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飛鳥》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飛鳥》讀後感

我們作協的領導李智明寫了篇小說。開始沒太認真,沒太注意,我以爲寫的是兒童文學。因爲他起了一個叫《飛鳥》的名字,聽起來挺浪漫,像是孩子的故事。北京作協一直致力於小作家文學創作的培養,所以,我以爲他是給孩子寫的故事。主觀主義害死人,差點放過這個故事。

小說《飛鳥》非常有意思,它寫的是一個人(或是“我”)的心情,我是這樣理解的。心情的表達,是他觀察社會,觀察世界,觀察人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達出來。

他表達的方式就是內心獨白,這種獨白可以信馬由繮,東拉西扯,但是萬變不離根本。評論家說他是在寫逃離,我覺得可能有這方面的意思,但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思考。他是對事對人對世界的一個思考,再讓思考相互碰撞。

這種思考的可能有逃離的成分,但是不僅僅是如此。“勝利大逃亡”之後“一個人的旅行”,找到“一個女孩”……這個故事的結局無疑是找到了一個歸宿!

跟智明先生認識很多年,此兄看上去謙和隨性,總是笑呵呵的,雖然是我們的領導,但是更像朋友。沒想到他居然有很好的武術功底。那天看他手抖白蠟杆的動作,小小的一個亮相,哇塞,相當的帶勁!

我們倆還有很好的交情,之所以也很好的'交情,是因爲我們倆個屬性一樣,我們倆都屬狗,我們是同月同日出生,我們之間相差一輪。我們曾經在一起過過生日。那天我是60歲,他是48歲。在河北的某縣城。這個生日終生難忘。

我們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我沒有想到他把我寫進了他的這篇《飛鳥》。小說裏提到一個胖子,提到胖子有“蝸居一號”。我得對號入座。我覺得是我,令我感動的還有溢美之詞。這篇小說讀起來自然就感覺特別的親切。

我覺得這篇小說可能沒有寫完,可能還有更深層的故事在裏面。

我們曾經在網上一起聊過緬甸的事,是不是還有往緬甸逃離或是重生的故事。不得而知。

這篇小說的真實感,我覺得特別的強。所謂真實感強,就是他敘述的語言、跳躍性思維,表達各種各樣心情的模式,如同我們自己。其實他是沒有受到過多的侷限,或者受到一些框框的束縛。有些平時大家很忌諱的話,他也同樣表達出來,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種情感的表達,也是中國人內心長期積累的情緒。

我不太懂這種獨白,是不是有點意識流的味道?這種隨心所欲,特別的自然,特別的流暢,特別的舒展……

小說的細節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生活積澱,我們也看到作者不常表露的另外一面,儘管是管中窺豹。智明兄絕對是有故事的人,有思想的人。今天我們再看智明兄就更加立體了。

故事的結果,我覺得其實還真是不一定很重要,語言的敘述方式,我覺得特別有趣,特別幽默,也特別的耐讀。這顯然證明智明兄是駕馭文字、駕馭語言、把握結構的老手,怎麼就成了新人新作?我覺得很奇怪。

我們寫小說兒的,有的時候往往老想表達一種思想,或者是表達一個主題。我覺得智明兄這個小說表達的,它是一種情感,一種情緒,一種思考。這種情感和情緒,其實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最爲貼近。人的可貴之處的就在於思考。我更認爲這篇小說表達的是思考。而這種思考是跟人生聯系在一起的,是跟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是跟這個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總而言之,思考是人的本性,思考是人的天賦,思考是人存在的意義。思考中我們看到希望,思考中我們更加理智,思考中我們可以看到光明!

小說的具體情節,大家可以自己看,我就不囉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