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原文及賞析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1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譁。

美人頭上都戴着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羣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羣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賞析

這首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禮花飛向天空,然後像星雨一樣散落下來。一開始就把人帶進“火樹銀花”的節日狂歡之中。“東風夜”化用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寶馬雕車香滿路”:達官顯貴也攜帶家眷出門觀燈。跟下句的“魚龍舞”構成萬民同歡的景象。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鳳簫”是排簫一類的吹奏樂器,這裏泛指音樂;“玉壺”指明月;“魚龍”是燈籠的形狀。這句是說,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日裏的人通宵達旦載歌載舞。

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且一對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場景。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融進了節日的歡樂之中。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這一句寫的是元宵觀燈的女人,她們穿着美麗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飾,歡天喜地朝前奔去,所過之處,陣陣暗香隨風飄來。“雪柳”是玉簪之類的頭飾。

“衆裏尋他千百度”:(這人)對着衆多走過的女人一一辨認(但沒有一個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偶一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

“燈火闌珊”勿作“良夜將逝”解,“燈火闌珊”雖然是燈火漸漸散盡的意思,但這兒說的是天空飄灑下來的禮花,快接近地面時早已熄滅散盡,所以即使頭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卻是昏暗的。

同時,還有一種說法認爲: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是對他自己的一種寫照。根據歷史背景可知,當時的他不受重用,文韜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着一種無比惆悵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體現了受冷落後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風。

作爲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遊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爲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衆不同。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啓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爲此詞有寄託,可謂知音。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託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爲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全文主要運用了反襯的表現手法,表達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詞人對理想的追求的執着和艱辛)。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爲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傑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並無什麼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綵,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花千樹”描繪五光十色的彩燈綴滿街巷,好像一夜之間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一樣。這是化用唐朝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爲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爲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爲助意而已。這也是對詞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讚美。

下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遊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遊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羣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羣女,原來都只是爲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麼意義與趣味呢!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須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闋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爲尋她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了下闋而出“燈火闌珊”,方纔前後呼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可嘆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像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嗎?

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爲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爲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此特藉詞喻事,與文學賞析並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2

一年春事都來幾?

早過了、三之二。

綠暗紅嫣渾可事。

綠楊庭院,暖風簾幕,

有個人憔悴。

買花載酒長安市,

又爭似家山見桃李?

不枉東風吹客淚,

相思難表,夢魂無據,

惟有歸來是。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鄉詞。上片寫賞花傷春。“一年”二句交待“春事”已過三分之二,“綠喑紅嫣”,講暮春尚餘可心樂事之景,暗寓了“夕陽無限好”之意。“綠楊”二句以鏡頭推進的方式,穿庭院,開簾幕,再映出一個憔悴之人。是誰呢?聯繫下片“相思難表”來看,顯然是詞人的愛妻。這幾句是詞人賞花傷春而聯想到如花愛妻的紅顏憔悴,遂引發下片之懷人思歸。“買花”二句,將“長安買花”與“家山桃李”對照、比較,顯示出對家鄉愛妻的深情與愛重。“不枉”句,講不要錯怪春風吹落了感傷的淚水,詞人沒有像一些詞家怨天尤物,責備春風惹恨,花草添愁,而是樸厚、坦誠地講:“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最後詞人表示而今唯有歸返家鄉最好,趁桃李芳華,享受團圓美滿,以慰藉孤獨、寂寞,流露出對仕途遷延的厭倦。全詞語言渾成,感情真摯,情思由近及遠,構思新巧。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3

