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精選28篇)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精選28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

一本書,一種思想,一個行動,加入不抱怨的隊伍。改變愛抱怨的自己,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打開書的序幕,就象一股磁場把我吸引住,文中胡志強的太太在受盡千辛萬苦,不停地開刀與復健,飽受身體與精神雙重挑戰的一位女性,最有資格“抱怨”的人。可她卻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堅強地選擇“向前看”,誠如書中所說,“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喜事”,正因爲她有了不抱怨的心態,讓她走到哪裏都有來自各方無限美好的祝福,也成就了她開朗豁達的性格和人生觀。從她的身上,見證了“不抱怨”的正面影響與神奇力量。

書看得越“深”,“不抱怨”的含義瞭解的更透徹。由此看來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可人爲什麼會抱怨?怨天尤人是一種負面的思考與具殺傷力的表達方式?是人們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當事情背離自己的價值觀時,抱怨便應運而生,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工作、家庭、學習、交通都是抱怨的對象,抱怨就象腳臭,它會傳染,而習慣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裏倒水,如何讓自己成爲一個不抱怨的人,成爲一個快樂的人,那就是凡事懂得知足、感恩、惜福。

“抱怨會讓我們陷入一種負面的生活、工作態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包括最親密的人。”的確如此,以前在平常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遭受批評時首先躍入腦海的是由於別人的錯誤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而不是先從自身尋找根源。讀此書後讓人幡然醒悟的真言,爲什麼有的人會不快樂,爲什麼有的人會覺得其他人都對不住自己,這是因爲,是在抱怨!是在把人生的不如意,小挫折,怪罪到別人的頭上,是在一廂情願地認爲並希望別人來爲我的人生承擔責任!正如他們所講不快樂過一天,快樂也是過一天,何不快快樂樂的過一天呢?

心理學家說:“改變想法就是改變世界。”當你開始有意識地避免抱怨的時候,你會在突然之間,發現自己可以接受現實,並開始用一種積極的態度,感恩的心態,嘗試讓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思考如何繼續向着自己的目標奮進!“我們尋求的改變從來無需”外求“——它是發生於我們的內在。”

哲學家說過:“我們會成爲自己想象、思考的東西。”而書中也寫道“我們的話表明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所以說改變行爲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當我們醒悟並開始改變自己的時候,我們又驗證了“我們的行爲的確會影響世界,因爲它會影響我們周遭的人們,而且這種影響力會擴散開來。”“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存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因爲,當你開始讓自己變得不抱怨,快樂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周圍的人也開始變得友好,你們之間重新開始建立信任!

書中講到一位先生爲了自己即將過世的太太尋找快樂,在自家周圍樹了一塊“如果快樂你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每天幾百萬輛蘊含快樂的車輛從他家門口經過,這種快樂成了救治他太太的良藥,她躺在房裏,只要聽到喇叭聲,她就覺得很知足,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她也享受着全世界的快樂。

生活給予我們挫折的同時,也賜予我們堅強,我們也就有了另一種閱歷,對於熱愛生活的人,看你有沒有一顆知足的.心,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它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試着用一顆知足的心來體會,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就沒有了埋怨、嫉妒、憤憤不平。知足的人並非沒有慾望,只是他們善於剋制自己的慾望而已。

知足常樂作爲一句俗語,耳熟能詳,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擁有的一切,心裏手裏全是滿滿的,便騰不出手或心來攫取更奢侈的東西了,也就不會爲得不到而抱怨。

書中寫道“你會爲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爲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爲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爲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啓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爲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爲,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有人認爲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爲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爲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我們應該勇於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學會忍讓,大家不要抱怨。讓我們活在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3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心裏在想這可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着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帶起了紫手環,心裏卻怎麼也不肯相信這樣對自己有何有用之處……

但當我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難過……而這本書裏的就是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

當然,有人認爲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爲: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爲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爲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爲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爲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動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爲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與我們做到的。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這讓我很不安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對自己的情緒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懼的面對這個結果,我改怎麼辦?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心情,可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裏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裏不能說出來"在還沒有說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說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4

通過閱讀《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我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爲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爲: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爲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爲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爲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爲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爲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爲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這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5

經典重溫,必有所得。閒暇之餘,唯有書香醉人,最近又重新品讀了美國作家威爾·鮑溫的心靈勵志書《不抱怨的世界》。一本書,一隻手環,傳遞“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改變愛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人的心底始終留有一個角落,用來定格那個初出茅廬、意氣風發的自己,那是夢開始的影像,任憑時光洗滌,卻從不曾模糊,只是這一路走來,往往深陷於瑣碎的工作和生活泥濘,看着方向的偏離,便產生了抱怨這樣一種負面情緒,而且這種情緒的感染性遠比想象中來的強烈和深遠,即使是我們80後青年羣體,時常抱怨的也不佔少數,不滿聚焦於身邊的一切人和事甚至自己,這種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侵佔夢想的源頭,讓我們忘了爲什麼出發,要到哪裏去。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6

閱讀了《不抱怨的世界》,認真閱讀後,我感覺受益匪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那我們就陷入一個自擾的困境,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抱怨的最大受害者還是自己。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爲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爲什麼會抱怨呢?怨天尤人是一種負面的思考與具殺傷力的表達方式?是人們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當事情背離自己的價值觀時,抱怨便應運而生,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工作、家庭、學習、交通都是抱怨的對象,抱怨就象腳臭,它會傳染,而習慣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裏倒水,如何讓自己成爲一個不抱怨的人,成爲一個快樂的人,那就是凡事要懂得知足、感恩和惜福。

每個人共有的需要,就是獲得注意,受到重視,而且會以各種方式方法去獲得注意。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改變自己的勇氣、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着的意識緩緩敞開。

知足常樂作爲一句俗語,耳熟能詳,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擁有的一切,心裏手裏全是滿滿的.,便騰不出手或心來攫取更奢侈的東西了,也就不會爲得不到而抱怨。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爲,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纔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這纔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爲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從現在起,做一個積極的人,談論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這樣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爲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給它一點時間,同時仔細觀察,這一切就會發生。“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啓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爲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7

在沒有讀過《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之前,自己並沒有發現自己天天有多抱怨。自從看過這本書後,才發現自己天天在抱怨,才瞭解我們的思想意念就像空氣,除非有意識地去察覺,細心的發現,否則會像一陣風,沒有人會留意。最可悲的是,我們很多人每天都有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抱怨,對生存環境的抱怨、對交通阻礙的抱怨、對身體疾病的抱怨、對無法克服困難的抱怨、對政治現實層面的抱怨、對家人錯誤的抱怨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有太多太多的抱怨。

不滿足,是抱怨的'開端,說到底其實是我們在不斷強調我們不想要的人或事物,細想想對一切抱怨的事物我們無能爲力改變,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保持在心底恆、久、遠。我們何不停止抱怨,讓我們的思緒控制語言,語言可以造成行爲,行爲可以成就習慣,用習慣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停止說抱怨、批評、講閒話的習慣。

抱怨是會傳染的,會自己傳染也會傳染給別人!相對的,樂觀也是會傳染的,一樣會自身傳染也會傳染給別人!

