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國中語文的創新教學設計論文

教師設計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爲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成功的教學設計方案中凝聚着教師個人的經驗、智慧和風格。在教學設計中,要創新教學設計方案,在已有的豐富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積極汲取和吸收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成果,使得教學設計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即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創新教學設計對於我們剛起步的教師而言,可以簡單理解爲“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設計”。那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設計呢?

淺論國中語文的創新教學設計論文

  一、設計教學環境,給學生輕鬆愉快的氛圍

學生是有情感的,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發揮,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師生之間的思維才能夠產生共鳴,師生之間的動靜搭配才能恰到好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學生的靜心聆聽與主動思維才能處於同步發展之中。嚴謹的課堂上不乏歡歌笑語,緊張的學習中也有活潑互動,課堂上的民主氣氛是促進學生創新思想成長的陽光和雨露。

帶着師生民主的教學理念,設計一段創新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

如學習詩歌《漁歌子》,我事先叫學生準備好畫筆、顏料。正課開始後,我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比賽畫畫,請根據詩歌《漁歌子》內容,畫一幅畫,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學生一聽,可來勁了,勾描的勾描,塗彩的塗彩,忙得不亦樂乎,整個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青少年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經常動手,可以刺激他們的思維發展,提高智力水平。

  二、設計教學手段,給學生積極創新的慾望

教法靈活,引導學生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教師的創新意識。教師能靈活地運用教學機制,在教學中敢於提出種種“假設”,敢於“冒險”,教學手段有獨創性、新穎性,自然而然地就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有一次,我在上《五人墓碑記》起始課時,拿了一架托盤天平走進教室,學生大惑不解,語文老師又要搞什麼新花樣?上課一開始,我在天平兩端各放上一張白紙,天平保持平衡。接着,我問學生,如果在左邊紙條上寫上週順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邊紙條上寫上衆多凡夫俗子或高爵顯位卻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嗎?

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就有效地啓發學生研究課文,學生不僅很快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從教師這一富有創新意識的教法中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成分,萌發了創新的種子。

  三、設計教學流程,給學生大膽質疑的時機

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的`行爲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學生的質疑水平是在老師的鼓勵中不斷提高的。“你要提倡什麼,就讚美什麼”“好孩子是誇獎出來的”。

在學《〈論語〉十則》時,同學們因解釋“何有於我哉?”而爭論了起來。有的說:“它是孔子的自謙之辭,意思是‘哪一樣是我能做的到呢?’”有的說:“其意是孔子說,哪一樣我做不到呢?是說孔子全都做到了。”兩種解釋截然不同,我鼓勵學生去查閱完資料後,大家再共同探討。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位同學查閱各種資料後,專門寫出了一篇題爲《“何有於我哉”之論》的小論文。

這充分說明了學生中蘊藏着何等可貴的潛力,而我們的教學缺少的就是對學生質疑水平的鼓勵和珍愛。有了學生大膽質疑的課堂,將會是高質量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它能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於思考,觀察力、想象力,聯想和頓悟等各種能力,尤其是創新和求異的能力。此處,它還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變得越來越善於提問,勇於提問,創造性地提問;而且,學生不但會質疑,還會獨立解決問題,尤其是會在諸多問題中發現它們聯繫,尋找到新的突破口。

  四、設計教學方式,給學生親身實踐的空間

課堂上教師們必須千方百計地爲學生創設各種有利於實踐、體驗的環境,還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很在乎學生最後“作品”“成果”“彙報內容”的質量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們要及時瞭解學生在開展研究活動時將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來提供信息、啓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新,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更不能將自己的主觀經驗和已有經驗強加給學生。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節課我們將換一種方式來學習課文。大家有興趣嗎?是什麼方式呢?在這之前,大家有沒有嘗試過“編演課本劇”,自己當編劇、導演、主演呢?(沒有,那今天我們就牛刀初試;有過,那今天我們再一展才華。)

……

請同學們注意,剛纔老師寫出的這個場景,只是老師結合課文內容編寫的一個例子,同學們可以借鑑它,但更需要大家去創新,在編寫中要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出我們自己的個性風采來。

在語文課堂實踐中,解放了學生的頭腦、眼睛、嘴巴,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們在自由、自主的環境中學習、創新,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