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閱讀感悟

陶行知爺爺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偉大人物。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走進陶行知的讀後感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走進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閱讀感悟

  走進陶行知的讀後感篇一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向人類貢獻的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範爲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不愧爲大家景仰的"萬世師表"。先生的名言雖然樸實,卻極富哲理,並且貼近我們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

(一)"爲人"誠篤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師爲人範。他道出了作爲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教師的道德品質,不僅是規範自己行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於教育學生的需要。教師職業的特殊在於育人,不僅用自己的學識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僅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陶行知主張教師要以身作則,“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他深信這種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誨,諄諄善誘,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爲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啊!在學生面前,教師是一個榜樣,是一本書,是一幅畫,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風尚是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爲學"嚴謹

教師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承擔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須應該具備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週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需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接着文明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以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爲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學習是永遠無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認爲教師應"發前人所未發,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師做一個發明家,不做一個教書匠。他提出的這種教師觀正是我們當代教師所應追求的。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游刃有餘,就必須要善於利用時間,做一個嚴謹篤學的人,像海綿吸水那樣孜孜不倦地學習,切實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通過刻苦鑽研和積極實踐,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以新的姿態與新的風貌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爲師"行勝於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闢地指出:"行動是中國教育的開始,創造是中國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個突出的特點,即是具有與時俱進的前瞻性、實踐性和創造性。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爲了培養人,造就人,發展人。一所學校,一個教師如果真正感悟學陶實質,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就會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不斷創新,有所建樹,實現陶行知提出的"教學做合一"之"做"。如果我們滿足於一幅標語、一個口號、一種形式,則新課改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新課程改革推進中,我總是鼓勵自己多想一些困難,少一些畏難;多學一些理論,少一些空論;多做一些行動,少一些被動,自覺接受新課改"三個挑戰",即教育觀念的更新與挑戰,教育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教育方式及技術革新與挑戰。在新課改實踐中,養成剖析反思的習慣,創造性地解決教學實踐問題,從而不斷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課堂教學是老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塑造靈魂,培養能力的前沿陣地,也是老師發揮才智,譜寫青春樂章的立體大舞臺。爲了讓學生真正成爲未來社會的新型人才,也爲了成就我們最美麗的事業,我願意在三尺講臺上,爲學生彈奏最美妙的人生樂章。

  走進陶行知的讀後感篇二

讀了《走進陶行知》一書後,陶行知思想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我覺得自己有這樣一份責任要將其思想傳承並且把它發揚光大。如何以陶行知的教育教學思想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呢?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學生知識的獲得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引導幫助下“通過自己的活動,發現某個對象的某些特徵或與其他對象的聯繫”的過程。讓學生經歷這種“做”的過程,學生才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步獲得探索與創造的感性體驗和掌握的思想方法,從而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運用的能力。

如:在教授課文《可貴的沉默》一課中的“喜出望外”時,我讓學生模仿課文中同學們的動作,並叫學生邊朗讀邊表演,感受那種超出想象的驚訝,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和體會,明白了“喜出望外”的意思。再如:學生總是將“休”和“體”混淆,於是,我在教學“休”字時,靠在講臺邊上,問學生,我這是在做什麼。孩子們都能說出我靠着桌子在休息,這時機靈的孩子很容易聯想到“休”字就是“人”靠着“樹”休息。這樣學生很快將“休”字記住了,也區分了“體”字。這樣教學生字的方法生動有趣,能讓學生很快掌握,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曾給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養創造力要像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並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松樹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正如現代的教育,對學生要有各級各類不同層次的教育,培養出有各類才能的人才。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其個性,他們的脾氣性格、興趣愛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們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對待每個學生都要仔細觀察、充分了解他們,使他們在學校能受到良好的適合其發展的教育。

對於一部分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生,應該給予他們充分的鼓勵和鞭策。引導他們採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暢遊。有些學生只要教師指出缺點錯誤就能改正,這樣的學生一般只要老師適當點撥,不需要大張旗鼓實施說教。有些學生,特別是在家受父母過於寵愛的學生,你如果對他們態度暴躁、方法簡單、言語粗俗,教育不但不見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耐心、細緻、多方配合的教育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育教學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學對象,那麼你就無法使學生聽從你的教誨;如果你不瞭解學生的特點,你就不會知道如何發揮他們的長處,也不能彌補他們的不足。就像醫生給病人治病一樣,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實施醫治,才能藥到病除。好的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之後,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那麼他們的學習效果將會更加顯著。

  走進陶行知的讀後感篇三

陶行知爺爺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今天,我有幸讀了《走進陶行知》這本書,它使我對陶行知爺爺的認識又更進了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做一個像他一樣的人。他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時時回想在我耳邊。讀完全書,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張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兩隻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講陶行知爺爺的衣服有兩個口袋,一隻口袋裝公款,一隻口袋裝私款。有一次,他要坐車回家,可他沒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裏想:“決不挪用公家一分錢”。於是他就從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爺爺這件小小的事讓我深有感觸,我覺得自己要向陶爺爺學習這種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說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學校生活中,我們也要向陶爺爺學習,不破壞學校的一草一木,保護校園的自然環境,使大家在一個充滿生機、充滿綠意、充滿活力的校園中快樂地學習;其次不拿班集體的一針一線,對班集體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東西一樣愛護,真正做到物歸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爺爺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愛滿天下”。他愛國家、愛民族、愛他人、孝敬長輩……說到這兒,我又想起書中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四塊糖果》。陶爺爺把四塊糖果獎給了犯錯誤的學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動了,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從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爺爺以獎勵的獨特方式來教育學生,使人知錯就改,非常得睿智!

像這樣的讓我有感觸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當我讀到“誠實無欺”的內容時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師、家長對我們講過無數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誡自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陶爺爺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以後,我要努力,爭做新時代的“小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