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教育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教育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教育讀後感

愛教育讀後感1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啓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說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說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爲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愛教育讀後感2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裏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這本由“樑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儘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爲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儘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裏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爲意,甚至爲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着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裏,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着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複習功課,學着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溼潤了。我爲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裏激動地抱着卡羅內的雙肩,“摸索”着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溼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爲母親的淚。

儘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爲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爲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着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着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着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爲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爲了愛和被愛,她要活着!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着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着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溼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裏,當那些小人兒圍着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麪包屑和污漬,頭髮凌亂,……”,“從幼兒園裏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愛教育讀後感3

《愛的教育》是一本記錄國小生安利柯從十月開學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發生在他身邊的種種感人的小事。是意大利作家愛德蒙多…··亞米契斯寫的。下面有幾件事例。

安利可有一位好朋友——卡隆,他在一天裏做出了一件令人感人的事情:有幾位小孩在學校欺負一位殘疾小孩——克洛西,克洛西被Ji怒了,一個墨水瓶仍去,一不小心,扔到剛進去的老師,老師說:“誰仍的?”卡隆非常可憐他,就站起來,老師又說:“不是你。”殘疾小孩站起來了,說:“有很多同學欺負我。”霎時,幾位欺負她的人全部站起來了。最後,那些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放學了,學校門口坐着一位小孩,正在傷心地哭着,許多孩子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原來那個小孩是個煙囪掃除人,得這三十個銅幣,銅幣從口袋的破洞裏漏掉了。孩子們紛紛捐錢給他,還有一個小孩給十個銀幣,那煙囪掃除人歡喜地拭着眼淚,手裏裝滿了錢。

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相信大家也聽說過:敘利亞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他父親借了書件來抄,收入非常少,敘利亞在父親十二點鐘的時候開始幫他寫字,第二天父親非常高興。敘利亞持續了四個月,學習越來越差。最後,敘利亞寫字的時候,一不小心,筆掉下去了,父親慢慢的走進房間,發現自己的兒子,緊緊地抱住他,這時,敘利亞才知道父親在他身邊,他說:“原諒我,原諒我。”父親原諒了他。

還有一件感人的事情:一八五九年,法意兩國聯軍因救隆巴爾地,與奧地利戰爭。正是那個時候的事:意軍要去奧地利的'基地偵察,看見一個孤兒在農舍門口工作,窗邊飄着一面三色旗。士兵要他爬樹看一下有沒有奧地利士兵,孤兒在上面看見的都說出來,有幾聲槍聲傳過來,士兵要他下來,因爲敵人發現我們了,孤兒一直都在上面偵察。轟!!孤兒死了,永遠的與世長辭,士兵用軍人的禮來葬他。這位年輕的孤兒爲國而犧牲了,本來長大還能做自己的事幹出一番事業,實在太可惜了。

愛就是以上三個事例的中心思想。愛好比一個環,把一顆顆心聯繫在一起。每一個愛的故事裏都有一顆少年人高昂而可敬的心靈。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愛,世界會無法想象,所以,只有人人獻出一點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是的,一本好書會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和無盡的快樂。朋友們你們喜歡看書嗎?今天我想向你們推薦一本書——《愛的教育》。

這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亞米契斯的一部代表,直到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這本書的扉頁上的那段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這本書主要是寫國小生安利柯的成長故事。通過安利柯九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並以高尚的愛心情感聯繫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這裏有讓安利柯深以爲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爲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小石匠”的樸實可愛,克洛西的堅強不息……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篇文章是《勇敢的羅伯特》,故事講述了:一次爸爸送主人公安利柯去上學時,目睹了一個國小生在上學的時候,跑到馬路中間,正好有輛馬車駛過,眼看國小生要被車子軋着了,羅伯特英勇地衝了過去把國小生抱開,國小生得救了,可羅伯特卻被車子軋傷了腳,腳骨粉碎,從此殘廢了。羅伯特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我們大家都應該向他學習。《愛的教育》這本書中還有許多這樣感人的故事。如《掃煙窗的孩子》、《感恩》、《窮人》、《小抄寫員》等等。

