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美術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

本課專爲學生進行塗色遊戲而設計,旨在爲學生創造一個感受色彩,熟悉顏料的空間。塗塗畫畫、印印是本課學習的具體學習內容,主要側重前兩項的學習。在本課中,鼓勵學生做練習介紹自己的工具材料,還可以把油畫棒、橡皮泥、瓶蓋、樹葉、樹枝、毛線等材料運用到創作中去,既可以豐富畫面,又爲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素材,體現了藝術表現的多樣性。

在這節課的練習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力,利用多種材料進行塗畫。塗畫已經不再是用筆在紙上繪畫那麼簡單的練習了,而是包含了許多意義上的塗畫練習,所以利用多種材料進行塗畫就是新的嘗試和突破。

如:用水瓶裝滿水,然後在瓶蓋上鑽一個小孔,利用水來在地面上畫畫和造型遊戲。還有利用橡皮泥、樹葉、樹枝等材料進行裝飾和添加,然後再用水彩筆進行必要的塗畫,這也是很有樂趣的。很顯然,這樣的聯繫,學生很快就能上手。

但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灑水在地上進行塗畫練習的時候,許多學生知道擠水瓶的力度和塗畫的大概輪廓,但細部的刻畫和擠水的速度卻掌握得不是很好,很多作品有大概的樣子,但不是很細緻。

還有,用其他材料結合水彩筆的塗畫練習中,也存在細部刻畫不夠完整的問題。

這些問題就使我覺得在第2課時或者是深入挖掘的'途中應該更注重講解細部刻畫的問題,並可以邊解釋邊示範。

總之,在這節課中,學生還是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畢竟知道塗畫並不是只用筆來完成的,這樣的目的也就初步達到了。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2

作爲美術特色課——剪紙課程,我和孩子們於本週剛剛結束了一學期的剪紙學習,作爲老師,應該沉澱下來,全面認真反思課程開展過程中出現的不足,總結教和學應該發揚和改進的方面。

一.技法

紮紮實實練技法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雖然孩子們難免會感到枯燥,但技法是學剪紙的大前提,所以,本學期在教學中不間斷地,練習剪紙中基本紋樣的剪制方法,收效顯著,學生對剪刀、紙和手三者之間的協調性已經掌握的很好,較學期初對剪刀的陌生感,到學期末順利完成自己作品,成果顯著。在下學期,技法的持續練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法本身就是熟能生巧的,爲了不使學生感到乏味,可以在課堂中適當加入小遊戲,提高練習興趣度。

二.題材

技法最終都要運用到剪紙作品中呈現出來,那麼選材就很重要,題材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冬天到了,五角剪——雪花的剪紙學習,很受學生歡迎,學習的效果事半功倍;和學生聊天,發現他們喜歡動物,對動物形象也感興趣,就加入“十二生肖”的主題學習。相反,對傳統的剪紙題材,孩子們就反應平平,在剪紙過程中容易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從而變得較粗心。因此,下學期可以多蒐集傳統剪紙的故事,以故事導入,讓學生了解傳統剪紙的社會背景,紋樣寓意,代入感強了興趣點就高了,課堂效果也會好。所以,選材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現狀和他們創作情緒的要求適時、靈活的進行改變,這樣既貼近生活也便於他們發揮創造。

三.構圖

學習剪紙,初期的臨摹是少不了的,在熟悉剪紙的構圖之後,就要慢慢引導學生如何自己設計剪紙的構圖,處理虛實關係,分清楚陰刻和陽刻,但是在構圖設計過程中,有一少部分學生往往不清楚何處留邊,何處應該剪去。我總是找不到方法,如何把虛實關係講得更具體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在向其他老師請教過後,首先,可以讓學生在樣稿上用筆畫出剪去的部分,打上叉號,並感受一下,再進行調整;或者運用點錢面的知識,保留線就去掉面,保留面就去掉線,二者結合起來,多練習就會孰能手巧。功在平時,還是要多學習,才能找到更多的教授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工具