青玉案·姑蘇臺上烏啼曙

姑蘇臺上烏啼曙,剩霸業,今如許。醉後不堪仍弔古。月中楊柳,水邊樓閣,猶自教歌舞。

野花開遍真娘墓,絕代紅顏委朝露。算是人生贏得處。千秋詩料,一抔黃土,十里寒螿語。

翻譯

落日中,姑蘇臺上烏鴉悲鳴。那些野心勃勃的江山事業,如今又在哪裏?一場醉後來憑弔古今。月色下的楊柳,水邊的樓臺閣榭,還有那些學習歌舞的女孩子們。

真孃的墓前開滿了野花,絕代美女從此消失了,就如同朝露一樣。怎麼才能不白白的虛度光陰,多少年後成爲寫詩的題材,那怕是一座孤墳,只有墳裏的寒螿相伴。

註釋

姑蘇臺:在江蘇吳縣西南姑蘇山上,相傳爲吳王闔閭或夫差所築。

霸業:指稱霸諸侯或維持霸權的事業。

今如許:現在成了這個樣子。

不堪:不能承受。

弔古:憑弔往古之事教歌舞:教女孩子們演習歌舞。

真娘墓:在今江蘇蘇州虎丘。

真娘:唐代名妓。

絕代紅顏:舉世無雙的美女。

詩料:寫詩的素材。

一抔黃土:指墳墓。

寒螿:寒蟬。

創作背景

1904年,王國維在受聘於通州師範學校和江蘇師範學堂期間,常常遊覽姑蘇舊址,在郊遊之時,他寫下了此詞。

賞析

此詞上片寫吳王闔閭姑蘇臺,下片寫唐代名妓真娘墓。前者象徵王者霸業,後者象徵紅顏朝露。何謂“猶自教歌舞”,這是出自《吳越春秋》。闔閭“欲興兵戈以誅暴楚”,“霸天下而威諸侯”,乃將“善爲兵法,闢隱深居”的孫武請入宮中,操練兵法,並聽從伍子胥“兵者凶事,不可空試”的諍言,忍痛讓孫武將操練中充“軍隊長”卻“掩口而笑”,不聽將令的二名寵姬處斬。夫差則相反,“晝假官於姑胥之臺”,醒來請太宰喜解夢,竟聽信其“樂府鼓聲”、“宮女悅樂琴瑟和”之類讒言,愈益縱慾。如用今天的話來說,闔閭不愛紅妝愛武將,以姑蘇臺爲練兵場的不肖子夫差卻只愛紅妝棄開裝,姑蘇臺成了縱情聲色的歌舞場。

然而,王國維主張“詞人觀物須用詩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君王枉把平陳業,換得雷塘數畝田”。如同隋煬帝最後只換得數畝葬身之地,吳王闔閭的霸業也僅留下一座荒廢的姑蘇臺。故詞雲“醉後不堪仍弔古”。反之,真娘雖淪落風塵,其墓上卻開遍野花,贏得了多少騷人墨客爲之吟詩,灑下同情之淚。“千秋詩料,一抷黃土”,這就是“通古今而觀之”的詩人之眼裏的又一個“人間”。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4

原文

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午睡覺來時自語,悠揚魂夢,黯然情緒,蝴蝶過牆去。

駸駸嬌眼開仍,悄無人至還凝佇。團扇不搖風自舉,盈盈翠竹,纖纖白苧,不受些兒暑。

古詩簡介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一首詞。此詞着意描繪夏景,抒寫閨中人的生活情態。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滿地綠蔭給庭院帶來特異的氣氛,使人如癡如醉。閨中人午睡剛醒,嬌眼矇矓,喃喃自語,情睏意慵。一陣清風吹來,扇不搖而自涼。翠竹白苧亭亭玉立,搖曳多姿,絲毫沒有感到暑意。作者工畫,故以畫家之筆,勾勒人物景象,確是詞中有畫。全詞纖麗娟秀,嫵媚多姿。

翻譯/譯文

①亭午:正午。

②駸駸:形容眼光急迫不安。:滯澀。

③苧:苧麻,多年生草本。

④些兒:一點兒。

賞析/鑑賞

此詞着意描繪夏景,抒寫閨中人的生活情態。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滿地綠蔭給庭院帶來特異的氣氛,使人如癡如醉。閨中人午睡剛醒,嬌眼矇矓,喃喃自語,情睏意慵。一陣清風吹來,扇不搖而自涼。翠竹白苧亭亭玉立,搖曳多姿,絲毫沒有感到暑意。作者工畫,故以畫家之筆,勾勒人物景象,確是詞中有畫。全詞纖麗娟秀,嫵媚多姿。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5

原文: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匆忙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知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迴人靜,侵曉瀟瀟雨。

詩詞賞析:

長亭,秦漢時,在驛道邊隔十里置一亭,謂之長亭,是行人歇腳和餞別的地方。綠槐煙柳,槐者,懷也;柳者,留也。槐柳蔭成,如煙籠霧罩,顯示出一片迷茫、悵惘的傷離恨別的氛圍。就在這槐柳如煙,長亭連短亭的驛道上,多少人臨歧灑淚,次第分離!