你想傳染抱怨還是樂觀,這只是一念之間,但我們都要記得一件事,開開心心一天過二十四小時,不開心也同樣過二十四小時,我們何不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的二十四小時。殊不知,能夠呼吸、能夠走路、能夠跳舞,就是一種幸福,用積極的心態贏得好運氣,用不抱怨,積累積極的、正面的能量,讓我們相互傳染快樂和運氣,讓我們一起來發現生活的奇蹟,時時感恩,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8

品一銘茶,觀一束花,讀一本書,都是一次與內心深處的對話。《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是作家威爾·鮑溫對於抱怨這個話題的種種影響與如何正確的對待抱怨和如何做到不去抱怨。看過這本書,不禁讓我回想起每天自己的抱怨。也許每天都有各種的不滿使我們不快樂,讓我們去抱怨,看過這本書,我們也許會變得不一樣!

這本書從開始的一個小實驗講起,到後來每個真人關於抱怨的事蹟分享,作者通過分析告訴人們抱怨的目的和抱怨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最後是做到如何不去抱怨。不抱怨將帶給我們的益處。不僅如此,還能通過這些,來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來改善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困難,面對這世界的不公平,平復自己的心情,在心底,得到解放!

如書中所說: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意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回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不滿,我們便會抱怨給我們自己聽。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化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訴求你的願望。你得到的或得不到的,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得美好,圓滿!

從出生到現在,不必說每次遇到不開心的事會抱怨,和朋友吵架會抱怨;也不必說遇到大的困難會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會抱怨;單說起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就會抱怨這不停!抱怨,是每個人的習慣,或者說人們其實也許把他當成每天的一個必須做的事情,抱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複雜多樣,讓我們迷茫,讓我們不知所措!經過一次次的抱怨,我們也終將必須學會慢慢變得沉默,慢慢學會不抱怨!

書中說: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生活,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抱怨會讓我們陷入負面的生活,工作態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包括最親愛的人。相反,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樂的人,沒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是最令人嚮往的地方。一定要相信,你真的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並療愈靈魂中的失調狀態。因爲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也許人生就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當你把壞事當成好事半的時候,你就只有快樂,沒有抱怨!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因爲抱怨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

很多時候,當我們注意到不好的事情時,傷害就會出現,當你開始抱怨時,就會有更多的抱怨連接而來。我們會抱怨,就像是做別的任何一件事情一樣,抱怨會給我們帶來好處,但是更多的,他讓我們博取同情,避免一些我們不敢做的事,這些有什麼意義呢?

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裏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改變,需要從自己開始!

當你放開自己,不再去抱怨,而是更多的不去抱怨,去解決問題,那你就變得不一樣。正威爾·鮑溫說:我們把焦點鎖定在不對勁的事情上,而不是將視野聚焦於健康、快樂與和諧的世界。如今,你也有份了。你已經迴應了靈魂的召喚,不再是製造問題的一份子,而是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只要成爲積極改變的榜樣,你就能改變世界。接受這項挑戰、並且持續不懈,無論花多久時間都要挑戰成功。你將爲我們的孩子點亮光明的未來,你可以在人類之中成爲一個療愈的細胞。當你成爲更快樂的人,就會提升這個世界整體的快樂程度。你會傳送出樂觀和希望的震波,和其他理念相似的人互相共鳴。你會創造無比的期待,讓所有人的未來更美好。

我喜歡這句:我們尋求的改變從來無需“外求”——它是發生於我們的內在。我們的行爲的確會影響世界,因爲它會影響我們周遭的人們,而且這種影響力會擴散開來。改變的是我們,是他人,是這個世界!也許不久以前,抱怨還佔據你整個生活,從現在開始,加入不抱怨的世界吧,我們一起創造不抱怨的未來!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9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爲,看完《不抱怨的世界》,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想一想:人發怒時,怒氣會毒害我們自己的'血液。傷人傷己,進而抱怨無際於事。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當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應當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終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歡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其實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又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所有這些事情,都讓人感慨,令人難免抱怨不已。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抱怨帶來簡便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爲我們是在順應自己負面思考的天性。停止抱怨,而改用進取的態度去欣賞事物完美光明的一面,卻需要意志力。”雖然本書中教導我們不要抱怨,但我認爲不抱怨真的很難,人離不開抱怨,但切忌抱怨後不要一向輪迴在抱怨之中,這樣既解決不了問題,又影響個人情緒,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傷害。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爲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爲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爲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最終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0

剛開始看書的時候,是因爲有個朋友告訴我,看書能夠提高一個女人的內涵及修養,所以我想我也應該改變一下現在庸俗的狀況了。

提到《不抱怨的世界》,第一眼看見,說實話沒什麼感覺,在我還沒有任何反應的時候它已經在我手裏了,既然這樣,那就瞭解瞭解它好了。

在看完第一節的時候,我就被這本書有所吸引,但不能說深深的,以前對這種幾百頁都是“講道理”的書,可以說是很排斥,我也不知道這本書是哪裏吸引了我,讓我有要把它看完的衝動,也許是因爲它所講的道理正是自己身上發生的,所以會對它感興趣。

這本書主要就是鼓勵大家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抱怨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材米油鹽,反應當代人的生活狀況,但是很多人都不願承認自己是個愛抱怨的人,說到這裏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這本書的“傳播者”,紫手環。

作者威爾。鮑溫和大家玩了一個遊戲,而這個遊戲的主角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紫手環,遊戲規則是這樣的,大家把紫手環戴在手上,一旦你發現自己抱怨了,那就把紫手環從這隻手移到另一隻手上,一直重複,記錄一天你所移動手環的次數,看看你到底是不是個愛抱怨的人。如果你可以做到堅持21天不抱怨,那麼,你就成功了,不要小看這個遊戲,告訴你,這是個挑戰,不信,你試試。有人問,爲什麼非得是紫手環,說實話,紫手環只是這個遊戲的象徵,其實它沒什麼意義,你可以隨便一個手環,甚至是隨便的一個東西,只要在你抱怨的時候可以移動,提醒你的東西都行。當然有人會說,這根本就沒什麼用,那麼你就錯了,在你移動紫手環或其他東西的時候無形中就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人的正常反應都是覺得自己又抱怨了,所以想要停止這列行爲。而時間一久,習慣也就形成了,沒有誰會喜歡滿腹怨言的自己。

現在讓我們用用數學計算一下,假如每個人平均抱怨20次,乘以中國的13億人口,得出的結果就是中國每天都有26億次抱怨,這只是一天,如果是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年呢?在者如果是全世界呢?要是我們都停止抱怨,那麼世上將消失多少怨氣,真是個壯觀的數字。讓人有點不可思議。

