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宣言讀後感

“盡善盡美”一詞,來源於古代音樂史中孔子所說的《韶樂》。孔子評論《武樂》“盡美矣,未盡善也”,而評價《韶樂》“盡善盡美”。

第二次宣言讀後感

我很喜歡“盡善盡美”這個成語,不僅僅是因爲這個成語出自音樂,更因爲我在生活中,也是一個近乎完美主義者。爲何我要將讀後感的題目定爲“盡善盡美”?是因爲我在閱讀了現代出版社2005年10 出版的一本由王小平寫的書《第二次宣言》一部分後,發現王小平所倡導的夢想世界與未來是“盡善盡美”的。

在第7頁,王小平說:“人類需要尋找同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應該體現着全人來的共同的利益、共同需求,符合人類的公共同本性,超越了種族,膚色,超越了民族、國界,超越了制度、傳統,超越了年齡、性別、職業。“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題口號。”王小平說,“我很喜歡這短短的十個字裏浸潤的那種"天下一家"的中華文化的氣韻和芬芳。”

“智慧奇女 絕妙奇想 曠世奇書”印在封面上。王小平寫這本書時,僅有21歲,這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與求知慾,我想知道,爲何年紀輕輕的少女可以向全人類提出“第二次宣言”。今晚,我讀了50頁。豐富的想象力,智慧的語言,使我主動地從書桌的筆記本轉向電腦,寫下今天的第一篇讀後感。

何謂“第二次宣言”?

原來,王小平所定論的“第二次宣言”是相對於達爾文於1859年,人類從猿類進化而來的第一次宣言而來的。那麼,王小平提出的“第二次宣言”,指的是什麼呢?書中第45頁黑體字標明:

“人類從猿類進化而來,

必將向仙類進化而去……”

原來,天才少女王小平所倡導的“第二次宣言”指的是從“人類”進化到“仙類”!這不得不讓我驚歎於她的魄力與才情!

第43頁,王小平將日期定在了2039年4月14日。書中這樣寫道:“誰能想象到,從頭髮絲中提取一個細胞克隆,輔以神奇的人工智能系統,就能使死去的大師"復活"呢?前段時間,地球村頂尖級生命科學家和人工智能專家,把達爾文、培根、黑格爾、馬克思、蘇格拉底、尼采、悉達多、孔多塞、秦始皇、孔子、李白、曹操、曹植父子、蘇軾……都一一復活了……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在中國北京科學大會堂進行着一場空前絕後的"人類向何處去"的研討會,稱爲"曠世絕響,已故大師華山論劍"。剛剛復活的大師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地球村每個村民的未來。會場氣氛熱烈,並明顯地分成了兩個陣營……”

這樣的奇思妙想是多麼令我驚歎!

王小平的傳奇,在“作者簡介”中,我們可以得知,她在上高一時,在全班成績第一(高於第二名70分)的情況下,毅然放棄了人人嚮往的上大學的美好前程,走上了與衆不同的成才之路。爲何決定回家自學,是因爲王小平發現了在學校一個學期才學十幾本書,而自己一個學期至少可以讀幾十本書。

17歲作學術報告,18歲在高校辦系列講座,19歲與人合作《大成奧祕--超越美國成功學》,20歲出版《本領恐慌》,王小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因爲閱讀的篇目還很少,所以今天只能短短寫這些。

我非常喜歡《第二次宣言》所揭示的財富、生命、夢想的真諦:

“追求財富,不能忘記珍愛生命,

珍愛生命,不能忘記胸懷夢想。

失去了生命的財富,頃刻化爲泡影,

失去了夢想的生命,猶如行屍走肉。

財富很偉大,

生命比財富更偉大。

擁有夢想的生命,纔是最偉大的。”

【擴展閱讀篇】

讀後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後纔有"感"可言,它將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閱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首詩 而後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形成文字,就是讀後感。

注意點:

