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遺傳因子例題分析

例1 先天性聾啞是一種隱性遺傳病,雙親均無此病,但第一個孩子患聾啞,以後所生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

生物遺傳因子例題分析

A.100% B.75% C.50% D.25%

解析 雙親正常,生有患病的孩子,說明患病爲隱性性狀,雙親爲雜合子。

答案 D。

例2 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無此病,如果他妹妹與白化病患者結婚,出生病孩的概率是( )。

A.1/2 B.2/3 C.1/3 D.1/4

解析 “某男子”爲白化病,其父母均無此病,說明白化病爲隱性遺傳,其父母均爲雜合體AA×Aa,其妹妹無病,有兩種可能AA∶Aa=1∶2,其妹妹是Aa的概率爲2/3,她與白化病患者aa結婚,Aa×aa,則出生病孩的概率爲1/2×2/3=1/3。

答案 C。

例3 人類的多指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白化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在一家庭中,父親是多指,母親正常,他們有一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則下一個孩子正常或同時患有兩種疾病的概率分別是( )。

A.3/4,1/4 B.3/8,1/8 C.1/4,1/4 D.1/4,1/8

解析 要計算所生孩子正常或同時患兩種疾病的概率,必須先知道父母的基因型,父親多指,母親正常,有一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白化病是隱性遺傳病(用A,a表示),多指是顯性遺傳病(用T,t表示),故父親的基因型爲AaTt,母親的基因型爲Aatt(推斷並不複雜,若父親爲TT,則後代不會有正常手指孩子)。

雙親: ()Aatt×AaTt(♂)

分析後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統計出結果:

正常:Att的共有3個,故佔3/8。患兩種病:aaT的只有1個,故佔1/8。

答案 B。

例4 番茄紫莖(A)對綠莖(a)是顯性,缺刻葉(B)對馬鈴薯葉(b)是顯性。讓紫莖缺刻葉親本與綠莖缺刻葉親本雜交,後代植株數是:紫缺321,紫馬101,綠缺310,綠馬107。如果兩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問兩親本的基因型是什麼?

解析 先根據題意寫出親本的已知基因型:AB×aaB。然後先分析紫莖與綠莖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因爲後代中紫莖∶綠莖=(321+101)∶(310+107)≈1∶1,故親本基因型爲Aa×aa,填入上式;再分析缺刻葉與馬鈴薯葉這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缺刻葉∶馬鈴薯葉=(321+310)+(101+107)≈3∶1,所以雙親必爲雜合體即Bb×Bb。綜上推知雙親的基因型爲AaBb×aaBb。

【變式訓練】

1.多指症(有六個手指)爲一種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某男性爲多指患者,他的夫人正常,但他們的三個子女均是多指症患者,這樣的雙親其子女中多指症的發病率是( )。

A.25%或50% B.100%或50% C.50%或50% D.0或100%

2.一對錶現正常的夫婦,他們各自的雙親表現也都正常,但雙方都有一個患白化病的兄弟,問他們婚後生育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1/4 B.1/6 C.1/8 D.1/9

3.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是一種遺傳病,雜合體常到50歲就患心肌梗塞,純合體常於30歲左右死於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對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夫婦,已生育了一個完全正常的兒子,如果再生育一個孩子,那麼該孩子活到50歲的概率是( )。

A.1/4 B.1/2 C.2/3 D.3/4

4.最終證明孟德爾“對分離現象和自由組合現象的假設性解釋”正確的實驗是( )。

A.豌豆的雜交試驗 B.豌豆的自交實驗

C.豌豆的測交實驗 D.豌豆的反交實驗

5.基因型AAbbCC的小麥與aaBBcc的小麥進行雜交,這三對等位基因分別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F1雜種形成的配子種類數和F2的基因型種類數分別是(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6.豌豆子葉的黃色(Y)對綠色(y)是顯性,圓粒(R)對皺粒(r)爲顯性。下表是4種不同的雜交組合以及各種雜交組合所產生的子代數。請在表格內填寫親代的基因型。

親代

子代的表現型及其數量

基因型

表現型

黃色圓粒

黃色皺粒

綠色圓粒

綠色皺粒

黃皺×綠皺

34

36

黃圓×綠皺

16

17

14

15

黃圓×綠圓

21

7

20

6

綠圓×綠圓

7

43

14

黃皺×綠圓

16

18

17

7.豌豆的黃色子葉(Y)對綠色子葉(y)爲顯性,綠色豆莢(M)對黃色豆莢(m)爲顯性,兩對基因分別位於兩對染色體上。現用純種的黃子葉黃豆莢豌豆作母本與純種的綠子葉綠豆莢豌豆作父本進行雜交,得到的F1再自交併獲得了F2植株。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在親代中的母本植株上所結豆莢的顏色是,子葉的顏色爲,其基因的組合類型爲。

