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愛的教育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

每當我打開一本好書、閱讀一篇好文章時,就好像眼前展現了一個新的世界。讀阿琪斯先生的《愛的教育》就是這樣,它給予我啓迪,給予我力量,催我奮發上進。

愛是包容,愛是相信,愛是盼望,愛是忍耐……《愛的教育》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後來,我才發現,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個最渺小的動作都充滿了愛。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我們更離不開愛,如果沒有愛,就沒有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如果沒有愛,就沒有美麗的花草樹木;如果沒有愛,就沒有我們如此美好的生命……

以前,我覺得愛是愛,教育是教育,愛和教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怎麼能寫在一起呢?直到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才發現,教育中充滿了愛。這本書的核心就是一個“愛”字。愛分很多種,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愛都有講述,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書中提到的愛都不是泛泛和空洞的,而是通過很細膩的語言表達出來。愛的內容非常豐富,和世俗生活融合到一起,宛如實物一般觸手可及!

《愛的教育》中,描寫的是雖然是一個個平凡的人物,但他們卻有着不平凡的思想品質,在我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漣漪,將愛的美德永駐到我的心中。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這個故事,它主要講述了一位剛滿十八歲的少年馬爾科歷盡了千辛萬苦最終找到了自己重病的母親,並且幫助母親建立信心,勇敢的和病魔做鬥爭,最後母親終於得救了的故事。

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馬爾科是靠着他堅韌不拔的毅力找到母親的,他徒步行走了幾千英里,其中經歷了很多的困難,是他對媽媽的那份愛,讓他度過了種種難關,最終找到了他的母親。我非常敬佩他,從這個故事中,我也深深的體會到了什麼是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2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著作。這本書裏處處洋溢着令人感動的愛。讓我的感受很深。

這本書的小主人公是一位三年級的國小生——安利柯。這本書是以日記的形式展此刻讀者面前,每月都有一個故事,稱作每月故事。它主要講了安利柯從新學年開始一向到一學年的結束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洛貝諦捨身救人,卡隆的高尚品德……但最令我感動的還是恩里科的媽媽。當她的孩子生病後,她無微不至的關懷着自我的孩子,她能夠置自我的尊嚴於不顧,上街乞討,甚至連自我的命都要搭進去了,也不在乎。

恩里科的媽媽是偉大的,我的媽媽也是偉大的。昔日,幼稚的我不理解媽媽的苦衷,不理解“打是親,罵是愛”的真正含義,當母親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時,還要爲我生氣,那誰還受得了呀!小時候,爸爸去出差了,媽媽每一天都要爲了我忙來忙去,她那麼忙,還會抽出時間來檢查我的`作業,爲了上第二天的課,媽媽每一天晚上都要備課,晚上到了十二點鐘時也還沒有睡覺,早上到了十點多才有時間吃早餐,媽媽是多麼的忙碌啊!也可見,媽媽是多麼的愛我啊!

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媽媽,每個人都感受過母愛,哪怕一點點。我想:媽媽是上帝賜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是誰把我們帶到人世?是誰把我們撫養成人?又是誰給我們不厭其煩地講述人生哲理?是母親。她無私地爲我們奉獻自我的一生而不圖一絲回報。當我完全感悟了這本書時,我才明白了原先自我體會到的母愛是那麼浮淺。

沒有什麼愛能比母愛更加偉大,母愛是大公無私的、母愛是不求回報的、母愛是奉獻到老的、母愛是無怨無悔的、母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和衡量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3

唉!這些書也真是太沒趣了。都是些文人的故事呀,詩詞呀,真讓人感到厭倦。所以,我到書店裏隨便買了一本書來解解悶。哦,對於,它的名字叫《愛的教育》。

這本書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和生活和學習。寫發生在安利柯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啓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多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

安利柯的新老師,世界上的老師沒有多少像她一樣愛護身邊的每一位同學,把學生當作是自己的家人,對學生溫柔體貼。面對這樣的好老師,能不讓我對她肅然起敬嗎?

安利柯的`同學個個都是懂禮貌的好學生。雖然只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但他們卻非常珍視友誼,對同學就像對自己兄弟一樣。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是不是也要珍惜友誼、珍惜朋友呢?

安利柯的父母經常教導安利柯好好做人,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在這個文明家庭的薰陶下,使安利柯一天比一天更懂事、更有愛心。

這本書中的“每月故事”,可謂是感人之極,讓我經常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有愛國少年、少年偵察兵等故事,講述了一個個少年的勇敢而誠實的故事,譜寫了生命的樂章!

我讀了這本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慚形穢起來,不禁流下了羞愧的眼淚。書中敘述親子情、師生情、朋友情,愛國情、同情心,都以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得理想世界的情味,甚至想世間要真是如此該有多好啊!