愛抱怨的人是不招人待見的,這個道理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我要告訴大家一句拉丁文“Uva Uvam Videndo Varia Fit”這句話的意思是:一顆葡萄樹看見另一個葡萄樹變色,就會跟着變色。換句話說,也就是一顆葡萄樹會讓另一顆葡萄樹也跟着成熟。這就是所謂的曳引作用,不要小瞧曳引作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如果宿舍裏有一個人心情不好,那麼整個宿舍裏都是壓抑的氣氛,你的個人情緒會影響你身邊的每個人,像這樣的人,我們不自覺的就會反感,討厭,誰會喜歡讓自己不開心的人呢?所以說,抱怨很能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你每天拉着的那張臉,會讓別人看着都難受。不要不相信,你試着換位思考一下,[]你喜歡每天都唉聲嘆氣的人嗎?你喜歡每天都看到沮喪的臉嗎?如果你也不喜歡,那就試着玩玩我們的紫手環遊戲,讓自己不要成爲別人眼裏的“怨婦”。

在者,抱怨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在你不斷髮牢騷的時候,你的身體潛意識就進入一個消極的狀態,整個身體都是死氣沉沉,你覺得你的身體能好在哪?有的人總是每天說自己這疼那疼,那麼你就會發現,你越說它就越疼,而且發作平率就會越高,現在咱換一下方式,如果說今天我們一天都在幹自己最喜歡的事,那麼你還會感覺不舒服嗎?說到這裏一定會有人說,誰不想每天都幹自己喜歡的事,問題是說可以就可以嘛?是,現實的社會不得不讓我們每天爲自己不甘做的事而忙碌,但是,這就是你的個人態度問題,就看看你會不會調整,願不願意調整自己的心態了,當然想要調整的話就得先學會不抱怨。

做到不抱怨有四個步驟:

1、無意識的無能。

2、有意識的無能。

3、有意識的有能。

4、無意識的有能。

無意識的無能的`意思就是不知道自己在抱怨,有意識的無能就是知道自己在抱怨,有意識的有能就是知道自己在抱怨,而且懂得去控制自己,而無意識的有能就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已經不抱怨了。能坐到最後一步,那麼你就會得到快樂證書。

不要總是去批評別人,其實在你批評別人的時候,你已經失去安全感了,因爲你自身就是一個弱者,所以你要不斷把自己的不安施加在別人身上,好讓自己變得強勢點,其實,這樣你就錯了,遇到事情的第一步想的是該怎麼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怪別人,一味只會追究別人的人,其實他纔是最蠢得,他想用別人的過錯來掩飾自己的無能,是件非常可笑的事。

如果我們去餐廳吃飯的時候,你發現給你上的湯已經涼了,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很生氣,然後,就會沖服務員喉,讓他給你換掉,這樣一來,那個服務員也會不開心,他要是下班回家在向家人抱怨怎麼辦,別忘了上面提到的曳引作用,在者萬一他心稍微狠一下,給你飯里加些不該加的東西怎麼辦,但是如果我們溫柔的對服務員說,湯涼了,麻煩幫我重新熱一下。那麼以上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不抱怨的世界》曾獲得美國亞馬遜。臺灣金石堂。誠品書店心靈勵志新書銷售量第一名!暢銷全球80國,1隻手環21天改變600萬人的命運。

希望大家有機會去看看這本書,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的。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1

早已聽聞“紫手環”的魔力,終於有機會體驗一回。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開卷語所說的,“紫手環”只是一種象徵、一種媒介、一種手段,最根本的還是改變自己的內心。或許要真正達到“不抱怨”很難很痛苦,實在這只是尋找內心平靜的一個過程。

《不抱怨的世界》書中多處提到生活中一些我們經常會“抱怨”的細節,我們總是“抱怨”別人怎樣不好,“抱怨”外部環境如何不利,書中所說的,讓我不禁聯想到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婚姻保衛戰》,該劇導演趙寶剛在被問到“取得婚姻保衛戰勝利、雙贏的祕訣是什麼?”時,他回答:“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我以爲趙導的這句話與“不抱怨”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異曲同工的。俗話說心態決定狀態,只有擺正我們自身的心態,才能發現他人的美。

回想起上大學的時候,總會聽說哪間宿舍又吵架,問其原因,無非是誰不講衛生,誰太晚睡影響到他人。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便會引起一場戰爭。我們宿舍四人也並不是對彼此完全沒有意見,但卻從未發生爭吵,只因我們善於忍耐,善於理解,善於溝通。人與人的`相處之道總是如此,得饒人處且饒人。假如你有時間打掃衛生,那麼幫幫人家打掃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響到別人,爲何不能多站在別人態度將心比心,改變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實在很多事情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知道爲什麼人類總會把他們複雜化。“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嗎?

在想想現在的工作,日復一日,有時自己很努力,成效卻很微小,於是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導不正確,對手太強大等等,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卻無一條是關於自己的,就算有也是運氣太背之類的。(故事,有一個老人家整天愁眉苦臉,一鄰居問其原因,只聽老人家抱怨道:“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雨傘,小女兒賣鞋,天晴的時候大女兒生意不好,下雨的時候小女兒的生意不好,無論天晴天雨,我總要想到有一個女兒生意不好就會傷心流淚。”那個鄰居開解道:“那您應該感到開心啊,天晴的時候小女兒生意好,下雨天的時候大女兒生意好,無論天晴天雨,總有一個女兒生意好。”於是,那個老人家天天都笑呵呵的,開心不已。

這便是心態!“不抱怨”就是一種心態,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正面樂觀積極地態度往面對生活與工作,往與人相處,則自己開心了,四周的人也會被感染而變得快樂,工作自然也會事半功倍,生活自然也就隨着幸福美滿了。

“莫生氣“,擺正心態,化消極爲積極,便是我對《不抱怨的世界》的解讀。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2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勵志書。不過與那些試圖整體重構讀者脾性的同行不同,本書只是希望讓讀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爾·鮑溫被譽爲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爲止。按照書中描述,這個過程一般需要4~8個月。順利實現21天“不抱怨”的讀者,基本也就實現了“平和心態”在自己個性中的生根。

這是一幅美好的“圖景”吧。儘管作者興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萬人參與了這項活動,我卻更相信“免費郵寄紫手環”是導致參與人數如此衆多的原因。這是有現實依據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費派送大白菜(限一人一棵)的活動總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踊躍排隊。所以,假如這紫手環在工藝裝飾上更爲考究的話,吸引6億人填寫申請單也不是難事。