(2)在F1植株自交後,豆莢的顏色爲,子葉的顏色爲,比例爲。

(3)若F2植株自交,則豆莢的顏色是,比例是。

2016年大學聯考生物複習策略

爲2010年做準備,第一輪的主要任務是:按章節捋清點,掌握學基礎和基本原理,構建體系,配合經典的題例、將主幹知識、重點知識向縱橫方向引申和擴展,通過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以利於知識的遷移,這是學科綜合培養和提高的前提。形成較熟練的學思想、、和技巧,培養較強的應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二輪複習的質量和成敗。

一、充分發揮《大綱》高題的強大導向作用

在的引導下,在剛進入大學聯考複習階段就要認真研讀上一年的《考試大綱》,明確大學聯考的要求,知道自己應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便使自己的複習目標與要求合拍,與大學聯考接軌。通過認真做前三年的本地所用的大學聯考,體會考試大綱在中的體現方式,以及對知識、能力的要求程度。

二、用生物學的基本觀點指導複習

貫穿於生物學教材的生物學觀點主要有:

1.生物的物質性觀點;

2.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3.生物體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觀點;

4.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

5.生物進化的觀點;

6.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

同學們在複習過程中,要把知識點的歸納與整合放在相應的觀點下,再加以整理。對這些觀點的理解和認識應該貫穿於整個複習過程中,從歷年來理綜大學聯考生物試題來看,一般都體現了這些重要的生物學觀點。

三、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絡,提高應試能力

大學聯考試題年年變,而解題所依據的基礎知識卻是相對不變的,所以紮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學生取勝於大學聯考必須具備的,對基礎知識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的內涵和外延,做到提取準確、遷移靈活、運用合理,這樣才能解決考題中設置的新情景問題。雙基教學是一輪複習的重中之重,沒有基礎就沒有能力,打好了基礎,能力纔會提高。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實行地毯式、拉網式清理,覆蓋所有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

1.將一個單元內的知識通過一條主線聯繫在一起進行復習。

2.將不同章節的內容進行有機綜合,歸納成圖解,全面系統複習和鞏固。如:細胞與生殖發育;新陳代謝與生命活動的調節;生命的延續、發展與進化等。3.以一幅圖、一個圖解、一張圖表等材料爲題,圍繞該部分內容展開討論,對該部分知識進行整理,提高綜合能力。

總複習備考階段在強調基本知識(概念、原理、法則、定律、過程、事實)、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理解、應用)、基本觀點的基礎上,注意對知識的整理加工,把知識內化爲能力素質。這是一種新的、科學的、有效的複習策略。

4.注重能力的培養

①審題能力。在平時的中深刻理解每個概念的內涵、外延和形成過程,對概念中的重點字詞要劃出、圈出、點出,明確運用範圍,在做題時形成遇到相關問題時能迅速通過圈、點、劃提取問題中的重要信息,解決審題關。

②表達能力。用準確的生物學術語表述答案,這一點在09年的大學聯考中體現得尤爲突出。但回頭再看過去的複習以及今年大學聯考閱卷的要求,我們深深體會到在這方面的努力還不夠到位,導致學生吃虧較多。不要避開大型的填空題,它往往是區分學生的主要標準。

四、加強實驗複習

生物實驗是生物學的基礎,它在大學聯考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大學聯考實驗題力圖通過筆試的形式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力圖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設計來鑑別考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大學聯考要求的任何一個實驗都包含着一定的實驗思想和方法,這些思想和方法被廣泛地應用於生物科學的研究當中,能否將學到的實驗思想和方法遷移到新的實驗情景中或相關的生物探究實驗中,是大學聯考對考生實驗能力考查的具體體現。

因此在實驗複習時,要認真領會每個實驗的設計意圖和總結實驗方法。生物大學聯考中要求考生能夠設計簡單的生物學實驗,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也包括判斷實驗結果和推導實驗結論等內容;能夠設計實驗方案。要重視綜合實驗題,要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五、老師精講,學生精練並做好整理

講:針對性要強、除重點、關鍵外側重講解解題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注意知識的綜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養。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使知識內容層層遞進,深入培養學生思維的規範性、深刻性、嚴密性。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節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理透,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練:不僅練知識而且練能力,通過練,才能尋找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在複習時,要精選習題,做練習,不能盲目的去做,事先經老師的篩選也就是把過難、過偏、重複的習題冊掉,減少不必要的勞動量。

