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劍客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劍客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劍客讀後感

三劍客讀後感1

《三劍客》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一部優秀作品,這部作品在法國甚至在世界文學壇上享有盛譽。

有人說,大仲馬的作品是小說化的歷史,也有人說是歷史化的小說。還有些評論家說大仲馬不過是將史實化爲襯底的色布,要把他的幻想繡上去,於是有時漏了光,就映出了歷史底色的紋痕來。其實,不管是小說化的歷史,還是歷史化的小說,也不管繡上幻想的襯布是否漏光,這都不是評論這部作品的本質,就如文人墨客中,有的專長言情小說,有的諳熟人物傳記,有的精於隨筆散文一樣,大仲馬則拿手通俗歷史小說,並且在通俗歷史小說這塊園地裏,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在法國還是在全世界,無論在數量上或是質量上,他無疑是首屈一指且又無人與之匹敵的高手。這一評價也是舉世公的。

有些作品被推向社會,只不過是有文字記載的過眼雲煙,在人們的心目中沒有留下一絲回味的痕跡,時隔不久,便被拋進歷史的垃圾或被打進歷史的冷宮。而大仲馬的《三劍客》和他的另一部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一樣,已被世界各國譯成多種文字。一個多世紀以來,儘管人事滄桑,星移斗轉,該書始終風靡於世,燴炙人口,一直久暢不衰,成了一部受世人推崇的.世界文學名著。這就說明,這部著作成功地經受了社會的檢驗,得到了包括法國在內的世界讀者的一致認可,經受了歷史的檢驗。這個評價又是舉世公認的。大仲馬生活的年代,正是法國保皇派和共和派激烈鬥爭的多事之秋,他在政治上傾向資產階級,主張共和,反對查理十世,反對波旁王朝的復辟。反映這種思想傾向的他的第一部浪漫戲劇《亨利三世及其宮廷》,在《三劍客》問世十多年前就已大獲成功。一八二八年二月十一日第一次公演時,共和派和保皇派均有人出席,劇場坐無虛席,雨果和奧爾良公爵夫婦也光臨觀賞,結果在共和派獲得壓倒性勝利的氣氛中降下了帷幕。因此,大仲馬主張共和這種基本的進步政治傾向,不能不在他以後的創作中反映出來,不能不成爲他策劃通俗歷史小說的基本格調,當然也不能不是貫串《三劍客》的一根思想主線。

三劍客讀後感2

《三劍客》講述了達達尼昂和波託斯,阿拉米斯,阿託斯一行人與紅衣主教勇敢鬥爭的故事。他們都是法國巴黎禁衛長槍隊的隊員。達達尼昂曾經還被提拔爲禁衛長槍隊副隊長。但他拒絕了,把機會送給了三劍客。雖然書名是三劍客,但是故事的主角卻是達達尼昂。我最喜歡達達尼昂,他的勇氣、自信、正值,深受我的喜愛。紅衣主教是故事的主要反面派人物。但他最後成爲了正人君子。想把達達尼昂提升爲副隊長的人就是他。三劍客是我近來看的最後一本西方名著,也是看的唯一一部長篇西方名著,創作它的前輩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三劍客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大仲馬先生文學生涯的轉折點。三劍客應該算是一部歷史小說,正如大仲馬先生的名言:"什麼是歷史?就是給我掛小說的釘子。"所以,三劍客可以說是半部移花接木的歷史。全文長達60萬字,登場人物繁多,事件豐富,場面非常宏大;正如書名:三劍客,由貫穿全文的主人公達德尼昂及三個火槍手:阿託斯、波爾多斯、阿拉密斯的傳奇經歷爲故事主線,描寫了十七世紀法蘭西親舊教派水火不容的爭鬥和宮廷權貴風起雲涌的更迭的歷史背景,從四個主角各具特色的性格體現當時法蘭西王國劍客的效忠以及權力的爭鬥。

阿託斯的高貴雍容,波爾多斯的粗放豪爽,阿拉密斯的風流倜儻,達德尼昂的勇敢機智等都讓人難忘,作者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把王后與白金漢公爵的愛情寫得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最終當白金漢公爵在遇刺走到生命的盡頭時,仍對王后一往情深、至死不渝,讀起來不由得讓人感概真愛不死。三劍客中的男主角達德尼昂大仲馬先生把他描寫成一個機智勇敢、敢愛敢恨,珍惜友誼的騎士,他不但劍術高超,而且珍惜愛情,當愛人康斯坦斯被害彌留之際時的真情留露無不讓人動容。

全文在人物描寫方面從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入手,並通過人物一連串的活動和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故事的層次分明且情節曲折,由若干獨立成章的小故事密切聯繫,由此從不同角度體現十七世紀法國的時代風貌並揭露了法國宮廷的腐巧生活。

三劍客讀後感3

昨天終於把放在宿舍長達兩個月之久的《三劍客》看完了,說實話,感覺並不像人們說的那麼好看,可能因爲譯林出版社翻譯的原因,也可能是大仲馬那個時代的侷限性。總之,一言以蔽之,感覺有些無厘頭。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達達里昂以及他的三個火**朋友們,其實作者在描寫米拉迪的時候也花了太多筆墨。

從達達里昂初到巴黎,參加一些重大活動,再到參與圍困行動,最後榮升爲火槍隊副隊長,故事的主線並不是很長,但我卻常常感到困惑不解,邏輯實在混亂,我甚至在讀了這本書以後除了米拉迪給我的一個魔鬼形象外,其他的一切都不知道了。 或許如果不談談米拉迪這個人,這篇讀後感就無法再寫下去了。按照達達里昂他們的理解是,這個女人是一個魔鬼,她的長相很美,但是內心極爲險惡,這或許纔是真正的魔鬼化身。至於現實之中,我覺得存在這樣一個人的概率還是很低的,如果真的遇到這樣一個女人,真的比中大獎都難,但願自己不要這樣走運。按照宿舍郭同學的理解是,如果找一個漂亮但不愛自己的女人和找一個不漂亮但深愛自己的女人沒有什麼差別,其實我們往往就在這兩者直接徘徊。我從小說中看不出米拉迪愛誰,她只是爲了實現自己的陰謀而善變,如果要說她真正愛過一個人的話,那就是瓦公爵了,可惜達達里昂看穿了她的心思,通過報復反而讓她變得更加兇殘,結果引發了一系列無厘頭的後半段故事。 忽然想到如果這本書中少了法國王后安娜,那根本不會有這個故事存在了,白金漢公爵和紅衣主教居然爲了得到王后的一個眼神而鬥智鬥勇,這實在讓人感到悲哀,也更突出了故事的無厘頭,兩個國家爲了一個眼神而開戰,這樣的事情應該不多,雖然歷史上我們經常聽說爲了某個女人引發了戰爭,可細細考究起來一個君主絕不會爲了一個這麼單純的目的而置自己於不利之地的。所以,沒有安娜,沒有米拉迪,這個故事基本就是一個空殼子,輕輕一推敲就散了架。 實在不知道再說些什麼了,還是在此擱筆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