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語文古文虛詞選擇題解答技巧

要想在大學聯考中準確解答古文虛詞選擇題,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大學聯考語文古文虛詞選擇題解答技巧

一、足夠的積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二、仔細審題,要辨清題目所指,是詞的用法,還是詞的意義,或者是意義和用法,否則就會答非所問。

三、認真進行語法和語境分析,注意詞在句中充當的成分,準確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詞,不可馬虎,這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我們試以上海近年來的試題爲例,給同學們作些具體的示範,希望能對廣大高中生尤其是大學聯考生有所幫助。

先看2007年秋考第19題: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A作《師說》以貽之

B並、冀之士皆以是異統

C欲以立身揚名耳

D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第一步,審題。題目要求是判定“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所以必須從“意義”和“用法”兩方面分析,不可偏廢。虛詞用法相同,有時意義卻不相同,比如“以”作介詞用時,有“憑”、“拿”、“把”、“用”等不同意義,我們必須依據句子來辨析清楚。

第二步,調動積累。“以”常作介詞來用,有“把、拿、用”,“依據、憑、靠”,“由於”等意思;“以”也常作連詞,可以表並列(有時同“而”)、表因果(因爲)、表承接(就)、表修飾、表目的(用來)等。“以”有時作動詞,是“認爲”的意思。

第三步,具體分析。A句,“作師說”的目的是“貽之”,所以,這個“以”是連詞,意爲“用來”。 B句中的“是”(此)是“並、冀之士”“異統”的原因,所以這個“以”也是連詞,但意思卻是“因爲”(有人把這個“以”看作表原因的介詞“由於”也無不可)。 C句“欲以(之)立身揚名耳”中省略的“之”,是“立身揚名”的條件或憑藉,所以是介詞“靠、憑”的意思。D句中“卜居清曠”的目的.是“樂其志”,所以這個“以”是連詞“用來”。由此判定A和D意義和用法相同

再看2008年秋考第18題:下列句中“爲”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項城爲叛軍困

B縣令李侃,不知所爲

C吾從板外相爲應答

D爲君翻作《琵琶行》

第一步,審題。此題只考慮用法,不涉及意義。

第二步,調動積累。“爲”常用作介詞,可以表對象,有“向”、“對”、“替”、“給”等意義;可以表原因,是“因爲”的意思;可以表目的,是“爲了”的意思。也常作動詞,有“是”、“做”、“任”等意思。有時還作名詞用,是“行爲”的意思。如果“爲”在疑問句末,就是疑問詞,如“何辭爲?”

第三步,具體分析。依據古代漢語知識,可知直接跟在“所”後面的詞,不是動詞就是介詞,例如“所作所爲”、“所以”。由此可以判定B句中的“爲”是動詞。A、C、D句中的“爲”都與行爲動作的對象有關,所以都是介詞。因此,選定B.

三看2008年春考第19題:下列加點詞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

A鯀竊帝之壤

B豈帝之所愛耶

C餘恐學者之至於斯

D而唯異書之信

此題也只要考慮用法,而不論其意義,所以只要作出準確的語法分析,就可以順利解決了。A,“鯀竊帝之壤”中“竊”的賓語是“壤”,而這個“壤”是“帝之壤”。所以“帝之壤”是個偏正短語,“之”是結構。B項“豈帝之所愛耶”中,“帝”爲名詞,“所愛”是動詞,構成主謂短語,所以這個“之”處在主謂之間(這是按標準答案分析的,對此項有不同看法,這裏就不討論了)。 C項“學者之至於斯 ”是“恐”賓語,而這個賓語也是一個主謂短語,所以這個“之”也是處在主謂之間的。而D項的“唯……之……”(“唯……是……”如“惟利是圖”)是古文賓語前置的標誌,所以這個“之”是表示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這樣,我們就準確地選出了B、C.

如果我們能夠如此分析,那麼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2009年秋考的第19題,選定C項,因爲兩句中的“爲”都表判斷,都是“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