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九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之穿針引線法

零散的文學常識就像是沒有穿好的一大把針,只要有一根線將它們貫串起來,這些文學常識就顯得非常系統了。

關於九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之穿針引線法

穿針引線法

穿針引線法可以是時間、空間、風格、內容等等。例如記憶中國古代文學史,可以以內容爲線索,用這條線串起各個朝代文學現象這些針,請看下圖。

韻文類:詩經——楚辭——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

散文類:尚書——先秦散文——六朝陶淵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劉基、高啓)——明中葉唐宋派(歸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劉大?)

什麼時候想記憶文學常識了,就先拉一條長線,一根針-根針地穿過去,哪根針(朝代作家作品)穿不過去了,就停下來,細細地查究竟什麼原因,該補的`補上了,就可以繼續穿,這樣既快又能隨時檢查自己的記憶情況。

總結:它起到了串聯全文的作用,使文章閱讀起來更通俗易懂。

會考語文詩詞鑑賞:古詩“親情”的名句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冢》)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 九年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