剪紙時除了用剪刀剪以外,刻刀的使用也不容忽視,在作品細小的部位利用刻刀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在教學中加入了刀刻教法,指導學生靈活的使用刻刀。在下學期,還可以嘗試用其它的方法來完成作品,例如手撕等方式,同樣也能產生豐富的畫面效果。另外,對於剪紙教學,不一定要求每人完成一件作品,下學期,可以嘗試讓小組內兩人合作或多人合作,用剪紙拼出更新穎、有趣的`作品。

五、安全

學習剪紙,安全保障是首位的,因爲每節課都由老師分發工具,並明確要求使用剪刀、刻刀的安全性,所以學生都能做到正確規範地小心使用剪刀,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安全隱患還是存在的,上課過程中,難免會兼顧不到班上的所有學生使用工具的情況,所以,下學期,還應分小組制定安全監督員,確保剪紙課的安全性。

最後,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瞭解學生的想法,從而加以指導,有助於解決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困難。所以,還是要多參與到學生中去,在剪紙教學和學生合作又分工,同時通過對他們創作的指導,瞭解他們的喜好、興趣、思想,更進一步地做到高效的剪紙課堂。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3

國小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爲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着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國小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一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實物情況,說說樹是什麼樣子的,它會長哪些葉子,你想把你的名字掛在上面嗎,怎麼掛?學生觀察,思考,動手製做好了以後,我讓學生思考葉子應掛在什麼地方,請他們發揮想像力想想樹的結構。問他們如何畫出來美麗的大樹?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並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爲最好的方案製作出來。樹做好後,我們又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樹葉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我叫他們都把自己名字掛上去,有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爲相互認識會很麻煩,但我的顧慮卻是多餘的了,一堂課,既輕鬆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同學們很快教到了新朋友。

二、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爲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爲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爲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爲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三、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三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面具”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爲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國小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最後,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成果再現。

比如繪畫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想象通過繪畫或手工的形式完成,雖比不上那些成年人的作品老練、精緻,但他們在這其中會得到很大收穫,如自信心、動手動腦能力、鑑賞能力……眼、腦、手協調合作的訓練,加之使學生不斷完成具有創意、新穎的作品時,就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做好了準備。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4

這節美術課的主旨是要在課堂中體現學習策略的指導,因此,在這節課中,我着重設計的幾個環節,也是圍繞着這個要求去做的。

由此,我制定《黑白撕貼畫》的教學目標爲:

1、是讓學生學會利用所撕的多種圖形來進行想象;

2、掌握事物組合的次序;

3、學會合理處理黑、白、灰的關係。

學習策略的指導目標爲:

1、讓學生通過黑、白、灰三者關係的理解,瞭解顏色搭配的常用規律:深淺搭配。

2、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摸索出製作的方法;

3、撕貼畫的具體制作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幾個目標的達成有輕重。

1、“撕貼畫”本身不是新授知識,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撕貼畫所需要操作技術含量較低,因此我將重點放到色彩搭配上,所以重點在“黑、白、灰”的搭配之上,讓學生體會並能夠欣賞黑白灰效果。

2、撕貼畫的具體制作步驟,我並不去着重強調,而是將整個環節讓學生回憶一下,即:想—畫—撕—貼

3、“想—畫—撕—貼”重點給學生強調的了“想”,考慮的原因是我認爲這能解決平時學生匆匆動手,不經思考的習慣,也是一種隱性的學習方法的滲透。

4、在撕的方法上加以演示,並不是本環節的重點,而是必要的'環節,不然撕貼畫少了一點具體指導和示範很容易走入誤區,必要的扶並不會約束學生的學習個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教學問題,需要反思與改進的。

(1)“教”與“做”脫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欣賞看的東西很多,往往使學生在眼界是有所提高,但對於如何操作還是缺少了必要的演示。使學生在欣賞完一節課後,對於作業有些無從下手的感覺。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小練習作業的時間,並結合最後課堂作業形式層層展開,讓學生的看的過程中就能掌握作業操作形式,不會在真正作業時感覺到困難,應該有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2)層次展開不明顯。

學習的過程都是一個漸進過程,因此,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對於學生的學習有幫助作用。在課程展開的過程中,這種層次遞進的感覺不是很明顯,內容銜接不自然,內容有些跳躍性。可以在各個內容連接處加上轉折性的語言或活動,使學習有連續性。