愛教育讀後感4

窗外綠樹蔥蘢,花叢繁茂,草坪滴翠溢香,房間裏妙曼的輕音樂在輕輕流淌着。我倚着陽臺窗欄,本想跟法布爾對話,又想去海底探尋寶藏。書桌前的爸爸偕一杯清茶,翻閱着那本我很久都沒有堅持閱讀完的《愛的教育》,突然我腦海之間想跟爸爸一起品味書中的酸甜苦辣和融融愛意……雖然起初帶着完成任務的心態,我和爸爸選擇在杏花煙雨的清明節去一起閱讀《愛的教育》,但讀完之後感覺到收穫頗多。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經典著作,是一本啓迪人們如何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的書籍。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整部小說語言樸素、平凡,但字裏行間蘊藏着一股貫穿始末的愛的啓迪,催人奮進,發人深省。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平凡而又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並不是驚天動地的,卻都感人肺腑。作者塑造了許多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通過一段段真摯而感人的美好小故事,展現了國小生真實而又鮮活的世界,詮釋了愛的真諦,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愛的美德常駐讀者心田,而我們則隨着安利柯的敘述時喜時憂、時溫時慍。在看似普通平凡的故事裏表現出細膩動人、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整部小說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看到他們怎樣相處,怎樣去愛;如何寬容謙讓,如何珍惜親情友誼,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閱讀的過程中讓人在無形之中就已經浸潤於生活的真善美中。亞米契斯以一個13歲小男孩安利柯的口吻,對這個世界訴說着愛與感動,滌盪着人們的心靈。大約92篇日記和9篇每月故事,讓安利柯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有爲人處世的道理,也學會了怎麼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安利柯的世界裏,這些同學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境。每個同學雖然出場次數都不多,但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以及讓人稱道的品質。無論是母親靠賣野菜爲生的殘疾人克洛西,還是父親是軍人的'科雷蒂,無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孩子,還是遠道而來的插班生,大家在一起就沒有地位高下之分,情同手足,我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撫平他們內心的傷痛與孤寂,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而不是冷漠。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每個人即使種族地位不同,但都是同一個祖國母親的兒女,應當平等相待,不僅要彼此照顧,還應該互相尊敬與寬容。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難免會受到別人無意的傷害,例如胳膊殘疾的克洛西因爲受到弗蘭蒂欺負,卻無意之中用墨水瓶砸在了老師身上,老師批評了幾個欺負人的壞傢伙們,還讚美克洛西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安利柯的校園生活讓我們懂得了寬容,懂得原諒別人的無意傷害,也更深地瞭解了像加羅內那樣寬宏大量的品德。爭吵就像一顆釘子,深深地紮在心上,儘管釘子後來已不在,但是心中還是會留下傷痕。而寬容則是一根線,把兩顆因憤怒而疏遠的心又牽連在一起。生活中,誰都難免會受到別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如果因此耿耿於懷,任傷害轉化爲心靈上的毒瘤,那麼,最終受到更大傷害的會是自己。懷恨在心對別人毫髮無損,但自己卻被怨恨關進自造的籬牢,禁錮了自己的心靈,飽受煎熬。所以要想減輕傷痛,最好的方式是寬容。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像這本書中的人物一樣,用慈愛的心面對世界,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多點關愛,少點算計;多點和諧,少點爭吵,那麼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希望人與人之間洋溢着愛和友誼.用誠摯的情感感動並影響着身邊的每一個人,用自己平凡的學習和生活將愛心相互傳遞。

愛教育讀後感5

這學期學校開展學生讀書活動,我也乘着這股東風,讀起了孩子們最熱門的《愛的教育》雖說開始隨便翻閱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在生活中我扮演母親的角色,在學校裏我扮演老師的角色。想想平日爲人爲母爲師的態度,不覺難堪起來,慚愧了。

於是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我的心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滌。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了不起。《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昇華了。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的教育”使我思考,在這個精彩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這似乎每個人都知道。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着,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生活中愛無處不在,每天在我們身邊,愛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像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孩子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獻血,捐獻骨髓,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教育讀後感6

生活中,我想我也不能肯定會全心全意地幫助他們。大人們的價值觀早已滲透到我們的心中,我們時常可以聽到家長對孩子說:“某某的成績那麼差,你少跟他在一起玩。”“你看,某某的功課那麼好,你要跟她多做朋友啊。”這些或多或少地帶着功利的色彩,吞噬着我們純潔的友情,使我們的天真越來越少,心計卻越來越多。這一切都是因爲冷漠,對待純真的冷漠。

當然,書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和孩子們對父母親的依戀和熱愛。其間有一對子女聽到父母親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動向母親要求放棄今後的禮物,甚至在飲食方面也要有所節制。着一切讓父親聽到了,第二天這對父母買來禮物,悄悄放在熟睡中的孩子們的枕下。

《愛的教育》描繪的各種愛如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情誼、鄉國之戀……近乎完美,讓人流連忘返。正如夏丐尊先生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朝着相同的目標一起奮進吧!

愛的教育第二章讀後感5

愛,是個多麼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愛,是純潔的,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人,因有愛而完美;人,因被愛而不再殘缺。沉浸在愛的海洋中,致使從心底涌上了一股暖流,遍佈全身,散發着蜜般的甜味,也只有生活在此,纔能有所覺悟,懂得欣賞愛,付出愛,享受愛。而我,在讀過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愛,領悟到了這一奇妙的境界。

《愛的教育》這本書全身散發着深厚而濃郁的愛的味道,讓人不想放開。這是一本可以洗滌心靈的一本書,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男孩一個學年的十個月中所寫下的日記,從中透視出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從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使人讀後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的教育》文字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卻令我感動到想哭。

