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情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情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

愛情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1

從上週五就開始看羅馬假日,一遍看了近三天,還是漢譯版的,聲音和影片不大同步,姑且用這些給自我找個藉口吧。

在這部影片裏,我沒有看見感情的影子,厭倦了公式化生活的公主的一次出逃,就像我們,總是幻想去遠方,去做另一個人,過另一種生活,說的矯情點就是幻想自我是童話裏的灰姑娘。

昏睡中的公主處於半昏睡半清醒間,爲自我的出逃感到歡樂,同時讓我們看到作爲公主的高貴、威嚴、純真。當然此時出場的記者也很善良,已經無錢付房租了,還拿出錢來叫司機送陌生少女回家。不明白在當下社會會不會有這樣的人。或者僅僅是導演或編劇爲以後情節的一點過渡吧。

將公主帶回家睡覺的這段好搞笑,被公主搶了牀後,絕不妥協,不能鳩佔鵲巢,美女也不行。看來當時還不流行美女經濟,或者又是導演爲了幽默一把,此情節和次日記者明白她的真實身份後,又把她抱上牀,前後呼應。從中也似乎體現了權利的作用,如果僅僅是個鄰家女孩,估計他繼續工作,重複一向重複的生活,半夜撿個少女回家的事情,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吧,時間,遺忘。

公主清醒以後,有了戒備,有了謊言。我以爲小丫頭睡醒後會急着回去,補救她一時任性闖出的禍。沒想到對她而言,這纔是夢想的開始,從剪成一心想要的頭髮開始,慢慢地滿足自我的夢想,實現自我的願望。作爲一個公主還要去做灰姑娘的夢,這句臺詞有點不合時宜吧。

還是很佩服的,職責、壓力那麼大,還有勇氣去放肆一下。

男主角開始時對金錢的渴望,採取的一步步計劃,欺騙及明白被騙的反欺騙。故事中有歡笑、有……我不想提感情,我不懂感情。

我認爲僅僅是公主的一次任性,一次想做另外一個人的夢想成真的故事,她枯燥生活中的一束浪花而已。結尾時當公主明白他的身份時的緊張,平靜的掩飾,心裏肯定波濤洶涌吧,對自我的任性行爲被公之於衆的擔憂,尤其是看見微型照相機之後。她不聲不響,高貴的笑容下選擇主動出擊。一反既定的安排,與記者們握手問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調查他的身份,甚至隱含着威脅吧。

此處又想反駁些什麼,就算他們之間有什麼,那麼男二號主動遞交照片的動機是什麼呢?

愛情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2

只是那個定格來得剛剛好,他停下,她轉身,好像全世界的花都開了。眼波流轉,掩不住他們呼之欲出的感情。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人間無數,這完美禁不住讓所有人豔羨。無關財富,無關權利,頃刻便是不朽。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羅馬公主,在他眼裏,她只是個叛逆又單純,逃了學又不敢承認的孩子。她的心在嘈雜的羅馬街頭顯得越發剔透而純淨,那將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收藏,他是那麼認真的下了決心,要守護她一輩子。

只是那個定格來的太不巧,她起身,他退場,生活獰笑着醞釀出一場別離。當她最終一次站在他面前,以公主的身份,還是那麼美麗,可他卻不得不一點點放了手。她的巧笑嫣然,她的眨眼呼吸,她的下一次轉身下一個招手他都再沒有理由參與。不是不夠愛,只是那些愛都註定釀成傷害,他有千百句話想說,最終卻連半個字都吐不出來。

還能說些什麼呢?碰見她已是上天給予的最大賞賜了。他陪她走過微醺的羅馬街頭,縱使那時還藏有見不得光的細心思,也終被她的笑容打散。他們一齊幹過的事歷歷在目又屈指可數,可他就像透支了全部力氣,他甚至已經預付了整個生命去守護她,去愛她。或許因爲太年輕,經歷的事情還不夠,錯把一個回眸當成了永久。沒有什麼永遠是天經地義的,不要想着什麼再見還會再見,他早該明白的每一次再見就是一次訣別。他或許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女孩,天上再砸下來一個公主也說不定,可每一個她都不是她,而他想要的她,卻與他再無瓜葛。

是誰說平行線是人世間最痛快的際遇,哪比得上相交線萬分之一的悲悽呢?他想不到與她那倉促的交點之後便成了截然相反兩個方向,愛與不愛的結果如此相似,可悲的是他卻無法穩妥的抽身而退,那些愛遠比他所意識到的要濃烈要深沉,他卻已經找不到地方能夠安放了。

