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全詞賞析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全詞賞析

[譯文] 我心中的愁啊,就像遍地迷濛的荒草,滿天飄舞的柳絮,還有那黃梅時節的細雨,淅淅瀝瀝,淅淅瀝瀝。

[出自] 賀鑄 《青玉案》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註釋】

①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時步態輕盈。

②橫塘:在蘇州南十時許。

③芳塵:指美人的行蹤。

④錦瑟華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時期。

⑤蘅皋:長着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蘅即杜蘅,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⑥瑣窗:雕刻或彩繪有連環形花紋的窗子。

⑦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事見南朝江淹故事。

⑧冉冉:流動的樣子。

⑨梅子黃時雨:四五月梅子黃熟,基間常陰雨連綿,俗稱“黃梅雨”或“梅雨。”

  【譯文】

你的玉步不肯來到橫塘,我只有目送你離去。但現在不知你與誰相伴,共度這花樣的美好年華?在那修着偃月橋的院子裏,硃紅色的'小門映着美麗的瑣窗。只有春風才能知道你的歸處。

天上飛雲在空中拂過,長滿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佳人一去而不復返,我用彩筆寫下斷腸的詩行。如果要問我的憂傷有多深多長,就像煙雨一川青草,就像隨風飄轉的柳絮,梅子黃時的雨水,無邊無際。

  【譯文二】

她輕盈的腳步沒有過橫塘路,我傷心地目送她飄然遠去。這錦繡年華可和誰共度?是在月下橋邊花院裏?還是在有花窗的朱門大戶?只有春風才知道她的住處。

白雲飄浮城郊已到日暮,我提筆寫下斷腸詩句。若問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無垠的菸草地,滿城翻飛的柳絮,和梅子黃時的綿綿細雨。

【評點】

本篇爲相思懷人之詞,是詞人晚年退隱蘇州期間所作。

上片寫偶遇佳麗生起眷慕相思和無緣相見的惆悵之情。“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寫美人走路的姿態,出自曹植《洛神賦》中的詩句“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只見她邁着輕盈的步伐,姍姍地走過橫塘的道路,我一路目送她飄然遠去,從一片芳塵之中追尋她的蹤跡。“錦瑟華年誰與度”謂曰這錦繡年華可和誰共度?詞人以反問的語氣抒發了內心的悵惘之情。“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四句,寫的是詞人想象美人的去處的情景,是在月下橋邊花院裏?還是在有花窗的朱門大戶?但卻無從知道,於是感嘆一聲:“只有春知處。”大概只有春風才知道她的住處。含蓄地抒發了對美人的思戀之情。

下片寫幽居寂寞積鬱難抒的愁情。“飛雲冉冉蘅皋暮”是寫景,白雲飄浮城郊,籠罩着生長香草的水邊高地,此時已是日暮時分。“彩筆新題斷腸句”化用江淹的典故,寫詩人手中有了五彩筆,寫下的卻是斷腸的詩句,可見悽楚之深,愁苦之重。“若問閒愁都幾許”是一個設問句,旨在引出下文,若問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無垠的草地,滿城翻飛的柳絮和梅子黃時的綿綿細雨。“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疊用三種悽清景色喻愁,極貼切巧妙,爲千古名句。

  【賞析

此詞是賀鑄名篇之一,作於蘇州。當時詞人閒居橫塘,寫的是一段單相思。開頭三句,借洛神故事,回憶在橫塘的一次豔遇。詞人神魂顛倒,要隨佳人而去,並且知道了她的居所,但只有春風能入。下闋開頭仍用《洛神賦》故事,詞人期待再遇佳人,但佳人不至。只得題寫斷腸詩句。要問此時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馬平川的衰草;像漫天飛揚的柳絮;也像江南梅雨,無有止期。結句以一串博喻寫“閒愁”,使得“閒愁”更加具體可感。將無形的情化爲有形的物,形象具體。

此詞抒寫了因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郁不得志的“閒愁”。作者退隱橫塘,壯志難伸,故借美人遲暮,盛年不偶,寫自己的不爲世用。“碧雲冉冉橫皋暮”,託洛神以寄對君主的思慕。上片寫相戀和懷念,開頭兩句寫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黃昏,仍不見蹤影。寫“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實現,形象生動。下片的“碧雲”句喻指時光流逝之迅速,末尾連用三個比喻來表現“閒愁”之多、亂、纏綿不斷,十分生動。詞中他把抽象的閒情化爲可感可知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僅形象、真切地表現出詞人失意 、迷茫、悽苦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生動、準確地展現了江南暮春時煙雨迷濛的情景,深得當時人們的讚賞。

本片尤以結句著稱,用菸草風絮梅雨等三種景物,將不可觸摸的虛的感情,轉化爲可見、可體味的實的景,而且運用了複合之比,超邁前人。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雲:“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雲:‘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雲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閒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雲‘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後主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雲‘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賀方回雲‘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爲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

全詞因果相承,情景互換,融情入景,設喻新奇。賀方回因此詞而得名“賀梅子”。黃庭堅更是極口稱讚說:“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寄賀方回》)。