但對於“不抱怨”本身,是有話可講的。人因其出身、財富、機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後天差異,要想讓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種差異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難的。本書爲倡導此種理念,開出了一些“誘惑”讀者選擇“不抱怨”的藥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麼嚴重嗎”一節的要義是“抱怨會讓你失去更多。”這是通過一個男子在試圖追捕肇事逃逸人員過程中的省悟展開的。肇事者撞到了男子的獵狗使其死亡,男子開車緊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這樣的飆車過程中受傷甚至不治,給家人帶來的.傷害遠勝於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靜了下來,想起我如果在開車時喪命,對桂兒和莉亞而言,就要比金吉爾受傷更難以平撫了。在我和那個駕駛人的距離慢慢拉近時,我也把車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滅健康的能量”一節則以“樂觀意念能挽回健康”遊說讀者。雖然當今的科學研究還很難證實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點應該是對的:即便意念一點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絕症患者更爲快樂的走完餘生(我們假定積極或消沉狀態下餘生一樣長)。

純粹的“利誘”未必能讓普通人保持恆心,這正是威爾·鮑溫引入“紫手環”的原因。“紫手環”並不因爲它的“紫色”或“是手環”而具備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魚線上的遊標而已,起一個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你完全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只要它夠醒目且便於脫卸即可。

我並不認爲順着聽聞的熱潮而加入“紫手環”活動就能把人帶入“不抱怨”的境界,這正如讓白領學幾天乞丐不會自動養成樸素那樣。“不抱怨”是個人充分內省後達到的心靈狀態,它首先要求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談及的駕車男子就是例證。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種繼發的執行能力,否則“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馬上會被“忍無可忍”等熱血豪邁給壓下去。不妨從另一角度舉例,很多人在公車上有過讓座的慾望,但最後沒能站起來,因爲一種“此舉不合羣”的心理暗示阻礙了讓座行爲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學生不肯主動舉手也是一樣的原因。克服這種心理恰恰需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特立獨行膽識,而這與上述隨大流申領“紫手環”或集體裝乞丐活動完全是南轅北轍。

人爲什麼會抱怨,歸根到底是現實與慾望之間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層次的“不抱怨”往往都從淡化慾望着手。比如佛說“寂滅”,道家倡導“無爲”就是這樣的意思。當人充分肯定現實,不存在強烈慾望時,抱怨又從何談起呢?是故《莊子》說“一以己爲馬,一以己爲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馬,也好。人把虛榮的慾望去掉了,就不會在乎別人怎麼說自己。而到了這種境界,也就不會簡單把“唾面自乾”當成懦夫行爲了。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3

《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心靈勵志的書,該書的作者威爾·鮑溫提出了”不抱怨“運動。通過許許多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溫暖、懇切的心靈建議,一步步地探索我們爲什麼會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的。

這本書給了我新的眼光去看世界。讀此書讓我突然明白,我們所抱怨的世界、人和事,只是我們自身的態度問題,要想改變這一切,只有改變自身。

我們生活、工作的環境時時處處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而且抱怨之聲也到處可聞。這樣的.抱怨對於我們一個集體來說,只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效率,我們的情緒,我們同事間的融洽關係。這正如威爾·鮑溫在書中提到的曳引原理”它就像地球心引力,隨時都在運行。你一直都會與周圍的人們保持同步,你曳引着他們,他們也曳引着你。當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邊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

要想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增進同事間的友誼、合作,我們只能遠離抱怨,改變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4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爲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匆匆翻完這本書第一遍,其實感觸還蠻深,不少句子更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又細緻地讀了一遍,聯想起很多自己的生活工作狀態,真是受益匪淺。

作者威爾鮑溫認爲,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爲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聯想到自己也常常對着朋友抱怨,仔細思考起來,我想不會僅僅是爲了發泄那麼簡單,恰恰是朋友們給予的同情、關懷和正向的認知纔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這些因素導致抱怨已經成爲一種我無法覺察的習慣了。

在鮑溫看來,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環境、抱怨他人,還可能是因爲個體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不確定,在這種心理背景下,我們需要通過抱怨環境來向外界傳遞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過抱怨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秀,需要用抱怨來爲自己的缺點、害怕成長和改進找藉口。讀了這本書後,我認識到生命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衝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衛、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於害怕成長,害怕因爲成長而付出種種代價。

這本書科學地運用了心理學知識,並且對我自己的幫助非常大,尤其是在情緒控制和心態調整方面。至於書上所說“不抱怨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不抱怨就可以讓自己的事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等等觀點我實在無法認同。因爲它們認爲,只要從正面看事物就可以求仁得仁、就可以改變環境,這未免把我們的世界和人生過於簡單化了。

改變愛抱怨的行爲,只能起到控制情緒和調整心態的作用,然而,僅僅擁有良好的情緒和心態我們就可以改變困境、擁有光明未來嗎?誠然,改變心態後我們的確可以感受到很多正面的東西,比如“眼前的境況其實也沒有那麼糟糕”,“其實還有很多機會可以成功的”,“其實我已經得到很多了”等等。這種改變僅僅是改變自己來順應困窘的環境,心裏舒暢了環境卻一點沒變化,成功怎麼可能來?因此,在擁有良好心態的基礎上我們也努力去改變環境、去嘗試各種努力,這樣成功纔會不期而至。

看着書時,頭腦中老浮現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實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覺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爲說出了抱怨,很多時間也都浪費在無謂的抱怨中。抱怨只會讓自己更煩躁,更沒安全感,沒自信,而這些卻一直都沒發覺。

馬雲說過:“不抱怨的態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將眼光只着眼於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未來,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正如書中所說:“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無論如何,始終記住既然做了選擇就應該積極的走下去,勇敢的面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

許多時候,我們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面,並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着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慾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着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不抱怨的世界》並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改變了全球數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蛻變流程。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爲,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纔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所有的描述至多隻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5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又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我們現在的世界抱怨實在太多了,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知不覺的抱怨自己的生活。這本書正是來指導怎樣做到“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具體到我們生活中細小的行爲,實現“平和心態”在自己個性中的生根。

我一遍遍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偉大的心靈勵志書。這本書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一些很有感觸的話,與大家一起分享:

1、當你抱怨時,其實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東西;你的抱怨會推開、驅逐你說你想要的東西。所以,要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微笑着,去唱生活

2、我們的外在世界,就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反射;我們與別人的關係,也源自於我們與自己的關係。你對別人不可能比對自己還好,一切都是從你自己開始。

3、和別人在一起聊天,不要和他一起抱怨

4、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也依然不改熱情

5、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纔會吹牛和抱怨。

6、如果你研究成功人物的生平,會發現他們之所以成功,並不是排除了生命中的挑戰,而是去面對生命中的挑戰。他們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並藉此來幫助自己成長。他們不再向人人陳述自己受到多少委屈,而是開始尋找挑戰中的祝福

7、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顯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

8、不要讓消極的人們,剝奪了你對理想生活的追尋

9、那些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哪裏也到不了,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的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

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只要我們微笑面對生活,把塵封的心胸敞開,讓抱怨的聲響淡去,自然而然的會延伸和深入到人生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不放棄、不抱怨,相信自己,抓住機遇,一切皆有可能!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6