理:要整理方法、整理思路,而不是僅僅把做錯的題抄一遍,在整理過程中要滲透自己的思想。在整理題目時一般按下列順序講解:

題目理解了嗎→知道命題人的意圖了嗎→要考我們什麼知識→自己的答案以參考答案有什麼不同→這個答案完整嗎→還可以怎樣答→你能在這個知識點上命題嗎。

另外,對於學生在平時的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只是老師重視沒有用,更重要的是學生也要認真對待,學生查漏補缺的重要環節,能夠很好地反映出學生學習的問題。

六、關注生物科技發展、生產和生活實際

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適用化,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而大學聯考三個“有利於”的思想則是其真實體現。近幾年理綜大學聯考的重要特點之一便是科技應用類試題比例不斷增大。熱點信息題的出現是大學聯考改革的必然產物,在未來的大學聯考中這一點會繼續體現。多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遇到的、瞭解到的各類問題。大學聯考生物試題是以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立意命題的,力求比較真實和全面的模擬現實。

複習時,要從各種媒體中獲取生命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航天生物學、幹細胞技術、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態農業、禽流感及最近N1H1流感等與生命科學息息相關的問題,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編碼信息、遷移信息的能力。

七、重視學生的素質的培養

心理輔導對學生的大學聯考成績有很大的影響。我們知道,大學聯考不只是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要深入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特別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對複習及大學聯考臨場發揮的影響不可小視。不少平時學習很一般的學生,由於心理素質好,堅信自己一定會,考試時沉着,冷靜,思考問題細心,嚴謹,實現了超水平發揮,結果成績優良,如願以償地跨進了滿意的。所以有人說:大學聯考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質的競爭。這是不無道理的。

要相信自已有實力拿下大學聯考,取得生物大學聯考的好成績,但是在解答每一道題的過程中都要嚴肅,認真,細緻,一絲不苟。老師每次大考都給學生進行詳盡的數據分析,對校內,市內都有選擇地分析,讓學生對自己準確定位。通過心理輔導幫助學生降低過度焦慮 高中英語,排除雜念,減輕患得患失的心理負擔,樹立“我要成功”, “我會成功”,“成功是我”,“必勝是我”的信念。

相信通過同學們紮實、有效的一輪複習後,有了紮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一定的生物學素養,定會爲二、三輪複習和最後的大學聯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學聯考狀元講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對於的記筆記,是有效的。在學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爲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註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歎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爲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還要學會總結: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摺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摺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佈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佈在基粒層和基質中 高二;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學習高二生物的幾點好方法

的優劣是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與學習關係比較密切的有觀察方法、做筆記的方法、方法和方法等。

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摺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摺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佈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佈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着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

2.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爲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爲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註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歎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爲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

3.思維方法

思維是各種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繫,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爲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纔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纔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製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繫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爲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4.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爲“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爲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裏的食品聯繫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爲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複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爲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爲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繫。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繫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爲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另外,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係,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繫這些實際 高中化學。一要聯繫自然實際;二要聯繫生產實際;三要聯繫生活實際。聯繫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紮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科目不僅需要學習上課所講的內容,另外,還要課後自己補充知識,多讀一些課外書,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另外還要作適量的習題。但最爲重要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概念的理解,最有效的記住,用理解記憶和聯想記憶的方法,一般,自己理解的知識,更有深刻的映像,很清晰的思路,作習題是爲了鞏固概念,加深自己的映像,使得自己的知識更加的牢靠。一般,上學期的生物課,記憶性的東西較多,這些都是最爲基本的知識,你只要對基本的概念理解到爲就可以了。而下半學期理論性的東西較多,不僅需要記憶,還要增加適量的習題,特別是算概率的題目,還有DNA的複製那幾章,需要用作習題的方式來幫助理解。時,要特別的注重實驗,注重實驗的一般的研究角度和入手的方法,分析誤差的常規的方法,作適量的題目,對實驗更加熟練,瞭解實驗的類型,但是,課本是很重要的,不要爲作題而作題,還是要回歸到課本上。總之,學習方法是自己摸索和總結出來的,因人而宜。

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育部頒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和語文、生物等7門學科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是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大舉措。

修訂的生物教學大綱(以下稱新大綱),適當調整實驗、實習,新增加研究性課題,進一步加強了實踐活動,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下面就新大綱的這一特點談些認識。