《愛的教育》好像掘池一樣,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池裏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這本書讓我讀了感慨萬千,給我生活的啓示,希望你也跟我一樣,愛上它——《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4

我一直認爲《愛的教育》是適合孩子讀的一本好書,閒暇之餘,我翻閱起了兒子的這本書,一讀起來卻愛不釋手,於是一口氣讀完。我認爲這是一本適合任何年齡段都可讀的好書。

讀了《愛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種純真的友情,博愛的親情,無私的師生之情,這些都是人間最美的情感。亞米契斯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他在校內、校外的所見所聞,並且寫成一個個很小的故事,如:《小小抄寫員》、《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都令人潸然淚下。從中讓我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份情感。充滿愛心、獻身教育事業的老師;對孩子關懷備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純善良、活潑可愛、見義勇爲、心靈高尚的國小生,還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難忘的國小校園生活。它會讓你感動,讓你讀起來就好象在充滿愛的海洋裏翱翔。

非常佩服作者亞米契斯他沒有用普通人常用的枯燥無味的說教來教育人,而使用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日常小故事來教會我們愛:寬宏大量的卡羅納,令人佩服的德羅西,勤奮能幹的科列蒂,愛國少年帕多瓦。還有那些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等等。通過對比,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的個性人物。

《愛的教育》這本書,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的近乎完美的愛。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無不訴說着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在昇華。

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索。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陽光之愛可以熔化冰雪,春風之愛可以萌發草木,雨露之愛可以滋潤禾苗······愛想空氣一樣,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5

假期裏,我看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着的《愛的教育》,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僅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教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明白,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教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愛能夠使人絕處逢生,愛能夠使浪子回頭,愛又能夠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教師!當安利柯的教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於他,這位教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教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麼重要!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教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6

難怪夏丏尊先生感言,"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塘,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確是如此。

讀罷此書,我似乎也能體會到他在序言裏提到的"好像醜女見了美人"的感覺,我倒不覺得難堪,只是嚮往。這本小說裏也有貧苦,也有病殘,也有暴力,也有困頓,但因爲有情有愛,讀着讀着,心裏會越來越篤定,越來越溫柔。

在日記寫到末尾時,安利柯專門寫了一篇《感謝》,其中有這樣一段,"回憶去年十月纔開學時的種種事情,從那時起,確增加了許多的.知識。說,寫,都比那時好,算數也已能知道普通大人所不知道的事,可以幫助人家算賬了,無論讀什麼,大抵都似乎已懂得。我真歡喜。可是,我的能到此地步,不知有多少人在那裏勉勵我幫助我呢。無論在家裏,在學校裏,在街上,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我所居住,我有見聞的處所,必定有各種各樣的人在各種各樣地教我的。所以,我感謝一切的人。"

可見,在這無處不在的愛的教育下,安利柯成長爲一個善良溫柔,懂得愛懂得尊重,懂得感恩也能夠關懷他人的孩子。儘管他的成長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許多路要走。但是誰都可以看到他心裏那顆飽滿的種子,朝着有光的方向,蓄勢待發。這讓我們對他充滿了信心,也對自己,有了一點信心。

最後,爲了呼應一下高高在上的題目,喊個口號:得愛者,方得教育。畢竟,教育的本質,是在知識之外的曠野中,一顆長在心底的萌萌的、狂野的小種子。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7

有人說。愛是一縷溫暖的陽光。有人說。愛是一陣及時的雨露。有人說。愛是一把打開心扉的鑰匙。有人說。愛是一縷溫暖的陽光。有人說。愛是一陣及時的雨露。有人說。愛是一把打開心扉的鑰匙。

《愛的教育》。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里科的角度。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髮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說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去辨別好的壞的。讓我知道了感恩與回報。這本書裏有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這種種的愛加起來。可以感天動地。這裏的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這裏有讓恩里科深以爲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爲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比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羅西……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讓我很佩服。

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如何爲人處世、學會愛。成爲一個有勇氣、有活力、有正直感的一個人。

裏邊的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老師。這一個個平凡的人。用他們那無私的精神感化着我們。教會了我們許多。

我相信。讀了這本書你也會有很大的收穫!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8

這本書是以一個國小生安利柯的日記的形式來講了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就好像那些孩子們在一起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一樣,顯得格外親切和驕傲。

書裏共有一百篇日記,每一則日記都講述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每一個愛的故事裏都有一顆少年人高貴而可敬的心靈。

文中的語言非常淺顯生動,所寫的事情和細節又非常感人。雖然每個故事都不長,但卻像一部電視劇一樣,波瀾起伏,高潮迭起,總是讓我的心靈受到震撼,令人回味無窮。

愛,是這本書的'主旨,就在最平凡、簡單的字裏行間,融入了世間種種最偉大的愛:老師的愛、父母的愛、兒女的愛、同學的愛……每一種愛都並不是驚天動地,但卻使人的心靈受到震撼,引人深思。