抱怨,就是心中懷有不滿,進而去責怪導致不滿的源頭。抱怨的人,大多充滿牢騷,在行爲上往往會採取消極的心態來應對工作乃至生活中所要面對的諸多問題。這種消極的態度,並不能幫助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出新的問題,嚴重者,甚至會讓人走向極端的道路。

《不抱怨的世界》,通篇採用大量的案例,以現實生活中積極與消極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所產生的結果對比,以及這兩種態度帶給人生活中的不同變化,來闡釋說明的道理其實就只有一個:不要抱怨,而要積極地生活。

不抱怨的人,是積極生活的人,是敢於去做自己最怕的事情的人。這類人敢於夢想,勇於追求,並積極爭取。只有這樣,才能向生活索取到你夢寐以求的東西。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聽到類似這樣的抱怨:我一個人完成不了;我堅決反對等等,這些消磨意志的話語一出口,就給人氣餒的感覺,工作還未開始,就已經失了信心,結局可想而知。

而如何才能做到不去抱怨呢?這本書給了我們一些很好的啓發:首先,要保持一顆積極爭取的上進心。每個人,無論殘疾或健康,都擁有自己的夢想,想要實現它,就必須自己努力去爭取。而且,一次、兩次甚至十幾次的失敗也不一定就會帶來你想要的結果。這個時候,絕不能因爲這些行動的失敗就半途而廢,要始終保持一直努力爭取的心態,不言放棄。

衆所周知,如果愛迪生沒有在無數次的試驗失敗之後還保持着積極爭取的心態,現實世界的電燈照明,可能還要晚上一大段時間,正是由於他的不放棄,電燈才照亮了我們的世界。

其次,肯定自己,不畏懼,不自欺欺人。肯定自己的前提是,不要害怕自己的短處被別人發現而產生對他人的畏懼,但也不要盲目自大,自視過高,在做錯事的時候不要找太多的託詞和藉口來掩飾。直面自己的內心,這樣,你在自我肯定的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肯定。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就算是拿破崙也不例外。這個身材矮小的法國人,在陸軍軍官學校讀書的時候被老師看不起,但他沒有因此而否定自己,他知道自己的天賦,所以後來,他的軍隊縱橫歐洲大陸,他自己也聞名世界。

再次,正面看待問題並積極解決它。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在成功之前,必定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只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積極地面對解決,另一種就是消極地逃避。那些倒在問題腳下失敗的'人,不是問題有多麼難以解決,而是他自己退卻了,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出現後,他失去了解決它們的勇氣。

在二戰初期,面對德國的強勢進攻,英法盟軍節節敗退,倫敦成爲德國的轟炸場。面對如此困難的局面,首相丘吉爾也沒有過逃避和退卻的想法。艾森豪威爾將軍說:“他考慮的是如何去進攻和取得勝利而不僅僅是防禦和等待失敗。”如果丘吉爾放棄對德國的抵抗,英格蘭必將被德意志的戰車蹂躪。

爭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纔是第一位的。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人生也會更加美好、圓滿。

怎樣做到不抱怨呢?-----唯有自己的改變。

戴爾。卡內基先生說過溝通人際關係原則的第一條就是:不批評、不指責、不抱怨。抱怨會讓我們陷入一種負面的生活、工作態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包括最親密的人,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樂的人,沒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嚮往。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是啊,這句話說得太棒了!我深有體會。

我將遵守十字方針:“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來激勵自己。

你經常有抱怨嗎?以前有過,現在意識到將努力做到改變,不再有,直至將來也不會出現有。我將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開始按照自己的規劃過生活,當抱怨來臨時,思考一下:這真的對我很重要嗎?

想一想:人發怒時,怒氣會毒害我的血液。傷人傷己啊,進而抱怨無際於事,不與樂觀從事。

什麼是抱怨呢?抱怨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

今天,我試着改變了,所以,我非常快樂,充滿了感激。感激我的老師-韓冰給予的幫助,感激諮詢線老師們給予的關懷。

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美好的生活方式正在前方等待着你!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7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心裏在想這可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着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

當我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難過……而這本書就是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

當然,有人認爲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爲: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爲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爲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爲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爲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動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爲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8

首先感謝統計局組織的“讀書。實踐。成才”主題讀書活動。這次活動我有幸選擇了美國最偉大、最受尊崇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著作《不抱怨的世界》,通過閱讀,我認爲該書確實值得大家認真學習和領會,相信大家讀過以後會覺得這確實是一本好書,並會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體驗到的更大的快樂!

一、收穫體會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也沒有好好閱讀,但是,當我認真翻閱了一遍之後,深感受益匪淺。尤其是作者對人們抱怨的原因、行爲表現做了非常深刻的詮釋,分析非常到位。作者威爾·鮑溫認爲,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爲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仔細地思考,我想抱怨不僅僅爲了人們給予同情、關懷和正向的認知,而有時也是爲了發泄,在威爾·鮑溫看來,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環境、抱怨他人,還可能是因爲個體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不確定,在這種心理背景下,我們需要通過抱怨環境來向外界傳遞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過抱怨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秀,需要用抱怨來爲自己的缺點和改進找藉口。因此人們不斷地向別人述說自己不得志的緣由,不斷地抱怨環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但是,抱怨過後現實情況卻沒有一點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讀了這本書後,我認識到人們抱怨是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自信、沒有安全感,需要通過不斷抱怨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來獲得別人的同情和認可,而這些恰恰反映了我們越來越缺乏自信心、安全感、越來越找不到自我價值的焦躁心態。

二、對本書的評價

首先,這是本好書,值得大家閱讀,因爲它對我自己的幫助很大,尤其是在情緒控制和心態調整方面,作者科學地運用了心理學知識對人們抱怨的原因、行爲表現做了非常深刻的詮釋;至於書上所說“不抱怨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不抱怨就可以讓自己的事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這一觀點我不認同。因爲改變愛抱怨的行爲,只能起到控制情緒和調整心態的作用,並不能改變現實生活中的困境、也不一定就能擁有美好的未來,當然,改變心態後我們的確可以感受到很多正面的東西,比如“眼前的境況其實也沒有那麼糟糕”,“其實還有很多機會是可以成功的”,“其實我們已經得到很多了”,等等。這種改變僅僅是改變自己心態、自己的心情,雖說心裏舒暢了,但環境卻一點沒變化,因此,在擁有良好心態的基礎上我們也努力去改變環境、去嘗試各種努力,這樣成功纔會不期而至。再者,作者在書中強調說優秀的人都不抱怨,這一觀點我也不能認同,因爲,無論你是多麼成功的人士,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挫折,也總會有一些抱怨。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抱怨對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因爲它是人們宣泄情緒、宣泄壓力的良好途徑。因此,我認爲,抱怨並不可怕,我們可以偶爾抱怨一下,只是不能慣於抱怨。在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要能面對既定現實,收拾心情,儘量讓事情不好的一面降低到儘可能低的程度,並且抱着積極的心態去努力工作,使生活朝向好的一面發展,在過程中獲取自我存在的感覺,盡情地享受生活中快樂。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19

