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六年級語文知識點:《賣火柴的小女孩》

國小六年級語文知識點:《賣火柴的小女孩》

關於國小六年級語文知識點:《賣火柴的小女孩》

爲大家整理了國小六年級語文知識點:《賣火柴的小女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賣火柴的小女孩

1.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他的作品還有:《海的女兒》、《醜小鴨》、《拇指姑娘》。本課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爐,是因爲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溫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噴香的烤鵝,是因爲她十分飢餓,渴望得到食物;最後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爲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飛走,遠離寒冷、飢餓、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動,是因爲作家巧妙的表達方法: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想和殘酷的現實交替出現。

4.寫出下面兩段話的'理解。

(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離開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就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

(2)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經”指的是火柴擦燃後的幻想。前一個“幸福”指小女孩臨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指小女孩死後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更多內容請關注國小頻道:國小六年級語文知識點:《賣火柴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