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吹角動行人》賞析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作者爲唐朝詩人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賞析

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鳴馬嘶亂,爭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垂,戰聲煙塵裏。

盡系名王頸,歸來報天子。

  【賞析

春秋戰國以降,唐宋人才尤盛。唐代國力昌盛,士子多出名門望族,胸懷天下志向,之於家國蒼生理解,自有其高人一等的貴族氣度。詩以言志,所以唐代士子多以詩歌見長。宋於五代黑暗後立國,內國力積貧,外有契丹威脅,內憂外患之際,宋太祖毅然杯酒釋兵權,以儒生道德爲重。宋之士子大多恪盡窮理,嚴肅治學,所以有宋一代,理學家甚衆。

唐詩宋理,皆中華瑰寶,以意氣評,歷代詩人難出唐人之右,唐詩之氣度,唯摩詰泰然。摩詰潑墨恬淡從容,內蘊琴畫,通讀一番自見其張力,見其世家、右丞氣度。現今流傳之作,大抵晚年田園山水筆墨,觸目皆是“舍藏”自然。王維早期樂府多激昂豪邁,不失乖張。此詩即是。

李氏父子馬上奪江山,盛唐用兵頻繁,世家子弟喜從軍邊境,載王頸而歸,立功名於青史。文字意氣,多見邊塞軍旅。樂府多歌詠之,文字冗長。這首《從軍行》短短四十字,就將青年士子跨馬離家至凱旋的過程描述,此等文思觸角,非尋常人可爲之。“吹角、喧喧、笳悲、爭渡、日暮、戰身、盡系、歸來”之鋪墊,通貫緊密。“行人、人起、嘶亂、河水、漠陲、塵裏、王頸、天子”之後綴,情理簡明。“言有盡,意無窮”,詩中意味,盡在摩詰筆觸中。

雖然邊塞詩通常與盛唐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它是最因循守舊的題材之一。盛唐詩人經常繼續七世紀的景物斷片並置,但他們能夠將並置的景物斷片和荒涼對照生動地戲劇化,這是他們在這一模式上獲得極大成功的原因。從那些關鍵性的.斷片中,讀者可以想像出完整的場景,然後將這些場景連接成一首近乎敘事的詩。王維這首詩運用了與盧照鄰的《紫騮馬》詩相同的技巧,不過王維用起來帶有盛唐的複雜特性。

王維將戰爭的殘暴與寧靜的邊塞景象並置,從整體效果看,王詩比盧詩遠爲自信。與對邊塞戰爭嚮往的同時,產生了對遊俠的興趣。遊俠以各種各樣的形象出現,有時是橫行的惡少,有時是勇敢、正義的犯法者,有時是戰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