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淺議國中數學複習課

  關於淺議國中數學複習課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課堂不再是被簡單地當作學生"接受"知識的地方,而應當成爲學生探索與交流數學、構建自己有效的數學理想的場所,在這個場所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將採用包括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必要的模仿與記憶在內的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因此在上覆習課時要以課改精神爲指導思想,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從而實現數學學習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復習。

關於淺議國中數學複習課

一、要有複習目標

教學上應該遵循的“十二原則”中就指出,上課後的十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印象也最深的時間段,教師應科學、充分的使用好。上課開始,教師直接出示覆習題,接着把預先寫在小黑板上的複習目標掛出來,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思想上的準備,爲下一步的教學搭建了一個臺階。出示的複習目標應該注意如下三點:

1、目標要全面。所謂“全面”,就是指按照《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提出複習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識方面的複習要求,把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丟在一邊。例如,有理數的複習,除了應當掌握的知識外,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變能力也要得到發展,感受分類思想,同時還要注意訓練學生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追求美觀整潔的愛美情操和 習慣。

2、目標要準確。一是目標中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各方面的要求要準確。二是三者之間不能混淆。如,有理數的複習,複習目的是:將學過的數學能夠不重不漏地進行分類,學生容易出現疏漏。如,有理數分爲正有理數和負有理數而把0漏掉,在複習課上制定複習目標時,應注意和這些新授課後發現的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強化,以利於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3、目標要具體。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號,諸如“通過複習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粗一聽很具體,細一想太空泛,到底培養學生的哪些習慣不得而知。其實一堂課只能按實際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質,太多會適得其反。

二、回憶

回憶,就是要求學生將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而再現的過程,這是學生獨立聯想的有利時機,應盡最大可能地讓他們獨立完成。當然,回憶觀過程也離不開教師的啓發輔助。可採用獨立地默寫、同桌相互說、啓發得出結果等策略。

在回憶過程中,一般只要求學生寫出或講出“是什麼”,不追問“爲什麼”或“怎麼樣”,以便一氣呵成地將所有舊知識,“拉出來”,提高回憶的效率。因此,學生回憶時教師不要過多地“插手”或“插嘴”,而是讓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龍飛鳳舞地寫,這時只有一個目的:把有關舊知識回憶出來。例如,讓學生回憶: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角”?只要學生講出銳角、直角、平角等角的名稱,不必追問其意 2

義和區別,也不用管這些角的序列。

回憶既是提取舊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進一步強化記憶的過程,還是互相啓發獲得聯想結果的過程。如果學生的回憶不完整,這時可以讓其他學生或由教師補充,也可暫時放一放,之後在“梳理”中完善。

三、梳理

梳理、就是將舊知識點按一定標準分類。因此,梳理是複習中的重點。梳理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將知識點連接起來(求同),二是把知識點分化開來(求異)。首先教師的思路要十分清晰,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準備好,否則上課時會造成混亂。梳理往往同板書聯繫起來,使視聽融爲一體,增強複習效果。根據複習內容的異同,通常採用:

1、邊梳理邊板書。即,梳理與板書同步進行。

2、先梳理再板書。即,師生一起將舊知識的聯繫與區別說出,然後出示板書。

3、先板書後梳理。這在低年級比較適用。運用時也可掛出板書的同時,邊看板書邊梳理。

梳理掛過程,實質上是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的思考過程,其間應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類”,即根據一定的標準將知識分化。如四邊形,根據對邊關係可以分成兩類: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梯形)。到底是分得細一些好,還是粗一些好,可看複習內容的多少來定,複習的內容多要 3

粗分,反之則細分爲宜。

四、溝通

要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形成比較牢固的知識網絡,是複習課的一個主要內容,它可以展示給學生所學知識的相互關係,將相對點狀的知識向網狀的知識轉化,是把書從讀“厚”到讀“薄”的一個過程。而新授課的主要目的是將知識點分化,把握單個知識的本質屬性,一般很少也不可能同後繼知識發生關聯。複習課中,正好就是將所學知識前後貫通、溝通起來,這就是所謂知識點的泛化,溝通顯得十分重要。

溝通時,既可讓學生提出疑問,也可由教師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還可採用板書填空的形式,這要看具體運作情況而定。

溝通的目的也不僅僅是求同與求異,更重要的是爲了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

五、舉例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這是一個重要的數學教育理念。爲此,應該爲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這些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展開。之所以採用這種模式,就是要使學生經歷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探索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的過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理解數學,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數學學習的最重要的 4

成果就是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國中數學複習教學中例題習題的設計特別要加強數學模型方法的教學,以補平時教學之不足。數學模型方法的教學就是根據實際問題構造數學模型,也就是根據實際問題的特定關係(限於國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這裏的“實際問題”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際問題,而是已經“初步數學化”了的實際問題)和具體要求,考察主要因素和有關量之間的關係,在進行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利用有關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語言刻畫這種關係。

六、變式練習,針對提高

這個環節是檢查本節課成功與否的標尺之一,孔子說:“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不做適當的練習,學到的知識就沒有辦法鞏固。

所以應該結合複習內容有目的、有計劃的設計一些針對練習,對於易錯、重難點的地方,要多形式的反覆練習,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不斷提高。所以複習課習題的配備必須精心考慮,題目有一定的基礎性,綜合性,啓發性與典型性,選擇一些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題目進行練習,還可選擇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題目開闊學生思路,使學生通過複習有新的收穫,新的提高。

七、回顧整理,互動反思

一節課即將結束,回顧與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種反思分兩個方面:即老師的教後反思和學生的互動反思,爲使複習課更有效,在平時的每節課後老師必須對自己的教案有反思,反思教學目標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