(3)“黑白灰”講解缺少教師的直接演示。

教學過程中,黑白灰部分內容的講解一直覺得沒有講清楚,學生作業最後對於黑白灰的概念仍舊沒有意識到,其實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教師親身示範,在投影儀下,可以利用已經準備好的黑白灰紙條進行現場擺置,讓學生直接體會黑白灰的組成對於畫面感觀的影響。

總之,《黑白撕貼畫》主要就是爲了能讓學生用撕貼這樣能夠簡單操作的方法通過拼擺組合粘貼,體會黑白灰的搭配關係,在製作的過程中學習黑白灰的搭配美感。同時,也讓學生在平時色彩豐富的生活中,用黑白灰的角度去觀察欣賞物體,並能發現美的存在。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擔任一至三年級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每週18課時,雖然很辛苦,但是看着孩子們一天天成長與進步,我也就覺得欣慰和滿足了。下面我針對一節課的教學作一下反思:

《變臉的太陽》一課是一年級(上冊)的一節“造型表現”領域的美術課,這節課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興趣出發,以快樂爲主旨,讓學生從聽歌曲活動入手,觀察太陽一天及四季大小與顏色的變化、聽故事,再到感受畫面的美,最後用自己的手創造出色彩豔麗、形象獨特的太陽。整個過程都以學生爲主體,讓他們在感知中發現太陽的特點,充分發揮想象力,從而在活潑快樂的氣氛中學習新知。下面就從教學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兩方面進行總結:

一、貼近學生心靈式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下的教材呈現出的是一種更爲“兒童”的文化,促進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事物,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世界。教材的內容具有“童心”、“童趣”,學習內容更貼近兒童生活。作爲教師,想真正走進兒童美術,就要有一顆“童心”,而且一年級學生正是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年齡,課堂上激發學生興趣尤爲重要。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注重學習的'趣味性,讓“樂學”理念充滿課堂,將有趣的、學生喜歡的聽歌曲活動融入導入環節。首先我播放一首《種太陽》的歌曲讓學生來聽,然後再由他們說說想種怎樣的太陽,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始終貫穿整個導入環節,很自然地帶學生走進美術活動,從而自然導入了本節課學習內容。在嘗試環節我又讓學生來聽一聽、看一看,探究太陽的形狀與色彩,找一找、學一學,這一系列突出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活動更貼近一年級孩子充滿好奇又用於探索的心理特點,如此一來,不僅讓學生成爲了學習的主體,學會了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同時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

二、從觀察入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只有充滿活力的課堂,學生的思維纔有可能發展,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纔會激起智慧的火花,學生纔有可能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所以本節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爲主體,從他們觀察、記憶日常生活中肉眼可見的太陽,欣賞科學家在太空拍攝的太陽,並將二者進行對比,啓發學生在色彩上進行大膽表現,再通過講故事、欣賞作品、教師示範,進一步啓發學生在太陽的造型上進行創新,這一系列觀察活動,都是在老師的一步步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觀察探究來完成的。學生眼中不僅閃爍着欣喜的光芒,還充滿了智慧。通過觀察學生們發現太陽的臉型、五官、光芒、色彩等都可以發生變化,這些新知的呈現都是通過學生體驗來完成的,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纔是課堂真正的主人。

不僅如此,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一直都在不停地從觀察——思考,再觀察——再思考,就連最難的如何使畫面構圖飽滿,也是通過學生合作探究集體完成而發現的,爲今後的美術造型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也很高,學習新知的同時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三、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兒童是富於幻想的。在本課教學中,我從開頭的歌曲《種太陽》,到欣賞繪畫作品《太陽神鳥》、《太陽》,使學生通過對作品造型及色彩的欣賞,感受在非凡的藝術創造力與想象力完美結合下產生的美,注重啓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大膽繪畫,畫出了一幅幅美麗的作品。

總的來說,這節課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通過讓學生觀察、體驗、探究等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啓發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一、背景創作不夠豐富。

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畫的背景內容都比較簡單,很少有平時生活的場景,整體感覺比較單一。

