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貓》教案

內容預覽: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貓》教案

《貓》學案

教師寄語:做人應嚴於律己、實事求是。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2、學習文章運用對比及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

基礎知識:

1、初讀課文,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詛罵( )悵然( )慫恿( )( )蜷伏( )一縷( )

2、下列詞語中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慫恿:鼓動別人去做。 B、預警:預備警察。

C、蜷伏:彎着身體臥倒。 D、悵然:不愉快的樣子。

3、本文選自( ),作者( ),福建長樂人,現代作家、學者、翻譯家。

整體感知

4、作者一共養了幾隻貓?這幾隻貓的外形、性情各有什麼特徵?“我”和家人對

這幾隻貓的態度怎樣?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隻貓第二隻貓第三隻貓

來歷

外形

性情

地位

結局

理解探究

5、朗讀課文,從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幾個方面,說說第三隻貓御前兩隻貓的區別,爲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比前兩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合作釋疑

6、第二隻貓丟失以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又寫到:“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着聯繫課文中的描寫,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7、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誤解過別人或被人誤解過?把事情的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沒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的誤會?

8、按句式分別對課文中的“我”和第三隻貓分別說一句話。

對於作品中的 ,我想對你說: 。

課內精讀

這時,妻買了一對黃色的芙蓉鳥,掛在廊前,叫得很好聽。妻常常叮嚀着張嬸換水,加鳥糧,洗刷籠子。那隻花白貓對於這隻黃白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着鳥籠凝望。

妻道:“張嬸,留心貓,他會吃鳥呢。”

張嬸便跑來把貓捉了去。隔了一會,他又跳上鳥籠凝望了。

一天,我下樓時,聽見張嬸在叫到:“鳥死了一隻,一條腿被咬去了,籠板上都是血,是什麼東西把他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隻鳥是死了,羽毛鬆散着,好像它曾與它的敵人掙扎了許久。

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於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聽見了,也匆匆跑下來,看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着鳥籠凝望着,我早就叫張嬸要小心了。張嬸,你爲什麼不小心?”

……一時怒氣沖天,拿起樓門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他很悲楚的叫了一聲“咪嗚!”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裏還憤憤的,以爲懲罰的還不夠快意。

隔了幾天,李嫂在樓下叫道:“貓,貓!又來吃鳥了。”同時我看見一隻黑貓飛快的逃過露臺,嘴裏含着一隻黃鳥。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

我心裏十分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了斷語,冤苦了一直不會說話辨析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已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

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將怎樣的對她表白我的誤解呢?

兩個月後,我們的貓忽然死造鄰家的屋脊上。我對於它的亡失,更難過的多。

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

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9、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10、我根據什麼判定芙蓉鳥是這隻貓要死的?

11、假如養第二隻貓時也養了鳥,鳥也被咬死了,我將怎樣想?怎樣做?

12、 從這隻貓的不幸遭遇看,我們可以從貓的身上汲取什麼教訓?

拓展遷移

一窠八哥的迷 牛漢

小時候,我不會養鳥,卻有探險和獵取神祕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麥收的季節,聽說城牆上出現了一窠八哥,於是我在城牆下繞來繞去尋找。果然,聽到了一絲兒稚嫩而清脆的聲音,似出殼不久的雛雞的叫聲。順着細微的聲音找去,終於望見了在高高城牆上的一孔洞穴裏,四五張鮮紅的小嘴張着,像一束喇叭花懸掛在崖畔上,好看極了。我當下就想把它們掏下來。但壁立的城牆太高太陡,無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牆的上方,用梯子夠不着,從城上用繩子縋下來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牆跟前,仰起頭望着那一窠神祕的八哥。

我記得父親曾對我說過,縣城牆最早是隋朝時築的土城,明朝時包的青磚。牆面上已經有一些磚朽爛成窟窿。我異想天開,想攀登上去掏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會爬樹,我相信自己會手扣着腳蹬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總有一天能把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練攀登,苦練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媽從天空嗖的一聲回到窠裏餵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閃而過,隨後從窠裏伸出頭,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們在咒罵我。有幾次,頭髮上落了雨點似的鳥糞,還有髒土。我心裏明白,這是大八哥在對我進行反抗。

小八哥抖動着茸茸的羽毛,我聞到了奇異的鳥的氣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夠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來到城牆下,感到有點異樣--沒有聽到小八哥的聲息。前幾天,我已聽出小八哥的聲音變得洪亮了起來,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學語,已經很像是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於鴿子那種柔媚而混濁的聲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於村裏八音會上的任何一種樂器聲。