威廉。懷勒沒有像某些中國導演那樣習慣於弄一個皆大歡喜的狗血結局,一切恰如其分,他們剛剛好相遇,又剛剛好離去,僅有那羅馬還沉浸在假日裏的光影中不斷撩撥着過去,像過期了的雜誌唯美而不真實。悵然之餘也終將釋懷,彷彿着昭示着好比日月更替一般再淺顯可是的規律。佳人難再得,對一個人,抑或一件事一個東西,鍾愛的原因大抵可是是難以再得到,可是是已經得不到。人類的劣根性,僅有得不到,纔會去感念,去懷想去珍惜。樂此不疲地揮霍着已經佔有的,悔恨着已經失去的,彷彿非這樣的人生不能過得圓滿豐腴,直到有一天醒來,開始收攏僅存的一切,才幡然徹悟這就是成長。

若是改個結局呢?公主與灰少年從此住進了城堡,他們就真的能長長久久白首不相離麼?他會發現她滿口蛀牙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還一副大小姐脾氣,她會埋怨他不懂欣賞沒有品味拜金拜的活脫脫一市井小民模樣。他們從相知到相愛到相許,再從相許到相厭到相棄,歸根結底可是是佔有的太過放心。直到真正分開了,觸不到了摸不着了,顯微鏡又成了望遠鏡,怎樣看都不夠,怎樣看都完美。他會想起她的嬌俏可愛,她也會想起他的溫柔深情,足以遮天蔽日掩蓋掉所有的不堪忍受,只因爲他不再屬於她,他再也得不到她。

每一場風花雪月,總是愛的精疲力盡透支所有,結局依舊是能夠預料的成空。可也僅有這空,才能盛放下那麼多悲痛,那麼多委屈,那麼多淚水和那麼多無處安放的愛。佳人難再得,或許真的僅有得不到的才能被稱之爲佳人吧。

縱使明晰所有,我所依戀的仍是那個夏光裏你的笑眸,那個一見傾心的你,那個能夠輕易愛上卻不太容易放下的你,那個讓我願意拎着空落落的下半生追逐已經遙遠成一個點的你。

那個,離開我了的你。

佳人難再得。

愛情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3

格里高利·派克將雙手插入口袋,轉身離開。他走過長長的大堂,屋頂一排排燈光在他身上構成細微的光影變幻,但他始終面無表情,一副若有所思的樣貌。攝像機鏡頭引導着我們的視線,跟隨他一路移動。直到大堂門口,攝像機停下,他最終放慢了腳步,轉過身看看空蕩蕩的大堂,沉思片刻,又表情堅毅地往前走,走出鏡頭之外。

這便是影史上最有名的結局之一。我們本以爲公主和記者最終會像童話故事一般在一齊,但影片卻讓他們靜悄悄地分離,這在古典好萊塢時期的感情片中是很罕見的,十分耐人尋味。

如果說影片羅馬的一日遊是帶着夢想主義色彩的,這一結局卻把人拉回古板的現實,與片頭大場面與公主人物特寫結合的新聞鏡頭以及採用新聞播報畫外音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相呼應。正如旅遊一般——不管旅途風光有多美,體驗有多難忘,我們是從哪裏來的,最終還是要回去。

羅馬一日遊過後,公主依舊是貴族,記者依舊是窮光蛋。公主依舊要頻繁地出席千篇一律的外交活動,練習各國禮貌用語與標準的“職業微笑”;而記者依然要回到狹窄的小屋,過上大半夜打牌輸光錢後到大街上游蕩的生活。這樣看來,旅遊似乎什麼也沒改變,就連轟轟烈烈的感情也是一次性的。

但當我們看到,在公主被問到最喜歡哪個城市而將“我愛羅馬,我在羅馬的日子將永生難忘”脫口而出時,我們會發現旅遊也許並不是什麼都沒改變。她沒有再刻板地背出“每個城市都有令人難忘之處”這樣沒有“人性”的客套話,而是勇敢地表達自我。旅遊帶來的影響表面上看不到,是因爲它深藏於心。自我認同的種子,早已悄悄地埋進她的心底。

所以派克爲什麼會回頭,答案也在於此。回頭這一動作,將現實與前面兩小時的夢想串聯了起來。我們也相信,在記者看不到的地方,公主也會忍不住地回頭。並且在今後千篇一律的生活裏,他們也都會不止一次地回首“什麼都沒有改變”的羅馬假日。