不論是誰,在他心靈深處都有那一片淨土,那片土地上,栽種着一朵心靈之花。只要心中有愛,心靈之花就會因此而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我憶起那一個雨天,你拿着傘久久佇立在學校門口,如雕塑般一動也不動。放學了,我背起那並不是很重的書包急忙向校門口跑去,奔跑間,眼睛不斷的掃視人羣,搜索着什麼。突然,我在茫茫人海中發現了你,止不住的欣喜攀上我的面頰,如爬牆虎似的在臉上散佈開來。我興沖沖的跑向你,你沒有說話,可是我卻發現你眼裏那掩飾不住的溫柔,你一手接過書包,一手牽着我,傘傾向我,讓我感到頭頂飄過了那麼一抹深藍,陣陣暖意從你那溫暖的大手裏傳來,讓我心頭頓時一暖。我伸手想拿過書包,不經意間觸碰到你的手,我愣了,與那隻溫暖的手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隻,涼的那麼刺骨,我這才憶起,從出來就看見你一直把那隻手放在口袋裏,原來是爲了我,淚水頓時涌了上來,充滿了整個眼眶,還不時的向外溢出,背上的書包也驟然間變得沉重起來。

雨,依舊在下着,打在我那原本就已被淚水打溼的臉上,使我分不清現在臉上液體到底是雨水還是淚水,我只感到心已被一種叫做父愛的情感所充溢着。

又如國中的那第一個朋友,你猶如春天新生的孩子,臉上還帶着些許的稚嫩,不過也正因這樣,我也纔會被你的天真與純真所吸引,因爲你看上去是那麼的純潔,其實你不知道,每當我看到你時,不論之前多麼糟糕的心情都會瞬間好起來。

那時,一種叫做友愛的情感在心頭瀰漫開來。

回想着,心靈之花已在心中盛開,香氣彌散心中,我頓時感到一陣說不出的舒暢。

愛到花開。

愛教育讀後感7

“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夏丏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的經典兒童讀物)時說過的一段話。教育的愛,從廣義上說,是愛祖國、愛人民、愛民族、愛事業。從狹義上說,就是愛自己、愛學生、愛老師、愛學校。這種具體到一點一線一面的教育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務。“愛自己”,不論從誰的角度來說都是自尊自強,有向上之心的表現。“愛學生”,是每個老師教育之本,俗話說每個學生都是老師的孩子。這恰恰是師愛最有力的表達。“愛老師”,是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他們不僅有得還得有施,這裏的施是指對老師的尊敬與關愛。“愛學校”,學校是教育場所,保護學校的氣韻不被污俗所侵,學生才能得到好的教育。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手記,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他提出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師應儘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世界。陶行知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他還認爲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當下很多教師忽略的問題。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教育電影,講述了一個八歲小男孩伊桑富於幻想卻伴有學習障礙,這不是成人所關注的成績和排名。當他惹出無數個麻煩後,被送到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他必須應對額外的與家庭分離的創傷。一天,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庫巴突如其來,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着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傳統教學規則,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夢想,去想象。尼庫巴發現伊桑並不快樂並找到原因,他發現伊桑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兒童,尼庫巴對伊桑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桑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也許影片要詮釋的正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看過的人一定又覺得,似乎所表達的又不止這麼多。

國內外對於以愛和教育爲主題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不勝枚舉,它們所想表達的內涵無非就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作品背景下,教育存在各方面的'缺失,家庭、學校、教育工作者等沒有用愛來教育孩子,從而影響孩子成長。相反的,若是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環境(不僅是物質還有心靈),那些所謂的“壞孩子”,一樣很優秀。

對於“愛”的剖析,我認爲教師的愛是嚴格的愛,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光愛不嚴,師生之間打成一片,影響教師最基本的形象,學生會對老師的要求不執行或執行不力, 這樣,良好的班風無法形成。 嚴是指 “嚴而不厲”, 任何時候對學生嚴格要求都是正當必要的。缺乏嚴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對學生不負責任。“厲”意味着老師態度的強硬、 武斷和偏執,會使孩子產生懼怕、 退縮等不良心理。嚴是指“嚴而有格” 。“格”就是範圍、分寸。對學生的要求嚴但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要有分寸。唯有做到寬嚴適度,嚴愛統一,方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質、行爲習慣。常言道:“嚴師出高徒”“教不嚴, 師之惰”“愛必嚴,嚴是愛”。愛與嚴是辯證統一的 。 教師的愛是寬容的愛,理性與感性統一的愛。

“教育”,一直是個莊重的字眼,“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傳播者和執行者,“師德”是教師職業的神聖靈魂,“師愛”則是進行教育的原動力。三尺講臺不言累,一分一秒傾愛心。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應該永不放棄。讓教育與愛同行,苦並快樂着!

