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教育》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教育》讀後感

《愛教育》讀後感1

讀一本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而如今與書爲友,享受這種溫馨的感受是難得的,讀書,收穫安靜的富足《愛的教育》,我感到愛是心的呼喚,是人間的春風,師愛更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愛得越深,奉獻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愛的世界生命之花處處開放,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教師獻給學生的是自己的知識、智慧、時間、精力,我們所期盼的只是學生早日成長、成才,這種愛是高尚的,純正的。

讀完《愛的教育》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小說主人公是三年級學生安利柯,但我認爲與其說是安利柯,不如講是在他周圍的用全身心的愛傾注於他以及他一樣的孩子們身上的師長們。他們的言行中洋溢着愛的氛圍。所以,孩子們也變得可愛,純潔起來。如:安利柯的母親是個富於同情心的婦女。她會帶着孩子們送布給報上記載的窮婦人。而且她十分體貼他人,善解人意。

當安利柯發現這戶窮人正是同學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時的強調:“不要做聲!”以免傷害到男孩的自尊。當克洛西看到他們,她又暗示兒子去與同學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動。她還很會藉機教育孩子。在告訴安利柯“萬聖節”的意義時,她也會告訴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紀念許多英雄。

安利柯的父親似乎是從來都不對孩子“火”的,他總是會用很溫和的語氣來“訓人”.當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態度不好”時,他給兒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並非有意,並且告訴他,要諒解別人的一時無禮,還應敬愛辛苦的先生。學期結束,他會提醒兒子去向朋友們告別,以及去向曾對不起的人謝罪請求饒恕。他也很關心其他所認識的人的情況,生活裏充滿歡笑。安利柯的先生當然也不能不提。

他對每一個學生都是那麼關心,一點點的小病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對犯錯之後又認錯的孩子從不多家指責,只是說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這種事了。他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家人,並告訴孩子們,這個集體是他們的又一個家。他對自己的行爲從來都負責,自己犯了錯,即使是芝麻點兒大的事,他也不會忘記道歉說:“對不起。”還有許多的人:如,他們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們如何去關愛他人。整個世界充斥了一種叫作“愛”的空氣,輕輕飄蕩着,縈繞在每一個地方。這種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中,孩子們以及每一個人學會--愛。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讓我們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爲人師的同行們,讓我們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讓我們教育着並愛着學生們!

《愛教育》讀後感2

利用週末時間翻閱了孩子學校推薦的家庭教育讀本,其中第四章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對我觸動很大。案例中的家長的感嘆應該引起我們的警醒與深思,爲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被愛卻不肯對外付出?其實,這不能怪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家長溺愛孩子、不注重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造成的結果。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愛無私而寬廣,可是子女對父母呢?不得不問一下自己,作爲父母,你享受過孩子的愛嗎?面對這個問題,很多的父母都會面露驚愕:愛不就是付出嗎?我沒想過要孩子給予我愛的回報。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孩子的學習和成績,很多家長都會滔滔不絕,但對於孩子愛的能力,卻很少引起家長的關注。作爲家長,現在不得不反思一下愛對於孩子的成功與幸福而言有多重要?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是隻有在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懂得關愛父母的家庭中,才能真正體會的幸福與快樂。

書中知心姐姐盧勤的那篇《給孩子愛的機會》提到“愛是什麼?愛是一個口袋。往裏裝,產生的是滿足感;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文中的小女孩“沒關係,有我呢”和“別怕,有我呢”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小女孩在幫助別人後產生的巨大的的成就感。愛是自我價值的體現,當孩子感受到被他人需要、感受到自己的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接受時,要比接受到父母的愛更爲快樂!

文中的另一個場景提到,當一個爸爸下班回家,女兒遞上一杯茶水時,卻被爸爸冷冷地訓斥去寫作業,孩子心中剛剛萌發出來的愛的火花,就這樣一次又一次被父母無情地撲滅了。這跟有些父母重智育輕德育息息相關,對孩子百般呵護,認爲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其它的什麼都不用做,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愛,也不知道怎樣表達愛。他們認爲所有的人都理所當然的要爲他服務:既然你生了我,就要負責我的一切。他們不懂不會愛父母他人,也不懂得體諒他人,感恩他人。因此,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首先要教會孩子的是“愛”。教育孩子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愛老師、愛他人、愛集體、愛國家。這種教育迫在眉睫,否則我們就將生活在沒有愛心的世界裏。在我們的教育中有時會忽略了對愛心的培育。我們在與孩子們溝通時,對“愛”這個話題說得太少,致使他們缺少對愛的理解,缺少對社會及他人的付出的品質。

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關心老人,愛護小朋友,以此來培養孩子關愛弱小的品質,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善於發現愛,感受愛。父母用愛的行動影響孩子,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別人找錯錢時主動退還給人家;別人的東西掉到地上時主動幫忙撿起,發現別人的失誤一句善意提醒……這些都是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一句話,一個行動,但是孩子看在眼裏,卻會記在心中。同時也讓孩子懂得:付出愛可以隨時隨地,不一定非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讓我們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弱一點兒,給孩子一點兒愛他人的機會,別總把自己看得很高大,把孩子看得很弱小。你認爲孩子弱小,他就會變得弱小,你把他看得很強大,他就會變得強大起來。換個位置,換個形象,給孩子付出愛的機會,孩子就能頂天立地。

播種愛,傳播愛吧!它能使你幸福,也能使你周圍的人快樂、幸福。你想在秋天收穫嗎?那麼就趁春天趕快播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