無論是公主還是記者,社會秩序下的每個人都受制於自我的社會身份,被社會的條條框框所束縛,所以一次性的旅遊才顯得尤爲重要。僅有在詩與遠方中,我們才能忠於內心,做最真的自我,追求人生的意義。難忘的旅遊體驗,不必須要有美輪美奐的風景,剪去長髮的灑脫、嘗試駕駛電動車的好奇大膽以及肆無忌憚的開懷大笑,才構成最完美的旅遊體驗。

也許旅遊過後我們還是要回去工作與生活,但沒有那些短暫的逃離,人生是不是也太無趣了?時光易逝,但記憶永恆——這便是旅遊的意義了。

愛情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4

在沒看這部堪稱永恆的電影《羅馬假日》前,早就被其所擁有的光環所吸引!於是我是懷着無限嚮往與期待的仔細欣賞了這部電影。

故事梗概:英國公主安妮(奧黛麗·赫本飾)作爲王位繼承人將出訪歐洲的各大城市,消息傳出,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歐洲之行的最終一站是羅馬,公主很想盡情地飽覽一下她的優美風光,可侍從們以公主身份高貴、不宜在黎民百姓面前拋頭露面爲由拒絕了,並給她注射了鎮靜劑,公主假裝睡着了,待侍從們出去後,她偷偷越窗溜了出來……

美國新聞社的窮記者喬·布萊德裏(格里高利·派克飾)剛好遇見沉睡在路邊的公主,以爲這是一個在狂歡中被灌醉的少女,就想把她送回家,可是公主睡得異常沉,喬只好把她帶回了自我的住所。第二天,報紙上的異常公告使喬意識到他帶回的少女就是安妮公主,於是他欣喜若狂,打算寫一篇關於公主內幕的獨家報道,掙一大筆錢。公主醒後發現了陌生的喬,喬連忙解釋,公主才安心了。她向喬借了一些錢,然後告別了他,又到羅馬大街上閒逛了。

喬連忙給他的攝影師朋友歐文打電話,同時跟蹤公主,在花園廣場上佯裝和她偶遇,便自告奮勇地要爲公主做導遊,騎着摩托車帶着她遊覽羅馬城,搞得所到之處雞飛狗跳,一片狼籍。同時,歐文也駕駛着小汽車跟在他們後面,拍下了許多珍貴的鏡頭,有幽雅的許願,更有抽菸的惡習。準備發表在報刊上!而這一切,公主渾然不覺。

公主的失蹤引起了英國皇家的驚慌,國王祕密派出了許多便衣四處尋找公主的下落。喬帶領公主來到水上舞廳參加舞會時被便衣警察發現了,他們請公主和他們回去,而公主堅決不肯,警察們要強行綁架她回去,喬和歐文同他們撕打起來,而一向典雅而乖巧的公主也放開身心大打出手,十分開心。趁着混亂,喬帶着公主逃之夭夭……

一天過去了,公主最終要回宮了,可此時她和喬發現彼此間擦出了愛的火花,墜入了情網。怎奈公主畢竟是公主,平民終究是平民,兩人只能依依惜別。喬拋棄功成名就之良機,將照片送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輕輕地對喬說了聲再見……

有評論如此:“這部浪漫感情喜劇幾十年來一向是電影觀衆和影評人必提的經典。在科技發達的今日,幾乎所有的老片都被處理成彩色,僅有包括本片在內爲數不多的幾部黑白影片遭到禁止。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的藝術性都完美無缺,堪稱黑白片時代的完美佳作。”

又有:“《羅馬假日》的情節簡單的很,卻憑藉男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羅馬的街頭風景成爲了世界經典,尤其是奧黛利。赫本,其魅力傾倒了無數影迷,可愛的赫本頭也隨之流芳百世。導演威廉。懷勒以羅馬的名勝風光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英俊瀟灑的格利高裏。派克亦與奧黛麗赫本十分登對,將一部浪漫感情喜劇拍得十分溫馨悅目。”

中國的觀衆爲數不少的看不懂西方的電影,或者說是看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更多的是不懂裝懂,這並不是說國人文化層次低,這是由於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大家思維方式不一樣,很多問題看法背道而馳,也不能簡單的說誰對誰錯,這正如外國人看不懂某些中國影片一樣。猶如前幾年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影響頗大的《臥虎藏龍》一樣,那裏邊雖然有典型的.中國因素,但其整個應對的是西方觀衆,太多的好萊塢元素,使得傳統的中國功夫影片面目全飛!這就是典型的西方文化凌駕在中國文化之上,無怪呼國人大叫:“看不懂,不好看。”