在《小抄寫員》中,小男孩敘利亞看到父親每天幫父親做抄寫工作,越來越疲倦,甚至對自己的健康感到絕望時,就在父親入睡後起來幫助父親做抄寫工作父親醒來後,以爲自己工作還很有效率,恢復了自信和笑容。直到有一天,當他抄寫得快要睡着的時候,感到父親的手撫摸在他的頭上,哽咽着對他說:“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讀到這裏,眼淚就會流下來。我想,讀到這裏,每個讀者的心靈都會被這種父子之間的愛深深地打動。小小的兒子對父親真摯的關愛和愛,受到父親的誤解和訓斥後,把難過藏在心裏,還繼續爲父親分擔的心思,讓多少人終生難忘。最後父親的手撫摸在兒子頭上時,那種盡在不言中的悔恨、感激和疼愛,又會喚醒多少漸漸變得冷酷和麻木的心靈啊!

愛如茉莉,潔白純淨,沁人心脾卻樸實無聞。愛如陽光,平淡無奇,給予人的卻是無限的溫暖。愛如春雨,沒有火一樣的狂熱,只是細心滋潤。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9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後,對這句話又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一本書,每一個故事的環節都讓我記憶猶新,一一列舉出來,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讓我說一說這本書裏在這所有的故事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一個名叫“棲身"的故事。它講述的是小說的.主人安利柯和他的姐姐無意中得知他們的爸爸媽媽最近沒錢了,我本以爲他們只會用要父母一些錢,沒有想到他們竟然什麼都不要了,衣服,零花錢,文具,日用品……能不要的不要,能少要少要。這還不夠,他們儘量找出東西來換錢,給家長儘量減輕家庭負擔。讀到這,我心裏便很不是滋味,同樣是國小生,同樣有着一顆愛父母的心,我爲何就很少想過錢這個問題。現在的孩子家家都有錢,可是卻很少有想一想假設家裏沒錢了時怎麼辦,也許想也會想,可是也不會像他們一樣這樣的省吃儉用去得錢。我真佩服他們啊!這只是父母與孩子間美好的愛而已。還有很多故事是講述朋友與師生間的愛和人與人之間的愛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讀完這本書,我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是我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爲它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愛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們不能缺少愛一樣。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世界就將因爲愛而變得更美好!也讓我明白了,只要遇到事情,人人獻出一點愛,就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爲,愛能感化一切!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0

在人世間,到處都充滿愛,《愛的教育》將“愛”表達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讓我難以忘懷。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爲它能讓我感受愛的溫暖。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者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所寫,在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下,二十歲加入軍隊,寫了許多愛國主義的短片小說,在四十二歲那年,寫出了《愛的教育》。《愛的教育》,原名爲《心》,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用一個意大利的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睛講述他在四年級校園內外的故事。安利柯用自己的眼光來審視他眼中的善與惡,美與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在《愛的教育》裏,講述了許多愛的故事,大至祖國,人民,小至父母,同學,朋友,但不管這些愛,是大是小,全部平等。在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利柯的父親在二月二十五日爲安利柯寫下的《街道》。這篇文章寫的是安利柯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碰撞了一位婦人,但他卻並沒有在意她,直接走過,正巧被樓上他的父親看見了,後來父親用書信的方式告知安利柯:街道是應該被尊敬的,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程度可以從街上行人的舉動看出來。如果在街上有不好的行爲,在家裏也必定同樣有不好的模樣。沒錯,如果我們在街道上的行爲非常文明,非常和諧,這樣不僅自己看得舒服,外地人也會認爲這是一個美好的`城市......

在還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並不懂什麼是“愛”,以爲“愛”是指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關心。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漸漸明白了,原來“愛”不僅是父母與孩子間的親情,還有同學之間的友情,如安利柯吧自己心愛的玩具火車送給了伯萊克西;還有人民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如安利柯父親瞻仰卡華伯紀念碑;還有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包容,如先生沒有責罵在課堂上玩娃娃的學生;還有學生對老師的敬仰之情,如安利柯的父親過了幾十年還坐火車去看他以前的先生……

世間的愛,無處不在,它能讓我們感到幸福,感到溫暖。《愛的教育》把這份愛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一起再傳遞下去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1

暑假裏,我認真地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真是本好書,我一次次地被裏面的故事深深打動。