其實講真的,我讀過很多書,但是沒有一本是讓我有深刻記憶的,唯獨有一本書讓我讀完還有着深刻記憶,那就是——《不抱怨的世界》。

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有深刻的記憶,“與其在這抱怨,還不如用行動改變。”這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對。在書中介紹時,而且作者在介紹這本書時,有這樣一句話“愚者抱怨,智者行動。”“每個人都在走一條佈滿荊棘的路上,我們跌跌撞撞、流血流淚,卻依舊奮力前行。因爲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唯有內心深沉的愛;也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倒,唯有放棄自己。俗話說‘人生自古多磨難,有誰相安過百年。’生命的承受能力其實遠遠超過我們自己的想象,請相信人的這一生可以重生無數次,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會不斷被打倒撕裂,抽空卻又能恢復元氣,堅定地站起來,勇敢的前行。傷了,咬緊牙關;痛了,撐起腰桿。人生,在淚水中微笑,纔多姿;多彩,生命在堅強中微笑,才精彩!”這些話它鼓勵了我,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不去抱怨,而是去用行動去改變。在遇到挫折跌倒的時候也要堅強的站起來,因爲生活中沒有什麼可以把我們打到。

還記得貝多芬嗎?貝多芬雙耳失聰,但他在失聰後,雖然他感覺很絕望,但他沒有放棄,並創造了《英雄交響曲》和《第九交響曲》。書中也提過:“其實我們的煩惱起源於困難的本身,但是讓煩惱得以延續下去的卻是抱怨,我們所有的消極情緒和負面情緒不斷增長的根源就在於抱怨,當出現問題或者面對困境時,大多數人會習慣性的先去推卸責任指責他人和抱怨他人,也許抱怨是一帖心靈的鎮痛劑,能暫時緩解失敗的.痛苦,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它只會在你的痛覺甦醒的時候讓你的痛感更加強烈。”久而久之,抱怨就會產生一個慣性,其實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爲舉止。我覺得吧,其實抱怨的越少,成功的機率越高,因爲那些成功的人都會在失敗時找自己的錯點,吸取教訓,在吸取教訓同時也可以吸取經驗,相反,抱怨的越多,失敗的機率越高,因爲他們只會在失敗的第一時間指責他人和抱怨他人,不在自身在原因。正所謂:不爲失敗找藉口,只爲成功找方法。

老師也曾對我們說過抱怨會讓我們身體產生一種負能量,而這種負能量它會傷害我們的身體。與其在不知不覺中去傷害自己、傷害他人,還不如靜下心來分析自身,到底哪裏出現問題,並下定決心去改變它,用行動和實力去改變它,才能像自己想象的發展。用自己的實力去改變一切,只要自身有足夠努力,夢終能成真。也許會晚點,但是夢定能成真。

讀完本書讓我想起以前時常抱怨的我,每次遇到事情時,第一時間去抱怨和指責他人,但是我不後悔,如果有重來的機會,我還是做同樣的事,因爲“對過去不悔,對現實不煩,對未來不憂。”而且世界也沒有後悔藥,與其後悔,還不如過好每一天,讓自己不後悔,這纔是我們該過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0

最近市場上暢銷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該書的作者威爾·鮑溫被譽爲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起的“不抱怨”運動,就是想最終實現人們“平和心態”在自我個性中的生根。

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見有人抱怨,不是抱怨職位、待遇、工作的環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老闆過分注重“關係網”,抱怨成爲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它貫穿於人們生活的始終,就像纖維在繩子中無處不在。生活在這種抱怨文化中,我們的想法、感覺、做法常常會因爲抱怨、爭吵、吹毛求疵、批評而受到影響。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存在於自己身上。出現差錯時,我們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該抱怨誰呢?”

我們真的應對了這麼多不公嗎?抱怨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進取的變化嗎?大多數人都會堅定地回答:沒有。太多的抱怨只是增添了我們無盡的憂愁,只是讓我們更加悲觀地去應對生活。然而,爲什麼人們總要抱怨?原因也許是:人們只看到了生命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

俗話說的好:愁一愁,白了頭;笑一笑,十年少。不要抱怨,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而正是因爲有這些波波折折,才練就出異彩紛呈的人生。生活本來就不是事事如意,生活本來就不會十全十美,相反,起起落落,悲歡離合纔是家常便飯。如果能常換個角度來看問題,你可能會很容易發現自己的人生照樣很精彩。你不能改變容顏,你何不想一想放縱笑容;你不能改變天氣,你何不改變心境。俗話說:風雨之後才見彩虹。人生也是如此,歷經磨練往往能造就精彩的人生。

發明家愛迪生爲了尋找做燈絲的最好材料曾做了1000多次實驗,並且都失敗了。有一鄰居嘲笑他:“你怎樣做1000多次實驗都失敗了?”愛迪生說:“我不是發現了1000多種不適宜做燈絲的材料了嗎?”愛迪生能換個角度看待失敗,深信必須能獲得最適宜的材料,正因爲有這自信,所以能不懈努力,最終最終獲得成功。

小時候兄弟姐妹中就屬我的成績最差,哥哥姐姐們都順利地考上了中專走上工作崗位,而我兩次都沒有考上中專,並在第一年的大學聯考中落榜,鄰居們經常會拿我和哥哥姐姐們比較。我也曾心灰意冷、抱怨老天爺爲什麼不給我一個聰明的頭腦?在父母的開導下,我重新回到學校,我從自身找原因,改變學習狀態和方法,一步一步從抱怨到少抱怨到不抱怨,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1996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我沒有因有了穩定的工作而鬆懈,我先後經過了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和公務員考試,並在2004年進入渝水區檢察院工作,我邊工作邊學習,攻讀了在職法律碩士、經過了司法考試、學習駕駛技術,參加各項文體活動,同事們都誇我腦子聰明,學東西快。

在單位我是一名進取心強、紮實肯幹的人,在家庭我有一個支持我工作且很有職責感的丈夫,還有一個懂事乖巧的女兒,父母也都還健在,我覺得自己挺幸福美滿的。這樣的現狀告訴我,是因爲我遵循了書中的許多觀點和理念——“遇到挫折要從容應對,不抱怨、不放棄……只要繼續努力,就必須會成功”。

回頭看看,其實關鍵不在於命運是否給予我一個聰明的頭腦,而是在於自己是否努力過。《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即“無論何事,你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

經過這些,我感悟到:抱怨不如改變。

要做到不抱怨,我們首先應當改變我們的心智,我們應當理解現狀,可是不應當安於現狀,我們無法改變他人,但我們能夠改變自己。我們必須認定我們會發展得更好,會有更完美的明天。

