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蘇教版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蘇教版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由三個成語故事組成。它們都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都是將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蘊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內容,再感悟哲理的順序進行,方法就單一了,學生容易對課文失去新鮮感,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教學時,我選用了靈活適宜的教學方法

學習《自相矛盾》,先讓學生看圖、讀文,弄懂什麼是矛,什麼是盾;指導朗讀“誇口”的語氣,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並用圖示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接着展開想象: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怎樣想?又會怎樣說?最後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

學習《濫竽充數》,讓學生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爲什麼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引導他們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通過比較三個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常常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從而知道南郭先生能夠混的原因,再讀“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所以最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再次基礎上,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知道了什麼。

學習《畫龍點睛》,則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自主提問:(l)張僧繇畫的龍爲什麼不“點睛”?(2)後來爲什麼又給龍畫上眼睛?(3)“點睛”的結果怎樣?逐題討論,指導朗讀;啓發想象,領悟寓意。

《嫦娥奔月》教學反思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話故事。講了美麗善良的嫦娥爲使百姓免於受害,吃了長生不老藥昇天奔月的事,意境優美,情節動人。詩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現,進而走進其豐富的內心世界,獲得情感的陶冶與心靈的盪滌。故事淺顯易懂,妙趣橫生。

課文練習一要求學生複述課文。複述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可以積累課文中規範化的語言文字。本文篇幅較長,不宜要求處處詳細複述。課文的第五、第六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可以要求學生進行重點複述,而其他的部分,可以要求學生抓住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簡單的複述。首先,從整體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期盼團圓。複述第五自然段的時候,引導學生熟讀成誦,特別是抓住人物的動作,儘可能運用文中的`原句,因爲這是故事最精彩、最扣人心絃的部分,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生動、逼真地刻畫了人物形象。第六自然段寫了嫦娥奔月的過程,插圖充滿了詩情畫意,給人無限遐想,所以複述這一部分時,可以藉助插圖。要求學生按照原文來複述,表現意境的美。其他的部分,學生可以抓住重要的詞語,進行簡要的複述。

《讀書莫放“攔路虎”》教學反思

這是五年來他們語文課本上出現的第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本課介紹讀書方法的,告訴學生在讀書過程中不要放過攔路虎,應掃清閱讀障礙,讓讀書更有成效。可是在現實學習中,我發覺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不願去查字典,他們似乎習慣於老師的講解與告之,對待攔路虎基本上是放走的態度。所以在一開始學課文時,我請不放攔路虎的學生介紹自己的做法以及這樣做的好處,請他們談完之後,我進行總結,然後問他們:“想不想像他們那樣成爲沒有攔路虎或者很少碰到攔路虎的人?”學生都說想,接着我就說:“書上就告訴了我們很好的方法。”學生興趣很高,馬上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效果非常理想。但從這一課中我也發現,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有待提高,思考不夠深入細緻。今後我們還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讓學生真正能自由讀書,深入讀書。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

由於教學進度上和同規班級差了兩課時,所以打算今天一節課把《伊索寓言》上完。仔細閱讀這篇課文,感覺比前面的《成語故事》要簡單,簡單之處在於:三個成語故事的道理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個故事不僅情節簡單,而且的最後都用精闢的語言把寓意揭示了出來,似乎不需要老師講過多的內容。於是,課就這樣進行了。我打破了常規的做法,把三個寓言混在一起講,也就是先熟悉故事情節,再分別理解寓意。故事情節自然沒有問題,因爲主人公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物(狐狸、蟬、狼),而且這些故事在學生還沒有入學的時候就已經被當做睡前故事聽過許多遍了。而在揭示寓意的時候,學生雖然能很快地找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讀出來,甚至結合課文內容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們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經不能再侷限在課文中,侷限在幾個動物的身上,它要求學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所以,當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對三句話的理解,學生竟然目瞪口呆,無法回答。我突然認識到:學課文就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不能太過簡單地看待看似簡單的問題,否則,學生的學習是虛的,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