二、加強美術課作業的講評,充分發揮教學的民主化,主動吸收學生參與,通過自評與他評相結合,以鼓勵爲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本節課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教師創造性的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一旦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創造性的時候,學習過程便充滿美的魅力,成爲學生積極進取、自我完善的過程。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6

美術教學注重兒童們真實、自由、自發地、創造性地反映客觀世界,完全自主地表現對客觀世界的觀察、理解、想象和審美的認識及個性。孩子們往往喜歡參考書本中的作品,模仿他們來畫,常常出現照抄照搬的現象,這源於孩子對自己的繪畫缺少自信心,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給畫自信心呢?我考慮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一、珍愛童真

童真即具有自然、真實、自發而完美、璞玉天成的特性。珍視童真,是培養兒童繪畫自信心的必要前提,體現童真也是藝術家們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兒童們純真、自然,不懂世故,不知避諱,不會做作,不違事實地描繪,眼中的世界總是那樣迷人,看到事物的大形狀,往往是最動人、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常常忽視細枝末節。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人物頭大身子小,頭上只有眼和嘴,而無眉、鼻、耳似張樂平的三毛形象,太陽大於樹,小鳥大於山……他們尚未發育完全的小肌羣之手常表現出一種風趣的誇張、簡練的變形,這和大師們有某種驚人的相似。對於這些,我作爲一名美術教師,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評價作品的好壞,“像”只是評價作品好壞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孩子們用童心觀世界,只抓住最動人的部分或瞬間,而對次要部分“視而不見”,“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凸現出藝術真諦。童真可貴,童心不可違,天真出真趣,天真出真情,天真出清新。有一次讓學生畫出的《開心的小朋友》,有一位平時並不優秀的學生在作業中人物形象粗曠,五官模糊,只以粗線條勾出極富有表現力的大輪廓,豐富熱鬧的.的場景,深深地表與了“開心”二字,雖然畫面構圖較亂,但亂得開心亂得熱鬧,讓孩子們用特有的觀察、理解和繪畫語言,稚拙無飾地表達純真的心靈和原始朦朧的審美,畫出孩子們自己的一片潔淨的天空。在作業評價中,我對富有童真的作品採取了高度的認同,保護孩子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藝術靈感,意在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和高尚的審美情操,增強其自信心。

二、尊重其自由、自主創造的天性

自由活潑、無所畏懼,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和畫是自由的、毫無束縛的。在雪白的牆上亂塗亂畫,有時塗得很興奮,很有激情,甚至有點自鳴得意,事後卻招致大人們的厲色喝斥或棍棒相加。這是許多人曾有過的共同經歷。可曾知這使幾多的“藝術天才”胎死腹中?如稍加誘發,其中必有上乘的“抽象藝術品”面世。我在教學中從不用成人的思維給孩子太多的規定,即使臨摹範畫也准許根據其自身的興趣自主增刪,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想象中的向日葵》這一課時,孩子們初次接觸想象畫,即使對想象畫沒有太多的瞭解,但他們心中已經有了好多有趣的想法,我沒有讓他們參考書本畫,而是讓他們將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愛的方式畫下來,沒有給孩子很多的規定,完全由孩子自由發揮,相信自己能畫得比範畫更棒。孩子們的自信得到了極度尊重和滿足。

三、讓孩子在喝彩中成長

受自尊的驅使,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到肯定。兒童的這種慾望尤爲強烈。考慮到這一點,我覺得應該給孩子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爲他們提供一個屬於自己的大舞臺。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常常請孩子們帶着他的作品,走上講臺,響亮得向大家說一聲“請大家看我的作品!”然後用自己稚拙的語言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而下面坐着的孩子則是評委,可以舉手幫他提點更好的意見,也可以拍拍手錶示出自己的表揚。站到講臺前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受到表揚,這大大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對於作業的評價,也請孩子用自己的眼光來評,不一定把目光投下優秀的學生,對後進生的一點進步,也加以鼓勵。無論是誰,你只要畫得又快又好,都可以貼到教師的展板上。這樣一來,孩子的繪畫興趣和積極性更高了,能貼到展板上的孩子個個神彩飛揚。 兒童的自信心是創造思維的火花,往往呈現出藝術創作最新、最純粹的源動。我們應加以肯定,不能以知識和理性去取代它,允許他們衝破不愉快的阻礙,充分表現自我,並且適當適時地加以肯定,保護他們的自信心。評價孩子的畫就應以童真性、自由性、創造性(三性)爲標準,不忘肯定孩子的點滴智慧閃光,在興趣與“成功”(自信)之間往復磨礪,定會折射出創新精神的火花。

