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西域到底有多少國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最終爲新疆及更遠的地方。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有今之中亞、西亞及印度。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歷史上西域到底有多少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歷史上西域到底有多少國

確切的說,西域是一個複雜的稱謂,在歷史、地理甚至文化領域各有不同的面貌。要認識西域,必然需要搞清楚觀察的出發點。

不過,西域首先是一個歷史和地理相交錯的概念,並且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西域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多指玉門關、陽關以西的諸多國家、政權和地區。在絲綢之路的影響下,西域也被特指漢、唐兩代中國政府安排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今天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於歐亞大陸中心,成爲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域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而廣義上的西域則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及絲綢之路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的地區(參見《中國歷史地理學》上的論述)。

今天生活在新疆的人回望西域的蒼茫遼闊,常常會聽到西域歷史上有三十六國的說法,那一段久遠而迷人的時代,流傳下多姿多彩的文化古蹟。即使今天新疆的很多地州縣份,依然還保留着不少歷史陳跡,作爲諸多西域古國存在過的憑據。

不過,這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雖然《漢書·西域傳》開頭就是:“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但在歷史上,不論是西漢還是東漢,西域從來都不是三十六國。作爲信史的《漢書》、《後漢書》的《西域傳》所能羅列的西域大大小小政權,前者是四十九國(前輩歷史學家岑仲勉的名著《漢書西域傳地裏校釋》不止49國,包含了所謂東漢分出的國家),而後者是二十二國。一直到清代著名的邊疆地理學家徐鬆寫出《漢書西域傳補註》之後,才流傳下今天人們所熟悉的三十六國一說。

在這古老的絲綢之路上聲名遠播的三十六國指的是:

(1)烏孫: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斯坦的部分;

(2)龜茲: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拜城縣一帶;

(3)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

(4)于闐:今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一帶;

(5)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東南、羅布泊西北一帶;

(6)樓蘭: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羅布荒漠中,後改國名爲鄯善(與今天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有別,所以今天鄯善縣打造的樓蘭鄯善文化其實是戴錯了帽子);

(7)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西南;

(8)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東、車爾臣河南岸,爲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小的國。

(9)戎盧:在今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南;

(10)紆彌: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東;

(11)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南;

(12)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東南的藏桂鄉附近,目前尚有皮山古城廢墟;

(13)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西南;

(14)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東一帶;

(15)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區英吉莎縣東南;

(16)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和喀什市;

(17)莎車:今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後被于闐吞併;

(18)尉頭:今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和喀什地區巴楚縣一帶;

(19)溫宿:今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和溫宿縣一帶;

(20)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後被焉耆吞併;

(21)姑墨:今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一帶;

(22)卑陸: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帶;

(23)烏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一帶;

(24)卑陸後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東一帶;

(25)單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東北;

(26)蒲類:今新疆哈密地區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27)蒲類後國:今新疆哈密地區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28)西且彌:今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東南;

(29)東且彌: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30)劫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東北;

(31)狐胡: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以北;

(32)山國: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東;

(33)車師前國:現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交河故城;

(34)車師後國:現新疆烏魯木齊市及附近地區;

(35)車師尉都國: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東南;

(36)車師後城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周圍。

很顯然,還有一些今天新疆人較熟悉的西域古國沒有在其中,例如大名鼎鼎的大宛、月氏、精絕、蘇毗(就是女國,因爲大小國王都是女人,是一個母系氏族政權,到《西遊記》中被敷衍成爲全是女人的女兒國)之類。

當然,這些國家有的在《後漢書》中出現過,有的在胡三省給《資治通鑑》卷二十附註中記載過,表明漢代的西域諸國如何演變爲50餘國。另外,著名的民族史學家林幹先生在《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一書也據此有過一番梳理。

可是,爲什麼西域絲綢之路上這麼多的國家後來又統一成了三十六國?一個很簡單的`解釋就是:有一些西域國家,後來不包含在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中國境內,例如安息、康居、大夏等,他們屬於廣義上的西域範疇。其實這不是一個全面的理由,例如蘇毗就完全在新疆境內(北接于闐、東北鄰青海通天河、西至天竺、東與吐蕃接壤,也算一個大國),但它爲什麼也不在其中?

精絕在三國兩晉時神祕消失,留下了今天的精絕尼雅遺址,根據史書記載,有研究者推測是被蘇毗國攻擊,蘇毗顯然比精絕國強大。在《漢書》中,精絕全國僅480戶,人口僅有3360人,能戰鬥的士兵僅500人上下。儘管蘇毗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濃厚的原始風情,平時喜歡往臉上塗抹顏料,頭髮不論男女一律披散。但蘇毗卻是個富有的國家,屬民以畜牧業、農業爲生,男子務農狩獵,女子要麼出將入相,要麼就是盡享一家之主的榮光。蘇毗出產有上等黃金,還有黃銅、硃砂、麝香、犛牛、蜀馬、駿馬等。國中尤盛產鹽,與印度有貿易往來,具備相當殷實的國力。比起精絕受較爲糟糕的自然條件威脅:“澤地溼熱,難以履涉,蘆葦茂密,無復途徑”,所以人口並不多,無論如何,蘇毗都應該比精絕更有優勢。

所以,西域有三十六國的說法是一個不準確的概念,或者這僅僅是一個概數。我們有必要認清,歷史上的真實西域面貌。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需要說明,西域歷史的演變並非是這36國和50餘國的互相傳承,這僅是漢代400年間的西域。之後南北朝有柔然汗國、突厥汗國、高車、厭噠、鐵勒諸部落,隋唐時期的曲氏高昌、回紇、回鶻、黠戛斯部;兩宋時期的葛羅祿部、東西喀拉汗國、回鶻高昌、李氏于闐、花喇子模、西遼國、乃蠻部、康裏部;元明時期蒙古諸部察合臺汗國及其分裂政權、瓦剌等等。所以,實際上西域2000年來的有過的國家和政權大大小小多達上百個,也因此才鑄就了豐富多彩、傳承不絕的多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