到底有多“瘋狂”?抱着學習創新的念頭,我走進了電影院。看完電影,卻感覺“瘋狂的老師”不瘋狂。

老師也瘋狂的觀後感範文

電影着力刻畫了六年(1)班班主任肖子恩老師的瘋狂之舉,比如,把學生帶到湖濱的草坪上課、帶學生到廢品收購站給垃圾分類、帶學生到敬老院去看望慰問老人等等,這在導演看來或許已經是非常出格的“瘋狂”之舉,其實,有許多優秀的教師早已經有這方面類似的實踐,所以在我看來,這並沒有什麼瘋狂的。

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最終要在學生的身上來體現。在電影中,肖老師最讓我感動的地方,也正是他對兩個男生的轉化。

“書呆子”是一個瘦弱的小男孩,父母相繼因公殉職,留下他與奶奶相依爲命,而奶奶不願給國家增添負擔,靠自己當保姆打零工苦苦支撐,供養着小男孩上學。肖老師通過學生的檔案資料瞭解到信息之後,到小男孩家家訪,鼓勵他做一個小小的男子漢,幫助爸爸照顧好年邁的奶奶;他又找到校長,請求校長把小男孩的奶奶安排在學校食堂工作,以幫助和照顧烈士的遺孤。肖老師的.情懷真的讓人感動。教育如果只看到分數,如果只是應試的訓練,那麼,學生就會異化爲“考試的機器”。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繼往開來。那麼,教育的初心是什麼?應改是人而不是分數,應該是人的發展而不是技能的訓練。教育要看得見“人”,只有去真正地瞭解和尊重每一個學生,我們對學生的關心才能真正到位。電影的開頭說,六年(1)班原來是一個“亂班”,“亂”的原因之一,就是原來的班主任都像電影中的宋老師那樣,只要學生的分數,而對學生沒有真正的關心。

電腦“天才”是一個憨憨的男孩,整天沉迷於電腦遊戲。自從母親去世後,他就沒有一天是歡樂的,繼母對他也算是極盡關愛,他卻根本不買賬,始終冷臉相對。妹妹的笑臉,父親的呵斥,都沒有讓他有半點改變。生日那天,父親原本安排一家人到餐廳爲他慶賀,他卻跑到了母親的墓前去祭奠。折翼的天使讓人倍加心疼,孩子的迷惘也深深地刺痛着肖老師的心。他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境況,心情會是怎樣?正是他的點撥,讓孩子打開了心結,理解了爸爸的苦衷,也接受了自己繼母,第一次自然地喊了一聲“媽”,第一次主動牽起妹妹的手帶妹妹去玩。繼母欣慰之餘,不由的感慨:“還是肖老師有方法啊!”其實,我想說,肖老師用的不是方法,而是一顆真誠的心!教育是需要直抵人的靈魂的,教育是很難被量化的,如果用標準化來衡量評價教育,客觀的數據也許並不一定能夠得出科學的結論。而如果只想用一些所謂的“方法”就能解決教育實踐中的種種問題,就足夠面對個性截然不同的學生,那也是荒謬可笑的。

老師沒有“瘋狂”,那麼,是誰“瘋狂”了呢?又是什麼“瘋狂”了呢?這部電影並不能反應教育的全部,但難得的是,在一個娛樂至上的年代,能夠關注到社會現實中的教育領域。家長、學生、老師……不同的人走進電影院,看完電影會有不同的思考,也許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