詞由別時情境寫到別後心情。俗語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所謂“日永(長)如年”,正是強調因別愁綿綿而主觀感受到的一日之長。最難堪時,登高回首,目盡蒼天,只見層層暮雲遮斷了望眼。而鄉關,更在暮雲青山之外!

柳宗元有句雲“嶺樹重遮千里目”(《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韓愈亦發出過“雲橫秦嶺家何在”(《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痛切的悲呼。它們都表現了一種鄉關遠隔,親人睽離,欲歸不能的強烈的阻隔心態。

下闋以時間爲線索,接寫行人於日暮時分駐馬解鞍,投宿旅舍。“寒燈思舊事”(杜牧《旅宿》),詞人在孤館獨對青燈,前塵往事,亦紛至沓來,暗中憶及分離時之細語丁寧,幾多柔情,幾多思念!如今,只有夢魂可超越時空,暫返鄉關,和伊人小聚。恍然警覺,只有孤枕寒衾,燈昏人靜,天色漸明,而窗外小雨瀟瀟,亦如人之潸潸清淚,綿長無盡。

清徐釚《詞苑叢談》雲:“凡詞無非言情。”又引宗梅岑語:“詞以豔麗爲工,但豔麗中須近自然本色。”(《叢談·品藻二》)惠洪身爲僧人,而“其詩詞多豔語,爲出家人未能忘情絕愛者”(薛礪若《宋詞通論》)。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6

版本一

青玉案⑴

凌波不過橫塘路⑵,但目送、芳塵去⑶。錦瑟華年誰與度⑷?月橋花院⑸,瑣窗朱戶⑹,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⑺,彩筆新題斷腸句⑻。試問閒情都幾許⑼?一川菸草⑽,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⑾。[2]

版本二

青玉案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3]

詞語註釋

⑴青玉案:詞牌名。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因取以爲調名。六十七字,前後片各五仄韻。亦有第五句不用韻者。

⑵凌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⑶芳塵去:指美人已去。

⑷錦瑟華年:指美好的青春時期。錦瑟:飾有彩紋的瑟。唐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⑸月橋花院:一作“月臺花榭”。月橋:像月亮似的小拱橋。花院:花木環繞的庭院。

⑹瑣窗:雕繪連瑣花紋的窗子。朱戶:硃紅的大門。

⑺飛:一作“碧”。冉冉:指雲彩緩緩流動。蘅皋(hénggāo):長着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

⑻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南史江淹傳》:“……(淹)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斷腸句:傷感的詩句。

⑼試問:一說“若問”。閒愁:一說“閒情”。都幾許:總計爲多少。

⑽一川:遍地,一片。

⑾梅子黃時雨:江南一帶初夏梅熟時多連綿之雨,俗稱“梅雨”。《歲時廣記》卷一引《東皋雜錄》:“後唐人詩云:‘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3][4]

白話譯文

你步履輕盈卻不肯來到橫塘,依舊凝望目送你帶走了芬芳。你與誰相伴共度這美好時光?月橋花屋朱門映着美麗花窗,只有春風才知你生活的地方。

碧雲飄飄的杜恆洲暮色茫茫,我用彩筆寫下這傷心的詩行。如果要問我的傷心多深多長?就像那一川煙雨籠罩的青草,滿城飛絮如同梅子黃時的雨。[5]

作品鑑賞

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閒愁”。上片寫情深不斷,相思難寄;下片寫由情生愁,愁思紛紛。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閒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爲當時傳誦的名篇。

