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適《金城北樓》原文、註釋、賞析

[唐]高適《金城北樓》

[唐]高適《金城北樓》原文、註釋、賞析

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

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

垂竿已羨磻溪老,體道猶思塞上翁。

爲問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

註釋:

1、金城:古地名,即今甘肅蘭州。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高適經人引薦,入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書記。此詩即寫於離開長安赴隴右途經金城之時。

2、湍(tuān):急流的水。

3、磻(pán)溪:水名,在今陝西寶雞東南,傳說爲姜太公未遇文王時垂釣處。見《韓詩外傳》卷8。磻溪老:指姜太公。

4、體道:領會、體會玄理。塞上:邊疆地區,亦泛指北方長城內外。翁:老人的泛稱。塞上翁: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中的老者。

5、邊庭:邊地。更:經歷

6、怨:表面上是羌笛的怨聲,其實也是詩人的怨聲。

賞析

這是一首七律詩,詩中雖然充滿塞上煙塵,但與其他的`邊塞詩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有所不同,究其根源,詩人寫的是自己懷才不遇的鬱悶之情。高適隱身漁樵數十年,剛做了幾年縣尉又不堪吏役辭掉了,可謂飽嘗世途的艱辛。此次赴隴右幕府,雖是他所渴求的,但前途如何,未可預卜。詩的前四句,描繪出了塞外風光的蒼涼雄壯。首聯起句宏偉,寫詩人登高所見的壯麗景色,頷聯“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將水流的湍急、殘月的靜謐,兩相映襯,襯托出詩人慾動不能、欲靜還動的心境。頸聯寫詩人追思歷史,以姜太公和塞上翁的典故,寫出自己對人生際遇、禍福更替更深的認識,但內心因不得志而鬱結的愁思仍然溢於字裏行間。尾聯是詩人對邊塞生活高度凝練的概括,見解深刻獨到:“爲問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眼下的邊關並不安寧,社會也不太平,幽怨的笛聲,是對富國強兵的期盼,是對戍守邊疆英雄的呼喚,更是對邊關形勢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