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觀後感600

電影《暖春》觀後感:一個逃離了養父養母家的孤兒,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了她。她不被老人的兒子兒媳接受,幾經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動了兒子兒媳,一家人終於其樂融融。在老人和孩子感動着兒子兒媳的同時,他們也感動着影片的觀衆。

暖春觀後感600

無論劇作還是拍攝,《暖春》的編劇兼導演古蘭卡娜都將人間真情的主題體現的惟妙惟肖。影片的情節設置巧妙,畫面寫意而有富有情感,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堪稱國產小製作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影片高度感人的鮮明特點是該片的最大特色,也是這個“好”字的最高體現。

電影的拍攝與觀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製作人員通過電影將感情移給觀衆,讓觀衆在觀片的同時體會到製作者的所思所想,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電影,必須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劇本爲基礎的,否則就會無情可移,觀衆也就毫無感動可言。古蘭卡娜將劇本取材自中國農村,將主角設定爲弱勢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發展中經過幾個令觀衆潸然淚下的大小高-潮,最終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局。這個劇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觀衆的心,讓觀衆在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中,順利自然的完成感動的全過程。加之故事的情節設置巧妙,同時注重細節表現力,給予觀衆多而不膩的感動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例如,老人爲了供小花上學,拖着年邁的身體上山看柳條編筐,讓觀衆在老人的偉大中深受感動。再如,老人與孩子吃雞肉的情節,充分的表現了彼此間真誠無私的感情。細節上,小花識字的那段情節,短短三分鐘,寥寥十餘個畫面,便將小花的童真、聰明與老人的和藹、心酸展露無餘。老人爲小花買新鞋的情節更是單用一個鏡頭就達到了震撼的效果。最爲巧妙的是風車的設置,故事於不同階段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插入了三個風車,用風車作爲故事的旁線,寄託了人物感情。

好的劇本要經過好的演繹纔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着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衆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無華彩的演技,告訴了人們眼淚是怎樣感人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中近景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的畫面把色彩做的很足,冷暖色調分明。例如,影片開始的夜幕運用黑色和藍色的冷色調,表現了小花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再如,那個大雨瓢潑的傍晚也是運用冷色調,表現了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澀等複雜情感。而更多的,在對莊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畫面中,影片大量採用暖色調,不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間真情的主題,也爲感人的故事情節做了良好的視覺陪襯。

背景音樂也爲影片的感人程度做了重要貢獻。該片的背景音樂,從音樂本身到播放時機都是很值得稱讚的。例如,在影片高-潮與小高-潮處中多次播放背景音樂,每次都是在情節鋪墊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將傾泄的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的響起了那情緒催化劑一般的小提琴曲,讓觀衆的心隨着音樂,陶醉在深深的感動中。

在感動過後,仔細思量這部《暖春》,同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也是有着許多瑕疵的`。例如,影片中近景畫面過多,特寫鏡頭過少,鏡頭的運動也沒能與演員的表演達到足夠和諧,鏡頭的表現力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再如,片中對於原本就稀少的特寫,處理的不夠細膩,尤其是姨娘將眼淚滴在手上的大特寫鏡頭,沒等到淚水在手上充分滑落就匆匆切換畫面,不免令觀衆產生“吃冷槍”的感覺。而片中最大的敗筆在於片尾的十分鐘,徹底打亂了全篇的格調與節奏。先是揭露兒子身世時的幾個鏡頭,沒有更多的捕捉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卻浪費在了對圍觀羣衆的中鏡頭拍攝上,而羣衆的動作無非是用手機械的抹一抹眼淚,甚至有的羣演表情木訥眼神迷離,完全沒有起到側面襯托的作用。接着是小花長大以後,老人的一段語言獨白和青年小花的一段內心獨白,兩段獨白好像作報告一樣,用數十秒的時間喋喋不休的總結着自己的思想,卻始終沒有出現足夠經典感人的語句,就好比用填鴨的方式向觀衆灌輸了自己的想法,用極不和諧的方式結束了全片。

回顧國產電影,在感人程度上能夠和《暖春》相媲美的並不多。中國電影的未來,絕不可缺少《暖春》這樣感人的故事影片。但願一個個《暖春》這樣樣的好電影,能夠爲人們帶來更多更深刻的感動,能夠用真情的主題產生深遠的社會意義,能夠爲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暖春!

上大學以來,自認爲很少碰上令自己感動的事物,更沒有一次因感動而流過眼淚,然而,在觀看電影《暖春》的過程中自己竟然不止一次地流下感動的淚水。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接下來的情節讓我認識到,純真和善良是不會輕易地從一個小孩身上消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