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9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9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1

題記: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馬雅·安潔羅

亞馬遜購書活動那天我要上班,就提前列好了書單讓爸爸幫我搶購。收到書的時候發現了這本位列我書單之外的不速之客——《不抱怨的世界》。我知道是爸爸的一番好意,但我一向不喜歡勵志類的書籍,總覺得這類書都只能給予讀者三分鐘熱度的激勵,並無法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和改變。更何況我依舊自詡樂觀,隨意翻看了幾頁就擱置在一邊。

“謝謝再見,請慢走。呼……”一陣忙碌過後,終於可以喘口氣。把玩着手上的皮筋,突然想起書中倡議的“21天不抱怨運動”。我上班時恰巧有綁根皮筋在手腕上的小習慣,順手就給取散錢的客戶紮上,心想要不就順便挑戰一下?

所謂的“21天不抱怨運動”,是將紫色的橡膠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堅持達到連續21天不換手。就這樣,我用一根不起眼的皮筋開始了我的不抱怨之旅。

“那個人都填了第五遍的單子了。”

“那個喜歡插隊的人又來了。”

“又是一羣找不着卡記不得密碼的人。”

當我開始注意自己是否在抱怨這件事時才發現,那根皮筋可以在一天內被換手那麼多次。進行挑戰的同時,我也逐漸看完了《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以期獲得一些減少換手頻率的方法。在看書和實踐的過程中,我也收穫了諸多心得。

我們爲什麼容易抱怨?一是爲了獲得認可。抱怨別人的缺點時,則是在暗示自己沒有這樣的缺點。“他怎麼又遲到了”亦在暗示自己從不遲到。從這一角度來說,抱怨就是自誇。二是爲了獲取同情和注意力。“還沒開門外面人就等滿了,今天看樣子又會很忙,昨天累了一天還沒緩過來呢。”類似的抱怨在我們工作中非常之多。這些抱怨其實都是在爲自己開脫,工作中出錯都是有原因而應該被諒解的。三是吸引力法則。在另一個人身上注意到這個缺點,是宇宙指引我們在自己身上認出它,並加以修正的一種方式。因此前者所說的“抱怨就是自誇”,亦可能是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着同樣的問題。

抱怨會削減能量,這是我切切實實體會到的。抱怨就像一個“癮”,染上了就很難戒掉,這也正是“21挑戰”難度大的原因。在不斷挑戰和反省的期間,我察覺到一旦某天抱怨情緒多,這一天就會愈加不順。情緒會影響事態發展,我想這一點大多數人肯定都深有體會。也不要再信奉類似“抱怨可以排解情緒”的藉口。即便有用,但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當我們靠抱怨去排解情緒,必定會使另一個,甚至另一羣人接收這一股負面情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有誰會喜歡被灌輸負能量呢?最後削減的,又轉化成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印象分罷了。

記得有一回吃晚飯的時候,我抱怨起白天的工作。因爲那天有個老婆婆來存了一堆破破爛爛的零錢,我清點了將近一個小時,微笑和耐心在一次次機器煩人的卡鈔聲中消磨殆盡。“下次千萬不要來我這裏存了,也不知道哪裏來的這麼破的錢。”我對父母抱怨道。媽媽輕描淡寫地回了我一句:“別人的血汗錢呀。”我的心臟好像一瞬間被擊中了,說不出話來。爸爸說我工作以後好像比以前容易抱怨了。我才意識到自己不是在抱怨一些麻煩客戶就是在抱怨規定中的條條框框。也正因爲如此,他藉機買了這本書給我,希望我可以在工作中也能像生活中一樣收穫快樂。

“21天不抱怨挑戰”我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最長一次不換手記錄僅僅5天。但是逐漸地,在這個挑戰的過程當中,我意識到抱怨一次,換一次手,然後提醒自己下次注意剋制情緒,並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就好比面對約束我們的各項規章制度,強迫自己去遵守只會越來越反感,理解其防範風險和保護我們的意義,纔會使自身的合規行爲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其次,我們就可以辯證地去看待工作中的每一個問題,理解更多的可能性,從而使自己從抱怨中解脫出來。那個一直填錯單子寫不好字的人,小時候念不起書,在外也必定因此吃過不少苦;那人老是插隊,恰恰是我們錯誤的解決方式給了他“可以插隊”的意識;類似丟卡忘密碼的馬虎事兒,我們自身也常常在犯……自身學會理解和不抱怨以後,我似乎也更加能夠理解客戶的抱怨,從而更好地爲他們解決問題。

