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凍土利用

凍土分佈區氣候嚴寒或幹寒,且有永凍層,土壤自然肥力很低,不經改造不宜於農用,冰沼土上生長有鹿的主要飼料——地衣,所以發展養鹿業乃是利用冰沼土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於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凍土利用

凍融作用

土地區氣溫低,土層凍結,降水少,流水、風力和溶蝕等外力作用都不顯著,凍融作用則成爲凍土地貌發育的最活躍因素。隨着凍土區溫度週期性地發生正負變化,凍土層中水分相應地出現相變與遷移,導致岩石的破壞,沉積物受到分選和干擾,凍土層發生變形,產生凍脹、融陷和流變等一系列複雜過程,稱爲凍融作用。它包括融凍風化、融凍擾動和融凍泥流作用。

在凍土地區的.岩層或土層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裂隙和孔隙,它們常被水分充填,隨着冬季和夜晚氣溫的下降,水分逐漸凍結、膨脹,對圍巖起着很大的破壞,使裂隙不斷擴大。至夏季或白晝因溫度上升,冰體融化,地表水可再度乘隙注入。這種固溫度週期性變化而引起的凍結與融化過程交替出現,造成地面土(巖)層破碎鬆解,這種作用稱爲凍融風化。凍融風化不僅造成地面物質的鬆動崩解,形成了凍土地區大量的碎屑物質,而且在沉積物或巖體中還能產生冰楔、土楔等冰緣現象。由於地表水週期性地注入到裂隙中再凍結,使裂隙不斷擴大併爲冰體填充,形成了上寬下窄的楔形脈冰,稱爲冰楔。冰楔的規模大小不一,小的楔寬只有數十釐米,深不足1米;大的楔寬可達5~8米,最大深度可達40米以上。當冰楔內的脈冰融化後,裂隙周圍的沙土充填於楔內,形成沙楔。沙楔也可能是地面凍裂以後,沒有形成脈冰,砂土就直接填充在裂隙中。

融凍擾動一般發生在多年凍土的活動層內。當活動層於每年冬季自地表向下凍結時,由於底部永凍層起阻擋作用,結果使其中間尚未凍結的融土層(含水土層),在上下方凍結層的擠壓作用下,發生塑性變形,形成各種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融凍褶皺,又稱冰卷泥。

融凍泥流是凍土地區最重要的物質運移和地貌作用過程之一。一般發生在數度至十餘度的斜坡上。當凍土層上部解凍時,融水使主要由細粒土組成的表層物質,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從而使上層土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融凍界面向下緩慢移動,形成融凍泥流,年平均流速一般不足1米。由於泥流順坡蠕動時,各層流速不一,表層流速大於下層,所以有時可把泥炭、草皮等捲進活動層剖面中,產生褶皺和圓柱體等構造形態。[6]

總結:可燃冰主要分佈在東、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邊緣,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能源,但由於開採困難,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動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層內。而在凍土層內有更好的可燃冰開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