總之,我從兒童的角度去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操,從不直接用“好”與“壞”去評價,更不簡單地用“像”與“不像”來衡量,讓童心自由地搜尋創造的閃光,讓其對“我”充滿探索與征服自然的自信心。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7

《百變團花》課後反思

本課所講授的內容爲剪紙團花,是“設計·應用”領域裏的一課內容。它是由剪紙和摺紙相結合的藝術,有着工具簡單、製作簡便和便於少兒接受的特點,對啓發少兒的想象力、鍛鍊心靈手巧和膽大心細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獨厚的作用。團花是中國剪紙歷史最悠久、運用率最廣泛的一種形式。學生通過剪團花,探究摺疊中的小竅門和巧妙的花紋設計能剪出奇妙的圖案來,給欣賞者以美的感受,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從而對學習美術保持一定的興趣和熱情,並且能體會到祖國優秀的民間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大膽創造美的能力。

學習者是二年級學生,通過國小一年多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摺紙和剪紙的技能。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可以採用小組內的探究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合理評價設計,鼓勵學生髮散思維。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方法:本課以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爲主線,重視探究經驗。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經過探究,自己發現知識,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的始終。

爲了解決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創設疑問、探索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成爲活動的主體。通過拆折老師分發的範例。爲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讓其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到基本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隨着教學的逐步深入,學生掌握了剪折團花的技巧,接着我又在“百變團花”的“變”上下功夫。通過啓發、引導及示範,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昇華,解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法是一種很好的尋求知識的途徑。

問題與不足

1、教學中沒有十分注意學生的參與面,有些基礎較弱的學生沒有積極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中。

2、應注意語言的兒童化,積極創設教學情境。

3、在講解團花的製作過程之前,應該讓學生到前邊演示一下學生所理解的製作過程。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8

整堂課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各種繪畫工具的提供不但沒有讓他們手足無措,反而使其如魚得水,想出了各種點子來進行創作,有剪貼,有拓印,更多的是用彩筆直接畫。最有趣的是學生們在圖畫旁邊寫的那些文字,使畫裏的物體頓時充滿了生命力。沒有了教室裏四面牆的束縛,學生們顯得很自由,交流更多。學生之間的評,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評價自己的'事,更爲公正,也更易使被評的學生接受。但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如學生的協作性差,完成作品的耐性不夠等。總的來說,經過此次教學,我有以下兩點深刻體會:

1、幫助學生多觀察,培養學生有耐心。

學生經常遇到畫不深入的問題,是因爲他們沒有掌握對事物觀察的方法,觀察得不夠仔細,導致描繪不細緻。這就要求教師要帶領學生多練習,培養高度的耐心,提高觀察的能力。

2、啓發學生多想像,引導他們多練習。

學生的想像力雖說是天生的,但要求想得有意義、有意思,還得有教師正確的啓發與指導,使他們從生活中得到切實的體驗,並將活動中的感悟表現出來,多想、多練,這樣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9

寓言故事文字淺顯易懂,幽默有趣,具有民族傳統特色,並反映深刻的道理,讀後耐人尋味。神話故事美麗動人,充滿神氣色彩,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歷史知識、提高文化素養,而且可以讓我們看到祖先們在征服大自然、與大自然抗爭的歷史長河中那種勤勞、智慧、勇敢的精神。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用了后羿射日這個美麗的故事,再結合一連串的問題設計,將怎樣給“羿射九日”配畫具體化,極大地活躍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同時營造了良好的作畫氛圍,激發強烈的`創作慾望。