賀鑄的美稱“賀梅子”就是由這首詞的末句引來的。可見這首詞影響之大。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橫塘,在蘇州城外。龔明之《中吳紀聞》載:“鑄有小築在姑蘇盤門外十餘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於其間。”是作者隱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這裏是說美人的腳步在橫塘前匆匆走過,作者只有遙遙地目送她的倩影漸行漸遠。基於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遺憾,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推測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樣生活的。“錦瑟年華誰與度?”用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意。下句自問自答,用無限婉惜的筆調寫出陪伴美人度過如錦韶華的,除了沒有知覺的華麗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這種跨越時空的想像,既屬虛構,又合實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見發端,下片則承上片詞意,遙想美人獨處幽閨的悵惘情懷。“飛雲”一句,是說美人佇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籠罩了周圍的景物,才驀然醒覺。不由悲從中來,提筆寫下柔腸寸斷的詩句。蘅皋,生長着香草的水邊高地,這裏代指美人的住處。“彩筆”,這裏用以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麼,美人何以題寫“斷腸句”?於是有下一句“試問閒愁都幾許?”“試問”一句的好處還在一個“閒”字。“閒愁”,即不是離愁,不是窮愁。也正因爲“閒”,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真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差堪比擬。作者妙筆一點,用博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變有形,將抽象變形象,變無可捉摸爲有形有質,顯示了超人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清王闓運說:“一句一月,非一時也。”就是讚歎末句之妙。

賀鑄一生沉抑下僚,懷才不遇,只做過些右班殿臣、監軍器庫門、臨城酒稅之類的小官,最後以承儀郎致仕。將政治上的不得志隱曲地表達在詩文裏,是封建文人的慣用手法。因此,結合賀鑄的生平來看,這首詩也可能有所寄託。賀鑄爲人耿直,不媚權貴,“美人”“香草”歷來又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澤畔的美人清冷孤寂,正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形象寫照。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首詞之所以受到歷代文人的盛讚,“同病相憐”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當然,徑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詞,抒寫的是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悵惘,亦無不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理解,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於封建時代的人們來說,都是“與我心有慼慼焉”。這一點正是這首詞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關鍵所在。[2][3][5]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7

傷心誤到蕪城路,攜血淚,無揮處。半月模糊霜幾樹。紫簫低遠,翠翹明滅,隱隱羊車度。

鯨波碧浸橫江鎖,故壘蕭蕭蘆荻浦。煙水不知人事錯。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蓮花步。

鑑賞

“弔古”是古典文學中的常見題材,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幾乎又沒有純粹的“弔古”。絕大多數弔古的文字都是“借力打力”,真實目的在於“傷今”。徐燦身際亂世,這首《青玉案》中“傷今”之意尤其明顯,其中的“蕪城”、“傷心”、“血淚”、“人事錯”等字樣飽蘊滄桑。這首詞應注意兩點:第一,詞中的“蕪城”指揚州,有鮑照傳世名篇《蕪城賦》可以爲證。從“羊車”典故(《晉書·后妃上》:“(晉武帝)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宮人乃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橫江鎖”典故(晉武帝時,王濬水軍東下平吳,吳人在西塞山橫江裝設鐵鎖阻擋船艦)及化用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意來看,主要又憑弔金陵。揚州爲長江天塹之門戶,史可法守城失敗後,發生了慘絕人寰的“揚州十日”屠城事件,而南京又爲明初都城和爲南明弘光政權首都,在明清之際是牽動人心的兩處“要穴”。所以,徐燦的“弔古”就格外具有着“當下性”,從而引起知識羣體血淚交迸的同感,自然也就“爲世傳誦”(張德瀛《詞徵》)。

第二,單隻題材選擇的得當尚不足以令這首詞成爲一首名作,其成功的奧祕還在於作者交織多種意象、筆法,構建出綺麗而沉鬱、細膩而大氣的多元審美境界。簡單說來,詞上片以婉約傷感爲主,而“蕪城”、“半月模糊”等意象又頗沉摯開闊;下片鑄語沉雄,情致悲鬱,“煙月”、“蓮花步”之點染又見出細膩深邃的歷史情懷,因而別具一種撼人的力度。倪一擎《續名媛詞話》評價此詞“跌宕沉雄”、“不似繡箔中人語”也應該是着眼於此的。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8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

