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物理聲學的研究方法拓展

一、轉化法顯示物體的振動

國中物理聲學的研究方法拓展

有的物理現象不便於直接觀察,通過轉換爲容易測量到與之相等或與之關聯的物理現象,從而獲得結論。

例1 如圖1所示,蘭蘭做有關聲現象的實驗時,將一個正在發聲的音叉貼近面頰,目的是爲了( )

A.感受發聲音叉的振動

B.體驗發聲音叉的溫度

C.估算髮聲音叉的質量

D.判斷聲音的傳播速度

分析:本題是轉化思想的極好體現,由於人眼不容易直接觀察到聲源的振動,探究時藉助音叉觸及面頰時的感覺顯示音叉發聲時在振動。

答案:A。

二、比較法

比較物體發聲時與未發聲時的區別,用手按住正在發聲的鑼面,它立即不發出聲音。先後對一鼓面輕敲和重擊各一下,比較兩次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比較音調的高低。

三、歸納法

例2 如圖2所示的這些現象說明: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________。

分析:本題重在歸納,“紙屑的跳動”“紙片的跳動”“激起水花”都說明發聲體在振動,同時也從近幾年閱卷情況來看,此處失分頗爲嚴重,原因就在對關鍵詞的處理上,此處“振動”非“震動”,諸如“摩擦”非“磨擦”“豎直向下”非“堅直向下”等都是同學們易出錯的關鍵字詞,考後不少同學感覺良好,實際與估計的'考分有一定的相差,這裏也算得上要考慮的一處。

四、用“實驗+推理”的方法推導

實驗推理法是指在人類現有認識水平、實驗儀器等條件的限制下無法直接去認知、驗證某些物理特性或物理規律時,就在已有的相關的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推理和猜測,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

例3 請你對下面物理實驗情景進行分析並得出結論。把處於發聲狀態的響鈴放在密閉的容器內(如圖3所示),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幾乎聽不到聲音,這說明_____________。

分析:本實驗如果要放在真空環境中做實驗是不可能的,隨着容器內空氣的不斷抽出,空氣越來越稀薄,聽到聲音越來越弱,可以推理:如果被抽成真空,將聽不到聲音,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傳聲”或“聲音必須通過介質才能傳出去”。

例4 聲音傳播的速度和溫度有關,下表是空氣中聲速隨溫度變化的數據。

空氣溫度/℃




-20




-10




0




10




20




30




聲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時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上世紀中期,人們就嘗試進行超音速飛行。在飛機速度有限的情況下,你能指出在什麼情況下試驗更容易成功嗎?

分析:從“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時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這樣一個結論出發,我們可以分析到:只有飛機的飛行速度與周圍的聲速相差很大時,它受到的阻力才能減小。分析數據可知當溫度升高時,聲速增大;溫度降低時,聲速減小,都可符合要求。而當時嘗試進行的是超音速飛行,所以應在溫度較低的地方試驗容易成功,比如兩極、冬天、高空等等。

五、水波類比聲波──類比法

音叉振動時,附近空氣粒子隨音叉振動,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間的形狀向四周傳播,這就是聲波,這就像石塊落入水中激起水波一樣。

六、研究隔音材料用控制變量法

噪聲污染與水、空氣、垃圾污染一樣,也是環境污染的一部分。在1979年聯合國召開的世界環境保護大會上,將噪聲列爲當代人類最不可容忍的災難之一。防止噪聲有各種方法,其中“隔聲”是控制噪聲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5 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現有器材:音叉、機械鬧鐘、鞋盒,則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_______;小明設計了一種實驗方案: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離處,比較所聽見聲音的響度.實驗中小明記錄實驗數據及現象如下表,則待測材料隔聲性能最好的是 。

材料




衣服




錫箔紙




泡沫




響度




較響




較響







分析:適合做聲源的是機械鬧鐘,因爲它與音叉相比一直在發聲。此方案採用了控制變量法,因爲聲音的響度與物體離聲源的遠近有關,離聲源越遠,響度越小。在控制了聽者與聲源距離相同的情況下,研究材料的隔音性能與材料的關係,可以看到隔音性能最好的是泡沫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