而這部《羅馬假日》爲什麼國人能看懂,因爲這說的感情,感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是任何人都不能迴避的,雖然誰也說不清楚感情究竟是個什麼……什麼是愛,愛是什麼,困惑着每一個人,不論你是紅頭髮還是黃皮膚或是藍眼睛!這個感情故事總讓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從內心漫漫散發出來的,爲什麼呢我想這是由於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感情故事就是這樣。中國傳統的感情故事,牛郎與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劉蘭芝與焦仲卿等等古典浪漫主義感情故事無不以傷感的結局來告戒人們,感情不是一件那麼浪漫的事!我們期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有情人的結局往往是讓人感到失望的!難道感情就是這麼的心痛……

經管大家一向認爲奧黛利。赫本在這部電影裏表現得完美無缺,至少從我能找到的資料都是這樣的顯示的,但我卻不敢苟同。我們明白這是奧黛利。赫本第一次擔任女主角,所以要說她完美,卻切實是誇大了的。真的是外界的吹捧,我是看了電影的,我就事論事的說下,她在本片裏很多表演無疑是不足的至少也是有所欠缺的,明顯看得出來是在“表演”。包括男主角的表演也有類似的情景。我們看到一個趣味的事情,在電影《功夫》裏邊:星女郎黃聖依出場幾分鐘,就幾個微笑,一句臺詞也沒有,可是人家照樣紅遍大江南北。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有時候一個演員的命運不看他她在電影裏的表現,很多因素還要研究……說句實話,如果這部經典電影換個年代拿到這個時代來首影,它只能算是一部平淡的作品。相比此刻的電影明星來說,他們的表演確實不怎樣到位。當然我們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具體情景我們不瞭解也就不能胡亂評論。當然我不是說奧黛利。赫本沒有演技不好,只是沒有完美而已。即使這樣還是不能影響我對這部影片和主角的喜愛,正所謂瑕不掩瑜,水至清則無魚,我們不能太過吹毛求疵,那樣做人是不厚道的。但也許當時的人們就是喜歡這種味道:清新,脫俗,自然,高貴,典雅……

戀愛中的人一齊看的第一部電影應當就是羅馬假日。的確,在羅馬那樣浪漫的背景下,感情顯得那樣完美。即使沒有完美的結局,那一刻,也會永遠銘記於心間,此生難忘。就猶如中國的西湖,伴隨着心愛的人走在水邊欣賞着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峯插雲、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峯夕照、麴院風荷、斷橋殘雪,而那流傳千百年的感情故事始終在彼此的心中迴盪。

愛情影片《羅馬假日》觀後感5

並不是每一段故事都能夠演繹完美的,看完《羅馬假日》心裏痛痛的,男主人公似乎在公主的寒舍走了很久很久的路,連公主也有自我不喜歡的生活,更何況我們凡人呢?

有時候,太多的期望和職責將我們束縛,我們能夠幸福簡便地走一程,可是那些花前月下的唯美卻總是太短暫,24小時的平民生活,可能就涵蓋了過往青春的所有,當感情跟友情在剎那間都如期而至,歡樂之後,留下一點點瞬間的影像當做年輕自由的象徵。

女主人公好美,美的潔白無瑕,我們總要掩飾一些,無論是身份還是感情,壓抑着的是我們的天性,生活總歸要恢復到昔日的平靜,哪怕是刻板也要在常規的程序中完成自我的使命,很無奈的結局,爲了更多的人,國家和子民,犧牲了自我最真實的一面,讓自我苦了,累了,就像文字,寫的多了,也就成了僅屬於自我的了。

照片能夠記錄好多的瞬間,可是那裏面有擺拍的痕跡,而文字也會很真誠,但有時文字也會騙人,當不再喜歡聽寂寞沙洲冷時,心就不會微帶着後悔了,留份回憶跟坦然,回首時,遺落一地的憂傷。男女主人公的交集或許就此終結了,有一天,當自我有本事,能夠把過往的生活中的精華也能穿成感人的故事,我想文筆也就該到成熟的時候的了吧。

把自我放縱了一段時間,原先放浪形骸就是這樣,就像那個沒有自由得公主渴望着出去過一種世俗的生活,卻一向被困在籠子裏,無法掙脫宿命的安排,當歌聲中的傷感被風吹散時,抖落一身的疲憊,開始探尋出屬於自我的道路,繼續當初的夢想。

或許僅是一場人生,一場夢,走過了,瘋過了,轉身時就把背影留下在相逢的驛站了吧。即便如此,也要高傲而燦爛的走完人生最終的路。因爲你的世界以往有人陪你度過了一段歡樂的羅馬假日,在假日結束時,淚水中泛着微笑,我想人生也就是這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