翻譯

三年間我的夢魂時時飛向吳中故園路。我送只傳信的黃犬,隨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喚小舟擺渡,切莫驚嚇了鷗鳥白鷺。吳中四橋的河灣渡口,當年都是我常遊的去處。

我曾像王維描繪《輞川圖》那樣,細細品味吳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誦王右丞的詩句。定個還鄉的歸期天公已應許,身上春衫還是小蠻的細針密線,曾浸溼了西湖依依的淚雨。

註釋

黃耳:狗名。這裏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輞川圖》:唐王維於藍田清涼寺壁上曾畫《輞川圖》。

小蠻:歌妓名。這裏指蘇軾侍妾朝雲。

賞析

這是首送人之作,作於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詞上闋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思念。用“黃犬”這一典故,表達出盼伯固回吳後及時來信。“呼小渡”數句細節傳神,虛中寓實,給對方一種“伴你同行”的親切感。下闋抒發了自己欲歸不能的惋惜,間接表達對官海浮沉的厭倦。就伯固之“歸”,抒說自己之“歸計”。

在衆多的送別詞中,蘇軾的這首《青玉案》可謂別具一格。一方面作者爲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還客居他鄉,是爲“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詞中心在於一個“歸”字,既是羨慕蘇堅歸吳中,亦是悲嘆自己歸夢難成。“作個歸期天定許”一句,奇境別開,明知不可歸而猶言“天定許”,思歸之情,倍見殷切。“小蠻針線”則顯出宦遊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絕非柳永“針線閒拈伴伊坐”(《定風波》)之類小兒女語所可比擬。“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歸期天定許”寫蘇軾迫切思歸與親人愛侶團聚,特借白居易所寵愛的善舞妓人小蠻,喻指其愛妾朝雲,朝雲親手縫製的春衫“曾溼西湖雨”,爲“天註定”做一註腳:天公有情,爲朝雲之相思而灑淚雨,淋溼詞人春衫,豈非“天定許”嗎?全詞寫詞人思念朝雲,寫法婉曲,含蓄深沉。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9

  【內容】:

三年枕上吳中路, 譴黃犬,隨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驚鴛鷺,四橋盡是, 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 常記高人右丞句。 作個歸期天已許。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 會溼西湖雨。

  【賞析】: 這首詞寫送別摯友伯固吳中,抒發作者自己思鄉盼歸之情。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閒 一作:愁)

詩詞賞析:

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閒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閒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爲當時傳誦的名篇。

賀鑄的美稱“賀梅子”就是由這首詞的末句引來的。據周紫芝《竹坡詩話》載:“賀方回嘗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可見這首詞影響之大。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橫塘,在蘇州城外。龔明之《中吳紀聞》載:“鑄有小築在姑蘇盤門外十餘里,地名橫塘。方回往來於其間。”是作者隱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這裏是說美人的腳步在橫塘前匆匆走過,作者只有遙遙地目送她的倩影漸行漸遠。基於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遺憾,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推測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樣生活的。“錦瑟年華誰與度?”用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意。下句自問自答,用無限婉惜的筆調寫出陪伴美人度過如錦韶華的,除了沒有知覺的華麗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這種跨越時空的想像,既屬虛構,又合實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見發端,下片則承上片詞意,遙想美人獨處幽閨的悵惘情懷。“碧雲”一句,是說美人佇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籠罩了周圍的景物,才驀然醒覺。不由悲從中來,提筆寫下柔腸寸斷的詩句。蘅皋,生長着香草的水邊高地,這裏代指美人的住處。“彩筆”,據《南史·江淹傳》:“……(淹)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這裏用彩筆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麼,美人何以題寫“斷腸句”?於是有下一句“試問閒愁都幾許?”劉熙載雲:“賀方回《青玉案》詞收四句雲:‘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其未句好處全在‘試問’句呼起,及與上‘一川’二句並用耳。”筆者認爲,“試問”一句的好處還在一個“閒”字。“閒愁”,即不是離愁,不是窮愁。也正因爲“閒”,所以才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種若有若無,似真還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差堪比擬。作者妙筆一點,用博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形變有形,將抽象變形象,變無可捉摸爲有形有質,顯示了超人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宋·羅大經雲:“以三者比愁之多,尤爲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清·王闓運說:“一句一月,非一時也。”都是讚歎末句之妙。

