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數學素質教育的特點分析和反思

【摘要】爲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國家對教材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其中高中數學新課標具有綜合編排的體系、富有一定彈性的教材結構、注重從實際問題引入等特點,更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更適合一線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關於高中數學素質教育的特點分析和反思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標;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8.25【文章標識碼】A【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1-0054-01

如何科學、合理、正確地使用好新教材,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能力,是每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高中數學新課標的很多特點更適合實施素質教育與問題發現和探索創新。傳統數學教育存在着以下主要問題:數學教學“不自然”,強加於人;缺乏問題意識;重結果,輕過程;重解題技能技巧,輕普適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機械模仿多,獨立思考少;“講邏輯而不講思想”。爲了避開以上問題,現在的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分幾個模塊,有必修與選修,具有人性化的設計,有利於因材施教和探索創新,它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宗旨,具有許多適合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

一、體現現代教學觀念編排的知識體系,便於數學教學與國際接軌,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

對主要創新點,即設置“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以問題引導學習,從而加強了“問題性”;使用“先行組織者”等手段,加強類比、特殊化、推廣等邏輯思考方法的引導,以加強“思想性”;強調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繫以及數學應用,以加強“聯繫性”……教師對此給予了較高評價,認爲這些做法使教材的呈現方式面貌一新,在改進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等方面都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也有利於我們展開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

二、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數學學習從教室引向了社會,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羣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學一線的教師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這些特徵,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數學課改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係: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基礎與創新;數學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數學化與情境化(直觀與邏輯、形象與抽象等);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過程與結果;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書本知識與數學應用。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的一點思考:

1、科學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在預習中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高中數學新教材是一個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知識編排順序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而一個善於提前閱讀教材、自我探索知識的學生,通過閱讀,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逐步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前預習、閱讀教材,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新教材的這一特徵,每節課都會拿出十至十五分鐘的時間給學生閱讀教材,讓其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

(1)設置出適合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和強烈的求知慾去閱讀。

(2)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觀點。

(3)對於有爭議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嘗試在小組中得出答案,即使錯了,也要給予積極的肯定。

在課堂閱讀的同時,我積極鼓勵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超前預習、閱讀教材,相互討論,實現了數學學習的良性循環,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一些原來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成績也有了飛速的提高。

2、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強烈願望,進而轉化爲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3、拋棄“高分低能”,講求知識與能力並重,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因此,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重結論與過程的統一,是數學教學的一條基本原則。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背誦條文,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繫。它排斥學生的思考與個性發展,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而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程度,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

4、利用“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它是我國教材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但由於受功利主義的影響,也是最容易被教師遺忘的角落。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這一部分內容採用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學生的寒暑假,鼓勵學生在學習相關內容時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學習計劃,並安排課時進行交流,論證計劃的可實施性。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鼓勵學生走向社會。

課程改革爲從應試教育轉變爲素質教育構建了良好的平臺,也爲師生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啓示。因此我們應該把改革深入到我們教學工作的實際中,真正做到通過課程改革引發實際教育教學中思想、觀念、方法等的改變,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貫徹於教學過程中,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