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編5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編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因爲是公開課所以在講課的同時,也應該增添課堂上的趣味性,才能在簡單加減法計算的理解力上帶來很大的提高。

教學準備:

老師可以準備多組卡片,上面全部都是加法和減法的計算,甚至爲了能夠增加難度可以進行加減法混合計算來爲這堂課加分。

教學過程:

1、首先老師可以在黑板上舉出一些簡單加法的計算題,讓學生進行搶答,這對於活躍課堂上的氣氛同時在增添孩子們自信心的問題上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改良。

2、然後老師可以將卡片擺到桌子上,將大班的同學分成四組由第一組開始進行率先答題,此時第四組的學生負責給第一組的學生進行抽題。以此類推確保遊戲公平的進行,答題正確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分的獎勵,答對數量越多自然獲得的分數也就越高。

3、老師在這節課的尾聲部分進行每組分數的相加計算,或者是讓小朋友們自己計算出自己隊伍獲得的成績,對於表現最棒同時也是獲得分數最高的小組,老師可以給予適當文具鉛筆上的獎勵,這樣可以激勵每一位學生在加建競賽的問題上帶來更大的提升和改良。

結束:

簡單加減法競賽活動的有效應用,有利於在準確程度上取得進步和發展。這種趣味性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相信會讓小朋友們對於數學課這門課程以及計算的效率上都得到加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幼兒在日常的各類活動中經常會運用到不同的工具,如我班在美工活動中將牙籤、吸管、回形針等等作爲輔助材料,這些工具不僅幫助孩子完成了創作,還激發了他們探究的興趣。爲了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探索機會,我結合刮畫這種常見且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繪畫形式,設計了本次活動。

目標:

1、通過看看、找找、畫畫的活動,引導幼兒探究用不同工具刮畫的方法。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大膽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準備:

活動前請幼兒自發收集不同的刮畫工具,包括廢舊材料;

範例若干份(佈置在繪畫區域四周);

已塗好的多色刮畫底版若干份(教師示範大底版和幼兒用底版)

活動流程:

欣賞活動——演示與討論——探索與創作——交流與評價

過程:

一、導入:欣賞活動

1、幼兒自由欣賞刮畫作品。

(與幼兒共同觀察畫面內容如故事、物體、線條等,並說說刮畫的方法。)

2、提問:(1)這些美麗的畫你覺得是怎麼畫出來的`?

(老師及時肯定幼兒:“小朋友剛纔看得都很仔細,這些畫都是刮出來的”)

(2)那麼猜一猜刮畫的時候使用了哪些工具?

二、演示與討論:

1、出示刮畫工具,鼓勵個別幼兒自選並演示刮畫。

2、繼續提問:“瞧,朋友們用了哪些不同的工具,都刮出了什麼?”

(啓發幼兒感知工具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刮畫效果。如線條的粗細

色彩的變化等。)

3、老師小結:原來這些不同的工具能颳得不一樣,想一想你準備用什麼工具刮畫?

三、創作要求:請試試用幾種不同的工具刮畫出你想到的故事、物體、線條。

四、幼兒創作刮畫,教師觀察指導

(1)激勵幼兒大膽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刮畫,結合生活、故事、玩具用品、線條等展開想象與創造。

(2)指導個別幼兒運用工具,豐富刮畫內容。

(3)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五、交流與評價

1、師:“誰願意來介紹一下自己的畫,說說你(你們)用了哪些工具刮畫的?“

2、評價刮畫的不同效果。如:“這麼粗的線條你用了XX工具畫出來的,這麼細得線條你用了XX工具來畫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民以食爲天”,“小吃貨”們在對生活中常見面食有了初步瞭解後,對面食的興趣點仍然高漲,值此良機,教師藉助“舌尖中國”欄目中的麪食文化,引領孩子們來一次“吃貨之旅”,通過視頻、調查表、實物和現場製作等方式,拓寬孩子們關於中國傳統麪食文化的知識經驗,引導幼兒瞭解我國不同地域各種麪食的種類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從而萌發身爲中國娃的自豪之情。