賀鑄一生沉抑下僚,懷才不遇,只做過些右班殿臣、監軍器庫門、臨城酒稅之類的小官,最後以承儀郎致仕。將政治上的不得志隱曲地表達在詩文裏,是封建文人的慣用手法。因此,結合賀鑄的生平來看,這首詩也可能有所寄託。賀鑄爲人耿直,不媚權貴,“美人”、“香草”歷來又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澤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形象寫照嗎?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首詞之所以受到歷代文人的盛讚,“同病相憐”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吧!當然,徑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詞,抒寫的是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悵惘,亦無不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理解,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於封建時代的人們來說,都是“與我心有慼慼焉”。這一點正是這首詞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11

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迴人靜,侵曉瀟瀟雨。

翻譯

長亭路上,槐樹碧綠,柳色如煙,恨(我)走得匆促, (漫長的道路提示我)我們已經分別。綿綿的愁思讓人覺得一日長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該如何度過。回首遙望高高的城垣,已經被暮雲遮斷,視線的盡頭是何處呢?

天色將暮的時候,解下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憶起愛人臨別前的千萬句細語叮嚀 。 一寸柔腸中蘊藏着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與我相伴,午夜夢迴醒來正是夜深人靜,拂曉之時,窗外春雨瀟瀟。

註釋

青玉案:詞牌名。這首詞步賀鑄《橫塘路(青玉案)》韻作。

長亭:古代道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別用。

取次:草草,倉促,隨便。

永:長。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人:心上人。

一寸柔腸:是行者想到心上人。

衾:被子。

侵曉:天漸明。

創作背景

惠洪青年時曾爲縣小吏,因庭堅喜其聰慧,教他讀書,後來才成爲海內名僧。庭堅流放過湘江時,惠洪曾入舟陪送,時達一月,足見交情深篤。爲了與庭堅兄弟唱和,也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

賞析

這是一首傷別懷人之作。

上片主要寫行者與居者離別時的情景。在槐、柳夾道的長亭路上,可恨就這樣地草草分別了。離別已堪恨,“此別匆匆”就更添人恨。這個“恨”字乃一篇主旨。別後定是“日永如年愁難度”。而當此乍別之際,“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人何處”,尤人情所不能堪。這三句化用唐人歐陽詹“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意,“目斷人何處”一句,明點心事,更覺感情深摯。

下片轉入行者對居者的思念,又主要是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居者。首句寫行者在日色將暮時歇馬解鞍,寓居旅舍。客館寒窗,孤寂中又追憶起情人臨別時千萬句叮嚀囑咐的話語。“千萬句”,極言離別時對方叮嚀話之多,真可謂“語已多,情未了”,句句包含着無限深情。“一寸柔腸情幾許?”柔腸多指女性的纏綿情意,如李清照《點絳脣·閨思》雲:“柔腸一寸愁千縷”。“情幾許?”語氣是反詰,語意卻十分肯定。情多少?情無限!結尾“薄衾”三句,如果理解爲是行者在旅舍中獨宿孤枕,徹夜難眠,也不是講不通;但這樣一來,詞意就直露平淡。惠洪是很會寫言情詞的,宋人許頡《彥周詩話》曾稱其“善作小詞,情思婉約,似(秦)少遊,至如仲殊、參寥,雖名世,皆不能及”。所以把末三句理解爲行者在旅舍中思念遠方女子,想象她此時也一樣在相思的煎熬中思念着我。這樣講,意趣就大不相同了。自從自己走了以後,她一個人獨守空閨,薄衾半溫,孤枕難眠。春宵峭寒,又是薄衾,難以抵禦自然界的寒氣;又是獨宿繡幃,內心更充滿了寒意。無人相伴,好夢醒來,再也睡不着了。夜深人靜,聽着窗外瀟瀟雨聲,“徹曉瀟瀟雨”,表明女子在撩亂人心的風雨聲中,一直到天亮也沒有再睡着。這樣,詞從對面寫來,不但文勢曲折深婉,而且表達的感情也倍深一層。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12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蘇軾 北宋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犬、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鴛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

