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讀後感8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等待戈多》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等待戈多》讀後感8篇

《等待戈多》讀後感1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臺表演的方式延長了讀者和觀者對"等待"這一抽象事物的感覺,這種"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實地存在於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中,卻往往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們的思考,思考自身與生活本身。

"沒什麼事發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①,整個劇情用劇中的這句臺詞來概括再恰當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重複和無聊至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大凡經典,必有其典經之處。也只有經典才能被人反覆剖析並不斷解讀卻始終不會過期。某種程度上看,經典之爲經典更在乎其中蘊含着某種普遍而恆久的價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貫穿於人類文明的整個進程。那麼,回到《等待戈多》,它的價值批判和人文反思體現在哪裏呢?換句話說,它憑藉什麼而立於經典之林呢?

時間無法減淡這部作品的價值,相反,時間增加了它的價值重量和批判力度。等待,當人們說出這個詞並用它指代一個具體事件的時候,好像並不能達到完全意義上的出離時間。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這一點上對傳統的"等待"給與了批判並提出了挑戰。在這裏,我想對"等待"做一個個人的理解和區分。有一種"等待"在時間之內,正是時間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在等待;也有一種"等待"在時間之外,這種出離並非絕對超脫我們所在的時空之緯,它依然在我們所在的時空之內發生,卻早已抵達另一個終極意義。是的,我想說《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終極意義上的"等待",它涉及生活本質的困惑,因而它也越發能凸顯出我們生活的多元性,各自的空虛單調,機械壓抑,仍然不願意也不能夠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和人心充滿了遙不可及的距離。有一些距離是本質上的距離,與時間與空間都無多大關聯。

《等待戈多》讀後感2

《等待戈多》是法國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一部荒誕戲劇代表作,他的作品以荒誕的手法,描繪了充滿悲俗渾惡,空虛荒蕪的西方現代社會的生活畫面,使戲劇荒誕化,使荒誕戲劇化。

貝克特

貝克特於196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兩幕劇《等待戈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公認的荒誕派戲劇,戲劇講述了一個沒有人來也沒有人走的故事。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戲劇衝突,也沒有鮮明的人物對比,有的只是一些語無倫次的對話和莫名其妙的動作。

兩個流浪漢

第一幕講述了,夕陽照在一條荒涼的小路上,路旁有一顆枯樹,四周靜悄悄的,兩個流浪漢在等待戈多,爲了打發時間,他們說着無聊的話,做着無聊的動作。

在他們等待的過程中,遇到了路過的奴隸主勃卓和奴隸幸運兒,在他們的交談中可以看出,奴隸主的趾高氣揚,幸運兒被奴役的悲慘命運,也體現了當時社會低層人們的生活狀態。

在兩個流浪漢無盡的等待之後,一個小男孩膽怯地走了過來說:“戈多先生不來了,明天一定來。”然而,暮色降臨他們一動不動。他們爲什麼等待戈多,戈多到底是誰,他們自己也一無所知,他們只是希望戈多早日出現,戈多出現了,他們就有希望。

兩個流浪漢

第二幕講述了,還是在傍晚時分,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路旁的枯樹長出了四五片葉子,看到樹葉流浪漢很激動,似乎看到了希望即將來臨一樣。

兩個流浪漢依然在等待戈多,而這次路過的勃卓和幸運兒一個變成了瞎子,一個變成了啞巴,幸運兒依然過着低賤的生活,兩個流浪漢無法解釋所發生的一切,但等待戈多的想法從沒改變。

這時小男孩又帶來口信:“戈多今天不來了,明天準來。”兩個流浪漢感到很絕望,想去上吊,卻一動不動。

流浪漢

《等待戈多》看似荒誕的劇情,看似沒有頭緒的故事情節,看似平淡無奇的劇中人物……卻讓人深思。

作者以戲劇化的荒誕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謬,人們在荒誕的生存環境下的痛苦與不幸,特別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人的孤立無援和痛苦絕望。

