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的賞析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畫家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於1870年至1873年間創作的一幅油畫,現收藏於聖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的賞析,希望有所幫助!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的賞析

  賞析

衆所周知,美術的鑑賞是運用感知、記憶、經驗、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而獲得審美享受和美術知識的過程。本學期,我選擇了“世界美術賞析”這門藝術學科進行了選修。原因其實很簡單,我自小非常喜歡美術方面的東西,對這些看似神祕的藝術形態十分好奇,很想從這課程當中得到一些藝術的知識與薰陶。通過選修這門課程,我逐步瞭解了許多關於繪畫的知識。

學下來收穫很大,我逐漸可以感受到了文藝復興意大利藝壇三傑之一的拉斐爾那作品散發出一種令人愉快的篤定,那種歸屬感;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峯的代表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在他的作品中的寓意;瞭解了被可視爲法蘭德斯巴洛克風的具體象徵的魯本斯的作品;當然還有現在被我認爲是世界上最美的油畫之一的倫勃朗的“泰特斯”等等這些經典的西方美術藝術。通過不斷的美術鑑賞活動,可以提高人的審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過美術鑑賞,提高我的藝術品味,吸收前人優秀技法,在中國傳統美術教育中是一種重要的方法。而且在我看來從實際情況作爲起點,由於經濟生活的變化,各種思潮的影響,社會活動空間的擴大,學生產生了一些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高分低能”是一種表現。學生有較多的知識和專業文化,並不一定代表他具有其他方面的素質和修養。所以要呼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而藝術教育恰恰則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手段和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藝術教育不是培養專業的藝術家,不是單純地訓練吹笛子、彈鋼琴、畫畫、書法和跳舞的技術,它是要通過這種技能、知識和修養,提高審美境界,從而促進德、智、體、美、勞、生的全面發展,成爲心中具有崇高理想和大目標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代新人。所以要適當的培養自身的藝術修養。

這也是我選擇這一課程的原因之一。在爲時一學期的課程即將結束時,我經過查閱資料將結合俄國偉大現實主義畫家列賓的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按照一般鑑賞的程序對其進行簡單的藝術鑑賞:

  作品: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作者:

列賓(1844---1930)是十九世紀後期俄羅斯最偉大的藝術巨匠。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伏爾加河上縴夫拉縴的情景。這幅作品創作於1873年,花了三年的功夫才完成。現收藏在彼得堡俄羅斯美術館內。

  作品畫面介紹: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是列賓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這幅畫的構圖上,列賓利用了沙灘的地形和河灣的轉折,使十一個縴夫猶如一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黃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這幅畫具有宏偉深遠的張力,畫中的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濛,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獨、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縴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在畫面上畫家又對伏爾加河的景色進行了巧妙的佈局,以狹長的.橫幅展現這羣縴夫的行列。伏爾加河畔陽光酷烈,沙灘荒蕪、近景只有埋在沙裏的幾隻破筐作點綴。景色十分悽寂。一隊穿着破爛的縴夫在拉着貨船,步於是那樣地沉重,似乎可以聽到壓抑低沉的“伏爾加船伕曲”的回聲。因此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

被烈日炙烤的焦黃的河岸上,一隊蓬首垢面、衣衫襤褸的縴夫拖着沉重的腳步拉着貨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掙扎。他們中有老有少,個個都衣着破爛、面容憔悴。領頭的是一位鬍鬚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堅毅的面孔透出飽經風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顯示了他對於艱苦生活的無奈。

走在最後的縴夫低着頭垂着手,麻木地隨着隊伍向前挪動,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隊伍中還有一個較爲突出的形象,是處在隊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