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表格式教案

  社戲表格式教案

知識和能力目標:

社戲表格式教案

1、理解關鍵詞語的意義,體會運用詞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2、培養理清複雜結構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3、學習作者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取捨材料,安排詳略的方法。

4、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 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風景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繪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主題與材料、寫景與抒情的關係。

板書設計

(1)平橋村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作者爲什麼說“在我是樂土”?

(2)作者寫夏夜行船是怎樣烘托迫切心情的?

(3)“我”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爲什麼?

(4)寫月下歸航時,主要寫了什麼趣事?這時“我”的心情和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時序

一、導語

童年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長大後,回憶往事時,更是懷着一種浪漫情懷,大家的童年一定是豐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

【設計意圖】此環節不讓同學們闡發,只是說說就行,目的是勾起學生們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學生活動】:找四個學生回答 問題簡單,找四個成績差的學生來答此問題。

【老師小結】四位同學講的很好。的確是,童年的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我們陪童年魯迅走過了充滿童趣的生活,今天我們將追尋魯迅兒時鄉村生活中的一段難忘的經歷。 [1分鐘]

二、創設學習意境,檢查課前準備情況。

1、多媒體播放師生共同蒐集的有關“社戲”的圖片。

2、學生介紹有關“社戲”的知識。

【設計說明】儘量找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介紹。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自由誦讀,把握主要情節,多角度概括課文內容。

【設計說明】教師在學生圈讀課文中,指導從“時間”角度,從“事情”角度,從懷念童年的“原因”角度概括全文內容,並指名學生口述。 明確:本文的中心情節是看社戲,從“時間”角度概括:看戲前—看戲—看戲後 從“事情”角度概括:隨目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戲—歸航偷豆—六一送豆 從“原因”角度概括:換年童年是因爲有樂土—美景—趣事—夥伴 2、學生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平橋村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作者爲什麼說“在我是樂土”?

(2)作者寫夏夜行船是怎樣烘托迫切心情的?

(3)“我”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爲什麼?

(4)寫月下歸航時,主要寫了什麼趣事?這時“我”的心情和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設計說明】各小組代表發言,在班上交流。教師點撥、歸納。

(1)作者筆下的平橋村:“離海不遠”“偏僻”“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以“種田”“打魚”爲業,“只有一個雜貨店”。 這樣一個偏僻不打眼的小村莊,作者說:“在我是樂土”,其中“樂土”一詞既寫出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我”對平橋村的情感。“了”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我”在這裏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

②可以免讀《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③可以釣蝦、放牛,體驗自由快樂的鄉間生活。 民風淳樸的鄉村,對一個在封建家庭中生長、受各種規矩束縛的孩子來說,確實是自由快樂的天堂。這種新鮮有趣極具魅力的鄉間生活是相對於城鎮宅院中“我”的那種受束縛而言的。

(2)夏夜行程是課文的精彩片段。作者寫起伏的連山如猛獸,以動寫靜,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聽到歌聲,料想發自戲臺,心裏更是迫切。而宛轉、悠揚的笛聲,使“我”沉靜,反襯出此前着急的心情。

(3)不好看。理由在於:

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

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

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臺並不停地唱着。除正面寫出戲不好看,文中“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哈欠”,這些神態描寫,也從側面作了烘托。

(4)月下歸航時,寫了小夥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爲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偷吃豆,心情無比歡暢、輕鬆。

四、賞析精段

積累美句,品味美詞 魯迅先生在童年時期就看過社戲,而且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致於成年後回顧起看社戲的經過還記憶猶新。這位文學大師用語言文字表述看“社戲”的過程時,語言相當的精彩,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默讀時,請同學們完成下面兩個學習任務:

(1)自己認爲最精彩、重要的詞語、句子和語段勾畫出來;

(2)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用屏幕打出要求)(好、中、差同學各找2名進行回答)

【學生活動】精彩的地方大膽講出來。以“我認爲用的好,好在它寫出了(或表現了)”的形式說話。

【設計說明】如果學生有不準確地地方教師給予引導,學生說的不夠精確的地方教師給予歸納。表述能力差的學生大膽的講,教師應多給予肯定。

【活動設計】學生可能歸納不全面,教師可準備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探究:

1、“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請同學們找出開船的動詞,體會其作用。 找動詞簡單,找成績一般的回答動詞的作用,涉及面要廣,取長補短,教師總結。 [明確]:“點、磕、退、上、架”等幾個動詞,將少年們開船時的動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狀表述得頗爲詳細,顯示了他們熟練的駕船技巧和勤勞肯幹的品格,也折射出他們去看戲時的愉快心情。

2、全文的第十自然段,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描繪江南水鄉的清新秀美的這些景物,描寫有作用? [明確]:作者從視覺、聽覺、嗅覺來描繪江南水鄉的清新秀新的。襯托了“我”急於看到社戲的迫切心情。

五、朗讀文章,結束課堂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月夜行船、午夜歸航精彩片段,品味文章細緻逼真的圖畫美和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六、佈置作業 仿句練習:

1、仿照“生活就是一塊五彩繽紛的調色板”一句的形式。寫兩句話。 希望就是。 童年就是。

2、例句:選擇了高山,你也就選擇了坎坷。選擇了寧靜,你也就選擇了孤單。 仿句“選擇了,你也就選擇了。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