然後,我們就要行動。光想是不能實現“改變”更不能實現“變好”。雖然領導的想法很難猜,可是他們都喜歡忠誠、進取、有才的'下屬。我們何不忠誠一點,熱愛我們的工作一點,更多地從團體利益出發,爲單位發展出謀獻策;我們何不勤奮一點,進取一點,有效利用和執行各項任務,做好本職崗位的事,力爭上游,進之以猛、持之以恆;我們何不讓我們變得有才,我們需要學習,學習各種理論,學習前人的經驗,學習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升值辦法,它能給我們積蓄的資本和能量,等着我們去利用和爆發。

我們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要有自信,要朝着既定目標不懈努力,要像大詩人艾青所說的那樣,“即使我們是一支蠟燭,也應當蠟炬成灰淚始幹;即使我們是一根火柴,也應當在關鍵時刻有一絲光亮”。

在此,以《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的觀點和理念提醒自己與大家共勉:一是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二是改變自己的言語,改變自己的思維;三是隻要成爲進取改變的模樣,你就能改變世界。每個人都擁有無盡的潛能,不抱怨才能迎來成功!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1

早已聽聞“紫手環”的魔力,最終有機會體驗一回。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開卷語所說的,“紫手環”只是一種象徵、一種媒介、一種手段,最根本的還是改變自己的內心。或許要真正到達“不抱怨”很難很痛苦,實在這只是尋找內心平靜的一個過程。

《不抱怨的世界》書中多處提到生活中一些我們經常會“抱怨”的細節,我們總是“抱怨”別人怎樣不好,“抱怨”外部環境如何不利,書中所說的,讓我不禁聯想到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婚姻保衛戰》,該劇導演趙寶剛在被問到“取得婚姻保衛戰勝利、雙贏的祕訣是什麼?”時,他回答:“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僅有改變自己。”我以爲趙導的這句話與“不抱怨”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異曲同工的。俗話說心態決定狀態,僅有擺正我們自身的心態,才能發現他人的美。

回想起上大學的時候,總會聽說哪間宿舍又吵架,問其原因,無非是誰不講衛生,誰太晚睡影響到他人。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便會引起一場戰爭。我們宿舍四人也並不是對彼此完全沒有意見,但卻從未發生爭吵,只因我們善於忍耐,善於理解,善於溝通。人與人的相處之道總是如此,得饒人處且饒人。假如你有時間打掃衛生,那麼幫幫人家打掃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響到別人,爲何不能多站在別人態度將心比心,改變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實在很多事情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明白爲什麼人類總會把他們複雜化。“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己多多省視、要求、改變嗎?

在想想現在的工作,日復一日,有時自己很努力,成效卻很微小,於是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導不正確,對手太強大等等,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卻無一條是關於自己的,就算有也是運氣太背之類的。現在想想,實在我們能“抱怨”的永遠僅有自己,僅有“抱怨自己”才能轉化爲生產力,才能轉化爲前進動力,這種“抱怨”於人於己纔是有意義的。抱怨別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無濟於事的,這種消極心理更會使自己永遠得不到提高、永遠無法取得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不歡樂,是由於我們要求太多卻無法實現;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很失望,是由於我們總按着自己的設想臆造客觀世界,卻發現事實原先不是所想的。想要歡樂實在很輕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滿足實在很輕易,平常心理解現實便可。

讀《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環”時刻提醒自己:永遠別企圖要求別人,要做的僅有改變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2

一口氣讀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頗深。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錢至上,怨命如紙薄……似乎藉此可以發泄自己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舊,問題該怎麼解決還得怎麼解決。

讀史可知,古代許多仁人志士受到諸多磨難甚至摧殘,仍矢志不逾,臥薪嚐膽,不抱怨,不放棄,直至達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司馬遷受刑辱著史記”。對於物質富裕而精神貧瘠的現代人來說,他們是的榜樣。近代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如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和八年抗戰,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爲爭取自由和解放,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沒有抱怨,只有勝利的渴望。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3

星期六上午,也就是10月9日11:30,我終於把這本美國最大、最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的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讀完,感覺收穫的頗多。它是一本值得我們大家推薦的好工具書,閱讀後咱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文中句句精髓、有哲理、生命真諦。句句值得珍藏,值得我們在lp之旅中當成成功祕笈,當成領袖素質的法寶!

“不抱怨,就是快樂,就是行動的良性展示”,"任何個人和團隊要想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爲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這兩句我要特別珍藏,對自己的人生特別重要。在實際生活中,面對困難挫折,難免有些喪氣,抱怨。世界萬物其實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誰都一樣平等。主要是你在困難挫折面前的接受態度,在自己的事業中,在自己的人生生活中,自己從來不要用懷疑的眼光認世界,因爲那樣只會讓自己失去鬥志,喪失前進的動力,模糊了自己宏偉目標,和生命願景!

像在感召3c的'過程中,作爲林州學員,開始我自己就一直在抱怨。因爲林州當地舉行過大規模的基礎課,因帶有公益性,學費低且會場開在家門口。所以感召起來很吃力,我們自己就一直在抱怨,環境讓我們難以感召......

種。種原因爲藉口,種。種抱怨重複上演……就今天我把《不抱怨的世界》讀完,才意志更爲堅定了,我必須注意感召的焦點,我們感召是改變身邊的人,幫他成長,是對他負責任,是我們卓越領袖的義務。我必須感召,必須行動起來拿到成果,必須有真正意義上的3c,我成功了,我快樂,這就是勇敢者的遊戲,冒險家的樂園,我要堅定走下去!百分百完成所有成果!

所以x成員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不找理由,不再抱怨,把焦點放準,我們才能百分之百投入,百分之百卓越。努力吧隊友們!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4

“不抱怨”對大多數平凡的人們來說是不可能的,這大多數人中也包括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日常工作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不公平,甚至是打壓,冷落。這時“抱怨”就自然而然的來了,我們開始怨天,怨地,怨領導,怨同事,把自己平時積累的不滿統統的`發泄出來!時間久了,自己也覺得很無趣,且於事無補,就自己壓抑自己,不再抱怨!直到現在,讀完了《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才真正理解了爲什麼“不抱怨”!正如書中闡述的那樣“責任多一點,責怪少一點,團結;感激多一點,埋怨少一點,和諧;反思多一點,錯誤少一點,明智;自強自立多一點,牢騷抱怨少一點,成功就在你面前”!

