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起因介紹

學習歷史的你一定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那麼你們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爲什麼會發生嗎?原因是什麼?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起因,以供參閱。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起因介紹

  第一次鴉片戰爭原因

貿易順差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爲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爲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尼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甚至認爲中國什麼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爲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爲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爲不滿。

鴉片輸入

工業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竭力向中國推銷工業產品,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的大門。直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對英貿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的地位。爲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英國資產階級採取外交途徑強力交涉,未能達到目的,就採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毀滅人種”的方法,向中國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鴉片,以滿足他們追逐利潤的無限慾望。

虎門銷煙

1839年3月,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廣州籌劃禁菸。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爲考試,實爲問卷調查,試題四道:“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2.零售商;3.過去禁菸弊端;4.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在林則徐的主持下,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衆全部銷燬。在現場觀看的廣州城鄉羣衆,無不拍手稱快。

  2第一次鴉片戰爭影響

總體影響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政治上,滿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爲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着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經濟上,隨着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

原本占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衝擊,中國日益成爲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

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但是外國資本主義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思想文化上,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衝擊作用。社會矛盾上,隨着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衆的矛盾。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從反封建變爲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國從封建社會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誌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着更爲複雜曲折的'鬥爭。

政治外交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爲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滿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他們以傳統經學爲依託,以匡時救世爲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許多有學之士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然而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纔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經濟民生

清廷對於《南京條約》的不平等性反應並不激烈,反而對中英兩國文件採用平等體制感到不安。但是經濟上,對外貿易迅速增長,同時也對外國開放了中國市場。

五口通商後,清朝海關及稅率被英國控制,關稅主權受到破壞,進口貨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稅率,外國商品大量傾銷中國,無法保障中國國內工商業的發展。鴉片繼續銷售,白銀外流,銀價上漲,銀貴錢賤的情況更加嚴重。英國輸入中國的貨品大增,1837年英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價值爲90多萬英鎊,到1845年已到達239萬4千英鎊。隨着外商在華投資建廠,刺激了國內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近代工業的慾望。

新開的五個條約口岸中,長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資絲綢和茶葉的產地,又位於江、浙富庶之區,同時是國內南北海運的中間站,原在廣州的英美商人及其僱傭的買辦蜂擁而至,開設洋行。英美法三國相繼沿黃浦江設立租界,並不斷擴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後來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爲紀念《南京條約》開放上海而被命名爲南京路。中國市場大門的打開,使得商品貿易首先在沿海地區展開,工商業日益充滿活力,大批新興城市興起,打下了沿海成爲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基礎。

伴隨着經濟上的深入,國外的先進文化也同時傳入中國:自然科學沖洗着國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無知;國外的生活方式開始融入上層社會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國國內悄然傳播,爲後來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開始打下思想基礎。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背景

戰前清國

19世紀初,英國成爲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並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而它在亞洲下一個主要的侵略目標就是中國。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着新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佔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併日趨嚴重,在全國成爲普遍現象。吏治敗壞,封建專制發展到了極點。清政府用“四書”、“五經”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對不滿情緒或評議時政者,實行殘酷鎮壓。國防空虛,軍備廢弛。對外關係上,清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着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

隨着清朝統治的日趨腐敗和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羣衆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統治面臨深刻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

列強擴張

正當清王朝日趨衰落的時候,英、法、美各國的資本主義卻在迅速發展。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機器工業逐漸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工業的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努力尋找新的資源及產品生存空間。

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資本主義國家,到鴉片戰爭前夕,法國工業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在鴉片戰爭前夕資本主義工業並不發達,但它正處於上升階段。19世紀3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歐洲資本主義在拉丁美洲的勢力,全面控制市場,因此,美國在19世紀中葉沒有足夠的力量侵犯中國。 美國充當了英國侵略者的幫手,追隨英國侵入中國。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俄國從北面虎視眈眈注視着中國,隨時準備奪取中國的領土。

19世紀4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攜工業革命的雄風,蒸蒸日上。歐美列強爲了擴大商品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加緊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動,中國的周邊國家和鄰近地區,陸續成爲它們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中國作爲一個幅員遼闊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國家,自然成爲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選擇的最佳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