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第二次讀後感

讀《沒有第二次》有感

沒有第二次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名叫《沒有第二次》的文章,講的是一件蘇格拉底教育他的學生的事。

《沒有第二次》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天,蘇格拉底的學生們問他人生的真諦是什麼?蘇格拉底沒有直接給他們答案,而是把他們帶到了一片蘋果園,說:“你們從這裏一直走到園子的盡頭,路上選一個你自己認爲最好的蘋果並摘下來,記住,你們只能摘一次。”說完,他便走了。不一會兒,他的學生陸陸續續的走到了園子的盡頭,帶他們全都到齊以後,蘇格拉底問他們是否摘到了自己認爲的最好的蘋果時,學生們一個個都搖起了頭,並請求蘇格拉底再給他們一次機會,這時,蘇格拉底說:“沒有第二次,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爲什麼蘇格拉底的學生們沒有一個摘到自己認爲最好的果子呢?因爲發現一個較大的果子時,認爲後面還有更大的,而走到後面時卻認爲都沒有剛纔的大;而另外一些人發現了較大的果子時,就摘了下來,到後面時又認爲後面這些比手中的大。所以他們永遠不可能摘到自己認爲最好的果子。而蘇格拉底那句:“沒有第二次,這就是人生的真諦!”也成了一句名言。

人生就與採果子一樣,當你只有一個選擇時,你無法預測以後還會有更好的或者更壞的,所以如果你選擇了它,就不要再去看別的,要一心一意的去做好它。如果你認爲你選擇的是錯的,那你也不用自暴自棄,因爲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更沒有時光機,既然你無法回到選擇的那瞬間,與其每天生氣的過下去,不如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

人生其實也是一場遊戲,而這場遊戲的輸贏不僅僅是因爲選擇的好壞,更多的在於你是否用心的去贏得這場遊戲!

本書的作者是當今美國外交理論界的領軍人物之一----布熱津斯基,講述了近年來美國三位總統在國家關係和外交戰略上的得與失。

故事從80年代末開始,那是一個世界風雲變幻的時期。老布什處在一個歷史大變革的年代,蘇聯的解體使美國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帝國霸權,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朝代能和當今的美國相提並論。美國掌握着如此之多的財富,擁有如此之強悍的軍事實力,吸納如此之廣的科技人才和技術儲備。老布什領導下的美國站在了世界的巔峯之上,使得蘇聯在並不激勵的痛苦和掙扎中慢慢肢解和崩潰。就在美國需要重新梳理這個世界的脈絡時,老布什在國內政治的亂麻中未能抓住選民的心,他的連任成爲了泡影。

克林頓的上臺並沒有延續老布什的思路,也許他更擅長國內事物,熱衷於全民福利和IT泡沫。據說克林頓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私人關係慎密,並通過兩位領導人的友誼不斷的推動俄羅斯的國內改革和夢想中的帝國復興。而俄羅斯處在一個既未能被西方完全接受,又未能使國內改革成功的陣痛折磨中的尷尬境地。俄羅斯處境的改變直到普京的出現。昔日的敵人已經不復存在,也許此時期的`美國已經是獨孤求敗,漸漸失去的方向。

直到“911”的發生使得美國終於發現敵人的所在,世界上任何仇視美國、不認同美國價值觀的國家都是邪-惡的,先是阿富汗,然後是伊拉克,接着還有利比亞、伊朗、朝鮮等等。打着反恐的旗幟,一切武力都有了合法的外衣,即使伊拉克戰爭後來被認爲是一場錯誤和沒有理由的行爲。美國從此開始走向歷史的深淵,不僅債臺高柱,而且所作所爲不僅沒有的世界的認同,而是就連昔日盟友也產生的離間之心。多年的反恐戰爭沒有使阿富汗的塔利班消失,反而使其捲土重來。伊拉克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戰爭沒有起到解決問題的作用,反而印證了美國國際政策的失敗。也許美國需要一個敵人使他有施展全球霸權能力的機會和展現治理世界的信心和活力。顯然小布什領導的美國沒能實現這一目標。也許美國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毀掉帝國的很可能不是來自外來的威脅,而是內部的迷失和空虛以及領導的錯誤和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