通過閱讀《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使我真正從心靈深處理解不抱怨的真諦,淨化了我的思想,提高了我的認識,我決定從以下兩個方面改變自己:

1、認清本質,放下抱怨。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爲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許多時候,我們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接面對,這或許就是惰性使然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不會再以沉默代替抱怨,而是遇事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培養自己銳意進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培養自己勇於,敢於,善於解決問題的能力。

2、放下抱怨,付諸行動。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試圖抱怨解壓時,不妨試着不去張口,而是首先理智的思考,告誡自己“試試就能行,爭爭就會贏”,然後去定目標,找方法,做決定,馬上付諸行動,多做幾次,不拋棄,不放棄,問題總會解決的。

最後,摘抄部分經典語句與大家共勉:

一、不抱怨自己,開發自己的潛能;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

二、不抱怨他人,贏得他人的尊重;不抱怨家人,獲得家庭幸福。

三、不抱怨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不抱怨環境,人生不敗的奧祕。

四、不抱怨挫折,爲未來鋪就道路;不抱怨當下,活在快樂的氛圍裏。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5

近來,董事長給我們推薦了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本人有幸先閱爲快。該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相信會讓各位受益匪淺,甚至使你的命運得以改善,享受到工作和人生的快樂!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鬥纔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爲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爲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爲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於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爲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後果。

袁輝是一名汽車修理工,從開始就抱怨“太髒、太累”,討厭這份工作,因此便偷懶耍滑,應付師傅。轉眼幾年過去,當時與他一同進廠的兩個工友,各自憑着精湛的手藝,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或另謀高就。獨有袁輝,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抱怨的結果當然不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提拔,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不抱怨是一種最起碼的道德。

如果你選擇了在某個單位工作,就應該做到在其位、盡其責、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6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不易了,不管是大小的事情都抱怨一下,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舊,可是問題該怎麼解決還得怎麼解決。抱怨有用嗎?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解決問題嗎?能解決,還會使問題變得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是我們自己和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還不如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

工作,日復一日,有時自己很努力成效卻很微小,於是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導不正確。對方太強大。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卻從來都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現在想想,我們抱怨的永遠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轉化爲生產,才能化爲前進的動力。

這種抱怨於人於已纔是有意義的抱怨,都是愚蠢的、無濟於事的,這種消極心理更會使自己永遠得不到進步,永遠無法取得成功。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不快樂,是由於我要求太多,無法去實現。我們會感到失敗。由於我們總在自己客觀世界,卻發現事實原來不是所想的,想要快樂實在很不容易,珍惜眼前。

讀《不抱怨的世界》時刻提醒自己,永遠不要要求別人,要做到只有改變自己人的一生必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鬥纔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遇到很多挫折和失敗,或盡不如意的事情。每當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引發很多抱怨。最大受益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爲才華橫溢,卻得小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認爲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苦惱和抱怨視爲理所當,這還有人自認命清高。

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後果。袁輝是一名汽車修理工,從開始就抱怨“太髒、太累”,討厭這份工作,因此便偷懶耍滑,應付師傅。轉眼幾年過去,當時與他一同進廠的兩個工友,各自憑着精湛的手藝,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或另謀高就。獨有袁輝,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抱怨的結果當然不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提拔,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不抱怨是一種最起碼的道德。如果你選擇了在某個單位工作,就應該做到在其位、盡其責、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工作中去,堅持對你所承擔的事情竭盡全力、主動負責。這樣你會得到極大的鍛鍊和成長,當你真正有了責任感有了全面的工作能力,相信你一定會得發展。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他們都會重視人才,選拔人オ。每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應當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來。當你通過勤奮努力取得了成績、做出了貢獻的時候,也就是你受到肯定和重用、體現個人價值、享受工作快樂的時候。

付出終有回報,無怨方能無悔。這也是我生工作中的實踐體會吧!每個人在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是我們的抱怨對象。我們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總是想在抱怨中尋找一種安慰,我們不想承認,自己過得很消極,總是在逃避。無刻在抱怨,抱怨這個月的生活費不夠用了,抱怨老師批評了自己,抱怨同學欺騙了自己,每天總是生活在抱怨,但書中一位因車禍截肢的太太,在重大車禍之後,她經受了千辛萬苦,不停的開刀與康復,飽受身體和精神的挑戰,她是個很有資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她撞擊它的駕駛者。但是她沒有!她相反每天祈禱感謝救助他的醫生,護士,和每天照顧她的丈夫,她謝天謝地,她感謝諸神,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爲,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纔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人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當然我們也希望改變,隨着心理的慣性。

《不抱怨的世界》,剛看到書名時很不解,我們生存的世界充滿抱怨,但我們也討厭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麼,從來都離我們很遙遠。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大有改變。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7

《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國最偉大的最受尊重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著作,作者通過許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溫暖懇切的心靈建議,一步步探索了我們爲何會抱怨,抱怨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又如何驅除這種殺傷力十足的表達方式等等。

通過閱讀此書,我看到了自己潛在的一面與自身性的弱點,能夠更好的審視自己,並試着改變自己,學會感激,感激那些幫助過我的人,感激那些傷害過我的人,感激我周圍的一切,默默陪伴着我。不要去抱怨,因爲抱怨的實質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抱怨就是推開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使其結果更糟糕。在日常生活中,我會用書中的觀念和理念警示自己,漸漸的就會減少抱怨,直至不抱怨,因爲此時的我深刻的懂得了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就如20世紀的激勵大師說的“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可惜對於這一點,只有成功承認”我們的人生,就是一成電影,就看我們怎麼演,而演的如何,演的好不好,都是我們自己填寫的結局。

書中通過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環者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如此反覆,直到手環在一隻手上連續21天爲止,21天不抱怨不批評別人,不到一年,你就會慢慢改變,當然這並不是支神奇的手環,只是此時此刻的你心態變了。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重點是真正掙起繮繩,引導馬匹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抵達目的地,而不是到我們不要去的地方。

不要抱怨,心平氣和的看待周圍的一切,不利條件是你一生的財富,而這份財富只有經得起風浪的人才能俘獲,收起抱怨的廢話吧!勇敢迎接挑戰,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而成功往往青睞於積極的人。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28

本書中,作者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對人們抱怨的原因、行爲表現等一一做了十分深刻的詮釋,分析得十分到位,而且提出了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四個階段,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即紫手環戶外來幫忙人們減少抱怨的行爲,有興趣的各位都能夠看看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失敗或者是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大家都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自己也想當然地認爲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放鬆,是舒緩壓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對,我也是這樣的想法,應對很多的工作、生活中的不滿,我通過不斷抱怨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來獲得別人的同情和認可,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中,威爾·鮑溫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爲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是的,正如書中闡述的抱怨不僅僅不能改變你的現狀還會變本加厲,如果想改變,不妨開始動起來,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抱怨(採用說的紫手環戶外),開始慢慢地過度到用沉默來給自己思考的機會,便於說出更多有好處的話而非無好處的抱怨,經過一段時刻(21天或更久),你抱怨減少了,心態平和了,行爲用心了,你得到了很多用心的正向的.反饋(表揚、成功等),這些鼓勵強化你不斷地選取不抱怨。久而久之,你再遇到不順心也已經習慣於不抱怨到達所謂的完全不需要意識控制(無意識的無能階段),如此,你整個思維模式已經被重新塑造!

我也想改變,我就應用心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逐漸地減少抱怨,發奮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在任何時刻都要發奮保持用心良好的心態。平時的生活中,不能將眼光只着眼於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完美的未來,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也堅信自己會有很多機會來改變的。正如書中所提到的:“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我們付出無法想像的發奮和代價,但是既然選取了就就應用心地走下去,勇敢地應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的問題,享受工作和人生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