愛教育讀後感8

女兒這學期的語文書上有一篇《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課文,老師要求大家回家後能閱讀一下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並希望家長也一起學習,爲此我特意買了這本書,並認真地看了一遍。

教育恐怕是最難的事情了,魯迅早在80年前說中國少有合格的父母,到今天依然讓人覺得沒有過時,因此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而言,教育子女的關鍵是父母要具備教育的資格,老師要具備教育的資格,可是不幸的是並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這一點,於是在"問題父母"、"問題教師"的教育之下,社會上批量生產"問題少年",面對這樣的形勢,許多人在焦急中束手無策。

在《愛的教育》之《譯者序言》裏,譯者夏先生把辦學校比做挖池塘。他說,我國辦學校以來,老在制度上方法上變來變去,好像把池塘,有人說方的好,有人說圓的好,不斷地改來改去,而池塘要成爲池塘必須有水,這個關鍵問題反而沒有人注意。他認爲辦好學校的關鍵是必須有感情,必須有愛;而當時的學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愛,因此都成了沒有水的池塘,任憑是方的還是圓的,總免不了空虛之感。夏先生給這部小說的評價很高,說作者寫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學校、家庭、社會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小說原名《心》,夏先生覺得這個書名不醒豁,不能表明內容,先想改成《感情教育》,最後決定用《愛的教育》。

看了《愛的教育》後感受頗深,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愛的教育,“用正確的愛去滋潤、培養青少年的成長,教會他們在生活中學會愛,學會做人。成爲一個具有愛的能力的健全人格的人。”這是一句極一般的解釋。更有許多人說:對現在的獨生子女們來說,愛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這種教育又有多少實際效用呢?在這裏,人們忽略了一個關鍵的詞,那就是“正確的愛”。

一說到愛,人們的腦海裏出現的,總是那種要啥有啥、樣樣遷就的溺愛;管頭管腳、包辦控制的佔有式的愛;或以滿足物資需要爲主要內容的物化的愛。

其實愛既需要慈,同樣需要嚴,它是嚴慈統一的愛。如果對孩子不講原則,沒有嚴格要求,只能培養自私、任性、依賴、驕橫的人。長大後不能適應社會,也沒有能力服務社會。這個不是正確的愛。

愛也絕不能把活生生的孩子當成自己的佔有物那樣去控制。不尊重孩子的個性、天賦、意願,剝奪了他的自由思想和實際能力,這將使孩子不會自己走路,永遠都不會成爲真正獨立的人。這不是正確的愛。

同樣,愛不是物資的代名詞,人們可以通過物資贈與去表達自己的一份愛,但華服、美食、新車、豪宅絕不能與愛劃上等號。愛更多的.是情感的東西,精神的東西。在日常的生中,愛給人一種被肯定、被重視、被關注、被接納的感覺。使人感到溫暖、快樂、振奮和上進。愛包含四個要素:

1、愛是關心。心中裝着他人和集體,時刻敏感到他人的困難和需要,拿出實際行動,主動去幫助別人。如敬業中學韓老師班的一位好學生,一次考砸了,黯然地在操場徘徊,不知如何向對他期望值很高的父母交代。韓老師有意借倒垃圾,走近他身旁,輕輕地說了一句:“所有困難都要靠自己去面對的。”這句話竟成了這位學生日後的座佑銘,上高中後,他在一張賀卡中寫到:“那個籃球場上的傍晚,是您爲一個迷路的孩子找回了回家的方向。”愛,有時並不要化很多時間,只要你時刻敏感到他的需要,就能及時爲他的心靈作嚮導。

2、愛是尊重。尊重孩子的獨立存在,尊重他的獨立個性、情感、和特殊的成長規律,平等與之相處,不以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二期”課改強調以孩子發展爲本,使“教師在學會傾聽、解讀中理解欣賞孩子”“教師在學會支持、引導中創設讓幼兒互動的環境” ;“二期”課改給孩子們帶來了“更多的信任”,“更大的

愛教育讀後感9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才真正知道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纔會享受愛。書中人與人之間流露出的真摯情感,讓我感動不已。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四年級男孩兒安利柯以日記的方式,從四年級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的7月份,記錄了他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記錄了他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所累計的愛,他一天感受一點,一天反思一點,每天都在愛的世界裏成長。書中沒有用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來講述。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清掃煙筒的小孩,把清掃煙筒賺來的三十個銅幣丟了,他無法回家,於是路過的同學都用自己的錢幣來幫助他,沒有帶錢的同學就把自己的鮮花贈送給他,我覺得這一段是最感人的,這讓我感到了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

書名也使我深思,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安利柯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在他的日記中,包含了同學,姐弟,子女與父母,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讀了這本書,我終於深刻體會到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應該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別人,我們自己遇到困難時總想獲得別人的幫助,而我們平時遇到有困難的人時也應該盡力而爲地去幫助他,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有時雖然是微小的,但它是無私的、珍貴的、非凡的。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會永遠充滿愛!