活動目標

1.瞭解我國傳統麪食的花樣,知道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麪食文化。

2.能根據調查表說出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麪食文化。

3.感受中國傳統麪食文化博大精深,萌發身爲中國娃的自豪之情。

活動過程

“舌尖中國”有關不同地域麪食文化的視頻,遊戲“猜猜樂”課件,記分牌2個,調查表;幼兒事先和爸爸媽媽一起了解中國傳統麪食文化

一、引導幼兒觀看“舌尖中國”有關不同地域麪食文化的視頻,幫助幼兒回憶、豐富中國特色麪食文化。1.視頻中講到了哪些好吃的麪食?它們有什麼特點?你吃過哪些?二、出示調查表,引導幼兒根據調查表說出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麪食文化,感受中國傳統麪食文化博大精深。1.幼兒和周圍的小夥伴交流討論“舌尖上的麪食”調查表中自己認識的麪食、製作該面食所需要的原材料、在哪些節日裏需要哪種麪食及寓意等,教師巡迴傾聽。2.結合實物投影儀,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調查結果,其他幼兒補充不一樣的麪食種類。教師小結:原來我們中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麪食文化,每一種麪食都有它獨特的寓意,我們中華五千年積累、傳承下來的.麪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三、引導幼兒圍繞“舌尖上的麪食”開展遊戲“麪食猜猜樂”,萌發身爲中國娃的自豪之情。規則:全體幼兒分爲兩組,輪流各選出一名“猜謎”者,背向課件、面向組員站好;老師播放課件,組員不可以說麪食名稱,但可以描述麪食的特點和口感,讓“猜謎”者猜出是什麼特色麪食,猜對者得分,猜錯無分。最後比比哪一組得分最多獲勝。五、活動延伸:將各色麪食圖片投放到信息交流區,引導幼兒繼續開展“麪食猜猜樂”遊戲,讓孩子們在感知中國麪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萌發身爲中國娃的自豪之情

活動反思

本活動主要運用多感官參與法、競賽法、多媒體教學法,幫助幼兒鞏固掌握本主題中所瞭解發現的麪食特色文化,讓孩子們在感知中國麪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萌發身爲中國娃的自豪之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民間《打硪歌》的特點,學習“一領衆和”的歌唱方式。

2.能跟隨樂曲與同伴一起喊號子、有節奏地模仿打硪的動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3.在歌聲中感受精神上的愉悅,增進對家鄉文化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活動前玩過“拔蘿蔔”的遊戲,打硪視頻,打硪的道具四個,歌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初步感受喊號子帶來的愉悅

聽多媒體:“這裏有個好大的蘿蔔,大家快來拔呀!”師幼共同玩“拔蘿蔔”的遊戲。

小朋友啊!(嘿喲,嘿喲!)

抓緊繩啊!(嘿喲,嘿喲!)

使勁拔呀!(嘿喲,嘿喲!)

用點力呀!(嘿喲,嘿喲!)

小朋友啊!(嘿喲,嘿喲!)

使把勁啊!(嘿喲,嘿喲!)

大蘿蔔啊!(嘿喲,嘿喲!)

拔出來呀!(嘿喲,嘿喲!)嘿——

師:遊戲中,剛剛喊着號子拔蘿蔔,小朋友們有什麼感覺?

二、觀看視頻,瞭解勞動號子“打硪”

看民間打硪視頻,提問:

1.這羣農民在幹什麼?

小結:農民們在勞動,他們邊勞動邊發出吆喝聲,這就是民間流傳的“勞動號子”,它的作用就像我們剛剛拔蘿蔔的感覺一樣,能讓人集中力量,振奮精神,消除疲勞!

2.那塊大石頭是幹嘛的呢?

小結:這種勞動工具叫硪石,是修路或砸地基時使用的一種工具,硪工們要把很重很重的硪石擡起來,打地面,這個動作就叫打硪(引導幼兒學一學)。打硪時唱的歌叫《打硪歌》。

三、欣賞本土《打硪歌》,會按節奏喊號子

師:我們家鄉咸寧的勞動人民在打硪時,也會唱非常好聽的《打硪歌》,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

1.提問:打硪時,人們用怎樣的形式唱勞動號子的?(瞭解號子“一領衆和”的特點)

師:大家聽這首歌的感覺怎樣?(有力量)哪些歌詞最讓你覺得有力量?

2.再聽一遍,要求幼兒記下歌裏許多人一起唱的號子,然後告訴大家。

幼兒模仿唱,再借用多媒體共同學唱。

師:喊完號子,身上有什麼感覺?(更有勁了)

3.多種形式練習歌曲中不同號子的節奏型。

A.師幼共同遊戲“唱號子,送號子”。

B.幼兒根據提示字,玩“歌詞配對”遊戲,尋找並發現歌曲中號子的重複規律。

師:勞動人民聽到我們熱鬧的吆喝聲,特地給大家送來一份大禮!哇!是《打硪歌》的唱詞,可惜號子掉了許多!借用一下你們的號子,可以嗎?

C.師幼對唱《打硪歌》,熟悉“一領衆和”的演唱形式。

師:詞填好了,我們一起來玩這個“喊號子”的遊戲好嗎?

D.原地表演《打硪歌》。

四、玩“打硪”遊戲

1.師:老師特地請來了一位農民歌手,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玩“打硪”遊戲好嗎?

