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觀後感

柴靜的《穹頂之下》最近一段時間無疑是炙手可熱的,同名的美劇和斯蒂芬金的小說原着恐怕沒想到這個名字會在遙遠的東方國度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穹頂之下》觀後感,歡迎閱讀。

《穹頂之下》觀後感

  《穹頂之下》觀後感(1)

從人人做起,保護我們所依賴的環境,讓天空變藍,讓星星充滿夜空。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不能預測未來,不能穿越古代來和自己的行爲做對比來分辨是對是錯,我們希望未來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見藍天、我們也希望未來自己的孩子可以過的好,沒有麻煩。

我覺得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想到它這麼強大,它搶走屬於我的顏色。被搶走的不只是天空的顏色,也將生活變得單調,無趣甚至低悶。我本是挺討厭風這種東西,但是,現在我多麼渴望來一陣風吹走它,吹走我心裏的“霾”。

在告訴發展的時代裏,我們一直把目光注視在GDP,城市化進程,國內生產總值上,注視在高速發展的繁榮上,注視在燈紅酒綠的城市中。我們的雙眼被繁榮的光芒所吸引,我們的思想沉醉在紙醉金迷的喧囂中。我們的身體還享受着喜悅的美酒,眼前的繁榮像巨大的光幕,籠罩在天空上,只有少數人才能看到光幕後的黑暗,才能感到喧囂後的平靜,才能嚐到美酒中的苦澀。很有幸,今天我能觀看這部讓人震憾的影片,讓我們引發思考,這觸動了我們心靈的風暴。

  《穹頂之下》觀後感(2)

今天,我看了“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

柴靜和崔永元的“自拍紀錄片”行爲,是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很有價值的努力,值得尊敬(雖然我對崔永元轉基因片子的結論並不贊同)。十八大之前,我認爲體制內的媒體,雖然戴着鐐銬跳舞,但還有可以拓展的空間,但這兩年下來,我已經看不到這種希望……所以,柴、崔二位的努力,實際上,在是利用體制外的某種“自由”,在幫助整個新聞行業實施“突圍”。當然,所謂“明星效應”肯定是存在的,但這本來也是有效傳播的.題中應有之義,明星、資本、權力……哪個對媒體行業不構成影響?但毋庸過分焦慮——崔的片子,其取材和論證邏輯也受到強烈的質疑,這就是輿論場的自我制衡、糾偏的結果。

  《穹頂之下》觀後感(3)

《穹頂之下》這部長達一小時四十分鐘的視頻中,柴靜講故事的能力,是非常出色的。也正是這種能力,使得傳播變得有效、而不是類似官樣文章般的無聊,這正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傳媒人學習的!柴靜“霧霾”的專題,我認真地看完,而且深入調查過污染問題,但是,我承認自己對霧霾問題的認識程度,遠比不上柴靜——柴靜的沉靜、理性、對材料掌握的充分與展現過程的淋漓盡致……很有說服力。對這個國家的改變,知識分子是有責任的,但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只能服膺於真理,而不是金錢、權力、還包括容易導致“文人相輕”的自我的虛榮心。

  《穹頂之下》觀後感(4)

今天上午看了一部環保片《穹頂之下》,以爲是央視作品,後來才知道是央視前記者柴靜的自費作品,103分鐘花費百萬資金,主題只有一個:霧霾是什麼怎麼來的,我們該怎麼辦?

整個一上午都在觀後的沉思當中,一部作品揭示的霧霾真相竟然是行業利益、部門私利、法規虛無的產物,比如汽車燃油油品不良導致霧霾與壟斷行業不肯升級可以節省500個億有很大關係。

“繁榮”背後的醜陋也是令觀衆之我感到少有的低落:房地產、鋼產業等地方支柱經濟區域飽和過剩,並造成嚴重的資源和環境破壞也不肯停下來,源於有國家的鉅額資金補助在支撐。

才女柴靜出身媒體但屬於罕見的有責任感的時代精英,媒體人的才華與品德在她的《穹頂之下》作品中公益滿滿的呈現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別人明明知道也不肯說的環境中挺身而出。

柴靜外表不算美女,但學識、才能、責任感上的美,遠超頻頻靠露體吸金的藝人們的美貌。這個時代的美,顯然是真才實學和腳踏實地以及爲人修養信仰,智慧的真話多一些,世界會更美好一點。

今年的大氣環境保護法歸將進行修改,目標直指APEC藍,《穹頂之下》在此時發佈,也是趕在今年的兩會前,應該是期盼向體制內不良因素開刀的新一屆領導集體,也向霧霾背後的利益鏈條亮劍。

  《穹頂之下》觀後感(5)

看完這段視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許久想了很多。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視過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但今天才知道原來它是如此的可怕,每個看完這段視頻的朋友們是否會想:爲環境我們能做點什麼?

對我觸動最大的是那個小女孩的回答:沒有看見過藍天,沒見過星星,沒有見過白雲,這對我們來說在意味着什麼我們的孩子在十年後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臨同樣的現象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被剝奪享受這樣的藍天,白雲,星空的權利,都不想被剝奪親近大自然的權利。十年前的山西河水變成了污水,年均苯並芘超標290多倍。那麼現在空氣含量中有15種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並a芘超出國家標準值14倍。我們可想而知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嚴峻污染的環境。柴靜的這次霧霾調查報告能否喚醒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自身做起的責任感。對於我們這一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我們不可能永遠的保護他們因爲他們總會暴漏在空氣中,呼吸時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實。你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我們成人每天要呼吸大概兩萬五千次。想想我們這樣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空氣當中我們的肺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我們保護環境就像保護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一樣保護大自然。那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霧霾最大的來源是煤炭和化石能源的燃燒。那麼其他國家也同樣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但是爲什麼就沒有出現像我們國家這樣的嚴重局面呢因爲英國人在消耗大量的煤炭時首先需要把自己所需要的煤洗乾淨,然後在進行燃燒。那麼我們國家到底有多少是這樣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