愛教育讀後感10

大學時期,我的毛概老師,夏建華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至今感激。至今記得他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一副慈愛的笑臉,帶着先生特有的風範,走上講臺,他問我們:“同學們,你們都是大學生,算是知識分子了,那誰能告訴我,什麼是知識分子?”在場的學生鴉雀無聲,可能在在這之前,大家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後來陸陸續續有幾個同學起來發言,具體他們說了什麼,我也大多忘記。只記得最後老師若有所思的站在那裏,深沉的說:“古時候,我們常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同學們,知識分子的使命與擔當,多年來從未改變,到了你們這一代,也不要忘了。”那是我大學時期印象深刻的幾堂課之一。記得那時候,上他的課我總是坐在第一排,課間他就會走下講臺,過來看看我看的什麼書,然後給我推薦幾本好書。他推薦我看《先生》、《大國崛起》、《南渡北歸》、《傅雷家書》、《愛的教育》……其中大多我都在他的推薦下,認真看了。也正是這些閱讀的積累,讓我成爲了今天的我,不能說是優秀的,但起碼是一個正直善良的大好青年。

轉眼六年時間過去了,兜兜轉轉,好幾次拿起《愛的教育》都放下了,總覺得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日記有什麼值得品讀的,它最多能算兒童經典讀物。但在我終於把它閱讀完了後,我想告訴每一個和我有同樣想法的人,我們都錯了。並且如果有一天,我能站在講臺上,我也有着自己的學生,我也會告訴他,一定要讀《愛的教育》。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呢?衆所周知,這是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男孩的成長日記。其中記錄的大多是他在校園裏經歷的點滴。但這個故事卻並沒有這麼簡單。《愛的教育》,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十年創作完成。裏面的內容,除了安利柯的'日記,還包括安利柯父母、姐姐給他寫的信,以及摘抄的每月故事。這些內容無處不在的向我們滲透着美好的品質和精神。關於愛、勇氣、擔當、責任…...

本來想接着寫幾個印象深刻的小故事,但打開書發現每個故事都很值得看一看。索性給大家留一點閱讀的空間吧。現在我說說我在這本書學到了什麼,或者說我應該怎麼教育下一代。不要愛慕虛榮,原來在所有人看來,虛榮心都是可笑和不值得尊敬的。要尊重每一個勞動者,不能嘲笑他們,哪怕他們偶爾風塵僕僕,也要記得這是他們勞動的痕跡,而勞動是光榮的。要勇敢,要向斯代地學習,不向惡勢力低頭,不收恐嚇,正直正義,即使最後報復者比自己強,把自己打的鼻青臉腫也不後退,不低頭。要愛父母,永遠記住父母是多麼無私的付出,好幾個故事都在闡述,在人世間,父母大多看淡自己的生命,而孩子是自己唯一的牽掛,再大的困難,爲了孩子,父母都能堅持下去。

要熱愛學習,鐵匠的兒子斯代地,衣不裹體,經常捱餓,他的父親常年喝酒,喝醉後總對他拳打腳踢,可他從未在同學面前吐露自己父親的惡行,反而讚揚自己的父親是好父親,並且堅持努力學習,終於他連續獲得獎章,他的行爲感動了周圍母親的生命。還有善良正義的卡隆,慈祥仁愛的老師,還有安利柯通情達理、明辨是非的姐姐,他們都是那樣的純真與善良,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最後,我想說說,爲什麼我們要求孩子要堅持閱讀,其實並不單單拓展孩子的知識面,更重要的,在書籍中,我們能很清晰的看到善與惡。任何虛情假意,通過作者的描述,他們暴露在陽光下,都是那樣千奇百怪的醜態。你會不由自主的反省自己,我是這樣的嗎?我是不是也是虛僞的,尖酸刻薄的,我有沒有鄙夷他人的神情,我有沒有時常說謊,時常暴露自己的虛榮心......我應該向那些善良的主角一樣,堅韌、勇敢、有自我、並堅持努力。在每一本好書中,我們總能找到自己良師益友,並不斷從他身上汲取營養,促進自己的成長。正是這一點一滴的積累,讓我們慢慢成爲了我們。

愛教育讀後感11

你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愛”麼?,如果你對這個問題還感到很陌生的話,那麼就請你讀一讀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吧!

安利柯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而引發了感想做的紀錄。但是從中我們能看到很多東西。

在安利柯眼中的世界裏,“好人”和“壞人”有明顯的區別。“好人”是善良,誠實,會尊敬他人的人.“壞人”則是會欺騙、邪惡;心術不正;做錯事不知道悔改,只會推卸責任的人。你看,是不是很簡

單?所以我們要用一種更簡單的眼光去看別人。其實人都是善良,純真和溫暖的,用另一種眼光看別人,看社會,這就是《愛的教育》教給我們的.