2.師:大家合作得真好,客人特地爲我們送來了硪石,想試試嗎?(放音樂,共同玩“打硪”遊戲。)

五、接受新任務(延伸活動)

出示“工地”圖片,佈置任務:小朋友們好,聽說你們學會了打硪,我們修路很需要硪工的幫助,請問你們願意來我們工地幫忙嗎?(小組收拾工具,共同參與戶外“勞動”——打硪。)

附《打硪歌》歌詞:

起來喲,起來喲(喲喲子夥嘿),大家一起來喲(嘿呀 夥呀 嘿呀 嘿)

我唱喲,一支喲(喲喲子夥嘿),打硪那個歌喲(嘿呀 夥呀 嘿呀 嘿)

唱起喲,唱起喲(喲喲子夥嘿),唱起打硪歌喲(嘿呀 夥呀 嘿 呀嘿)

唱的喲,糧食喲(喲 喲子 夥嘿),長滿那個坡哇(嘿呀 夥呀 嘿呀 嘿)

唱得喲,太陽啊(呀 喂子 喲啊),紅落坡啊(嘿呀 夥呀 嘿呀 嘿)

活動反思

通過日常觀察,我發現幼兒對一唱一和的表演形式特別感興趣,特選用咸寧民間《打硪歌》作爲音樂活動素材,因爲它具有催人奮進的感染力,合作性強,且有着較強的趣味性,“一領衆和”的演唱形式,正好滿足了孩子多方面需求,同時,能增強幼兒對家鄉文化的'積極情感。

教學活動先從幼兒熟悉的“拔蘿蔔”遊戲開始,在“嘿喲,嘿喲”叫喊聲中,讓幼兒初步體驗號子帶來的愉悅。再通過觀看民間打硪的視頻,讓孩子直觀地瞭解“打硪”一詞的含義,進而引出家鄉的《打硪歌》。PPT製作中,我將歌曲旋律重新編排,重點突出了歌曲“一領衆和”,合唱號子的練習,並將歌詞製作成卡片與幼兒共同遊戲,讓孩子在聽一聽、說一說、唱一唱、學一學中逐步熟悉歌曲風格。借用歌詞玩“配對”遊戲,將合唱的號子與歌譜結合成整體,和孩子共同看圖譜玩“一領衆和”的遊戲,使活動重點在此環節中得到逐步解決。

活動高潮時,及時提供道具。再次調動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孩子們跟隨音樂喊號子、有節奏地模仿打硪動作,在合作遊戲中真正體驗到了民間打硪所帶來的快樂和愉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體會創編的樂趣,感受語言美帶來的意境美。

2、瞭解詩歌語句結構,能夠大膽用連動性語言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3、學習運用動詞:飄、落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水彩筆、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請幼兒在戶外撿落葉後進教室,教師提問:

1、小朋友看看手裏拿的葉子像什麼呀?(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2、它們是什麼顏色的?爲什麼會成現在的顏色?

教師總結:秋天來了,樹上的葉子變黃了,一陣秋風吹過,小樹葉就跟着風姐姐怎樣呢?(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飄的動作)

3、飄起來的小樹葉又像是什麼呀?(鼓勵幼兒再次大膽想象,大膽講述)

二、再現已有知識經驗,爲創編做基礎

師:現在我們就來當小樹葉,一會兒,我們就跟着風姐姐用最輕、最美的動作飄起來,風停下時候,小朋友就要趕快想一想:你會落到哪裏?(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小樹葉隨風飛舞的情形後引導幼兒說出樹葉有可能落的.地方)

三、引導幼兒進行創編

師:剛纔,我們的樹葉跟着風姐姐去了好多地方。老師記下來的就有這些(分別用簡筆畫形式畫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地方)提問:

在這些地方都住着有誰?它看見小樹葉,會拿小樹葉來幹什麼?(引導幼兒用詩歌語句說出如:樹葉落在小河裏,小魚游過來,把它當作傘)

請個別幼兒講述後再分組講述,將自己所想講給朋友聽。

四、延伸活動

師:小朋友講得真好,現在老師就請小朋友將你們想的記下來,帶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聽。(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用圖加文的形式記錄下來再進行講述)

活動反思:

活動《落葉》是我們很少接觸到的詩歌欣賞。由於最近都在上有關樹葉的主題活動,小朋友們對身邊的落葉都很熟悉,所以孩子們對活動比較感興趣。特別是最後的仿編詩歌,我發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袁帥說:“樹葉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蟲爬過來,躺在上面,把它當做搖籃。”、汪涵說:“樹葉落在草地上,小豬拿起來,把它當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於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裏,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興奮,編的就更起勁了。

雖說到最後活動將近半個小時,但時間好象還是太短。於是,我就請小朋友活動後找個好朋友一起編,或編給老師聽。活動後我想,孩子對仿編詩歌的興趣這麼高,何不請他們把編好的句子讓爸爸媽媽寫好帶到幼兒園來,再編成新的詩歌,貼在班級裏,孩子們肯定會更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