【註釋】:

①伯固:蘇堅,字伯固。

②吳中:江蘇吳縣。

③黃犬:用陸機黃犬傳書典故。

④松江:吳淞江,太湖支流,自湖東北經嘉定、上海、合黃浦江入海。

⑤莫驚鷗鷺:用“鷗鷺忘機”的典故。

⑥四橋:姑蘇有四橋。

【譯文】:

我們相識有三年,日子如同做夢一般。如今你要去吳中故園,我有心打發黃狗隨你身邊。以便來來往往把相互的音信遞傳。如果到松江渡口時招呼渡船,不要驚動那裏的白鷺雙鴛,因爲她們都是我舊時相識。有名的四橋我都看遍,足跡遍佈那裏的水水山山。如今我只能在五維的畫中欣賞春天,常記王右丞的詩句,那些美麗的山山水水。我又穿上那件春天的衫, 衫上還有小蠻作的針線,西湖的雨點,曾沾溼過這件衫。

【賞析】:

在衆多的送別詞中,蘇軾的這首《青玉案》可謂別具一格。一方面作者爲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還客居他鄉,是爲“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詞中心在於一個“歸字”,既是羨慕蘇堅歸吳中,亦是悲嘆自己歸夢難成。“作個歸期天定許”一句,奇境別開,明知不可歸而猶言“天定許”,思歸之情,倍見殷切。“小蠻針線”則顯出宦遊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絕非柳永“針線閒拈伴伊坐”(《定風波》)之類小兒女語所可比擬。“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歸期天定許”寫蘇軾迫切思歸與親人愛侶團聚,特借白居易所寵愛的善舞妓人小蠻,喻指其愛妾朝雲,朝雲親手縫製的春衫“曾溼西湖雨”,爲“天註定”做一註腳:天公有情,爲朝雲之相思而灑淚雨,淋溼我春衫,豈非“天定許”嗎?全詞寫詞人思念朝雲,寫提婉曲,含蓄深沉。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13

三年枕上吳中路,

遣黃犬,

隨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驚鴛鷺,

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

常記高人右丞句。

作個歸期天定許,

春衫猶是,

小蠻針線,

曾溼西湖雨。

賞析

此詞爲送友抒懷之作,是蘇軾對賀鑄《青玉案》的一篇和韻之作,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繫念之情。“三年”二句筆意雙行,一寫伯固三年隨蘇軾爲官未返故里,枕上魂牽夢繞故園路,表達了對朋友懷歸的關切和理解。“若到”數句,對伯固歸家途經松江小渡,特囑其“莫驚鴛鷺”一事,大有深意,既說明松江曾是自己常與鷗鷺相遊之處,與自由嬉戲鷗鷺親密而無機心,物我相忘於江湖,流露了願與鷗鷺忘機爲體,厭倦仕途巧詐的情緒,又委婉地警勸伯固立身爲人莫染世俗機巧之心。一個“老子”,語氣詼諧、放曠,頓顯朋友之間的親暱、真率。下片寫自己思歸之意。“輞川圖”二句寫仰慕唐代詩人王維隱居輞川別墅,觀摩輞川圖令他心向神往,常記王維送友思歸之詩句。“歸期天定許”寫蘇軾迫切思歸與親人愛侶團聚,特借自居易所寵愛的善舞妓人小蠻,喻指其愛妾朝雲,朝雲親手縫製的春衫“曾溼西湖雨”,爲“天定許”做一註腳:天公有情,爲朝雲之相思而灑淚雨,淋溼我春衫,豈非“天定許”嗎?假天公同情朝雲曲寫詞人思念朝雲,寫得婉曲,曠放而又詼諧。全詞明寫送友歸鄉,暗寫自己思鄉懷歸,善用典故與繪畫曲致巧發,筆致極委婉清麗,令人愛不忍釋。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14

徵鴻過盡秋容謝。卷離恨、還東下。剪剪霜風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煙搖曳,幾簇漁樵舍。