這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洛馬格那的血》。故事講述的是一個雜貨店的孩子,由於輸了錢被奶奶發現了,奶奶語重心長地教導了他,並訴說了如何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孩子雖然嘴上沒說,心裏早已被打動。正在此時,一場噩夢降臨,兩個強盜闖入家中,一個用刀威脅老人,另一個搶了錢,正當他們離開時,老人認出了其中一個,那強盜立即要殺人滅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捨身護住了老人,自己卻被刺中。強盜逃走後,孩子不顧自己的傷,還安慰着老人,最後因失血過多而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故事當中有高興也有憂傷,有懂事也有調皮;有對先生和身邊優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也有對嫉妒者和以強凌弱者的不屑一顧與厭惡。“在學校裏,無論什麼階級的人,都成了平等的友人了。”;“賣炭者的兒子與紳士的兒子平起平坐。”告訴人們意大利孩子在學校是如何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地學習與生活的。

書中提到了這樣許多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級學生洛佩諦爲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讚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一個小男孩因爲受別人羞辱而氣憤地將墨水瓶丟向欺侮他的同學,不想卻丟在了剛走進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並沒有盲目地責怪他,而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並“請”肇事者親自承認錯誤。最使我感動的是一個名叫《小抄寫員》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敘利亞的五年級學生,爲了分擔父親工作上的壓力,深夜悄悄地爬起來,替父親抄寫白天沒有抄完的稿子,爲貧困的家庭換得一點微薄的生活費。剛開始,他不知情的父親還以爲是自己的抄寫速度加快而高興,可是不久便發現敘利亞上課打瞌睡,功課成績也從頭幾名降了下來,不免對敘利亞感到失望。敘利亞自己也感到很痛苦,不知道該怎麼做纔好,直到有一天,父親看見了深夜伏案抄寫的敘利亞時,才恍然大悟,父親一下子把敘利亞抱到牀上,滿懷愧疚地對他說:孩子,你辛苦了!爸爸錯怪你了》”。

還有《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一些故事都令人潸然淚下。

讀了《愛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種純真的友情,博愛的親情。無私的師生之情。這些都是人間最美的情感。亞米契斯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他在學校、校外的所見所聞,並且寫成一個個很小的故事。讓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份情感。充滿愛心、獻身教育事業的老師;對孩子關懷備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純善良、活潑可愛、見義勇爲、心靈高尚的國小生,還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難忘的國小校園生活。它會讓你感動,讓你讀起來就好象在充滿愛的海洋裏翱翔。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陽光之愛可以熔化冰雪,春風之愛可以萌發草木,雨露之愛可以滋潤禾苗······愛是無處不在的!這就是“愛”真正的含義

讓世界充滿愛,這就是我們夢想的天堂!

愛教育讀後感12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雖然這本書很厚,但我還是堅持每天20頁的速度把它讀完了。這本書裏《我們的新老師》、《愛國的少年》、《英勇的小哨兵》、《打架》,還有《考試》這幾篇文章使我記憶猶新,深受啓發,下面就讓我來總結一下小小的收穫吧!

《我們的新老師》這一個小故事講的是老師在黑板上寫板書的時候,有一個小女孩揹着老師站在椅子上玩洋娃娃,結果被老師發現了。但是,老師並沒有打她罵她,而是和藹地說:“以後不要這樣了,我愛你們,也希望你們喜歡我,我不願意批評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讓我們拿出熱情和真誠,共同建造美好的大家庭吧……。”這說明這位老師尊重學生的自尊,不是說只有批評,才能讓學生懂得遵守課堂紀律,而是講道理讓學生明白:學生都要好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做一個好孩子,老師是最愛自己學生的。我們都是學生,正值學習的大好時光,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學習上、用到學業上,上課做到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以優異的成績向老師、向家長彙報。

《愛國的少年》講的是在大海里有一艘法蘭西輪船,在開往意大利的熱那亞途中。輪船裏有一個衣着破舊的少年,一句話也不說,只是用充滿敵意的眼光看着大家,使船上的乘客很奇怪。原來是這個少年兩年前在戲班學戲,但遭受了虐待。在他逃跑的過程中,得到了他人同情的幫助,但在聽到這幾個人侮辱他的國家時,他把錢扔了回去。

作爲一個國家的一員,我們都應該像這個少年一樣熱愛自己的國家,要把祖國看成自己的母親一樣,敬重她、愛護她。08年年初的冰雪災害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國人民都不惜人力、物力,慷慨解囊,團結一心,衆志成誠,不正是體現我們中國人民都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嗎?

《英勇的小哨兵》講述的是1859年,意大利和法國的軍隊爲了解救被奧地利圍困的倫巴第地區,雙方進行了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一個十二歲左右的少年爲了幫助騎兵軍隊偵察敵人所在地,爬到高高的樹上。在被敵人發現的時候,還是堅持繼續偵察,結果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英勇犧牲了。他的精神激勵了所有的意大利人,爲了國家的自由和獨立而奮鬥到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愛國,做人要勇敢,爲了國家的自由、爲了國家的獨立,我們每一個人都更應該不怕犧牲,要有敢於犧牲的精神,只有這樣,國家纔有希望,才能勝利。

《打架》這篇文章講的是勿蘭諦被學校開除後,總是欺侮斯代地。有一天,斯代地接他在幼兒園的妹妹時,勿蘭諦跟在了斯代地的後面,勿蘭諦猛地抓住斯代地的妹妹辮子,妹妹嚇得哇哇大叫,被斯代地聽見了,他回頭一看,原來是勿蘭諦在抓妹妹的辮子,勿蘭諦的個子和力氣都要比斯代地大很多,但斯代地仍然堅持,結果還是打不過勿蘭諦,被他摔倒在地。而且勿蘭諦還不停地問斯代地服不服,斯代地很快又翻身爬起,堅決不服,繼續戰鬥,既使勿蘭諦拿出小刀。旁邊的大人也不停地支持斯代地,結果勿蘭諦狼狽不堪地逃跑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只要自己是正義的,不管他多麼強大,多麼兇狠,我們都不要畏懼、不要害怕,正義最終總是會勝利的。