通過給寓言、神話配畫,不僅可以形成各學科的知識對流,加強學科間的輻射,而且通過美術這一視覺形象,凝固藝術再現文學這一語言想象。流動畫面,做到圖文並茂。使學舌功能從小受到各種藝術的薰陶,從而活躍思維,拓寬視野,提高表現力和創造力,同時也爲兒童畫創作開闢了另一新天地。<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0

1、《美術教學大綱》明確了美術教學的目的、性質、任務,並要把美術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美術素質、審美修養和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上。在教學中利用本學科的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習基礎知識進行簡單訓練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美術欣賞、藝術原理、美學知識的.教學,變單一的知識技能爲多元的知識結構,使美術教學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2、美術教育的定義是將人類在視覺藝術方面創造的理論,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規律再創造成適合不同對象的教學材料,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公民對美的認識、判斷、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可見美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公民的素質,也是立足於提高學生的文化層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上。

3、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有着特殊意義。把藝術教育由專門傳授技法技能轉爲培養素質這是美術教學的革新。符合現代教育思想與規律,在基礎教育中,學生應具備的基礎素質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學生的素質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4、結合美術科特點,發揮其特殊優勢,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生的素質如何,與其本身智力有着莫大的關係。智力,包括了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幾方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藝術教育對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創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對美術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識,他們認爲美術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尋找種種機會,用種種方法訓練兒童身心和各種感官,使他們的各種感官及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漸漸地自由生長髮育。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1

開學第一天的美術課,一4班學生給我的大體感覺是:全班課堂紀律很好,但總體上表現不夠積極。整節課上只有5位學生先後主動舉手發言(一4 班有47名同學,主動舉手的同學才佔到全班的9.2%),更多的問題都是我點名回答的。我覺得學生不夠主動的原因有三:

一、因爲第一天上課,學生還沒有適應國中的學習方式。

開學前的一個星期,學校專門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和開設講座,對學生的生活行爲和學習習慣進行培訓,但我們知道,習慣是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形成的。雖然班級裏分成8個學習小組,但當我提出問題要求小組討論時,班級時並沒有出現我想要看到的熱烈討論的場面。〔這裏要做點說明:我校參照新課改的理念並學習杜郞口的教學模式,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在七年級年級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在學習形式上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每個班級都分成6到8組,每組6人(由於人數關係,個別組是5人或者7人,不超過8人)。〕

二、美術課是在下午,學生已經比較疲勞了。

學校的.作息時間是:早上6點40到校早讀,上課時間是從7:30到11點20,上午有四節課,第節課45分鐘,中間有兩次10分鐘的課間活動、一次25分鐘的課間操和一次5分鐘的眼保健操。11點20到下午1點30第一節課之前,學生除去吃午飯和午睡的1個小時,其餘時間還要進行學習。對於正在發育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樣的學習強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課,下午的課在教學效果上肯定會打折扣(我想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

三、課前準備工作不夠完善,沒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欣賞課,雖然我在去年已經上過了,並且有相關的教案和課件。但我還是進行認真的準備:查看了新課標關於“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的學習目標,並看了“如何更好的進行美術欣賞”之類的文章,結合去年的教案和課件,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着手點,重新設計了教案和課件。中午我把課件拷到了美術教室的電腦中,但在我下午上課之前,學校的另外一位美術老師(是我的老婆)打電話過來,說她本要上課的九年級教室裏的電腦突然出了問題,要到美術教室上課,(沒辦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課了。其實,學校是有兩間美術教室的,但只有一間有多媒體設備。考慮到這學期學生要循環使用美術課本,所以我在開學前向學校提出申請,要求把另外一間美術教室裝上多媒體,但是昨天才裝好。還有教室長時間沒有打掃,所以只能等打掃過才能進去上課。

基於上面的原因,我只能臨時改變計劃在一4班教室裏上課,但已經沒有了上課的節奏了,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評論:當然,我對七年級4班的這種感覺只是一節課的感性判斷,這一感覺是否準確還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才能進行判斷。還有,我還需要訪談調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聽聽他們對一4 班的感覺,這樣才能作出一定的評價。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2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我在上《蝴蝶落我家》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觀看視頻激發學生們的興趣。課上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積極爲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

