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求賢詔》賞析

高帝求賢詔(漢書) ◇原文

《高帝求賢詔》賞析

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①。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②?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爲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③。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④。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⑤。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酇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⑥。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爲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⑦。有而弗言,覺,免⑧。年老癃病,勿遣⑨。

◇註釋 ①高帝:漢高祖劉邦,秦末沛縣豐邑(今屬江蘇)人,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前206-前195年在位。詔:詔書,皇帝的`命令或文告。伯:通“霸”,春秋時諸侯盟主。

②患:原因。人主:君主。奚由:從哪裏。

③宗廟:祭祀祖先的廟堂,古人以天子宗廟爲國家的象徵。亡:通“無”。

④遊:交往共事。

⑤朕:本爲人之自稱,自始皇起專用爲皇帝的自稱。

⑥御史大夫:漢朝僅次於丞相的行政官員,輔助丞相監察事務,掌管機要文書。昌:周昌,沛(今屬江蘇)人,跟隨高祖起兵破秦,爲中尉。劉邦即位後爲御史大夫,封汾陰侯。相國:即丞相,處理國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長官。酇(cuó)侯:即蕭何,沛人,“興漢三傑”之一,劉邦立,論功蕭何第一,封侯。御史中執法:御史中丞,這裏指諸侯國掌管監察、執法職務的官。

⑦意:好的聲譽。稱:符合。身勸:親自前往勸說。詣(yì):往,到。署:題寫。義,通“儀”。

⑧覺,免:發覺以後免職。

⑨癃(lóng):虛弱多病。

◇鑑賞 高帝即漢高祖劉邦,本文是他發佈的一道求賢詔令。文章短小精悍,寥寥數語即清楚地說明了詔令求賢的原因、目的以及徵召的標準和辦法,並明晰地道出:創業需要人才,守成更需要人才。從而反映了高祖求賢若渴的誠意。全文結構嚴謹,環環相扣。

◇妙評 此詔期望殷勤,法制詳細且能流麗端莊,跌宕勁峭,兼而有之。高帝之雄氣偉略,殆具足見矣。

——清·餘誠《古文釋義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