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課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文中從“影子”、“螢火蟲”對盲孩子的關愛、幫助中,概括出“大家都應該關愛弱者,只有‘愛’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這個主題。文章營造了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和詩一般的意境。通過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到“愛”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愛”是人類前進的不竭動力,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使他們的感情得到昇華。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學生分析

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接觸了一定量的童話作品,具備了理解同體裁文章內容、感知文章深意的基本能力,加之文章本身的地位使然(自讀課文),因此對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是太高,讓學生學會感情朗讀,真實體會文章用意即可。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以新的教學理念爲出發點,爲童話科幻作品一類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具體的目標:一、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二、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文學體驗,初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情景和形象談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因此,教授本課,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朗讀的主要手段,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啓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嬉戲”、“癢酥酥”﹑“哞哞”、“潺潺”、 “霹靂”、“踉蹌”等詞語。

2、瞭解詞語的相關知識,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握主題。

  能力目標

在朗讀中領略童話優美的語言和詩一般的意境,激發聯想與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愛心、善心,在生活中學習主動關心別人,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營造溫馨、友善的人際環境,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語言,在誦讀中體會文章主旨。

2、理解分析盲孩子的心理變化及變化的原因。

3、理解“影子”的象徵意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愛如冬日裏溫暖的陽光,讓世界充滿溫暖;愛如一股清泉,滋潤着人們的心田。因爲有了愛,我們的生活纔多姿多采。愛在生活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作家金波爲我們描繪了一個童話般的愛的世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去感受愛的神奇力量吧!

(設計說明:好的開頭等於成功了一半,好的課堂設計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主題,還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篇課文是以“愛”爲主題,一曲溫柔的愛的讚歌,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與課文優美的基調也很吻合。)

  二、整體感知

(一)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意:哞哞,寂寞,潺潺,霹靂,踉蹌。

2、解詞:嬉戲 踉踉蹌蹌 潺潺

(二)快速默讀,整體感知:

1、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快速默讀課文。

2、請學生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3、用簡潔的語言介紹盲孩子的命運。

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設計說明:初讀課文,從課文中獲取“第一印象”的信息,這對鍛鍊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重要。如何讓學生儘量從文中獲取更多的“第一手”信息,帶着問題閱讀可以集中注意力,減少盲目性,爲後面的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好基礎。問題很容易找出答案: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給盲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溫暖—→影,螢火蟲、太陽、月亮的愛使盲孩子得到光明,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童話故事的梗概,有利於更深透地理解主旨;問題2是一個比較開放的題目,學生可以從課文內容、課文的主題以及語言風格去發言,讓每位學生都有話可說,給所有的學生髮言的機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探究研讀,理解主旨,欣賞文章美

1、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欣賞文章的美

圍繞以下問題展開:本文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溫馨的氛圍,有着詩情畫意的境界。你能分析一下課文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種意境的美的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四人爲一組討論。

(設計說明:此問題旨在讓學生合作探究地去理解文章的意境美,學生可從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鬆歡快、情境多姿多采等方面理解。如,“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聽潺潺的流水聲”、“彎彎的彩虹”、“綠草”、“露珠”等色彩斑斕的自然景物的描寫,這就構成了詩情畫意的境界。)

2、本文營造了一種純真溫馨的氛圍,有着詩情畫意的境界。請大家再次閱讀課文,劃出文中你認爲寫得美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麼好處。同時思考:文章用了哪些好的表達方式?並把思考的結果批註在文章的相關之處。

(設計說明:此步驟的設置旨在讓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地去學習,並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爭取有個性化的解讀。)

3、沉浸自我的朗讀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欣賞的語段。可以自己讀,可以小組內合作分角色朗讀。

(設計說明:語文教育專家餘映湖先生說:“沒有朗讀的語文課是不美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走近課文中的角色,與文中主角對話,與作者對話交流,而且能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詞語。)

4、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旨

學生討論:結合課文情節的發展和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我們應如何理解文章主題?

教師提示以下可能的角度:

⑴不管自己曾遭遇什麼不幸,都要象盲孩子一樣熱愛生活,追求光明的未來。

⑵我們要關愛象盲孩子一樣的弱者,使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

⑶給別人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設計說明: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鼓勵學生多向思維,新的見解。只要言之人理,就應予以肯定。這可以讓學生討論中明白,一篇文章可以從不現角度理解其主題,得出不現答案。)

5、朗讀感悟美

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題,構成了這優美的童語。再讀課文,讓美永駐我們心中。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愛無處不在。你在生活中接受過別人的幫助嗎?在生活中你有過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的經歷嗎?

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經歷。

(設計說明:這一步的設置是爲了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不僅從語文表達上給了他們鍛鍊的機會,還能從實際生活中引導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五、課堂總結

美麗的花會有的凋謝的時候,人的容顏也會隨歲月的流逝而褪盡。但有一種美是永恆的:那就是心靈的美。讓我們一起高歌《愛的的奉獻》,我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設計說明:一堂好課的結束的設計,可以有轉化昇華的作用,這個結束語給這篇優美的童話畫了一個美麗的句號,也與設計開始的導語遙相呼應,一曲《愛的的奉獻》不僅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亦給人餘音繞樑,回味無窮之感。)

  六、作業設計

摘抄文中優美的語句,寫在練習本上。

(設計說明:此舉在於學生的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