無盡的等待戈多,成爲一種精神寄託,也是對未來生活的呼喊和希望,希望戈多能幫助他們,拯救他們,就像他們心中的耶穌一樣。

無論生活多麼艱辛,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希望。

《等待戈多》讀後感3

夏日的午後,泛着白光的柏油路上只有難耐的燥熱。路旁的一棵大樹下,兩個流浪漢焦急地眺望着遠方,他們在等待戈多的到來,因爲,他們得知,戈多會告訴他們該怎麼去面對未來,該怎樣去改變現在的生活,不再去走糟糕的乞丐。然而,他們等了很久很久,卻一直不見戈多的身影,他們並沒有氣餒,確信戈多一定會來。第二天,戈多沒來,第三天,還是沒有來。

戈多最後到底會不會來,誰都不知道,連《等待的戈多》的作者也可能不知道。不過,我們可以想象,如果這兩位流浪漢就認定這個死理,永遠去等待想象中的戈多,而不去自想辦法擺脫困境,那麼,他們將永遠是流浪漢。

這讓我們想起了現實中的許多人,在人生不如意時,往往不是自己主動去想辦法改變現狀,而總是懷着一種期待着他人的力量來救贖自己,只相信所謂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味相信困難會自行消除,生活終歸平靜美好。這樣的人,不就像炎炎夏日裏的那兩個無聊的流浪漢一樣嗎?

《論語》有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思是求人不如求己。這可是古今往來的至理名言。可是,人的依賴性,不因這樣的名言而絕跡。

過分的依賴他人,可能會讓自己養成一種消極的惰性,甚至,有的依賴,不但不能幫助自己,反會對自己有所傷害。有一個小男孩看見一隻飛蛾從它的繭中艱難的想要爬出來,於是找來一把剪刀幫這隻飛蛾剪開緊緊束縛的厚繭。飛蛾倒是很輕鬆的從繭中出來了,可它卻飛不起來了。因爲,它沒有經過自己破繭而出的歷練,翅膀缺少足夠的力量。這是一個好心造成的悲劇,也是對那些長期有依賴思想者的警告。這也讓我們懂得了,爲什麼袋鼠媽媽在孩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會無情的'將孩子趕出那溫暖的育兒袋的原因了。

無論戈多有多大的神力,等他太渺茫了。與其像兩個流浪漢那樣毫無希望的等待下去,不如將等待的時間用來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未來。

人應該有美好的期待。但是,應該把對期待渴望化爲行動,使自己一步步的走向期待的目標,而不能像流浪漢那樣,只知道毫無希望的企圖讓期待走向自己。

《等待戈多》讀後感4

沒有什麼事發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

懷着一顆好奇的心,我讀完了這本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這本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等待戈多》,閉上眼,腦中一片混亂。整個劇情用上面那句話來概括再恰當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重複和無聊之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

貝克特通過他的方式向人們呈現人們自己親身經歷着的生活狀態本身,只是將它荒誕化了,他將這荒誕的感覺拉長了也縮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復又粘貼起來,讓我們看清楚它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岡,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樹下,兩個老人呆呆的坐着,偶爾傳來毫無意義的對白,卻仍是等待着,沒有思緒的等待,知道天黑離去,口中還念念不忘,明天,戈多會來的。

戈多是誰呢?有人說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說戈多代表着希望,也有人說戈多是你夢想卻得不到的東西。不論戈多是什麼,戈多真的會來麼?兩個老流浪漢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麼?

戲劇結尾的時候

埃斯特拉岡說:“嗯,咱們走不走?”

弗拉基米爾說:“好,咱們走吧。”

他們坐着不動。

我清楚的記得,戲劇中,他們有好幾次說他們要走了,但他們仍然坐着不動。等待戈多,永遠只有等待,等來的是一個奴隸主和他的奴隸,等來的是戈多說明天再來的通知。其實他們都知道也許明天戈

多也不會來,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們所剩無多的`生命。就好像我們重複着日復一日的工作,單調着日復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兩個流浪漢一樣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麼。

戈多也許就是我們的理想,人們期盼着自己的理想,卻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着理想能夠來到我們面前。我想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滿激情,我會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擁抱幸福的明天。

與君共勉!