1、吃透文義。寫讀後感之前,索要寫的對象文章或者書籍要讀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讀不透,寫的時候就會東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寫讀後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萬不要說教別人,令人味同嚼蠟。我看過一個孩子的讀後感,從頭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對別人指手畫腳,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鑲嵌其中,滿以爲光彩奪目,實則堆砌材料。讓人不願意讀下去。這是很多孩子寫作的共性。

一、首先了解"經典式"讀後感的結構模式

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觀點、看法,"讀"與"感"之間,還要有"感點"前後銜接。因此,讀後感的中心一般結構模式可以如下圖所示:

述讀(前提)

發感(論證)

感點(橋樑)

結感(昇華)

在這個結構模式中,"感點"是關鍵,沒有了感點,讀後感也就失去了靈魂,也就無所謂"讀後感"。感點,就是你讀後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點。

在整篇文章中,感點在"述讀"與"發感"之間起着橋樑的作用,是結構全文的紐帶。"感點"承接"述讀"。讀後感的寫作,必須是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結果。"感點"也領起"發感",它是發感的依據。發感必須圍繞感點展開論述,對感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議論爲主,突出一個"感"字。"結感"收束全篇,昇華感點,是"感"的歸宿。

注意:很多孩子的讀後感,複述完故事內容,就開始寫感,翻來覆去,就幾句話,就是多寫一點,也是不着邊際,一盤散沙,主要是缺乏"感點"這個橋樑,顯得很突兀,過度不自然,不順暢。

二、掌握"經典式"讀後感的寫法

第一步:擬主標題,這一部很重要。很多孩子直接寫《 xx》讀後感,別人讀的時候就引不起興趣,會想到這樣沒有主題的讀後感會不會浪費時間呢?如果有了一個非常醒目的標題,就會讓人有一種樂於閱讀的心思。所以,雖然也可以不要主標題,但是我還是建議擬主標題。過江龍進來的文章都學會了擬主標題,如:《愛是戰勝邪惡的天然屏障--讀《哈里.波特與魔法石》有感 》、《擁有一顆平常心--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感》、《謙虛功的基石-讀《謙以行善,金榜提名》有感 》等等。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個人擁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一樣,先是好看了三分呢。

注意點:標題一定要高度濃縮你的感悟心要。不要泛泛而寫,一定要結合感點,否則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

第二步:述讀--引

講述:在通常情況下,要圍繞感點,引述材料。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簡述原文相關內容。寫這部分內容就是爲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爲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注意點:1、在述讀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簡,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籍、文章的具體內容。

2、對於原文的述讀,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較長的,只能夠是簡述與感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而與感點無關緊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愛了。

4、"述讀"材料要精簡、準確、有針對性,這是讀後感成功的第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了一半。這一部分如果拖沓冗長或者與主題不相符,就會讓人反感。

第三步:感點--議

議,就是緊承前一段"述讀"所引述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也就是中心論點。

注意點:感點的提出,要有與之相關的所讀材料。如果沒有述讀的這部分材料,感點就是無源之水,流而不遠;感點也只能是空發議論,泛泛而談。所以,不管述讀在感點之前,還是在感點之後,首先要有述讀的存在,其後纔能有感點的成立

第四步:發感--聯

"發感"就是對"感點"--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這一部分是讀後感的主體部分,是對感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的正確性,或正面論、反面證證明感點的合理性。

注意點:1、所擺的事實、所講的道理都要圍繞感點來展開,而不能遊離於感點之外。也就是你選的例子和所講的道理和感點要有共鳴,不能另立一個論點。否則,就會不知所云,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一些孩子在聯繫實際的時候,所選的題材和 感點貌似相似,仔細一對比,表達的思想不一樣,這樣就讓讀者看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了,切忌。

2、發感還要聯繫實際,深入論證。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

3、聯繫實際,要有針對性,必須緊扣感點,而不能泛泛而談,不能脫離感點隨意聯想,不着邊際。

第五步:結感--結

結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

注意點:1、不管怎樣結尾,都要與前面的幾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是橫空出世,說一些不着邊際的話。表決心式的結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頭蛇尾的感覺。

2、要結得自然,順理成章收束全篇。或發人深思,或氣勢磅礴,或首尾呼應,暗合標題,都不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