不抱怨的根本方法不是剋制,而是理解。這樣的道理,父母從小就教給了我,我卻在剛步入社會的不適應當中迷失忘卻了。這本書,亦或說是這根皮筋,彷彿成了一面鏡子,一面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看到自己沒有外露的內心世界究竟是積極樂觀還是消極低沉。抱怨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變。無論是皮筋還是紫手環,都只是一種象徵,一種媒介,最根本的還是改變自己的內心。抱怨之前,先自省,是不是自己也有同樣的缺點。有,則改進,無,則多一分寬容和理解。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2

20xx年的7月4日,是我很難忘的一天。那一天我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紫手環。

紫手環被喻爲“不抱怨的禮物”,書裏說它有着無窮的力量,戴上它我們就已經踏上了成功的道路。多麼神奇啊!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不抱怨的世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個名人對書的評價,再往後翻就是序言中胡志強妻子的親身經歷。車禍給她的身體帶來了重大的傷害,而她自己卻選擇了勇敢的面對,她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她不抱怨,她感恩,她感謝爲她搶救、醫療、付出辛勞的“天使們”,她謝天謝地,感恩自己可以浴火重生。

爲什麼,我們總是在不停的抱怨,人都是有慾望的,慾望促動進步,可欲望太大會象氣球吹得太大而破裂。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才明白以前對生活的抱怨是多麼的無知,我發覺我有了小小的進步。其實所謂的公平和不公平誰也說不清,每個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不滿足。我喜歡那些不抱怨的人,因爲他們心裏往往憋着一股勁,他們知道,抱怨沒有用。抱怨者抱怨的對象往往是上帝、命運之類虛幻的東西,或者是他對之無能爲力的人,他抱怨是由於他不能使他們變化。而不抱怨的人則會針對具體的困難做出具體的對策,他憋着的那股勁在背後支撐着他,是他永恆的動力。人越是報怨自己不快樂,自己就會越不快樂,因爲我們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不該注意的地方。有些時候我自己總是去計較別人怎麼怎麼樣,而忘記了自己該怎麼怎麼樣。去抱怨別人,其實就是在抱怨自己,因爲每個傷害別人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受傷者,而且是一個長期的受傷者!其實想想我們真的可以不去抱怨,至少做到不在自己的嘴裏說出去!對於無可改變的事情,不要去抱怨,愉快地接受、勇敢地承擔。是的,不去抱怨,你會擁有解決問題的從容;不去抱怨,你會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情;不去抱怨,你會擁有天的廣袤、海的胸懷。

世界經濟不可能永遠箭頭向上,人生不可能總走上坡,情緒也一樣會有高峯和低谷,所以經濟進入蕭條期是常態,心情遭遇低氣壓也是常態。

戴上“紫手環”,想抱怨的時候,換到另外一隻手上,讓自己停止抱怨。日復一日,你的行爲,你的思維都已悄然改變。當你看到有人佩戴紫色手環時,就會知道他正在激勵自己連續21天都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也許要真正做到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努力。

活出感恩的生命,拒絕抱怨的時間。總有一天我會真正活在不抱怨的世界,找到真正屬於我的成功之路。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3

20xx年,遭逢天災、金融海嘯和流感疫情帶給人們的影響還未散去,數以萬計的人繼續面臨減薪、失業甚至破產的危機。畢業生們抱怨工作越來越難找,職場人開始抱怨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收入不如從前……抱怨聲在人們的周圍此起彼伏。美國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說:這個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背叛、裁員、貧富差距、精神焦慮、安全感缺失……都會讓我們抱怨不斷。我們有時候會抱怨困難,是因爲把困難當作藉口,以逃避自己嚮往卻沒有完成的目標。但是,抱怨困難並不會讓問題得以解決,也不會減輕內心的痛苦。我們抱怨不公平的一切,就是企圖用汽油來滅火,想抱怨的不但得不到消除,反而會帶來更多的災厄給我們。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抱怨帶來輕鬆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爲我們是在順應自己負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積極的態度去欣賞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卻需要意志力。”的確,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態——工作、家庭、人際、天氣、交通……這些都是抱怨的對象。抱怨的人是不快樂的,他永遠只會在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思維和行爲上需要的改變。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本書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爲止。)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人生不可能總走上坡路,情緒也會有高峯和低谷,但是,抱怨一切並不會改變生活的不如意。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着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讓自己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徐小平激情坦言:“不抱怨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看似簡單卻很有講究的大智慧,它更是一種精神,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需要這種精神,也匱缺這種精神。”是的,讓我們一起來理會威爾·鮑溫所提倡“不抱怨”的精神,感受下1本書1隻手環21天改變600萬人命運的魔力。戴上紫手環吧!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4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會不抱怨?這分明就是對這個充滿了抱怨的世界裏最大的抱怨。

