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天麟二首其一》賞析

《和李天麟二首其一》作者爲宋朝詩人楊萬里。其古詩全文如下:

《和李天麟二首其一》賞析

學詩須透脫,信手自孤高。

衣鉢無千古,丘山只一毛。

句中池有草,字外目俱蒿。

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帶糟。

【前言】

《和李天麟二首》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楊萬里所題寫的二首詩作。該詩創作於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簡明地表述了詩人的新詩學思想。

【註釋】

①透脫:靈活而不拘泥陳法。孤高:峻拔超妙。

②衣鉢無千古,丘山只一毛:佛門中以衣鉢授受,以示統緒相傳,但能悟入者也不必死守成法,大可徑自作祖,超越乃師(此處打個比方,即原來把師父視爲丘山,今則視爲一毛)。這裏用來比喻作詩,要有創新精神。

③句中池有草:指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一聯的得來,據《南史·謝惠連傳》:“(靈運)嘗於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爲工。嘗雲:‘此語有神助,非吾語也。’”楊萬里之所以如此推崇謝靈運的這一聯詩,也是因爲其獨創性。正如唐代日僧遍照金剛《文鏡祕府論》南卷《論文意》所說:“凡高手,言物及意,皆不相倚傍。……‘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其例也。”“詩有天然物色,以五彩比之而不及。由是言之,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如天然。如此之例,皆爲高手。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如此之例即是也。”

④字外目俱蒿:《莊子·駢拇》有“蒿目而憂世之患”之說,後世因用“蒿目”比喻關心現實的政治社會。但楊萬里這裏更進一步認爲,詩歌表現現實最好不要直說,而應見之於言外,使讀者得“味外之味”。

⑤可口:指詩篇有意味。

⑥霜螯:秋天的蟹。螯本是蟹鉗,這裏以局部代整體。糟:未清帶滓的酒。秋天飲酒吃蟹,其樂可使人久久回味,詩人以此比喻詩歌所應達到的'藝術效果。

賞析

宋代的江西詩人從佛教尤其是禪宗裏面接受了豐富的思想,在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的許多方面都進行了探索。楊萬里雖然自稱跳出了江西陣營,但他實際上是超越和揚棄,而不是完全的脫胎換骨,所以,在他的創作活動中,還能不時看到江西理論的影響。這首詩繼承呂本中、曾幾等人以禪寓詩、以禪論詩的傳統,以“透脫”和“信手”爲出發點,闡述了自己關於詩歌創作的見解。同他的許多前輩偏重於詩歌技巧不同,楊萬里所強調的是創作精神,這就是打破權威、獨任性靈,根據自己的時代特色和個人特色,創作出新的篇章。否則,就會像死參話頭而不能證道成佛的僧人一樣,永遠也不會領悟詩歌王國的奧祕。

從這些方面,看得出楊萬里對南宋江西末流“雖左規右矩,不遺餘力,而往往不知出此(按指“須於規模令大,涵養吾氣”),故百尺竿頭,不能更進一步”(呂本中《與曾吉甫論詩第一帖》)的現象是極爲不滿的。他本人就在詩歌史上有了新的發展,創造了“誠齋體”這一獨特的藝術樣式。例如,他很善於用小詩來描寫瞬間感受,“如攝影之快鏡,兔起鶻落,鳶飛魚躍,稍縱即逝而及其未逝,轉瞬即改而當其未改,眼明手捷,蹤矢躡風,此誠齋之所獨也。”(錢鍾書《談藝錄》第118頁)這種瞬間感受的飄忽性,有時也和禪思之來去一樣無從捉摸,楊萬里的特長之一就是能夠及時把它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