等待戈多讀後感

《等待戈多》讀後感5

一羣人,或是同事,或是朋友,外出旅遊。歸途中,他們漸漸發覺隊伍裏頭好像少了個人,有誰被落下了似的。然而這種懷疑是那般的模糊不清,一如那個所有人苦苦思索卻全然無法憶起的失蹤者的面目。他們不能對之加以肯定,更無力去否定,只是隱隱覺得他們中仿似有一個同伴神祕地消失了,由此而來的整體缺陷與古怪至極的不協調感激起了他們的恐慌和不安。而他們就此事的討論越是深入,對這一懷疑的真實性越是無法把握。與此同時,愈發趨於細節化的追問甚而使得他們每個人都不再能夠確定自身以及相關者的存在真實性。內心深處的恐慌和不安不斷加劇,在到達臨界點之前的那一刻,討論嘎然而止。他們最終決然否定了失蹤者的存在,繼續他們的歸程。

幾年前,一次,朋友問我有沒有什麼好題材給他們劇團排戲。

《等待戈多》那樣的行不行?我笑笑。

成。他是沒意見的。

第二天,我就把上面那個故事寫下來給了他,當然,篇幅比這長,加了角色進去,不過也僅包含故事的輪廓跟各角色設定而已。

朋友劇團的成員看了我的構想之後基本上認同了劇本的可行性,隨後的一段時間裏他們將之擴展爲一個完整的故事。當朋友把最終稿給我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極爲古怪的:一個脫胎於自己但是經由他人之手完成的故事。是相當好的,他們寫得。在文字的感覺上,我是斷然達不到他們那樣的水準。

再後來,卻聽說這齣戲被取消了,在他們已排練得漸入佳境的情況下被取消了——爲什麼?我記得朋友事後曾將緣由告訴過我。他是說過的。我怎會忘了。恁是記不起了。——失望之餘卻也有幾分的慶幸,心裏一直有着恐懼感。怕他們的表演傳達不出我所希望的意境,更怕觀衆的不認可。

其實,整個故事都是我的夢。那時候似乎正在看歐美的一些後現代派作品,結果居然做了那麼個荒誕的夢。應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話。

是喜歡這個故事的。我認爲它多多少少表達出了工業時代中的人類所處的某種困境。

《等待戈多》讀後感6

沒有什麼事發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

懷着一顆獵奇的心,我讀完了這本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這本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等待戈多》,閉上眼,腦中一片混亂。整個劇情用下面那句話來概括再恰當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反覆和無聊之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之作。

貝克特經過他的形式向人們呈現人們本人親自經歷着的生活形狀自身,只是將它荒誕化了,他將這荒誕的.感覺拉長了也延長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復又粘貼起來,讓咱們看清楚它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岡,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樹下,兩個老人呆呆的坐着,偶爾傳來毫有意義的對白,卻仍是等待着,沒有思路的等待,知道天亮離去,口中還念念不忘,明天,戈多會來的。 戈多是誰呢?有人說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說戈多代表着宿願,也有人說戈多是你夢想卻得不到的東西。不論戈多是什麼,戈多真的會來麼?兩個老流浪漢只需不斷等就可以了麼? 戲劇結尾的時候

埃斯特拉岡說:“嗯,我們走不走?” 弗拉基米爾說:“好,我們走吧。” 他們坐着不動。

我清楚的記得,戲劇中,他們有好幾次說他們要走了,但他們依然坐着不動。等待戈多,永遠只要等待,等來的是一個奴隸主和他的奴隸,等來的是戈多闡明天再來的告訴。其實他們都知道興許明天戈多也不會來,文祕網,興許他們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們所剩無多的生命。就如同咱們反覆着日復一日的工作,枯燥着日復一日的生活,好像《等待戈多》中的兩個流浪漢一樣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麼。

戈多興許就是咱們的現實,人們期盼着本人的現實,卻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着現實能夠來到咱們面前。我想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滿激情,我會付出我的致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擁抱幸福的明天。 與君共勉!