我從小就養成了抱怨的習慣。媽媽正在做飯,突然發現醬油沒有了,而我正在寫作業,媽媽突然打斷我的思路:“你去買一瓶醬油回來。”“爲什麼,我爸不是正在那兒看電視。”在一旁看電視老爸:“讓你去,你就快去,別廢話。”我撅起大嘴,甩搭着胳膊,十分不情願的去了,一路上都在不停地抱怨,直到回到家裏我還在抱怨着,甚至在吃晚飯的時候我還在抱怨着,第二天跑到學校依然和同桌抱怨着,就這樣抱怨成爲了我擺脫不了的習慣。說到這個例子,我想說我們抱怨的太多,是因爲我們弱小,我們無能爲力,我們認爲這樣做不公平。媽媽正在做飯,她不可能放下鍋去買醬油,可是爸爸正在閒着,而我不敢反抗的原因是因爲爸爸是大人,他的權力比我大,我除了抱怨兩句無能爲力,但在當時我們並不認爲抱怨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長大了以後,才發現,打醬油這樣的小事是根本不值得抱怨的。我有幾個朋友分別在不同的單位上班,其中有一位是大企業裏的人力資源管理(HR),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他和我講了一件發生在他身上的真實事情。他們大企業的辦公室除了老總自己一個辦公室以外,其他人都是坐在一個大的辦公室裏,爲了好管理,他們人力部一共有六個中層人員,他們六個人並排坐在一起,而部門的總監就坐在他們六個的前面,這樣做就是爲了監督他們更好的工作,總監還有另外一個工作就是給他們六個人打分。他們的工作性質就是誰先完成了任務,誰就可以得到較高的分數。我的朋友是一個小菜鳥,他每次總是最後一個完成,所以總監就不給他很高的分數,所以到了年底,他只得到了B,在他們公司裏如果聯繫兩年評估是B就要面臨着下崗,所以他壓力很大。我們在一起吃飯他一邊吃一邊抱怨着,聽着他抱怨我沒有勸他我還時不時的添油加醋,雖然我沒見過你們總監,但是我覺得她一定是一個滿臉橫肉的老傢伙,爲人尖酸刻薄,聽我這麼一說,我的那個朋友更加的無休止了,幾乎那頓飯我們沒有別的話題,都圍繞着他的總監在進行,吃完飯後回到家我媽媽問我:“你們今天吃的什麼?”我居然回答不上來。細細想來,我們從一個朋友的角度上,我們並沒有幫上他,反而是讓他更痛苦,當我們聽到他正在抱怨的時候不但沒有制止他,而是和他一起抱怨,這樣的結果就是沒有讓朋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是加劇了他對他們總監的不滿,加深了矛盾,如果真有一天他失去了工作,來找你幫忙,那時候你們在抱怨總監的刻薄是沒有用的了。

再說一件事情是我和我媽媽的事情。好多人羨慕我每天回到家裏,就可以吃上熱乎乎的飯,這一點的確我要比你們幸福很多。但是接下來我要告訴你,我媽媽每天做飯用油不會超過20克,鹽也一樣。她用老年人的做飯養生的標準給我一個大小夥子做飯。每天飯菜清湯寡淡,無色無味。所以我幾乎每天都在飯桌上抱怨:“媽媽你今天的鹽又放少了。”“少吃鹽健康”“媽媽我是年輕人,少吃鹽我會渾身無力,不像你們中年人。”“看誰做飯好吃去認誰當媽”我媽繼續說:“你趕緊結婚,我可不伺候你了。”接下來老媽就開始無休止的抱怨,這頓飯吃下來,嘴裏沒味,心裏也沒了滋味了。抱怨有的時候會傳染,就像是在身體裏有個開關,你覺得你抱怨的是對的,可是有人比你還委屈。