《考試》是斯代地他們進行的期末考試的一個場景,講的是同學們害怕考試,父母、家長關心考試,其實也跟我們考試的時候差不了多少。每次考試前,我的爸爸媽媽都要在前幾天就開始認真地輔導我複習功課,特別是語文,要我把所有學習的內容都重新過一遍,把所有平時考試完的試卷全部重溫一遍,重點、難點都重新教一遍。遇到不太明白的,都會不停地重新出題給我加強練習,直到會了、懂了爲止。到了考試那天,爸媽還會不停地交待:作答一定要認真,做完試卷要認真檢查。還別說,爸媽的話真管用,有好幾次考試都是在檢查中更正了錯誤,不然真沒法考好,不知如何向父母交差了。

愛教育讀後感13

偶然得到了這本《愛的教育》,因爲成爲了自己的書,所以也沒急着去看,反而將它擱置一邊任其生灰塵。直到一天翻開,我就覺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在一學年十個月裏記載的日記,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全書以一個"愛"字貫穿始終,這不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嗎

愛究竟是什麼 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爲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啓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常有家長拽着自己不聽話的孩子,慷慨的對老師對老師說:"他(她)要是不聽話,你就狠狠的`打。"時代發展到21世紀,我只能把這話理解成爲善意的謊言。教師不適合充當暴力實施者,面對一羣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我們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場持久戰,師生之間的一次簇膝長談恐怕對於部分學生收效甚微,所以在師生之間建立一條"有情,有意,有恆"的道路,則更行之有效。書中給我的啓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啓示。

愛教育讀後感14

感動不只是掉掉眼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不同的品味。

——題記

人們刻骨銘心的真情;相互尊重的默契;內心悸動的表達;無私偉大的友情……這些皆是感動的涵義。

《愛的教育》這本書就把更感動的涵義反映得淋漓盡致。它用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蕩氣迴腸的文字,構成了一幅絢爛多彩的畫卷。它更通過對生活樸素的描寫,體現了“仁者愛人”這句名言。讓感動這份真情永遠駐紮在我們純潔的心靈上。

《意外事件》敘述了洛貝諦爲救一個將被馬車壓傷的孩子,自己卻被馬車壓傷了腳的故事。洛貝諦見義勇爲,奮不顧身的精神正是我們所應該弘揚的。如今我們的社會到處都是些貪生怕死,見利忘義之徒。當看到別人有生命的時候,千萬別讓那心中的很深的陰霾爲自己的雙眼蒙上一層渾濁,錯誤的選擇會使人轉向魔鬼的洞穴。我們要向那登山者一樣,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溫暖他人,作出正確的選擇。做一個了不起的英雄。

喔,原來“感動”是一份無所畏懼的勇氣,不顧自身安危,勇於救人的精神。

《愛國少年》這一文章是寫一個11歲的少年因身世貧窮的到三個旅客的施捨,但因那三個旅客辱罵少年的國家,於是少年把所有的錢都打在了他們身上的故事。這爲少年的愛國之心足以讓當今社會中許多人慚愧得擡不起頭來。“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讀到這震撼人心的詩句,仍讓人激動不已。從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傑,爲了祖國的尊嚴,泡頭顱,灑熱血,蹈死不顧,至死不悔。例如:文天祥面對元人的種種威逼利誘,決然赴義;林則徐面對鴉片氾濫,全中國將無禦敵之兵且無充餉之銀的危難境況,毅然挺身而出,虎門銷煙壯舉威懾中外。這位少年的舉動雖不是驚天地,泣鬼神。卻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喔,原來“感動”是一顆真摯愛國之心,不被金錢誘惑,毅然愛國的行動。

《少年鼓手》講的是一個14歲的鼓手爲救60名戰士不顧生命危險,去搬救兵的故事。這爲少年在去求救的`路程中被子彈射中了左腿,但他還是不屈不撓,沒有辜負戰友的厚望。他願犧牲小我拯救聯隊的精神不得不讓我們汗顏。佛教典籍裏說:佛度人,亦能度己;菩薩是普度衆生;羅漢無法度人,只能度己。讓我們從羅漢做起,不要愧對人生。

喔,原來“感動”是不怕犧牲的精神,不被困難壓倒的毅力。

《萬里尋母記》是一個13的孩子馬爾可獨自從意大利熱那亞到美洲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尋找母親並找到了的故事。一個13歲的孩子竟有如此超人的毅力着實讓人佩服。他就像可愛又可敬的葉子一樣,平凡而又偉大。“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這份母愛換來了一顆熱忱思母的兒女心,真是“誰也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

