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大自然的啓示教案

《大自然的啓示》是一篇關於仿生學的課文,課文開篇以科學家從鳥類飛行得到啓示,發明了飛機,引出了“可以說,鳥兒是人類的‘老師’”;接着,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機設計輪船設計,建築設計等方面向鳥類,蜻蜓蒼蠅蚊子蜜蜂等學習的例子,具體地說明了:“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一種”;最後,以“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呼應開頭,點題作結.全文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瞭解仿生學方面的知識,激起探索自然的願望。

七年級大自然的啓示教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此,本節課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通過了解人類運用仿生學進行創造的實例——流線體、薄殼結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爲學生創造發明提供有益的啓示,並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通過分組收集資料,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多方面影響。

2.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以及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樹立環境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調查和收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方法。

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掌握調查和收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資料,並做好交流的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有關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播新聞,激情入境

出示課件:新聞三則《蒼蠅與宇宙飛船》《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電魚與伏特電池》

談話導入:聽了這幾個新聞,你有什麼感想?(科學發明與動物有很大關係)

小結過渡:今天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相信你收穫更多,希望大家好好地表現。(板書課題)

  二、初讀檢測

1、讀一讀。

破碎 教訓 顫抖 坦克 機毀人亡

超過 均勻 袋鼠 機翼 輕而易舉

2、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人類的老師有哪些?

師:提問:老師爲什麼要加引號?(這裏的“老師”不是我們平時所指的老師,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種種生物,是特指,所以加引號。)

3、學生述說大意:科學家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發明創造出很多東西,說明生物是人類的老師。

  三、依託課件,自主探究。

1、出示:(多媒體課件)鳥類與飛機、鯨與輪船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1)分配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任務:第一大組重點研讀課文第一、二、六、七自然段

第二、三、四大組重點研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迴點撥。

第一、二、三大組:從課文第一自然段讀懂了什麼?

第四、五、六大組:“老師”是誰?“老師”教給人類什麼?人類向“老師”學習的結果如何?

(3)組織交流,評議導向.

讀懂並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二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過渡:怎樣?有收穫嗎?可能也有疑問吧!請同學們把你的收穫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當然,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提出來,討論討論,行嗎?好,暢所欲言吧!

1.第一大組彙報探究情況,其他組補充或提出異議

(1) 第一自然段

①科學家從鳥兒在空中自由飛翔的現象得到啓示,發明了飛機。

②鳥兒是人類的老師

③從蜻蜓、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製出高性能的飛機。

(2)第二自然段

①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還有什麼?

②鯨的流線型外形有何作用?有什麼應用呢?

(3)第三自然段

① 人類從生物哪兒得到啓示,或有所發現,或有所改進,或有所發明,“真是”、“好”寫出了人類對生物的讚美。

② 這句話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2、 第一大組彙報探究第一自然段情況,其他組補充或提出異議

(1)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

(2)從蜻蜓那找到防止機毀人亡事故的方法。

(3)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動物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4)飛機的發明、改進、創優幾乎都是從自然界中相關生物的相應特點得到的啓示的。

3、第二大組彙報探究第二自然段情況,其他組補充或提出異議

4、理解最後一句話

(1)齊讀最後一句

(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的確是人類的好老師。)

(2)學到這,你對這句話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話說嗎?

(3)齊聲朗讀,再來讚一讚這人類的老師

5、小結:大自然是多麼奇妙哇!經過對許多動物的研究,人類獲得了不少啓發,但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我們怎麼做?(學生自由說)更多的奧妙還有待我們細心發現、積極探索!

  四、奇思妙想

1、 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啓發?請在小組裏交流一下,好嗎?

(1)實物演示:雞蛋捏不碎

(2)分析捏不碎的原理:將壓力均勻地分散

(3)建築師根據“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2 、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3、自由述說。

  五、拓展延伸,展示資料

1、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只有這些嗎?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你還知道有哪些?(引導學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說說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2、展示資料

蝙蝠在夜間飛行,捕捉飛蛾和蚊子,它無論怎麼飛,也不會撞上什麼東西,這是什麼緣故呢?科學家反覆研究,揭開了祕密。科學家運用這個道理,製成雷達裝在飛機上,飛機就能在夜間飛行了。

螢火蟲——高效冷光源    蝴蝶翅——迷彩服、裝潢材料

夜蛾——作戰性能高的戰鬥機  蒼蠅——蠅眼照相機

跳蚤——垂直起落的鷂式飛機  海豚——快速度的潛艇

  六、 課外遷移,作業超市。

1 、課外自己尋找並閱讀介紹人類向生物學習的兒童科普讀物。

2、 觀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徵,寫觀察日記,有興趣的可做實驗

  七、板書設計:

總  人類的老師 不止是蝙蝠

斑點、防抖

蜻蜓——飛機

流線體、提速

12、人類的“教師”  分  鯨——輪船

薄殼結構、堅固

雞蛋——建築物

……

總  生物界有很多人類的老師

  八、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紹有關仿生學方面內容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都很強,文章結構簡明,通俗易懂,便於學生自讀自悟。因而,在教學中,打破以往的教學常規,還自主學習於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探討與研究之中,親身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感和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強烈願望。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務。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預習的能力,所以,自主預習時,我讓學生多渠道蒐集相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以便小組交流。精讀課文時,主要抓住重點段,即一二自然段,反覆研讀,挖掘文本內涵。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給學生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重點學習自已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篩選有價值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根據課文特點,我設計教學流程爲:聽播新聞,帶入情景→閱讀課文,瞭解大意→依託課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暢敘感受→開放網絡,延伸拓展。

1、明確一些方法。本篇課文很明顯的特點就是通過一個“點”將形象典型的事例與人類的改造發明有效地聯繫起來,扣住這個“點”即可以起到挈領的作用。這個“點”便是動物帶給人類的啓示。在學完“鳥兒帶給人類的啓迪”以後,我便讓學生通過自主研究與合作交流的形式討論學習其他的兩個事例,學生覺得輕鬆,覺得快樂。

2、激發一點情趣。如果只是枯燥地灌輸這些“仿生學”方面的科普知識,許多學生也許覺得無聊。因此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結合是相當的有必要。如何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師除了考慮自己的語言感染力,對文章抽象語言的形象感悟,對科學中新發現的意義的認識,對相關材料的有效補充等,都值得探討。

3、滲透一種思想。課題人類的“老師”,我讓學生探討“老師”二字爲什麼要加雙引號?通過互相啓發、補充,學生明白了,要想真正獲得科學的新發現,還得*人類自己去發現、去思考,這樣理想才能真正變爲現實。

課的開始一方面激發了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另一方面篩選出了中心問題,爲後面的探究學習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從而提高了探究性學習的實效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內容、學習夥伴都由學生自由選擇,小組學習彙報方式也由組內學生協商決定,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小組交流中,經歷了探究的過程,體驗了探究樂趣。

通過小組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合作。合作的過程,是師生、生生思維碰撞的過程,是相互學習的、接納的過程,也是分享學習成果的過程。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求知的慾望特別地強烈,課堂氣氛空前高漲,尤其是個人彙報自己蒐集到的資料以及小組交流學習成果時,他們暢所欲言,就連平時很少動腦、很少開口的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又一個高潮。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課堂教學目的不在課堂,而是通過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和能力,從而讓學生走向課堂之外的更廣闊的天地。當學生把探究、發現、創造邊成一種習慣,“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新課程的培養目標纔算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