其實,我們抱怨的話題無外乎就是以上幾種情況,認爲不公的事情我們會抱怨,對工作的不滿我們會抱怨,對家庭的瑣事我們會抱怨,一切在沒有讀《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抱怨是無意識的,也就是我們從來不認爲自己是在抱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漸漸地發現自己抱怨的真多。抱怨的越多,越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我不敢說讀完這本書,我就不抱怨了,但是有幾點認識:第一,抱怨是一種徒勞。無論我們怎麼抱怨都不會改變事態的發展,該是你做的一樣都少不了,有時候抱怨還不如痛痛快快的吵一架,這樣起碼心裏的是舒服的。如果你沒有勇氣去和你的領導吵架,我建議你也不要在背後竊竊私語的抱怨,那樣是一點用都沒有的。第二,抱怨是對自己的第二次傷害。有些事情看起來很不公平,但實際上也是公平的。因爲從你的角度上看,你的天平多少會傾向於自己的一方,但實際上你看不見別人的背後有不爲人知的故事在其中,就像我的那個朋友,總監爲什麼會給他打很低的分,他工作很拖沓,從來都是最後完成任務,而他總想着如何能投機取巧,卻從未看到別人的努力,這就是他認爲的不公平所在,最後他無休止的抱怨是對自己的第二次傷害。第三,抱怨就如同傳染病,他會在空氣中瀰漫傳播聽到的.人會感染。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要選擇紫手環,一方面是杜絕我們的抱怨,另外一方面也是讓我們在說話前要三思。我們不可能把耳朵閉上,但是我們可以把嘴閉上。即使再愚蠢的人,如果他一言不發,他也是智慧的。

《不抱怨的世界》是改變生活的開始。我們讀這本書不能抱有太功利的心去閱讀,改變自己二三十年甚至是更長時間養成的抱怨的習慣,我們要使自己沉靜下來,冷靜的想一想,我們到底在抱怨什麼,有沒有必要去抱怨,如果真的到了不抱怨不可的地步,我們可以選擇放棄。如果還有理由繼續堅持,我們就不要找藉口,最後我也想對至高在上的領導們說一句話:當我們不再抱怨不公的時候,也懇請領導們不再抱怨我們做的不好,不抱怨是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礎之上。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5

“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 比爾·蓋茨

世界紛繁複雜,人生經歷也變化多端。人的感情會隨着所處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當面對不公正待遇,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感到不滿時,人作爲感情豐富,能夠用語言充分表達自我的動物,往往會發出各種有聲有色的抱怨。但是抱怨來源於哪裏?不是社會的不公,不是我們所經歷的苦難與挫折,實質上是來源於我們自身消極的頑固不化的習慣。世界不是完美無缺的,生活中必有崎嶇不平的道路,就連我們自己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們內心總是不情願地接受,總願意挑剔地找出各種理由以滿足內心抱怨的渴求。面對不滿,我們大多數人所做的往往不是爲了達到一種更好而積極行動加以改進,而總是沮喪地牢騷,抱怨,怨天尤人,這已經是我們無意識的習以爲常的做法。但正是因爲如此,大多數人只能成爲具有消極觀念的普通人,而達不到我們一向追求與渴望的成功。

但是,抱怨有用嗎?不會。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社會不會因爲我們無休止的抱怨改變成我們所理想的天國,生活不會因爲我們抱怨就順順利利,沒有一點繁瑣的事情和挫折,我們自己也不會因爲自我抱怨而獲得我們想要的人生。當我們想抱怨時應該怎麼做呢?威爾鮑溫(Will Bowen)美國最偉大、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他在他這本震驚世界的心靈勵志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一隻“紫手環”神奇功能。開始時將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在堅持21天之後你就會驚奇的發現你抱怨的習慣已經不見了,通過21天的改變,你將會變成一個積極的人,一個努力改變一切的人,而不是那個只會怨天尤人的人。

抱怨不如改變。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當耶穌說:“尋找就必尋見”時,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你所尋找的,你一定會找到。當你抱怨時,你就是用不可思議的念力在尋找自己說不要、卻仍然吸引過來的東西。然後你抱怨這些新事物,又引來更多不要的東西。你陷入了“抱怨輪迴”,這樣的現象將在未來自行實現—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就這樣一直反覆延續,永無休止。所以當我們開始抱怨時,我們積極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就此打住,然後開始換一下手環,逐漸改變我們的思維,最後我們的人上將就此改變。