原來感動情真意切的母子情,不遠萬里,艱辛尋母的意志。

《難船》這篇文章敘述了當船快要沉進海里時,一個無父無母的意大利少年馬里奧把僅存的救生艇的位置留給了一個萍水相逢的小女孩,自己卻隨着船沉入了大海。這位少年徘徊在生死之間,毅然讓處於危難的人平安,自己卻粉身碎骨。用今生無悔的選擇鑄就他生命的華蓋與樂章。這就是人們應該學習的大無畏的選擇。“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身而取義者也。”在幾千年前的孟子面對心靈的選擇,毫不猶豫地發出了捨身取義的吶喊。在這個故事中,這位意大利少年也堅決選擇了後者。

喔,原來感動是捨己救人的行動,不被死亡恐懼所嚇倒的高尚品德。

《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感動”的涵義,也留給了我無盡的遐思……

愛教育讀後感15

《愛的教育》是一部充滿智慧的教育類書籍,裏面看似平淡無奇的教育故事卻蘊含着很大的道理,讓人歎服。它內藏着知錯就改,內藏着頑皮無知,內藏着明智的愛,內藏着大方寬容……

一開始接觸它,我想看看教育家的教育方法是怎樣的,但我被教育家的智慧深深地震撼了,他們含着智慧的話語在我耳邊縈繞,久久不能散去。他們通過教育別人,在別人身上發生的事來教育我們,這些偉大的教育家是非常可敬的。

後來我發現了我愛上了這本書,並陶醉其中。裏面的父母、老師、祖父母都會以道理啓發、教育孩子,不怒,不急且不責,這正是我崇尚的教育方法——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

正所謂“每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個高尚的人打交道”,這點我是舉非常贊同的。

讀《愛的教育》就等於與一個資深的教育家打交道——“他”的每一句話,雖富含有哲理性,但卻是人人易懂的俗語,奇妙又有條理,話語如葉脈一樣清晰,而裏面卻暗有深意,令人難以琢磨。

推薦大家也適當看一看,瞭解一下這本書的智慧所在,它就像一座無人問津的寶藏。只要你去挖掘,寶藏不費吹灰之力就呈現在你面前,請相信我。王樂嫺

《愛的教育》採用了日記的形式,講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祖國、父母、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裏面一共有100篇故事。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抄寫員》,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家庭,孩子又多,父親白天工作,晚上還要抄文件。小敘利奧眼看着爸爸早生白髮,就想幫爸爸抄寫文件,多賺點錢。可又因爲爸爸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來偷偷的幫爸爸抄。就這樣,家裏的情況改善了許多,而小敘利奧卻因爲長時間缺乏睡眠而導致上課無法認真聽講,回家也無精打采的。爸爸看了,非常生氣,還屢屢責罵他。小敘利奧雖然很委屈,但還是幫爸爸把工作做下去。直到有一天,爸爸發現了這個祕密,才知道自己錯怪兒子了,愧疚萬分。這個故事告訴我我們要孝順父母,主動分擔家務活,讓爸爸媽媽多一點休息的時間。

還有一個故事深深觸及了我的心。安利柯的同學——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他的心情十分低落,老師和同學們都十分關心他,同情他,都用自己的行動去安慰他,希望他不要太傷心。小作者的母親不讓他撲進自己的懷抱,就是怕卡羅納看見了別人都能投進媽媽溫暖的懷抱,就想起自己的媽媽經去世而感到傷心難過。媽媽想得多周到呀!

愛的力量是強大的,也是弱小的,需要我們去做,去發現。書裏的每一個文字都觸動着我的心,讓我體會出語言的魅力。邢聖焯

最近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歡其中安利柯的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安利柯升上四年級後,他被重新分到波尼老師的班裏。剛來到這個班的時候,他很不適應,波尼老師的臉上沒有一絲微笑,他非常懷念以前的老師和同學們,總覺得學校不如原來有趣和美好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老師其實是個非常關心同學的老師,有的同學發燒,老師會摸摸他的頭,有的同學犯錯誤了,老師會鼓勵他改正錯誤,做個好孩子。就這樣,安利柯的心漸漸地溫暖了,他越來越喜歡這裏的一切,特別是波尼老師。

這讓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們的彭老師,彭老師就是這樣一位關心同學,善良的好老師。她很有責任心,我們班新分配了衛生區,老師爲了讓我們學會如何做值日,每天早晨比我們來的還早,和我們一起一點一點地做值日,老師要求我們做到的事情,她總是先做到。班裏有同學家裏有困難了,老師也總是想辦法去幫助他。老師對待班裏的同學也總是一視同仁,這讓我們感到心裏很溫暖。生活在這個集體中,我感到很幸福。

從書中,我讀了許多個關於愛的小故事,在生活中我又從老師身上學會了什麼是愛,我覺得愛就是理解,愛就是付出,愛就是寬容,愛就是鼓勵,愛就是等待,我要做一個有愛的孩子,因爲有了愛就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