芙蓉城裏人如畫。春伴春遊夜轉夜。別後知他如何也。心隨雲亂,眼隨天斷,淚逐長江瀉。

詩詞賞析:

此爲離芙蓉城東下舟中戀念所歡之詞。上片寫眼前沿江兩岸風景,下片懷舊遊而興無限悵思。“心隨雲亂”句,摹“心事如波濤”(李商隱詩句)之狀,甚有情味。

《青玉案》原文及賞析15

青玉案·至宜州次韻上酬七兄

煙中一線來時路。極目送,歸鴻去。第四陽關雲不度。山胡新囀,子規言語,正在人愁處。

憂能損性休朝暮。憶我當年醉詩句,渡水穿雲心已許。暮年光景,小軒南浦,同卷西山雨。

翻譯

來時的路如一條細線從雲煙中蜿蜒而出,極目遠送大雁歸去。雲兒也過不了這第四重陽關。忽然聽到山中禽鳥重新唱響,杜鵑鳥悲啼,這時正是我滿腹愁怨的時候啊。

憂傷損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回憶起我當年喝醉時候寫下的詩句。渡過千山萬水,穿過重重雲海,心已許定。(只希望)暮年時候能在南浦小屋中,捲簾賞那西山之雨。

註釋

第四陽關:當爲宜州附近關名。

山胡:鳥名。

囀:鳥婉轉地叫。

子規:杜鵑。

渡水穿雲:指歸鴻。

軒:有窗的長廊。

創作背景

徽宗崇寧二年(1103),黃庭堅因寫過一篇《承天院塔記》,被人挑剔、捏造出“幸災謗國”的罪名,被除名羈管宜州。是年冬從鄂州起程,次年春到達宜州貶所,這首詩即作於此時。

賞析

上闋描繪作者複雜的心情,“煙中一線來時路”便是他這種複雜心緒的形象概括:詞人風塵僕僕地長途跋涉,來到這遠離京城的異地,他首先回顧的是來時的道路,而這路已爲茫茫的煙塵所籠罩,只留下若有若無的一線痕跡,這便把他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勾留而急想歸去,然而歸期亦如歸路一樣渺茫難尋的複雜情懷盡現無遺。“極目送,歸鴻去”,是他思歸心情的又一次展露,他舉目望見天際的歸鴻翩飛北去,他望到它們飛向天邊,飛得不見了蹤影,還在引頸翹首目送那已經消失了的影子。那是因爲鴻雁能歸而己不能歸,他多麼想變成一隻鴻雁離開這舉目無親的異鄉呵!“第四陽關雲不度”,極言此地之荒僻遙遠。“陽關”本在隴西。王維《渭城曲》雲:“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裏“陽關”乃借用,“第四陽關”形容此地比“陽關”還要遙遠好多倍,以至天空的行雲都不再飛渡,而人還得渡越此關……“山胡新囀,子規言語”形容季節的特徵,尤其增加鄉思的愁懷,山雀的鳴囀與子規的哀啼益發令人增加千種別意,萬種愁懷。

下闋愁情慘懷的抒發,而極力自我排遣:“憂能損性休朝暮”是一句訴諸理性的語言,詞人說憂愁能損傷性情,休要朝朝暮暮爲它所困擾糾纏。他想起醉中曾經寫過的詩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詞人願自己常常處於酣醉狀態,這樣就可以從憂中解脫,而讓滿川風月去替他人憂愁。“渡水穿雲心已許”是一句認命之詞,詞人千里迢迢渡水穿雲飄泊異地已不止這一次,對於坎坷的命運心中已早該默認了。他自知已到暮年時光,那麼便讓它與自己所在的南浦小軒一同去領受西山來的風雨吧。“同卷西山雨”中的“同”字用得極妙,它把抽象的暮年光景與具象的“小軒南浦”合二爲一,便使抽象意念具體化,而且給以豁達的態度迎接人世風雨的深層意識也賦予了形象性的特徵。“卷西山雨”顯然是從唐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而來,但較之前人的名句,它增添了哲理性意蘊,因而更顯得深沉蘊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