給自己一個意識,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言語,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慣,我們逐漸變得沉默,沉默能讓我們自省反思、慎選措辭,讓我們說出自己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而不是任由不安驅使我們發出又臭又長的牢騷。林肯曾經說過:“摧毀敵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變成朋友。”要達到這種轉變的第一步,就是從內心開始做起。而我們的言語,會把我們的思想內容告訴這個世界。快樂或悲傷,由我們的言語來決定。我們的言語有着強大的力量。當我們改變嘴裏說出來的話,就會開始改變自己的人生。試試看,剛開始可能會覺得有點困難,但是請仔細觀察,它是如何改變了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當我們改變用語時,景況也會跟着改變。

當我們採用可以激發心中正向能量的命名,來稱呼生命中的人或事物,這樣他們就不會再讓我們煩心,還會給我們實質的助益。

不抱怨從你我做起,改變抱怨,改變思維,走向成功!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6

這一個世界上有了太多的抱怨,批評與閒話,想要改變這一切,就來看看不抱怨的世界這一本書吧!

每一個人一天之內多多少少會有點抱怨、會有點批評、當然也不免會說說閒話了。但是,這些都是一些不好的行爲了,有些人卻想改卻不能改,而《不抱怨的世界》這一本書,正是告訴了你如何改正。首先,讓你戴上一個紫手環,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一些抱怨、批評、講別人閒話,就將把手環戴到另一隻手上,直到21天不移動手環爲止。

在抱怨的世界裏,沒有什麼特別的快樂,到處都是怨氣沖天的,每一個人都是沉着臉的,這樣的生活還有意思嗎?大家不如都想開點,讓這一個世界成爲一個不抱怨的世界吧!在不抱怨的世界裏,大家都開開心心的,每一個人都是陽光的,開朗的,樂觀的,那又何必爲一些瑣事而煩惱呢?你所抱怨的值得嗎?你所想要抱怨的事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當自己遇到不幸的時候,請不要抱怨;當他人遭遇不幸時,請不要漠然旁觀;當遇到有人做錯時,請不要苛刻批評;讓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抱怨、溫暖的世界裏。

記住,當抱怨的時候剋制住自己,這樣才能讓生活更加美好!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7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心靈勵志書籍,讓我覺得頗有感觸!

作者的風格我也很喜歡,覺察着看他的書就像和朋友對話一樣輕鬆,因爲述訴的事實、感想,我們大多切身有體會過,故樸實而具有穿透力!本書顧名思意,目的在於引導人們要學會停止無用的抱怨,創造一個“不抱怨的世界”!爲何要停止抱怨?因爲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達我們的想法。當我們用消弭抱怨來控制言語時,我們就能主動創造生活,引來我們渴望的結果。因而只有控制自己的思想,我們才能成爲命運的主人,靈魂的統帥!所以我們要改變自身的言語、改變自己的思維、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本書也正是透過一個有意思的紫手環遊戲,來詮釋言語改變所能泛起的漣漪效應。具體遊戲規則是:每當你抱怨一次就把紫手環換到另一支手,直到達成連續二十一天不轉換手環就算挑戰成功!

要達成這個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但結果會讓你終生受益,令你的整個人生都亮起,變得積極正面,就算遇到壞事也可以當成好事來辦…威爾·鮑溫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取勝了,而我也躍躍欲試!呵呵…透過此書,我也學會了要用微笑面對所有的人和事,要樹立好的心態,把所有的注意都投注到你所想要的事情上面,而不是不想要的,最後你終究會發現,你所想找的,你一定會找到!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8

我們存在一個相同世界裏,可是我們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感受都不同,比如在晴天裏,有些人會因爲晴空萬里感到愉快,有的人則會因爲烈日當頭焦躁;同樣是雨天,有些人會覺得煙雨濛濛如畫,有人又會因爲天氣陰沉而沮喪,我們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世界,都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想法造就了各自的世界,而我們的話語有表明了我們的想法。當我們開始抱怨的時候,我們的世界就開始灰暗了,而停止了抱怨,世界就越來越好了。

雖然我還沒有戴上紫手環21天,我想“不抱怨”的世界一定會越來越好,而21天也不是個結束,而是應該正是開始,應該是不抱怨的開始,也是積極的人生的開始。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9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心裏在想這可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着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帶起了紫手環,心裏卻怎麼也不肯相信這樣對自己有何有用之處……

但當我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難過……

而這本書裏的就是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爲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爲: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爲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爲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爲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爲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動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爲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與我們做到的。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這讓我很不安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對自己的情緒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懼的面對這個結果,我改怎麼辦?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心情,可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裏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

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裏不能說出來“在還沒有說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說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