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100》讀後感

不得不說,拿到這本書時心情是有些小激動的。

《紫禁城100》讀後感

因爲從這書準備正式出版前,我就看到過她的一些介紹,看了之後非常感興趣。心裏暗暗在想,等某當網或者某東網一上架,就立刻搶購。

沒想到一上架,一看價格,一百多一本,有些猶豫了。於是想,等搞活動降價點再買吧,反正這也不是趕着用來考試或者寫論文用的。

然後一等,幾個活動過去了,這本書一點沒見降價。厲害了。又想,那就等以後資金充足時再買吧。

再一等,想下決心買時發現,沒貨了。等到現在真正拿到手,已距離第一次初版兩三年後了。所以,有些事或許還真等不得。

但是,人等不得的東西,對於整個歷史長河,對於整個天下萬物而言,沒什麼是等不得的。幾百年過去了,多少人在紫禁城中悲歡離合,終究敵不過時間,都消散而去。唯有這座斑斕的宮牆,仍在大地上看着四季的變化。

當我第一次去故宮時,我就被這些宮殿給深深地吸引。

尤其是去參觀前,還專門去找相關的紀錄片《故宮100》來看。看了再參觀完故宮後發現,怎麼可以有如此讓人歎爲觀止的景物?故宮裏的每一個宮殿、每一個雕塑、甚至每一個物件,背後都有無數的文化典故和價值取向。於是這推動着我,想進一步地去了解她。這就是我爲何一直如此想要翻閱《紫禁城100》這本書的原因。

拿到《紫禁城100》後我一口氣用了四天時間就看完,仍覺得不過癮。這本三百多頁的彩印版的書籍,儘管已經把故宮的每一個有典型故事的地方,都以豐富的視覺圖例展示出來,但是,也難免的是,必定還有很多很多限於篇幅或者其他因素而不能盡言的故事。

比如,三大殿都有的脊獸,每個小脊獸背後都有不同的寓意。如最後一個騎着鳳凰的仙人,原型據說是春秋戰國的齊閔王。據說當時他被樂毅追到無路可退時,來到了懸崖邊上,突然一個鳳凰從天而降,救走了他。所以這個騎着鳳凰的仙人,其寓意是絕處逢生、逢凶化吉。

還有在許多地方看到的龍頭或者龍獸,其寓意是水,由於紫禁城都是木結構的建築,按五行之說,水克火,則說明希望通過它們來鎮守這些宮殿,達到避免火災的願望。

可以說,紫禁城裏的學問實在太多了。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下的中央高臺,從高空俯視的.話是一個巨大的土字,是因爲按五行秩序,王土居中;天安門城樓內外的華表柱上立有小獸,名叫望君出和朝天吼,前者寓意是每當皇帝耽於宮廷逸樂時,小獸就發出無聲的吶喊,敦促皇帝要出來關心民生,而後者則當皇帝出遊久久不返皇城時,便呼喚皇帝快點回來處理政務,這種利用建築元素進行無言進諫,僅見於中國傳統建築;

又如,午門的主樓面闊九間(60.05米),進深五間(25米),爲最尊貴的九五之數,按“九”爲數理中陽數之極,“五”居陽數之中,應《易經》乾卦中“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之象,據說此等構造絕不會在“門”的等級中出現,可見午門的重要性;內金水河從紫禁城西北流入,是因爲象徵着遠接生命之源的崑崙山;太和殿前有18個鼎式銅爐,代表當時的18個行省,左右分列九鼎,是爲了合大禹鑄九鼎之數;乾清門以北的後宮,中路是帝后正寢兩宮殿,中間加建交泰殿,兩旁東、西各六個宮院,北面東、西五所,組成乾坤交泰,十天干、十二地支的數理……如此之類的設計理念千千萬萬,不一而足,全都集中體現在了宏大的紫禁城之中。

或許,正如書上所言:“歷史給我們留下這座六百年前的天下和宇宙的中心,明月清風,與我們一起見證這悠長的文化如何無有間斷。”

然而,真正讓我深思的,不只是這些匯聚着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載體。真正引起我困惑的是,爲何如此博大精深的設計,仍不足以讓明清兩個王朝千秋萬世?

往小裏說,即使是許多防火的設計和象徵,也不能讓故宮裏的宮殿免於火災的影響。據瞭解,三大殿自建成以來就遭受過許多次傷害:明永樂十九年,奉天殿遭遇雷擊,三大殿峯焚燬,正統元年至正統六年重建;嘉靖三十六年,再遭雷擊,三大殿焚燬,嘉靖四十一年再次完成重建;萬曆二十五年三大殿遭遇火災焚燬,天啓七年重建;康熙十八年太和殿西邊御膳房失火,太和殿再次被焚燬,康熙三十六年完成重建。

爲何,會如此?

再則,如此宏大的建築羣,背後卻是無數平民百姓付出的血汗。單說太和殿前和保和殿後的“雲龍階石”,據說原料重量超過200噸,採自房山大石窩,距京城100里路,光是出坑就動用了萬餘民工,6000多名士兵,由於石料太重,專挑隆冬,先讓數萬民工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開井,供人馬引用,同時以潑水成冰的方式,在冰道上加上滾木拽行;以二萬人力,騾子上千,緩行28天才到達皇宮!一塊雲龍階石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整個紫禁城?

不由得想起一句話:“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多少年過去了,故宮暫時還依然屹立在“天下”的中心,但當年的帝王將相和平民百姓卻都不復存在,都隨着歷史的長河消散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