整個城牆顯得鐵青鐵青,千瘡百孔,像死了一樣。我頓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經飛走了,已經移居到不可知的遠方。

叫賣黃酒的小栽根告訴我,天亮前後,他看見有一朵黑亮的雲彩,向滹沱那個方向飛走,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傷心的趴在城牆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還沒長到該出飛的時候,它們如何在大鳥翅羽的扶託下逃到了遠方,真是個猜不透的謎。我爲它們擔憂。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見成千上萬只蜜蜂嗡嗡叫着,扶託着它們不會飛的蜂王,像金黃色的雲朵從天空飛過,後來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樹下,父親用塗了蜜的大笊籬把抱成團的蜂小心的收了下來,於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養在西房屋頂上。

我想連那麼小的蜜蜂都能扶託着蜂王飛,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夠讓自己的父母扶託着飛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們能飛的很遠。我在村裏村外到處尋找,沒有發現八哥的蹤影。它們究竟飛到了什麼地方?難道真的飛過了滹沱河,飛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飛到了那個鬱鬱蔥蔥的鳥的世界。

我這一輩子不會忘記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現在也不明白:它們在大難臨頭的時候,如何能神奇的飛到了遠方?

前幾天,有個詩人聽我講述這個故事,深思了一會,對我說:“是小鳥自己飛走的。在災難面前,翅膀一下子就會長大長硬。”

我有點相信這個解釋了。

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飛走的。我怎麼會想不到這一點?

[注]1窠 (kē):鳥獸昆蟲的窩。

2笊籬(zhāo lí)一種工具。

13、一窠八哥的謎主要指什麼?對此可能的謎底有哪兩個?

14、本文中作者對八哥的`感情有什麼變化,結合你的成長經驗或閱讀積累,談談你從文中獲得的人生啓示。

參考答案

26課

1、zǔ chàng sǒng yǒng quán

2、B 3、鄭振鐸

4、

第一隻貓第二隻貓第三隻貓

來歷隔壁要來的舅舅家抱來的張嬸撿來的

外形花白的毛,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渾身黃色,很可愛毛色花白,並不好看,瘦,毛被燒脫了幾塊,更覺難看。

性情活潑較第一之更活潑,更有趣,會捉鼠天生憂鬱,不活潑,懶惰

地位寵物 寵物若有若無,不大喜歡

結局死亡 丟失死亡

5、第三隻貓是隻野貓,前兩隻貓都是主人因喜愛而要來的;論外形,第三隻貓毛色難看,又很瘦,燒脫了好幾塊毛之後,樣子更難看了。而第一隻貓像白雪球似的可愛,第二隻貓渾身黃色,也很可愛。論性格,第三隻貓不活潑,憂鬱,懶惰;第一隻貓活潑,第二隻貓會亂跑、爬樹、撲蝴蝶,更活潑,而且“居然捉到一隻很大的老鼠”。論在家裏的地位,對第三隻貓,大家都不喜歡它,它是隻若有若無的動物,第一隻貓、第二隻貓則是全家的寵物。

第二問:因爲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棍打他,他是被我打傷而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彌補的。

6、“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種失落感久久縈繞於心,缺德的人太氣人了,叫人恨很難消,養貓固然快樂,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難受,乾脆不養了。“自此我家永不養貓”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種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見了貓就會觸發靈魂的傷痛,永遠愧對這類生命。

7、答案不強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8、

例:

對於作品中的“我”,我想對你說: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 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對於作品中的第三隻貓,我想對你說:

在不合理的社會中,弱小者總是飽嘗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會成爲冤案的犧牲品;人的個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9、貓被誣陷爲兇手屈死在主人武力之下,我懺悔不已。

10、只根據貓常常對鳥籠凝望着,就判定芙蓉鳥是這隻貓咬死的。

11、第二隻貓是寵物,如果它咬死了芙蓉鳥,當然也心疼,不過也許會把罪狀縮小,甚至還會覺得它越來越能了。

12、略

提示:這隻貓因爲不討人喜歡而慘遭毒打而致死亡,聯繫到做人,不受歡迎的人更容易成爲犧牲品,所以我們做人應力求完善自我。可以自由發表看法,符合文體即可。

13、主要指小八哥是如何飛走的。 可能的謎底:一是大八哥用翅羽扶託着小八哥走的,二是小八哥自己飛走的。

14、開始是好奇喜歡,後來是擔憂,最後是對八哥懷着敬意和歉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