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教案設計

魯迅在童年時代,曾隨母親到農村居住過,間或和許多農民親近。《社戲》取材於自己的童年生活,採用回憶的形式,用第一人稱寫就。那麼在《社戲》的寫作背景下,我們應該怎樣去理解《社戲》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呢?和本站小編一起來欣賞以下的《社戲》教案吧!

社戲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用詞造句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

2、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瞭解情節敘述的詳略處理和景物描寫對錶現文章主旨的作用。3、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間誠摯的情誼,感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與讚美。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間誠摯的情誼,感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與讚美。

  三、課時安排:3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你們對你們的童年生活是不是很留戀?你們的童年都是在哪裏度過的呢?

學生交流。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就要來看看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他在平橋村的童年生活。

2、散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散讀課文,掃除閱讀障礙,完成字詞的積累。

2)、學生在粗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出主要內容: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在平橋村我有過童年最快樂的時光。

提問:文章寫平橋村是“我”的樂土,“樂”的具體表現有哪些?這一部分與寫看社戲有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A、“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B、這裏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C、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並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這一部分寫“我”在平橋村的生活,目的在於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略寫一些“趣事”,爲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3、再讀課文,理清情節

讓學生細讀課文,根據課文的情節發展將課文分段,把握敘事的詳略。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總結:1)、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2)、看社戲前的波折。3)、夜航看社戲途中。4)、趙莊看社戲。5)、看社戲後歸航偷豆。6)、六一公公送豆。

4、研讀課文,把握主旨。

提出突破口問題:課文題目是《社戲》,按理文章應該着重寫看戲的經過,然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寫戲外的天地,是不是偏題了?

1)、社戲到底好看不好看?

學生默讀看社戲片斷,教師歸納:晚上看戲的人不多,演的戲也並不能吊起我們這羣孩子的胃口,所以好不容易看到的社戲並不如“我”想象中那樣精彩。

2)、看戲前,“我”經歷了哪些波折?

個別生朗讀5~9節,大家圈劃能體現“我”心情變化的語句,教師總結:“我”的心情經歷了急得要哭——不釣蝦,東西也少吃——高興——輕鬆舒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描繪出“我”對看社戲的渴望,也寫出小夥伴們的聰明能幹、膽大心細。

3)、分析第10自然段中的動作描寫。

動詞“點”、“磕”、“駕”等的使用,顯現了農村孩子駕船技術的熟練,生動地表現了少年朋友們的興致和活力。

4)、夜航看社戲途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生交流,教師總結:從人的嗅覺、視覺、聽覺等方面描寫夜色,由遠而近,表現了“我”興奮愉悅、急切期待的心情。

5)、看戲歸來途中,“我們”偷豆吃,當時覺得豆很好吃,回來後再吃豆,卻又覺得不好吃,爲什麼?

學生分角色朗讀看戲歸途中偷豆吃片斷,教師總結:豆未必好吃,然而在“偷豆”吃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讀書生涯中從未有過的刺激和樂趣,更感受到了農村小夥伴的熱情好客、慷慨大方,正是因爲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羅漢豆有了無比的美味,才使“我”終身難忘。

6)回答突破口問題:課文題目是《社戲》,按理文章應該着重寫看戲的經過,然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寫戲外的天地,是不是偏題了?

教師總結: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看出,《社戲》這篇小說並不是專門爲了寫看戲的,而是通過“我”與農村孩子看戲前後故事的敘述,讚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幹,表現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7)體驗反思:戲並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爲什麼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呢?

教師總結:“我”所難忘的是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以及人們樸實、善良的品格。對這段生活的回憶也表達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5、體驗角色,把握性格

這篇文章塑造出一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先找找看,這篇文章塑造了哪些鮮活的人物?

明確:雙喜(聰明能幹、膽大心細)。阿發(憨厚無私)。桂生(機靈勤快)。六一公公(寬厚、好客)。

雙喜:看戲前,當“我”因爲看不到戲感到沮喪,人們都嘆息地表示同情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麼?”提得恰到好處,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當外祖母和母親還有些不放心時,雙喜馬上表示“寫包票”,同時提出了幾條有力的根據,至使“我”能去看社戲。航船出發了,雙喜“拔前篙”,第一個出動,像小夥伴中的領頭人。這都表現了他的聰明、熱情、機靈、能幹。看戲時,雙喜告訴“我”鐵頭老生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這說明他已經來看過戲了,這一次是專意陪“我”的。這表現了雙喜對“我”的友愛、熱情。那鐵頭老生沒有表演翻筋斗,雙喜馬上來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鐵頭老生也懈了,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呢?”這表現雙喜善解人意,對“我”非常體貼。當大家都不想繼續看戲時,雙喜說“還是我們走的好罷”,他了解大家的情緒,儼然像一個兄長一樣。看戲後,雙喜認爲多偷阿發家的羅漢豆,阿發的娘若知道了會哭罵的;用了八公公的鹽和柴,老頭子會罵的。這又表明了雙喜考慮周全。

(對這個人物,作者採用了白描的手法,要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桂生:因沒有給“我”買到豆漿,要給“我”舀一瓢水來喝,這補償對“我”的歉意,他還想出了偷羅漢豆的主意。

阿發:建議小夥伴們偷摘自家的豆。他多麼純真無邪,憨厚無私。

六一公公:只對小夥伴們摘豆“踏壞了不少”表示惋惜,這是勞動人民珍愛勞動成果的本色;他又親自給“我”送羅漢豆,又表明他的淳樸,好客。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寫作文《童年趣事》,字數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