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

【第1篇】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

作爲孩子的家長,我一直以爲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都很瞭解,從孩子出生到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到後來上幼兒園、國小我都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去教育他,覺得自己走過的路,積累了一些經驗,並沒有過多的關注過小孩子感受。在讀過《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後,我發現對於小孩子的內心世界還是不夠了解,所做的決定往往是背道而馳,雖然由於家長的威嚴使得小孩暫時的屈服,但對小孩子的成長或者說美好的童年起到了反作用。

第一章愛的教育,從你蹲下來的一刻開始中介紹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下命令”讓孩子很牴觸。由於我的工作關係,晚上和節假日經常要加班,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很少與孩子進行溝通,經常是以“下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偶爾會對孩子發脾氣。造成孩子很怕我,有時想和孩子聊聊天,他也是以敷衍的口氣與我交談。實際上是由於自己沒有真正的“蹲下來”,沒有設身處地的以小孩的角度考慮。這也是我讀過本書發覺自己最大的不足。

第二章讀懂孩子,才能與孩子快樂共處中我讀懂了“叛逆寶寶”、“調皮搗蛋的好奇寶寶”其實是父母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面對孩子的苦惱,沒有接納他的負面情緒。比如有時在輔導孩子功課時,碰到有些題目會體現出很不耐煩,有時甚至會發些小脾氣,我在旁邊總是覺得問題很簡單或者說這類題型之前做過,沒有認真考慮過小孩子出現這些負面情緒的原因。

第三章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你身邊的“小大人”這一章內容裏,作者跟父母們強調的是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不要以爲孩子還小,孩子什麼都不懂,父母就自作主張地爲孩子包辦一切,不願意聽孩子的心聲,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甚至有的時候孩子已經明確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想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情,父母卻置若罔聞,認爲自己的決定纔是爲了孩子好。我現在很注重這一點,凡是跟孩子有關的事情,我都事前跟孩子商量,給孩子選擇的餘地,譬如本週六,小孩子去上英語體驗班後,我主動的徵求他的意見,自己決定上與不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第四章孩子“不聽話”了?其實是你沒有看到他的“好”。 父母總是用一種挑剔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看到的總是缺點。隨着孩子的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事情總想着自己做主,這時候就可能與我們的意願有所衝突,這時候我們應該放開手要他去做,失敗了他會從中得到教訓和經驗,成功了他會享受自己的成功喜悅。現在我和像書中所寫的一樣,爲孩子制定一些獎懲制度,這種方法很好的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第五章是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 孩子出生以後就是一張白紙,畫出什麼樣的色彩來都是做父母的責任。正所謂成才必需先成人,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需要家長的引導和以身作則的榜樣。有時候家長在不經意間所做的事情孩子都看在眼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一些不良的習慣孩子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會不經意的“學會”。例如有些家長會不經意的闖紅燈,孩子並不懂交通規則,他們會認爲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慢慢的習慣了也會跟着效仿。

第六章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蹲下來”教育孩子。家長願意從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纔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觀,肯定他的良好行爲,修正他的偏差行爲,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讓孩子承擔錯誤行爲的後果,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從父母的肯定中找到自信,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強化對孩子的正面教育。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告訴我們,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放下家長權威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會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第2篇】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確實給了我這個媽媽很大的觸動。作爲一個母親,有時對待孩子難免會以大家長的姿態處之。孩子要不然會受打擊,性格開始變得拘謹;要不然更加頑皮,與家長針鋒相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僅僅表現在我們家長的行動上,更要體現在我們的心態裏。以孩子的視野探索世界,以孩子的心理揣摩未來。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平等的談話,多瞭解孩子的想法。

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吧,他最近看了不少課外書,並且對閱讀的興趣愈加濃厚。其實,一開始孩子也覺得讀書枯燥無趣,想着還不如看圖畫書更生動有趣。我心想,不能讓孩子一個人讀書,咱也跟着一塊看看書。既是對孩子的陪伴,也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學習。於是,慢慢就變成我和孩子坐一塊,各拿一本書籍閱讀,晚上臨睡前我倆再相互分享一下閱讀中有意思的故事。通過互動,孩子越來越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進一步體會到享受文學的樂趣。

所以說,平等的交流,讓我更能瞭解孩子的特性和喜好,挖掘他的潛能,增加他學習的興趣。同時,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豐富,但精神世界不容易得到滿足,缺少家長的陪伴,就難以體會到人生的幸福。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裏做家務,孩子在一旁玩樂高玩具。一會兒,孩子興致盎然的叫我:“媽媽,你看我這玩具多好玩啊,你來陪我玩吧。”我回他:“媽媽正忙着呢,你自己玩會吧。”孩子語氣驟然一低:“沒意思,你都不來陪我玩,再好的玩具也沒意思啊。”我一愣,是啊,家務活什麼時候都可以做,但孩子渴望陪伴的心一旦受損就補不回來了。我立刻放下手上的事情,陪着孩子擺弄他的玩具,討論各種玩法,嘻嘻哈哈打鬧成一團,度過一段非常開心的時光。

孩子大了,能看出我們的陪伴是完全投入,還是勉強敷衍。玩耍時,家長不妨蹲下來,重拾小孩子的心態,與自己的孩子打成一片,加深父子母女之間的感情。

作爲家長,我們已給予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給予時間,耐心的看着他慢慢探索,陪着他慢慢成長。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躺在孩子牀邊陪他。孩子說:“媽媽,你剛洗澡完,把光腳伸進我被窩裏吧。”我心裏欣慰的很,心想平時真沒有白心疼這小傢伙了,曉得心疼人了,就依他言把腳伸進去。誰知孩子把他的小腳伸啊伸,一直貼到我腳上纔不動,問我:“這樣暖和了吧?”黑暗中,我的心忽然就柔軟了。我一把摟着他:“是呀,謝謝你啦。”

有時,我們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殊不知,孩子已悄然成長到能體貼大人、爲大人分憂的高度了。孩子,謝謝你的成長,讓我感受到作爲母親的溫暖。

龍應臺在《目送》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孩子,我希望,在陪伴你的這段歲月裏,我是那個給你這張白紙塗抹鮮豔色彩而不是灰暗顏色的那個人。我會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你這個小大人,尊重你的想法,鼓勵你的決定。爸爸媽媽對你的愛只會與日俱增,即使將來你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我們也會在你背後默默的注視你、支持你,希望你這個小雛鷹將來能飛入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