《等待戈多》讀後感7

國慶的兩天裏看完了這本書。

可能每一個文學或藝術作品在不同人看來都會有有同的感受吧。這是由人的認知的選擇性決定的,以前的經歷與補充組成了一個現在的你。

在看的時候,我看到死亡。引用:那沙沙的聲音,那樹葉的聲音,是骷髏的聲音,那骷髏在發着什麼聲音,在告誡着活着的人。兩天的重複,似乎在等待的是死亡,或者命運。兩個人在那邊說着無聊的話語,今天的夜降臨了,死亡或等待的東西沒有降臨,於是他們倆在第二天繼續等待,等待了50 幾年,這樣的人生是多麼的無趣啊,他們倆的心裏除了在互相聊天的時候可以忘記一切而輕鬆外,在看到夜的降臨時應該會無耐或失望吧。然後在這種失望中,時間一天天的走了。回想我的過去的兩天,看了三集的公開課,知道某幾個餐還很合我口味,體會了放鬆與快樂。我還幹了什麼,努力回憶,但在時間過後能留下來的似乎就只有10%。那90%的時間我真的在昨天與前天存在過嗎?難道存在就只是積累的認知嗎?,那如何才能更好的證明自己的存在嗎?思考還是人生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如果更好的在這個世界留下存在的印記是一個值得我思考的命題。

另外一個思考是:如果他們在等的東西真的來了,他們一定會快樂嗎?即使到時候會快樂,那如果讓過程也快樂豈不更好~這是我要努力去實現的,讓過程變得更美好,如果你確信結果一定能到達。如果不確信能否到達,至少也是快樂的。

存在的'意義到底是過程還是結果?如果結果都是被遺忘,同一代的人消逝,基本上很多東西都會被遺忘。也就是說結果是基本沒有意義的。那假設意義在於過程。在於過程中人的所有的內心的情感體驗與認知的提高。一般人會因爲平淡而無聊,希望輝煌纔好。但事實上巨大的力量正是在平淡的每日重複中產生,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如果沒有經歷前面的一些東西,是不會有後面的感受的,事情是積澱起來的,諾獎的其中一個感受就是很多人都是在之前本來就已經做了很多相關領域的事情,這也驗證了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有個積累的過程,而最後那個閃光的主意出來其實是在前面所有的基礎上孕育出來的。

《等待戈多》讀後感8

自從賽繆爾,貝克特寫下《等待戈多》後,我就降臨到這個人間了。

我?問我是誰?我是戈多,沒有一個人見過我,也沒有一個人知道我是什麼。

我坐在街頭,看着來來往往的人,他們都在討論,討論我是什麼。是金錢?是誘惑?是名利?人們擺出一幅準備彔彔無爲的樣子。我閉上眼,爲無知的人類流淚。

十年,五十年,或許一百年。人類的未來到底是怎樣的?荒無人煙,大地是黑色的,不覺讓人感到恐怖。街頭,依舊沒變吧!只是已沒有一個人走過了,人們在等待,等待我的出現,然後給予他們東西。工作沒了,經濟站不住腳,身子瘦到如柴,也不願起身去奮鬥,去尋找真正的`未來!

“不是的!你們都錯了!戈多是希望,是理想,是明白,是信念!”女孩大聲的呵斥到。我驚愕的睜開眼,止住淚,飛向女孩,想告訴她些什麼。人們驚愕一會後低下頭走了。我立即停了下來,原來,人類是這般喜歡不勞而獲,我再次閉上眼,漫想這個可怕的未來。

睜開眼時也已經三天了,我驚奇的看到,人們在奮鬥了!在爲自己的人生謀幸福了!

我繼續漫想未來,城市繁華,秩序井然有序,街頭不在有我的身影,而我,在每個人的心裏,是一種信念,一個目標,是一份堅強!

未來,人類的夢想飛揚起最沉重的等待。我漫想,未來,我不會再聽到“戈多”這兩個字了,因爲我已經出現了。未來,在事業失色的時候,人類會自我振奮,樂觀的去面對一切。未來,在迎起大風大浪時,人類會鼓起勇氣,以捨我其誰的意氣,自創輝煌。未來,在到達山峯之極時,人類會大聲告訴任何人“事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我漫想,未來會是一種人倫之美,處處顯現的是積極向上的話題。

我漫想於茫茫大海,未來是份吉祥。曾經,我也只是個幻想,曾經,我也只是個虛構。如今,看驚濤拍岸,卷千層雪。歷史的漫想見證未來的憧憬。

我漫想,未來,是靠奮鬥與不認輸的精神而走過來的!是靠堅不可摧的信念挺過來的!未來,是和諧與竟爭共同牽手的協議書!

我睜開雙眼,笑意茲生。漸漸消失在空氣中,散下漫想於未來的信念,存儲於每個人的手中。……是啊,我,戈多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