一、新大綱強調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面對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任務,並明確指出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提高國民素質,爲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爲此,普通高中新課程計劃對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做了調整,突出對學生思想政治品質的培養,強調高中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要注重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大綱依據新課程計劃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強調了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一是,新大綱在“課程目的”和“課程目標”中,分別提出了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目的要求。例如,“課程目的”第2條規定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第3條是,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程目標”中,依據課程目的又作了更具體的闡述:能夠正確使用解剖器、顯微鏡等常用工具和儀器,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等操作技能;具有利用課本以外的圖文資料和其他信息資源,進一步收集和處理生物科學信息的能力;學會科學觀察的方法,能夠記錄、整理觀察結果,得出結論;初步學會生物學實驗方法,能夠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和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或數據,得出合理的結論;進一步形成比較、判斷、推理、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初步形成思維的獨特性、新穎性等創造性思維品質和創新思維習慣,能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評價和解決某些實際問題。“課程目的”和“課程目標”中的這些規定,充分體現了生物學科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內涵及要求。

二是,新大綱確定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施途徑。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根據兩省一市新課程試驗的經驗,吸收國內外課程改革的成果,新大綱首先確定了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載體”,即在“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中加強了實踐活動的內容,安排了19個實驗(其中2個是選做),6個實習(其中4個是選做),特別是增加了9個研究性課題。接着又通過課程實施(即教學過程)、課程評價的途徑對如何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出了要求。例如,新大綱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之一。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讓學生有效、安全地完成實驗、實習和研究性課題等實踐活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培養觀察、實驗等獲取生物科學知識的能力,培養收集和處理生物科學信息的能力,以及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指出,教師在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中,都要努力使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和實踐驗證等;注意學生髮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逐步養成創新思維習慣。在“教學評價”中,要求對學生撰寫的課題研究報告或小論文做出評價。觀察記錄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或課題研究活動的程度;教師還應當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新大綱從全方位、多層面的角度,提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內容及實施過程。我們要深刻領會和牢牢把握新大綱的這一特點,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加以貫徹落實。

二、優化教學過程,努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生物學實驗本身的特點及其在生物學教學中的地位,決定了它在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學實驗至少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學生認知的學習情景,使學生獲得生物學知識,學會生物學實驗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科學方法(主要是實驗觀察法、實驗方法等)和多種能力(以實踐能力爲基礎的實驗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初步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步具有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當前,優化實驗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是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點。如何優化實驗教學過程,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以實驗爲基礎的生物學教學觀。要在理論認識和教學實踐中,真正認識實驗及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把它確定爲生物教學的重要基礎。同時,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牢牢把握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質量。

2.充分發展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是教師要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意識,建立師生和諧的關係,尊重他們的主體人格;二是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新性。教師可在預習、操作、觀察、思考、設計、總結等活動中有意識地進行培養。例如,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通過預習對將要操作的實驗有所準備,使他們在實驗過程中更爲主動。特別是將預習與思考結合起來,如爲什麼要做這個實驗?爲什麼這樣設計這個實驗?怎樣做好這個實驗?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法?帶着這些問題進行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思維,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操作是實驗教學的基本環節。學生在理解實驗操作的基礎上做到規範操作;對出現異常的實驗現象,能及時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有的學生經過實踐與思考,改進實驗操作,提高實驗效益等,學生的這些學習行爲,都是他們主體性學習的表現。

實驗過程中的觀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表現。帶着問題觀察、有目的地觀察;科學方法觀察,如程序觀察、比較觀察;觀察與思考結合,使觀察深入。

思維是實驗教學目標的核心要求。在實驗課題、實驗原理、儀器用品、方法步驟、實驗結果的處理、實驗結論等各個實驗程序中,通過設疑、解疑、質疑,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技能,逐步形成創新思維品質和習慣。

學生進行簡單實驗設計,是學生主體性學習的突出表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確定課題、設計方案、實施方案過程中,要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要思考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簡約性。在這個過程中,既體現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水平,更爲重要的是這些能力得到了訓練和發展。

總結,主要是指學生要完成的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一要真實、客觀;二要完整,實驗報告的組成部分不能缺漏,程序不能顛倒;三要科學,對實驗結果的處理、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要正確,對實驗結果的推斷、得出的結論要合理。

3.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指導作用是實現學生主體作用的條件和保證。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爲都是爲了學生的發展,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如何,最終也要用教學效果、學生的發展如何來檢驗。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可以歸納爲:依據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向學生提出具體適切的教學目標,並將其成爲師生教與學行爲的方向和軌道;協調構成實驗教學活動諸因素之間的關係,使其構成的合力達到最優化的程度,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積極探索,搞好研究性課題活動