這本書採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的人物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些都是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書中的故事很多,但我最喜歡、最感動得是《六千英里尋母》這篇故事,意大利男孩瑪爾可的母親爲了還債,漂泊到了遠在美洲阿根廷的一家商店做女傭。自從上次瑪爾可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海底。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瑪爾可想媽媽想的快瘋了。他說服了父親,獨自一人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阿根廷,可是店主死了,母親也不知流落到何方。瑪爾可沒有放棄,通過不懈的努力和人們的幫助,他終於找到了媽媽,他的出現也使母親從垂死邊緣找回了生命價值,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是什麼動力讓瑪爾可找到了母親?又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一路走下去?那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子情和瑪爾可堅強的毅力!瑪爾可是堅強的,他爲了自己的一個目標,爲了家人,也爲了自己,明知道前途艱險,自己的尋母之路並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出於對家人的`責任感,對家人的愛。於是,他便經歷着旅途的種種磨難……皇天不負有心人,它不僅找到了母親,而且給了母親以生的動力!

讀完這本書以後想想自己,真是比不上這些人物,現在的我還時時依賴着爸爸媽媽,什麼事都叫爸爸媽媽幫我;學習中遇到困難,也不去認真、堅決地克服,真是太不應該了。所以,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使自己成爲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一個敢於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

我相信,大家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只有愛才使這個世界變的更加美麗。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2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通過自己的兒子的日記而改變的一部小說,原名《一名意大利國小生的日記》,是亞米契斯的代表作。這部作品講述的是發生在四年級,以一個小孩子安柯利爲主人公發生在他身邊的事。講述了他身邊的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以及他身邊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令我最感動的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叫《小抄寫員》。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裘里亞的少年。他的家裏非常貧窮,爸爸白天在鐵路上工作,晚上還要兼職抄500份紙條以貼補家用。沉重的工作讓父親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於是裘里亞就開始都偷偷地幫助爸爸抄寫紙條。長期的熬夜造成裘里亞睡眠嚴重不足,搞得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爸爸不明情況,於是就責備他,他只能忍着淚水,繼續偷偷的幫爸爸抄寫。終於,有一天爸爸知道了此事,他們一家抱到了一起。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認爲沒有錯,因爲現在的我們,只知道依賴家長生活,都過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沒有人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與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在想如果我是裘里亞,在爸爸訓斥我的時候,我絕對會不幹了,並很憤怒地將事實的真相告訴他們,並摔下那些紙條轉頭就走,根本不會還像裘里亞那樣忍着淚水,一聲不響默默忍受。這就是愛的力量!

泰戈爾說過:“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就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是愛讓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精彩,是愛讓我們的人生有喜有哀。愛是奉獻,我們有付出,我們也有得到,愛讓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幸福。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3

愛的教育這本書從新學期的開學作者安利柯開始記錄了每天所發生的事。它以“愛”爲中心,寫了多祖國的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對窮苦人的愛,總之愛無處不在。

文中少年愛國者(每月故事)講了一個少年在一艘法蘭西的輪船上去往意大利的熱那亞找自己的父母。這個少年經歷坎坷他是兩年前被父母賣到戲班裏,在戲班裏那些人整天多他拳打腳踢,連飯也不讓他吃飽,少年受盡了虐待,就找機會逃出了戲班。後來在意大利的領事館幫助下把少年送上了開往熱那亞的船,還給熱那亞的警署寫了信,說明少年的情況並要求警察把這個可憐的孩子送到他的父母那裏。悲慘的遭遇對少年造成了心裏的傷害,他渴望與善良人們交流他又不敢靠近別人。船上幾名在喝酒的乘客也聽說的少年的遭遇很是同情便掏出一些銅幣送給少年,其他的乘客見此也掏給少年一些銅幣,少年收起錢放到口袋露出一絲歡喜和笑容,他想用這些錢可以吃頓飽飯,可以給自己換上乾淨的衣服可以不被父母拋棄,想到這裏心中總會有無法彌補的痛處。喝酒的幾個人越喝越多他們竟說少年的祖國開始議論,說他的國家除了騙子就是土匪,官吏都是一羣豬玀,愚蠢的民族!下等的國民!強盜……正在他們說的起勁,少年拿起銅幣砸了過去,銅幣砸到他們的臉上,少年憤怒的喊道,“還給你們這些可惡的.傢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國,我不要你們的錢。”

孟子有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文中的少年雖然年紀尚輕,但他的氣概卻絲毫不輸給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爲了捍衛祖國的尊嚴,他可以拋開那足以改變自己命運的金錢,這樣的骨氣怎能不讓同學們欽佩,這樣的愛國精神又怎能不值得我們學習?

大愛談之遠,小愛在身邊。愛我們身邊的人,物,事就是熱愛我們的祖國。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4

假期裏,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我非常喜歡,一口氣就讀完了。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的。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於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麼重要! 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爲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爲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