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優秀教案

導語:《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被貶黃州時的一篇作品,文章隨物賦形,描繪了承天寺庭院的月下美景。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記承天寺夜遊》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熟讀成誦,積累字詞,抓住關鍵詞句,深入解讀文本。

2.過程與方法:在吟讀、譯讀、賞讀、背讀中逐步體悟蘇軾微妙複雜的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學習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誦讀、品味課文,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寫並體味意境

2、 難點: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夜晚皎潔的月光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懷,寫了不少詩文,說說你所知道的的詠月詩文。今天,讓我們隨着宋代豪放派詩人代表蘇軾一道,去承天寺夜遊一番,感受別樣的情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節奏)

2、指名朗讀,隨機糾正讀音。

藻荇(xìng) 竹柏(bǎi)

3、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出停頓和節奏,體悟作者的感情。

重點講解以下兩個句子的節奏:

念/無與爲樂者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文言層面)

1、朗讀課文,把握文意。標出自己閱讀中的疑難之處

2、譯讀課文(結合課文註釋自譯、同學討論互譯、集體解疑)

積累以下重點文言字詞

解衣欲睡 (將要,準備) 欣然起行(喜悅的樣子) 念無與爲樂者(想,思考)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相與步於中庭(一起,共同)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罷了)

翻譯重點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庭院,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四、品讀課文,悟情品寫 (文學層面)

1、 學生自由誦讀:從表達方式入手,課文可分幾層來理解,看作者寫了什麼,重點寫什麼?

明確:第一層(1、2句),尋懷民。(記敘)

第二層(3、4句),賞夜景。(描寫)

第三層(5至末句),嘆閒人。(抒情)

2、就全文而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後有什麼變化?

明確:“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寫興奮喜悅之情。

“念無與爲樂者”,寫孤寂之情。

“相與步於中庭”,寫寬慰之情。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等種種難言之情盡在其中。

3、如何理解“閒人”的含義?

(穿插介紹有關蘇東坡被貶黃州的背景資料)明確:

“閒人”,即清閒的人,這裏並非指閒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複雜的意味。

這裏的“閒人”指具有閒情雅緻的`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

4、“一切景語皆情語”,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賞析作者寫法之妙。

明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學生想象畫面,思考:

全句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明。寫水中之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月光之清。而“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濃。作者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五、融情背誦課文

六、課堂小結

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然景物總能引起人們的無限情思,我們從東坡先生賞月的感慨中不止瞭解了作者的微妙的心境,我們更感受到作者身處逆境時的曠達胸襟和人格魅力,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教益。

七、佈置作業

1、蒐集蘇東坡的有關資料,整理其作品。

2、 寫一段景色描寫的文字,不要直接出現寫自己心情的詞語,但要能夠讓讀者通過閱讀你的描寫看出你的心情,體現出“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