新大綱安排了9個研究性課題:調查近期報刊雜誌等媒體對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報道,並做交流報告;設計實驗,觀察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髮育的影響;調查人羣中的遺傳病;調查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收集我國自然保護區的資料,在班級內交流;收集有關生物工程產業發展的信息,並做報告;調查生物工程製品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並寫出調查報告;收集有關生態農業的信息,根據當地農業生產情況,設計一個農業生態系統;通過調查,對一個社區的生態系統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開展研究性課題活動,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研究性課題在教學目標定位上的特點。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魂”。研究性課題目標的定位,要注重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包括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尤其要鼓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把握研究性課題在內容選擇上的特點。新大綱安排的研究性課題大致具有這些特點:價值性——呈現的課題對學生的學習、探究、發展具有一定的認知價值;社會性——關注理論知識、技術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實踐性——在學生探究實踐中獲得體驗;開放性——課題的確定、研究視角、方法運用、結果的表達、時間安排均有相當的靈活度;綜合性——在有些課題研究中,還需要一些跨學科的知識。教師也可以根據研究性課題的這些特點,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自主選擇課題進行探究,使研究性課題活動更具有針對性。

3.把握研究性課題在組織實施上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重在全員參加,重在學生參與探究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突出學生自主性學習。教師在研究性課題活動中是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

4.瞭解研究性課題活動的基本程序。研究性課程活動的基本程序包括:課題的確定及課題背景的指導——組織課題組(或個人),制訂研究計劃——探究實踐,適時指導——處理結果,撰寫報告——交流報告,評價總結。

5.重視研究性課題活動的評價。既要重視結果評價,也要重視過程評價;要注重對學生參與程度和應用、綜合能力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指導,要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實踐活動,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發展他們的特長。

選自《試教通訊》

如何學好高中生物 把握四個要點很關鍵

如何做好生物課程的初高中銜接,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學素養?

學習要變被動爲主動

“高中生物快節奏、大容量的學習,對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學習進度慢的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趙老師說。

他建議學生可以從四個方面解決課程銜接問題:

一、做好相關知識與技能的銜接。如細胞的結構;動物的重要系統;植物的根尖、葉、花、果實等器官結構等;技能方面,如顯微鏡使用、實驗技能和分析等。

二、適應從慢節奏向快節奏過渡。高中生教學進度、難度、深度、密度都較大,要依靠自己解決較多的疑難問題。

三、解決“作業難”問題。高中生的作業,往往要在理解基礎上,用邏輯思維分析、綜合多個知識點,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需要較強的圖代信息轉換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推理應用及綜合能力,較好的思維深度、靈活度和廣度。

四、做好學習方法的銜接 高二。國中生學習方法較多的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高中生要對學習內容作深入的理解和獨立思考,學習方式要由“經驗記憶型”被動接受向“探究理解型”主動學習轉變,學會對知識進行分類歸納、養成快速記筆記、邊觀察邊思考等習慣,改變“平時不重視,考前背提綱”的學習習慣,培養自學能力,利用概念圖和知識結構圖來構建知識網絡體系。

學會利用零散時間

2016年大學聯考衝刺輔導之生物重點知識點(2)

2012大學聯考生物複習重點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名詞: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

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

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覈區,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核膜、無核仁;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4、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綠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黴菌、食用菌、衣藻、變形蟲、草裏履蟲、瘧原蟲等。

7、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過,而其它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質、核酸、蔗糖)則不能通過。

8、膜蛋白:指細胞內各種膜結構中蛋白質成分。

9、載體蛋白:膜結構中與物質運輸有關的一種跨膜蛋白質,細胞膜中的載體蛋白在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中都有特異性。

10、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1、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12、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13、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外面有細胞壁,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其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其性質是全透的。

語句: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分類也就有了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之分)。

2、細胞膜由雙層磷脂分子鑲嵌了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以覆蓋、貫穿、鑲嵌三種方式與雙層磷脂分子相結合。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護作用外,還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有關。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如:變形蟲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僞足,人體某些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些生理的完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4、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a、自由擴散: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的離子(如K+)。c、協助擴散:有載體的協助,能夠從高濃度的一邊運輸到低濃度的一邊,這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叫做協助擴散。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5、線粒體:呈粒狀、棒狀,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

6、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葉肉細胞裏,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 高中語文,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佈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