在上《蝴蝶落我家》一課時候我將

(1)折柱子。

(2)畫一半蝴蝶。

(3)鏤空剪切。

(4)色彩裝飾。

(5)粘貼紙筒。引導學生分步驟探究方法,作爲重點講解。教學中通過自主探究學習、視頻演示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掌握。

做爲教師的我,沒有能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沒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裏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範畫,甚至故事,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3

通過《我和昆蟲》一課的學習,使我深刻的瞭解到利用各種遊戲、猜謎語、講故事等方式方法,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慾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習,從而,更高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態的昆蟲形象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看見書本上和我提供的各類昆蟲作品,每個人都非常開心。尤其是教材上的圖案,那絢麗的色彩,那展翼飛翔的優美的舞姿,那斑斕的花紋條理,讓學生們都沉浸在無盡的遐想中。我讓他們欣賞,相互議論,用心的看和感受,自由的站起來說所知道的昆蟲的.各種知識。並模仿一種你喜歡的昆蟲的動作。讓他們瞭解千姿百態的昆蟲形象,並來想象一下自己和小昆蟲玩耍的感受,用自己的雙手來畫一畫自己是如何與自己喜歡的小昆蟲一起玩耍的情景。

學生不僅從自身的表演中得到了樂趣,並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通過這節課,是我明白了美術課的真正魅力只有通過“學中玩,玩中學”,豐富自己的教學設計,才能夠寓教於樂。只有我們在教學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從而,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讓我們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吧!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4

《巨大的恐龍》這一課是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我的計劃是將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分別爲繪畫創作和陶泥塑造,本課爲第一課時。

說起恐龍,孩子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男孩子,他們從小就喜歡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有關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有利於啓發學生大膽想象繪畫創作。

爲啓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導入環節,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用一段視頻直觀地再現恐龍時代。通過觀看視頻短片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着,是分析恐龍的外形特徵,這是本課的難點,這裏我花的時間比較多,作了重點分析,比較它們的牙齒、頭冠、頭、尾巴、背等、這些爲後面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在教師演示這個環節,我是用一幅恐龍化石來再現恐龍,爲後面的學生大膽創作做了示範,發揮學生想象力。教師當場示範及範作的出示能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繪畫步驟與用線表現的技法,是有利於學生繪畫技法提高的。在評價活動中,我採取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說說“給作品取了什麼名字?”“說一說自己的恐龍有哪些特色?”,“誰的恐龍畫的最棒?”通過師生一對一答的交流方式使學生逐漸掌握評析作品的方法,並敢於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的勇氣。

當然,在本課的設計和實踐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學生帶的恐龍玩具(資料)沒有充分利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沒有進行準確適當的小結等等。這些問題都將成爲我以後備課時思考的重點。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5

這節課,是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上提示學習要求是畫出圓形的蛋糕,然後用剪刀剪開,再排列、組合成新的畫面。上這一節課之前,我緊緊圍繞這一教學目標,力求做到目標突出,重點明確。能讓學生在一節課中學有所或,提高課堂效率。

我直接用生日的時候吃什麼進行課題引入,讓學生明白這節課就是學習與蛋糕有關的知識。知道了課題,然後就去一步步做。從蛋糕的樣式到裝飾蛋糕,到裝飾後把蛋糕用剪刀剪或者用手撕,把它們拼貼在有顏色的紙上,知識的傳授、語言的運用,盡力做到貼近學生。再有顏色的紙上還可以進行裝飾,這樣使畫面更生動。

一節課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就是把最基本的要素提供給學生,啓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整體看來,這節課的效率不錯,同學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的不錯,大多都是畫好蛋糕用剪刀剪下來,然後拼貼裝飾。所以,也算是完成了教學目標。

我發現,一節完整的課需要教師課後付出很多努力,從教學環節的設置到教學目標的'運用,從理論到實踐,從課本到課堂,每一環節都要精心準備,不能遺漏。

這節課也讓我明白,高校課堂的形成,是建立在教師和學生互相配合的前提下,發揮雙方的最大值。

上完這節課,我對低年級美術課堂又重拾信心,找到了感覺。我相信,在這條路上,我會慢慢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